冰岛国家破产案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0137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岛国家破产案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冰岛国家破产案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冰岛国家破产案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冰岛国家破产案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冰岛国家破产案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岛国家破产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岛国家破产案例.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风险与管理案例分析,第六组:刘良韫 余桂华 王佳洁 徐琰 杨逸舟 袁彤 李玉琳 黄珍,冰岛国家破产,拍卖冰岛,比约克不卖,2008年10月10日,eBay公司英国站网页上出现了一则“拍卖冰岛”的公告,有“卖家”在其所打出的广告中幽默地写道:“这是买下一个北欧国家的绝无仅有的好机会,虽然无可否认这个国家在财政上稍微有点糟糕。”。,冰岛国家破产,冰岛简介,破产事件回顾,冰岛破产的影响,破产原因分析,冰岛破产启示,总结,1,2,3,4,5,6,CONTENTS,目 录,自然地理环境 冰岛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通常被视为北欧五国之一。冰岛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

2、,人口约为32万,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 国家。号称“世界最富裕国家”、“最具经济进取性国家”、“最和平国家”、“最宜居国家”和“最幸福国家”,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美好舒适生活的所在地。在2008年冰岛国家破产之前,冰岛的经济指数和幸福指数都居于世界前列。,冰岛简介,社会福利,冰岛因为人口少,福利几乎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生病不必发愁,因为医疗费用几乎全包。上学不用掏钱,直到大学都是如此。孩子多不必紧张,每个不满18岁的孩子冰岛都会发放足够生活所用的补贴。,失业后的福利金与上班时所赚工资相差不大。病假、产假期间不仅几乎全额领取工资,即使公司裁员,对这部分人也有“豁免”。,经济环境 2005年冰岛人均国

3、内生产总值达到54975美元,位居世界第三。2006年冰岛GDP为11417亿克朗(181亿美元),GDP年增长2.6%,人均GDP突破6万美元,达到60,370美元。2005年国民总收入(GNI)增长率超过6.7%,主要得益于贸易改善和基本收入净支出减少。在2007年,冰岛前三大银行税前利润合计增长22%,净资产收益率达24%(图1),资本充足率良好,未涉及次贷等相关债券。除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之外,冰岛还是世界上第二长寿的国家,冰岛的福利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迅速坠入国家破产的深渊。,图2 冰岛经济产业结构,冰岛国家破产事件回顾,冰岛是一个工业

4、基础薄弱的国家。60年代中期以前冰岛的主导经济产业是以渔产品加工业、纺织工业、制鞋工业和家具工业等为主的轻工业部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冰岛的经济曾极度依赖于渔业,并因为这一生物资源和周边国家发生过数次冲突,其中就包括和英国间著名的“鳕鱼战争”。,“国家破产”这个概念是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来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对外资产小于对外负债,即资不抵债的状况。国际上通常的国家破产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其进口商品所必需的外汇,或是其主权债务大于其GDP。例如冰岛的主权债务为1300余亿美元,而它的年GDP仅为190余亿美元,这就是国家破产。,70年代后,因为捕捞作业不稳定,

5、国际市场的渔产品价格波动大以及渔产品竞争激烈,冰岛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加之冰岛为了摆脱经济过分依赖渔产品加工业的状况和加速工业化进程,就利用冰岛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地热资源,建立了一批与外资合营的能源密集工业,并由此带动出现了其它高耗能中小型企业。1988年冰岛经济出现衰退。1994年起冰岛经济开始进入超常发展时期,主要是冰岛大力发展金融业的结果。由于冰岛人明白,靠自己国家的国力和自然资源绝不可能使他们的国家在短期内暴富,于是他们走了英美等发达国家靠金融致富的发展经济的道路。冰岛的金融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银行业。,从1998年银行业开始海外扩张,冰岛政府制定了高利率与低管制的开放金融政策,使冰岛得以吸引

6、大量的海外资金。同时,冰岛的银行也效仿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从国际资金市场借入大量日元等低利短债,转而投资高利润也是高风险的资产,从中获取巨额的利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次级债券资产,所以他们便效仿英美等国家 大力发展金融业,这种做法 一度让冰岛尝到甜头,2005 年收获7的经济增长率。特 别是2005年到2007年,冰岛 金融业发展迅猛,银行业向 私人部门提供的信贷增长额 占GDP比重在全球排名第一。,2001年至2007年,银行业资产在6年里增长了数十倍,2007年银行业总资产超过1800亿美元,为2007年当年GDP的10倍。同时外债规模也迅速上升,2005年底总外债规模为350亿欧元,相当于G

7、DP的296.4%,2007年,冰岛金融机构的外债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8倍。到2007年冰岛三大银行有41%的资产分布于海外,58%的收入来源于海外。此外银行机构也是该国股票市场的主要上市公司,但80%的股份由外国投资者持有。,2006年,金融、地产及与之相关的建筑业上升至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在GDP占比高达37%;与此同时,渔业这一传统主导实体产业却持续萎缩,在GDP中占比从1996年的13.8下降到6.6。,2006年,冰岛银行业通过发债和同业借贷筹资占资金来源的比重高达60%,2007年达50%。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后,房贷市场的不良贷款不仅导致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信贷紧缩,还引发国际市场

8、的信贷危机,进而导致冰岛银行的短期贷款枯竭。同时,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次级债券缩水98%,直接导致冰岛三大银行严重亏损,国家评级连续下调。外国银行相继中断与该国银行的业务,致使冰岛外汇资源枯竭。至此,冰岛三大银行所欠的外债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而冰岛中央银行所能够动用的流动外国资产仅有40亿元。对于庞大的债务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力帮助银行摆脱困境,导致冰岛整个银行产业几乎完全暴露在全球金融业震荡波中。以至于冰岛政府不得不接管这三大银行,收归国有,企图通过注入政府信用帮银行度过困境,进而挽救冰岛。但不幸的是,政府的这一举措并没有挽回民众的信心,冰岛人仍然不愿意为银行的烂摊子埋单,因此有近

9、25%的国民向政府请愿。在仅仅24个小时的时间里,政府希望拯救流通性的努力就被迫抛弃了。,2008年9月18号,2008年10月6日,2008年10月7日,2008年10月8日,冰岛雇工联合会发布的报告称,冰岛的食品价格在过去3个月中已经上涨了5。,冰岛金融系统的恶化几近失控:冰岛克朗对欧元的汇率大幅下滑了25以上;,冰岛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被政府接管,旗下在英国经营的网络银行Icesave也暂停了所有存取款业务。,冰岛第三大银行Glitnir被政府接管进行重组,冰岛总理盖尔希尔马哈尔德通过电视讲话,对全体国民发出警报:同胞们,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危险。在最糟的情况下,冰岛的国民经济将

10、和银行一同卷进漩涡,结果会是国家的破产。,2008,10月9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至此,冰岛三大银行已全部被政府接管。,10月11日,冰岛分别与英国及荷兰政府达成协议,同意通过相应形式确保两国个人储户能够取回在遭政府接管的冰岛银行的存款。,10月14日,冰岛股市在开盘后遭遇暴跌,跌幅一度达到77,创单日历史最大跌幅,而从去年10月冰岛股市的最高点8571点算起,冰岛股市的累计跌幅已经达到92,成为全球股市跌幅榜冠军。,10月24日,20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向冰岛提供21亿美元的贷款支持,以帮助冰岛渡过难关。,遭遇融资困境的冰岛最初并不准备向国际货币基

11、金组织(IMF)求救,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乎苛刻的条件令冰岛难以承受。但10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名官员称,冰岛已经正式向该组织求助。在得不到西欧其他国家的帮助之时,冰岛转而向俄罗斯发出援救信号,希望能获得40亿欧元的贷款度过眼前的难关。冰岛央行行长奥德森指出,之所以向俄罗斯借贷,主要是因为冰岛不能从西半球“非常要好的朋友”处得到支持。面对金融业传出的寒流,一些冰岛人把目光重新投向了这个国家的古老行业捕鱼。上个世纪30年代,冰岛全国四分之一人口从事渔业,而现在渔民数量仅占冰岛人口的3%。与之相对应的是迅速繁荣的金融业。有冰岛的银行职员表示,不排除脱掉西服换上捕鱼服的可能性。

12、,国家金融体系崩溃,国家负债,经济倒退。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影响,国际地位降低。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下降,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冰岛国家破产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产物,同时也进一步影响了国际金融,使得整个国际金融体系更加恶化,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严峻,冰岛国家破产的影响,破产原因分析,(一)“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从2007年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一方面,在次贷危机后,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这对其资产负债表产生不利影响,限制了其放贷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引起信贷紧缩。另一方面,次贷危机后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分散转移信贷风险的范围

13、缩小,这将导致信贷利率上升和实施更为严格的借贷条件,这同样会引起信贷紧缩。这是冰岛国家破产的导火索。美国在“911”后实施的激进的经济刺激策略放大了世界经济的泡沫化,这进一步导致冰岛的银行过分借贷,财务杠杆达到了惊人的幅度,总外债规模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2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收紧了各自的放贷资金,导致冰岛银行资金流转困难,付不起利息出现债务危机,进而出现国家破产的严重问题。,(二)冰岛经济发展模式积弊已久冰岛走的是“小国、高福利、大金融”的发展模式。冰岛政府认为靠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过于缓慢,冰岛“弃实业”而走上金融膨胀的发展道路,社会经济资源向扶植金融产业方向倾斜。冰岛发展模式的基本要

14、义是,利用高利率、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海外资金,然后投向高收益的金融项目,进而在全球资本流动增值链中获利。这种依赖国际信贷市场的高杠杆式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三)冰岛银行业过度膨胀,资金来源结构流动性风险高 冰岛的金融业发展集中在银行业。2007 年末,冰岛三大银行资产规模高达 1808 亿美元,接近 GDP 规模的 9 倍,该比例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卢森堡的15 倍。特别是 2004 年开始,冰岛银行业主要通过并购手段,实施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在银行业总资产过度膨胀的同时,银行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显著不合理,冰岛银行业高度膨胀的发展模式,具有高杠杆、资金来源结构高度集中、资金运

15、用长期化和全球化的特征,其持续经营具有非常大的脆弱性。一旦金融市场陷入流动性紧缩,筹资渠道停滞,银行业便惠农陷入流动性危机之中。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引发欧洲金融市场高度紧缩,国外短期信贷市场关闭,冰岛银行业危机爆发。2008 年9月下旬,冰岛第三大银行 Glitnir由于流动性危机而不得不向冰岛央行提出短期贷款要求,但遭到了拒绝。29日,冰岛政府以6亿欧元收购该行75%的股权,对其强制实施了国有化。,图3 2006年和2007年银行筹款的资金组成,(四)金融政策和监管体系冰岛银行欠缺具有现代银行管理经验的人。同时,作为管理和监督部门的央行和财政部几乎放手对金融行业的有效管

16、制。2001年7月,央行和政府签署协议,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其调控手段被限制在单一的基准利率调整,几乎放弃了对银行和储备的监管。冰岛政府高估了自身的基础国力和国际金融形势,制定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政策大量吸引海外资本,但运作模式类似于私人投资基金而非政府。国力有限的冰岛无法从国际上吸引长期资本和产业资本,冰岛逐渐发展并形成从借贷短期资本和投资长期资本的利差来获取利润的模式。这种发展方式,收益高但风险也很大。一旦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金融市场信贷紧缩,货币市场融资停滞,其生命力自然会衰退。冰岛银行通过“杠杆”形式,在国际借贷市场获得大量融资,同时购入快速增长的国外银行及企业股

17、份,在短期内获取大量利差,银行业利润来源大量向国际市场倾斜,而且大部分来自于高风险的证券市场。,冰岛国家破产演进历程和形成机理,冰岛国家破产历经三个阶段,沿外债膨胀、汇率暴跌、股指跳水、利率攀高、实体经济衰退这五步逐次演进。经济金融化、金融国际化和银行证券化是其宏观经济步入危机时的结构特征。从形成冰岛危机的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向世界范围扩展,形成环环相扣的“马尔可夫链”,从制约冰岛经济演进的宏观机制看,二战后冰岛成为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中的“搭便车”(free rider)者,在获取并消费美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产生“追随强者”(bandwagon effect)的行为模式,形

18、成对美国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路径依赖”,从而最终步入金融危机。,02,调整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结构,避免过度对外负债,03,高度重视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性,04,未雨绸缪,避免任政治和对策出现明显的失误,对国家的启示,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避免金融业过度扩张,01,冰岛过于庞大的金融链条是拖垮冰岛经济的罪魁祸首。过分得利用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海外资本,然后投入到高收益的金融项目。冰岛政府的重大失误莫过于过度放任银行业的任意扩张,大大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而在本国高通货膨胀、外汇储备又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冰岛政府对金融市场、银行和货币又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控制能力。,对银行的启

19、示,1、加强银行内部监管(1)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保证内部控制监督评价质量(2)整合监督力量,合理调配监督资源(3)搭建上下畅通的监督信息共享平台(4)完善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效果(5)完善学习激励机制,提高监督人员素质能力(6)加快监督工作电子化进程,完善监督系统功能 2、合理调节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结构3、完善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总结,拍卖冰岛只是一个玩笑,冰岛虽然破产,但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可以借债但不可以威胁一国主权,要趁着一国破产的时机买下一个国家的想法不过是一个幽默。有着优秀的机构和人力资本的冰岛最终繁荣是必然的走向,只是这个过程和代价可能会是漫长而艰难的。10月1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的封面图片,是1929年金融大崩溃之后的第三年,一堆美国人在萧瑟的寒风之中,在排队等待着免费食品。虚拟经济脱离实物经济不断膨胀,忽略风险已经成了习惯,数十年积累导致的危机要消化起来经历痛苦的过程似乎并不奇怪。重要的是,全世界都能从这样的危机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感,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