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监测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0262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坡监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滑坡监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滑坡监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滑坡监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滑坡监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坡监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坡监测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滑坡监测方案设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测绘工程1001班 王宇奇 1010020108一、 滑坡体概况: 该滑坡体位于骊山,坐标约为34.346142,109.212051,海拔约600m,长约200m,宽约50-60m,面积约1000,倾角40左右,靠近盘山公路,总体稳定性较高,但滑坡体已经出现裂缝。滑坡体附近有少量植被,附近无居民居住,地形起伏较大,附近无水系。附卫星图和实地图:二、工作任务和要求滑坡体变形区域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很大的位移,要通过观测按一定要求设置在场地上得观测点,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周期性观测,求得各观测点坐标和高程的变化量,预测变形体长期的变化趋势,为以后的分析决策提供依据

2、。三、 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l9314 2001)。GPS测量精度分级(一)级别主要用途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b(1*10-6*D)AA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精度定轨30.01A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50.1B局部形变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81C大、中城市及工程测量基本控制网105D,E中、小城市及测图、物探、建筑施工等控制测量101020G

3、PS测量精度分级(二)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10-6*D)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91021/12万三51051/8万四210101/4.5万一级110101/2万二级115201/1万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12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4L注:L为往返测段、换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测站观测限差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似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0.5mm0.7mm3.0mm1.0mm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标尺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视

4、线长度20m以上视线长度20m以下因瓦DS150m1.0m3.0m0.5m0.3m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1431.8201/1500003.6n1/55000四等91.52.5181/800005n1/35000一级40.55151/3000010n1/15000二级2.40.258151/1400016n1/10000三级1.20.112151/700024n1/5000不同精度的全站仪测回数要求等级测回数1级仪器2级仪器6级仪器三等610-四等46-一级-24二级-13三级

5、-12注:表中n表示测站数四、 人员与仪器设备配置人员配置:一个小组6人;仪器配置:4台GPS接收机,标称精度为3mm1ppmD,一台WILD NA2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因瓦尺,标称精度:0.3mm/Km,日本产拓普康GTS-602全站仪,标称精度为2,2mm+2*10-6*D。五、 坐标系统 采用北京54坐标系六、 作业精度与观测频率 作业精度:测定精度一般在10-50mm之间,水平位移监测网在平差计算前先进行内部符合精度检查。其中,三角形、多边形闭合差、大地四边形和中点多边形的极条件自由项均满足规范规定的限差要求。各观测边长经气象改正、仪器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后再根据观测垂直角改算成水平距离

6、,其往、返较差均在2mm之内,其内部符合精度良好。水准观测时,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水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高程成果取位至0.1mm。观测频率:开始阶段每天一次,若监测数据有突变时,监测频率加密到每天2-3次,待滑坡体稳定后,半年一次。七、 监测方案滑坡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两部分,滑坡变形监测网由基准网点和变形观测点组成,由于基准网点是作为今后长期进行滑坡变形监测得到基础,既要顾及其稳定性,又要满足一定的密度且较靠近变形观测点,以

7、便于联测和互相检核。根据该滑坡的地形地貌及附近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建立了由10个点组成的三维滑坡变形监测网,采用三等布网形式。其中,基准网点4个,分别位于滑坡体的四个角,变形监测点6个,滑坡体上下各2个,其余2个分别位于滑坡体的主滑方向上。GPS监测网由基准网和变形网构成。首级网为监测系统的基准网,三等网由滑坡监测点组成。在基准网控制下,比较滑坡监测点各期观测量与首期观测值的坐标差值,即可判断滑坡稳定性。GPS网图如图: 水平位移监测是滑坡变形监测最重要的部分,水平位移监测网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水平位移监测三等,即: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6.0mm、测角中误差2.5,最弱边相

8、对中误差1/40000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基准网采用边角网形式,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观测6个测回,斜距对向观测各2个测回,基准网点垂直角采用中丝法对向观测4测回测定,变形点垂直角单向观测4测回。垂直位移监测网可以按三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用水准仪测量,通过基准点间联测一条三等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的基准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前期两次取平均值测定,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去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根据滑坡体附近的地理位置也可以采用全站仪测量垂直角的方法进行监测,此时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观测时同步进行的,垂直角用全站仪按中丝法对向观测4测回,

9、监测点垂直角单向观测4测回测定,仪器高与照准高用钢卷尺在观测前后各测量一次,并量测至1mm,两次量测互差不超过2mm取其中数。八、 作业方法观测方法采用静态相对定位的方法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数据采样率为15S。首先选定和布置监测点和基准点网络;然后对监测区域的坐标体系进行转换;布置监测点和基准点的GPS接收装置;实施实时动态监测并获取相关数据;最后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观测时,基准点P1、P2上观测1个时段,每时段1h,基准点P3、P4上观测2个时段,每时段1h,监测点K1、K2、K6观测2个时段,每时段1h,K5观测3个时段,每时段1h,K3、K4观测4个时段,每时段1h,观测时应注意:同

10、步观测的卫星不少于4颗,且均匀分布在四个象限;较小的GDOP 值表明卫星星座与测站构成的几何图形较好,GDOP值越佳则意味着越能获得良好的观测成果,所以观测中选择的GDOP值均在6以下;量取天线高时,用三角板直接丈量到天线相位中心的参考点(ARP)。全站仪和水准仪按照常规方法施测,得到数据后,各测站高差计算均加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改正。九、 数据处理观测完毕后,利用软件进行解算。数据的解算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 1、基线解算;2、基线解算完毕后, 基线还需要通过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和重复基线较差检验, 然后可进行网平差处理;3、GPS网平差。无约束平差完成之后,即可对GPS网进行约束平差。十、变形分析得到滑坡监测点观测坐标后,对其做差便可得到该滑坡变形信息,从中分析该滑坡的监测点是否发生了变形,找出其中变形最大的位移点和变形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