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IT、AV新版工厂检查要求宣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0375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电、IT、AV新版工厂检查要求宣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家电、IT、AV新版工厂检查要求宣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家电、IT、AV新版工厂检查要求宣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家电、IT、AV新版工厂检查要求宣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家电、IT、AV新版工厂检查要求宣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电、IT、AV新版工厂检查要求宣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电、IT、AV新版工厂检查要求宣贯.ppt(1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本介绍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厂检查要求原文介绍编制目的、与原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差异介绍认证机构对企业公开要求的介绍,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本介绍共包括十个部分,具体如下:一、工厂检查要求开头语介绍二、工厂检查要求第1条:职责与责任介绍三、工厂检查要求第2条:文件与记录介绍四、工厂检查要求第3条:采购与关键件控制介绍五、工厂检查要求第4条:生产过程控制介绍,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六、工厂检查要求第5条:例行检验、确认检验和现场见证/目证试验介绍七、工厂检查要求第6条:检验试验的仪器设备与

2、人员介绍八、工厂检查要求第7条:不合格产品的控制介绍九、工厂检查要求第8条:认证产品的一致性要求介绍十、工厂检查要求第9、10条:认证标志和证书的使用和延伸检查介绍,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一、工厂检查要求开头语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工厂检查要求。本文中的工厂涵盖认证委托人(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进口商)、生产者、生产企业。,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工厂检查要求开头语理解要点和检查要点 1)重点关注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工厂检查要求的规定,而不再强

3、调建立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2)检查要求中提及的工厂可以是认证委托人(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进口商)、生产者、生产企业其中之一或几个均可。,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二、工厂检查要求第1条:职责与责任1.1 工厂应在其管理层内指定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并有充分能力胜任:a)确保本文件的要求在工厂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b)确保认证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并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一致;c)了解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的使用要求,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的条件,确保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标志的正确使用。,家电、IT、AV类产品

4、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1条款编写目的:为了确保工厂在组织上提供保证,本条明确了对质量负责人的基本要求,及其在CCC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1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1、明确规定质量负责人是工厂的管理层人员。2、删除了原质量负责人职责和权限的a)中建立“质量体系”的要求,改为“确保本文件的要求在工厂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3、原质量负责人职责和权限的b)中增加了确保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一致”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1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4、原质量负责人职责和权限

5、的c)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建立认证标志的文件化程序的要求,将原质保能力关于认证标志的要求转入“工厂检查要求”的第9条;同时增加了质量负责人“了解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使用要求”,以及了解“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注销、暂停、撤销的条件”的要求 5、原质量负责人职责和权限的d)关于建立文件化的不合格品和变更的程序转入“工厂检查要求”的第7条和第8.5条。,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1条理解要点:1)质量负责人应以书面方式指定,指定可以是任命书、授权书或质量文件描述。质量负责人必须是工厂管理层的人员,该人至少能直接与最高管理层沟通。2)工厂内至少有一名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可以

6、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如果是一组人,其职责和权限的组合应覆盖a)、b)、c)的要求。例如,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负责职责和权限的a),生产者质量负责人负责职责和权限的b),认证委托人质量负责人负责职责和权限的c),由多人共同完成职责和权限的a)、b)、c),满足本条款的要求。3)质量负责人的指定可以指定到某个人或某个岗位。对于ODM/OEM认证模式,若质量负责人是认证委托人或生产者的管理层人员,也应同样满足本条款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1条理解要点:4)质量负责人应负责本文件的各项要求在工厂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5)质量负责人应了其工厂CCC认证的产品

7、所用的认证标准,以及认证产品一致性要求的主要内容。例如家用电冰箱产品,CCC认证所用的认证标准,安全标准:GB4706.1-2005,GB4706.13-2008;电磁兼容标准:GB4343.1-2009,GB17625.1-2003。一致性要求的主要内容有:标识;涉及安全与电磁兼容性能(有认证要求时)的结构;关键件等。质量负责人应了解认监委2001年1号公告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内容;质量负责人应了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63号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内容;质量负责人应了解国家认监委2008年第19号公告关于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公告的内容。,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

8、及实施指南,第1.1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质量负责人应是工厂的管理层人员,该人至少能直接与最高管理层沟通。质量负责人应被赋予了1.1 a)c)的职责和权限,质量负责人应能明确、清晰地阐述其1.1 a)c)的职责和权限。质量负责人应以书面方式指定,指定可以是任命书、授权书或质量文件描述。工厂内至少有一名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如果是一组人,其职责和权限的组合应覆盖1.1a)、b)、c)的要求。质量负责人的指定可以指定到某个人或某个岗位。对于质量负责人指定不是到某个人而是到某个岗位的,原则上每次工厂检查时都要检查本条款。,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

9、,第1.1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对于ODM/OEM认证模式,若质量负责人是认证委托人或生产者的管理层人员,也应同样满足本条款的要求。如果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职责和权限不能覆盖本条款的a)、b)、c),原则上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的质量负责人应到生产企业现场接受检查。下列情况除外:1)认证委托人/生产者自身有同类认证产品生产,并且获得了CCC认证证书。2)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的质量负责人本人因故不到现场,授权其内部人员到生产企业现场接受检查,应有书面授权书。3)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的质量负责人将本条款职责和权限的a)、b)、c)全权授权给了生产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完成,应有书面授权书。必要时,对于ODM/OE

10、M认证模式,检查质量负责人的授权情况。,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1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质量负责人应了其工厂CCC认证的产品所用的认证标准,以及认证产品一致性要求的主要内容。质量负责人应了解认监委2001年1号公告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内容质量负责人应了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63号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内容质量负责人应了解国家认监委2008年第19号公告关于国家认监委发布的公告的内容。,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二、工厂检查要求第1条:职责与责任1.2 工厂应在组织内部指定认证联络员,负责在认证过程中与认证机构保持联系

11、,其有责任及时跟踪、了解认证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或规定,并向组织内报告和传达。认证联络员跟踪和了解的内容应至少包括:a)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换版、产品认证标准换版及其他相关认证文件的发布、修订的相关要求;b)证书有效性的跟踪结果;c)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结果。,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2条款编写目的:为了确保工厂及时跟踪、了解有关认证的相关要求及认证产品的质量情况,本条明确了对认证联络员的基本要求,及其在CCC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2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本条款为新增加的内容。,

12、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2条理解要点 1)认证联络员应以书面方式指定,指定可以是任命书、授权书或质量文件描述。认证联络员必须是工厂内部的人员。工厂内至少有一名认证联络员。认证联络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如果是一组人,其职责和权限的组合应覆盖a)、b)、c)的要求。2)对于ODM/OEM认证模式,若认证委托人或生产者同时具有认证联络员时,也应同样满足本条款的要求。3)认证联络员的指定应该指定到某个人。,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2条理解要点 4)工厂应该规定认证联络员责任和义务,他应负责在认证过程中与认证机构保持联系,并且及时

13、跟踪、了解认证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或规定,并向组织内报告和传达。5)认证联络员应跟踪和了解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换版、产品认证标准换版及其他相关认证文件的发布、修订的相关要求,并向组织内报告和传达。,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2条理解要点 6)认证联络员应跟踪和了解工厂的证书的状态,是处于有效的、暂停、注销还是撤销状态,并向组织内报告和传达。7)认证联络员应跟踪和了解本工厂的产品在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结果,并向组织内报告和传达。,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2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认证联络人应是工厂的人员。认证联络人应

14、被赋予了1.2a)c)的职责和权限,认证联络人应能明确、清晰地阐述其1.2 a)c)的职责和权限。认证联络人应以书面方式指定,指定可以是任命书、授权书或质量文件描述。工厂内至少有一名认证联络人。认证联络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如果是一组人,其职责和权限的组合应覆盖1.2条款a)、b)、c)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2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对于ODM/OEM认证模式,若认证委托人或生产者同时具有认证联络员时,也应同样满足本条款的要求。认证联络人的指定应该指定到某个人。认证联络人应在生产企业现场接受检查。认证联络员应能清晰地阐述其在负责认证过程中是如

15、何及时跟踪、了解认证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或规定的,并将信息及时向工厂内部转达方式或途径。,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2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认证联络员应知道了解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换版、产品认证标准换版及其他相关认证文件的发布、修订等信息的渠道(如网站、认证机构等),并将信息及时向工厂内部转达,应保存转达的记录或相关证明资料。认证联络员应知道了解证书有效性的渠道(如网站、认证机构等),并及时将信息向工厂内部转达,应保存转达的记录或相关证明资料。认证联络员应知道了解国家级或省级监督抽查结果的渠道(如网站、地方政府等)并及时将信息向工厂内部、认证机

16、构转达,应保存转达的记录或相关证明资料。,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二、工厂检查要求第1条:职责与责任 1.3 需建立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变更批准机制的工厂,应在其组织内任命认证技术负责人、并确保其有充分能力胜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变更的批准,确保变更信息准确及变更符合规定要求,并对产品的一致性负责。认证技术负责人应经认证机构考核认定。,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3条款编写目的:为确保建立了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变更批准机制的工厂符合相关规定,本条明确了对认证技术负责人的基本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

17、施指南,第1.3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本条款为新增加的内容。,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3条理解要点1、本条仅适用于建立了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变更批准机制的工厂。2、认证技术负责人应以书面方式指定,指定可以是任命书、授权书或质量文件描述。3、认证技术负责人必须是工厂内部的人员。4、工厂内至少有一名认证技术负责人。5、认证技术负责人的指定应该指定到某个人。,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3条理解要点6、认证技术负责人应具备一定资质和能力。7、认证技术负责人应在生产企业现场接受检查。8、认证技术负责人应经认证机构考核认定。9、应该规

18、定认证技术负责人职责,其负责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变更的批准,确保变更信息准确及变更符合规定要求,并对产品的一致性负责。10、工厂对关键件的A类、B类的分类情况应该符合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3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认证技术负责人应是工厂的人员。认证技术负责人应以书面方式指定,指定可以是任命书、授权书或质量文件描述。工厂内至少有一名认证技术负责人。认证技术负责人应任命到某个人。,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1.3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认证技术负责人应在生产企业现场接受检查。认证技术负责人应经认证机构考核认定。认证技术负

19、责人应能清晰地阐述其负责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件变更的批准,确保变更信息准确及变更符合规定要求,并对产品的一致性负责等职责。工厂对关键元器件、重要部件和材料的A类、B类的分类情况应该符合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三、工厂检查要求第2条:文件与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确保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记录、以及必要的外来文件和记录进行控制。对可能影响认证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和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一致性的主要内容,工厂应有必要的设计文件(如图纸、样版、关键件清单)、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2.2 工厂应确保文件的正确性、适宜性及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2.3

20、 工厂应确保质量记录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质量记录的保存期不得少于24个月。,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三、工厂检查要求第2条:文件与记录 2.4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获证产品的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a)认证的相关资料和记录,如认证证书、型式试验报告、初次/年度监督工厂检查报告、产品变更/扩展批准资料、年度监督检查抽样检测报告、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元器件和重要部件/材料变更批准的相关记录等。这些资料和记录在证书到期后,仍需保存12个月以上;b)工厂应保留获证产品的经销商和/或销售网点信息或销售信息,并按认证机构的要求及时提供;c)认证产品的出入库单、台帐

21、。,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2条款编写目的:本条款明确了“质保能力要求”的文件和质量记录的总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2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1、删除了对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的要求。2、简化了对文件和资料的控制要求。3、简化了对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4、明确了获证产品的档案内容和管理控制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2条:理解要点 1、对于2.1条确定对工厂质量文件的总要求,需要的文件:1)“质保能力要求”明确规定的文件2)确定为保证认证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和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一致性所必要的设计文件,

22、如图纸、样版、关键元器件和重要部件/材料清单等。3)确定保证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要的文件:生产流程图、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工序监视和测量要求、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规定等。4)确定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和必要的外来文件(如国家标准、认证实施规则、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技术规范、工艺文件等)。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不低于认证标准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2条:理解要点 2、对于2.2条明确文件使用控制要求和文件的正确性1)在文件的使用处(如生产现场、检验现场、管理的工作现场等)应有与工作有关或所需的文件,这些文件必须是现行有效的、适用的有效版本。2)文件现行修订状态及更

23、改状态应能有效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2条:理解要点 3、对于2.3条1)需要控制的质量记录:“质保能力要求”规定的、认证机构要求的以及工厂所需的记录。2)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标识清楚、内容完整、具有可追溯性。3)质量记录的保管:储存的场所、设施及环境条件应适宜。采用适当的管理方式,保证记录易于检索、查阅,防止损坏或丢失。4)保存期限:根据认证要求,应不小于两次工厂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24个月。此外,根据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产品追溯性的要求,记录的保存期限需要分别确定,以保证满足相关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

24、解及实施指南,第2条:理解要点 4、对于2.4条1)明确获证产品的档案。包括认证的相关资料和记录、获证产品的经销商和/或销售网点信息、认证产品的出入库单、台帐等。2)明确认证的相关资料和记录,如认证证书、型式试验报告、初次/年度监督工厂检查报告、产品变更/扩展批准资料、年度监督检查抽样检测报告、适用简化流程的关键元器件和重要部件/材料变更批准的相关记录等。在证书到期后,仍需保存12个月以上。,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2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质量记录的保存期不得少于24个月;认证产品的档案在证书到期后,仍需保存12个月以上;工厂应保留获证产品的经销商和/或销售网点信息

25、或销售信息,并按认证机构的要求及时提供;认证产品的出入库单、台帐。,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四、工厂检查要求第3条:采购与关键件控制 3.1 采购控制 工厂应在采购文件中明确关键件的技术要求,该要求应满足整机认证的规定,并与型式试验报告确认的一致。工厂应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应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工厂应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3.1条款编写目的:从采购文件中就明确关键件的技术要求,该要求应满足整机认证的规定,并与型式试验报告确认的一致。,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

26、指南,第3.1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1、明确了从采购文件中就明确关键件的技术要求,该要求应满足整机认证的规定,并与型式试验报告确认的一致。2、增加了工厂应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3、删除了工厂应制定对关键件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3.1条:理解要点1、工厂关键件供应商间签订的采购协议(供货协议)应明确型式试验报告中关键件的技术要求,该要求应不低于相关标准要求。2、工厂应建立对关键件供应商设定一定的管理要求(纳入合格供方名录的条件、供应商的动态管理的方式等),进而确保上游产品质量持续符合要求。3、工厂应保存关

27、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且应关注从每个供应商处可采购的产品范围,应与经确认的有效的关键件清单相吻合。4、关键件的采购记录或进货单中涉及的其供应商应在合格供应商目录内。5、关键件进货单应有保存,出入库单的台帐应清晰明确。,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3.1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应明确3C认证规则中所明确要求控制关键件范围;(实施规则)工厂应在采购文件中明确关键件的技术要求,该要求应满足整机认证的规定,并与型式试验报告确认的一致。关键件进货单应有保存,出入库单的台帐应清晰明确。,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四、工厂检查要求第3条:采购与关键件控制3.2 关

28、键件的控制3.2.1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应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3.2.2 工厂应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的实施记录。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可包括:,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四、工厂检查要求第3条:采购与关键件控制a)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确保进货时证书的有效性。b)每批进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或工厂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

29、c)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注:认证机构可根据获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以及工厂的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情况等因素,对获证工厂进行跟踪检查的分类管理,适当增加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的要求。d)工厂制定控制方案,其控制效果不低于3.2.2 a)、b)、c)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3.2条款编写目的:从进货环节就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同时确保关键件质量能持续满足标准、认证机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3.2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1、明确了从进货环节就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

30、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2、明确了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工厂应选择合适的4种控制质量的方式。3、明确了需要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4、增加了注内容:认证机构可根据获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以及工厂的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情况等因素,对获证工厂进行跟踪检查的分类管理,适当增加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3.2条:理解要点1、工厂应建立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该程序应包含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的要求、方法等,至少应验证采购产品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供应商的一致性,相关检验要求,应不低于采购控制要求。2、对采取第一种控制方式,即“获

31、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保存相关证书有效性的跟踪记录,一旦证书失效后工厂是否对证书暂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如暂停采购、追溯相关的成品、返工等)3、对采取第二种控制方式,即“每批进货进行检验”,工厂应制定检验控制程序,收集在此控制方式下的关键件每批均有检验的证据,且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若为在工厂实验室进行的情形,工厂需确认其检验的能力(足够精度的检测仪器、掌握检测标准的操作人员、正确的检验规程等)能满足检验项目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

32、及实施指南,第3.2条:理解要点4、对采取第三种控制方式,即“定期确认检验”,工厂应制定关键件进行定期确认检验的相关文件,该文件应包括抽样方式、检验项目、检验频次、评判准则等内容,同时收集定期确认检验的记录,可由供应商提供、工厂自主检验或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检验报告,确认这些检验报告符合认证机构的要求。注:供应商提供的定期确认检验报告应符合认证机构的要求,且报告的内容应真实、有效。斜体字注的理解:认证机构收集产品质量信息,分析质量问题是否与关键件的质量有关;若有关则适当增加定期确认检验的要求。5、对采取第四种控制方式,即“向认证机构提交控制方案”,工厂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确保入厂的关

33、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该方式需经认证机构确认,方案的控制效果不低于方案a)或方案b)或方案c)的要求,且保留按照方案实施的证据。,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3.2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应明确3C认证规则中所明确要求控制关键元器件、重要部件和材料的范围。(实施规则)认证机构应向企业明确关键件的检验项目、方法、频次和判断准则。其技术要求不低于型式试验报告中所规定的要求。明确工厂必须从型式试验报告中应经变更确认批准的关键元器件、重要部件和材料供应商中进行采购,且规格型号、技术参数与其一致。明确企业应建立进货检验或验证作业指导书或类似文件,且在该文件中明确所控制的关

34、键件需做的抽样比例、检验或验证方式、接受准则等内容,确保相关内容(如采购范围、型号规格、技术参数、检验标准等)。,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3.2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工厂应收集关键件产品质量信息,如国抽不合格、工厂检查不合格、监督抽样检测不合格的情况,企业应适当增加定期确认检验的频次,同时保留相关的证据,并将此要求纳入文件管理中。明确企业应客观分析所控制的关键元器件、重要部件和材料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且考虑自身管理关键元器件、重要部件和材料质量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式,满足认证机构的要求。对于工厂采取第三种控制方式,即“定期确认检验”,供应商提供的定期确认检验

35、报告应符合认证机构的要求,且报告的内容应真实、有效。如工厂提供的定期确认检验报告存在虚假、伪造等现象,且应提高定期确认检验的频次。对采取第四种控制方式生产厂需要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上报认证机构确定是否符合要求,原则上不推荐工厂采取此控制方式。,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五、工厂检查要求第4条:生产过程控制4.1 工厂如有特殊工序,应进行识别并实施有效控制,控制的内容应包括操作人员的能力、工艺参数、设备和环境的适宜性、关键件使用的正确性。注: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工序通常称为特殊工序。,家电、IT、AV

36、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1条款编写目的:本条款明确了生产过程控制范围和要求。通过正确的识别和充分的资源配置,对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工序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地符合认证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1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1、本条款在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4.1基础上整合了原1.2、4.2、4.3条的主要内容,增加了过程控制内容和资源要求。2、生产过程控制范围界定为特殊工序。3、删除了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4.2、4.3、4.4条。,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1条:理解要点 1、特殊工序:对形成的

37、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工序通常称为特殊工序(常见的家电、IT、AV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特殊过程有SMT、波峰焊、注塑、金属焊接等)。应关注对产品的安全与电磁兼容认证特性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工序。2、对所识别的工序加以标识,标识方法可以是在工位上挂牌。工艺文件或工艺流程图上标识等。,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1条:理解要点3、控制内容及资源要求:应识别并配备必需的资源,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以控制形成结果的过程参数,在一定的人、机、料、法、量、环条件下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资源:生产设备、检验设备、人力资源和工作环境 确定资源的原则:产品特点

38、、生产方式、规模大小、人员素质和认证机构的要求。资源的目的:稳定生产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生产和检验设备的性能、精度、运行状况应满足生产和检验的要求,数量应满足正常批量生产的需要。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存储等环节必备的工作环境。特殊过程应得到确认。关键工艺参数或产品特性应能得到有效的监控。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得到正确的制作和使用。,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1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特殊工序: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工序通常称为特殊工序。通常对最终产品的符合性和一致性有重要影响的产品结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生产、制造工序,应重点加以控制。工厂有责任对

39、特殊工序进行识别并实施有效控制。识别方法:在工位上挂牌,工艺文件上做标识使相关人员知道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1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控制内容及资源要求:应配备必需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储存等必备的环境。特殊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或产品特性能得到有效的确认和监控。,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五、工厂检查要求第4条:生产过程控制4.2 如果特殊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应建立

40、相应的作业指导文件,使生产过程受控。,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2条款编写目的:本条款目的在于通过制定统一规范的作业指导书使得特殊工序的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地得到保证,工艺和产品特性保持一致。,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2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本条款为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4.1条中拆分出来单独形成的条款,要求基本相同。,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2条:理解要点1、作业指导书:有关如何实施和记录的详细描述。是详细指导操作者进行加工、装配和对工序实施监控、记录的文件。2、作业指导书内容:工艺的步骤、方法、

41、参数、质量要求、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需形成的记录。3、是否需要制定工艺作业指导书,以及工艺作业指导书的详略程度与该工序的设备能力、工艺技术水平、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2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作业指导书:有关如何实施和记录的详细描述。是详细指导操作者进行加工、装配和对工序实施监控、记录的文件。作业指导书内容:工艺的步骤、方法、参数、质量要求、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需形成的记录。是否需要制定工艺作业指导书,以及工艺作业指导书的详略程度与该工序的设备能力、工艺技术水平、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家电、IT、

42、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五、工厂检查要求第4条:生产过程控制4.3 对最终产品的安全和/或电磁兼容性能(有认证要求时)造成重要影响的关键工序、结构、关键件等应能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建立和保持生产作业指南、照片、图纸或样品等加以控制,确保最终产品与认证样品一致。,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3条款编写目的:确保生产过程中对产品一致性控制的有效性。,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3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本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4.5条相比,明确了产品一致性在生产过程控制的具体要求。淡化了过程检验的具体要求。,家电、IT、A

43、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3条:理解要点1、根据产品及其生产、加工的特点,在其形成的适当阶段或环节设置检查/检验等对产品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保证零部件、组件、材料、结构、关键工艺等方面与认证样品保持一致。2、关键工序:对产品的安全与电磁兼容认证特性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工序。通常对最终产品的符合性和一致性有重要影响的产品结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生产、制造工序,应作为关键工序。检查中应重点关注这些环节。3、一致性控制的对象、方式、要求和放行准则应明确。这些要求的承载媒体可以是文件、图样、照片或标准样品等。,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4.3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工

44、厂有责任在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有效的控制,使产品符合预期的认证要求。控制的方式和手段的建立应能与认证产品特点和生产过程的设备能力、工艺技术水平、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特点相适宜并得到有效的保持。工厂有责任提供证据表明在产品生产、装配过程中通过某种有效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保证最终产品与认证样品的一致性。,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六、工厂检查要求第5条:例行检验、确认检验和现场见证/目证试验 5.1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对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进行控制,以确保认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

45、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1条款编写目的:本条明确要求对成品的例行和确认检验应制定符合要求的文件。,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1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1、本条与原条款的第一段对应,在要求上并无根本的不同,仅在表述上有所区别。2、需要保存的检验记录要求在其后两条中体现。,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1条:理解要点1、对于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相关要求,工厂均应制定书面化的文件。2、这些文件可以体现为各种形式,可以采取企业认为合适的命名,可以是一个文件或多个文件。3、文件的内容应可以有效的指导检验人员实施检验,并作出正确的判定。,家电

46、、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1条:理解要点4、通常的情况下,检验文件应至少描述以下几个方面:抽样方案、检验项目、检测要求、判定准则。5、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表述方式,检验文件中对各检验项目及其要求均不得低于认证实施规则的相关规定。,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1条:对企业的公开性要求企业应制定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文件,文件至少应包括检验项目、检测要求、抽样方案和判定准则,对例行和确认检验的描述不应低于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企业应根据认证产品的技术特点制修订检验文件,确保文件的正确性和适宜性。,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六、工厂

47、检查要求第5条:例行检验、确认检验和现场见证/目证试验 5.2 工厂通常应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认证产品实施例行检验,其频次、项目、要求应不低于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的规定。若后续生产工序不会对之前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例行检验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应保存相关的例行检验记录。,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2条款编写目的:本条款是对例行检验实施和记录的具体表述。,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2条款与原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差异:1、本条款对例行检验的实施和记录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2、原条款的内容主要是对该专有名词的定义,因认证实施规则中已经有所表述,

48、因此不再作重复表述。,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2条:理解要点1、对于例行检验项目,原则上要求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实施,但如果在实施上确有困难,或在实施该项目检验时会对产品的结构造成破坏,则允许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安排在制造过程中完成。例如:对于储水式电热水器所进行的结构检查,如果在总装完成后实施,则可能会对电热管造成损坏,因此该项检验允许在未安装电热管前进行。2、例行检验项目能否安排在制造过程中进行,其原则是在检验后所实施的工序不会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例如,某电热水器生产厂将接地电阻测试安排在端盖安装前进行,但检查员发现此端盖为金属制品,为可触及的导电体,则此

49、接地电阻测试的工位安排应判为不符合要求。,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2条:理解要点3、对于例行检验项目的实施地点,在可实施的前提下,均应安排在全部装配完成后实施,但对于由用户自行或委托安装的产品,则允许分别对其涉及到安全结构的部件进行检验。例如,对于分体式空调器的例行检验,不要求在室内机和室外机连接后实施,而可分别对室内机和室外机上分别实施,而对于连接铜管,则可不实施例行检验项目。4、例行检验的实施地点,原则上应为全部装配完成后;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实施部分项目的例行检验,仅为一种特例。,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2条:理解要点5、该条款

50、仅适用于例行检验实施和记录的判定,如果不符合事实来源于人员能力或设备能力的不足,则应使用条款6进行判定。6、如果例行检验文件未制定或未符合要求,则应使用5.1条进行判定,其他情况,用本条款判定。,家电、IT、AV类产品工厂检查要求理解及实施指南,第5.2条:理解要点7、如果在例行检验文件或记录方面存在不符合,其事实既适用条款2,又适用于5.1或5.2条,则不应使用条款2进行判定。如某DVD(II类电器)生产厂的例行检验文件规定抗电强度的测试电压为2000V,则不应使用条款2.2 进行判定。如不符合事实为如下情况:企业未将例行检验文件发放到检验场所,则应使用2.2条进行判定。8、例行检验记录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