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诊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诊治.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治(介绍一种简便、安全的复位手法),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陈忠和 研究员,2,寰枢椎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疾患,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多见于缺乏锻炼且头颈活动较频繁的成年人,常因过度劳累或感受凤寒而诱发。因其临床多表现为头面、五官及脑血管神经症状,故常被认为是五官科或神经科的疾病而忽视对颈椎的检查。由于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3,1 寰枢椎半脱位常见的临床表现1.1 五官症状:以视症状如视力疲劳、眼朦等多见。其他如耳、鼻等的不适症状;1.2 脑血管、神经症状:如头昏、眩晕、头痛、偏头痛、睡眠障碍、神经衰弱、血压异常等;,4,1.3 局部症状:枕颈部肌
2、紧张、压痛。伴有急性颈肌筋膜炎者,头颈活动明显受限。1.4 全身症状:如困乏无力、步态失稳、猝倒等。,5,2 诊断方法2.1 病史与临床表现:(略)2.2 寰枢椎触诊:重点检查关节突关节(含枕寰关节)及寰椎横突的炎症反应阳性点(压痛、肌紧张);2.3 颈椎X线检查:开口位X 线片寰椎侧块偏移(即齿状突不居中),枢椎棘突偏离中轴线,两侧寰枢关节不等宽等。并排除颈椎的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和先天畸形。,6,图 1:正常环枢关节。图 2:环枢关节半脱位,诊断依据 齿状突不居中;两侧环枢关节间隙不等宽且不平行。图2示:齿突左移(C1侧块右移齿突侧块间距 右 左),即C1偏右。,R,1,2,7,1.枢椎
3、底线;,1,2,2.齿状突轴线(若齿状突实际轴线不与枢椎底线垂直,需排除齿状突基底骨折),3.环椎底线;,3,4,4.环椎底线的等分线;,在正常情况下,4、2 两线应重叠。,R,图示:齿状突左移,两侧环齿间隙不等宽(A B)。图示:C1右移,C2左旋。,A,B,5,5.枢椎棘突,A、B:齿突侧块间距(环齿间隙),8,A,B,环枢关节半脱位(图示C1右移、C2右旋),R,(AB:示环椎右侧侧块往前旋),9,图2 示:B A,即环椎左侧侧块往前旋,或右侧侧块后旋。,图1:正常(A=B),图2:环椎旋转(B A),R,光 源,光 源,A,B,A,B,1,2,注:需结合临床症状和体检,判断是C1左侧旋
4、前或是右侧旋后。,10,3 治 疗 中西医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方法颇多,如手法(整脊)、按摩推拿、理疗、牵引、局封以及药物的镇痛、消炎、解痉等,均有一定的疗效。而手法复位治疗从病因方面解除关节的移位和交锁,重建颈椎的力平衡,缓解和消除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首选的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11,3.1 手法复位 因流派的不同,国内外有关颈椎复位的手法繁多,各具特色。基于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头颈部不宜作大幅度的沿纵轴旋转,任何粗暴的旋转外力,均可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作者总结了沿矢状轴小幅度旋转的寰枢椎半脱位的复位手法。现介绍如下:,12,手法1(以左侧C1横突或C2关节压痛为例),第一步:
5、医者左手中指第二指节按压C1横突或C2关节突压痛点。,手法1 第一步,13,第 一 步 解 剖 示 意 图,14,第二步:医者右手拇指指腹轻按患者右侧乳突下并往上托。,手法1 第二步,15,第 二 步 解 剖 示 意 图。,16,第三步:医者托持患者下颌的右手沿矢轴左旋时,左手中指同时往右推按患处。手法毕。,手法1 第三步,17,手法2(以右侧C1横突或C2关节压痛为例),第一步:医者右手拇指指腹按压C1横突或C2关节突压痛点,右手托持患者下颌。,手法2 第一步,18,第 一 步 解 剖 示 意 图。,19,第二步:医者左手第2、3指按压患者乳突下并往上托。,手法2 第二步,20,第 二 步
6、解 剖 示 意 图,21,第三步:医者托持患者下颌的右手沿矢轴左旋时,按压C1 横突(或C2关节突)压痛点的左手拇指同时往左推按。手法毕。,手法2 第三步,22,手法3(以C2左侧关节和C1右侧横突同时压痛为例),第一步:医者左手中指第2节按压C2左侧关节突压痛处。,手法3 第一步,23,第二步:医者左手拇指按压C1横突压痛处。,手法3 第一步,24,第 一、二 步 解 剖 示 意 图。,25,第三步:医者托持患者下颌的右手沿矢轴左旋时,左手拇指往左、中指往右同时对向推压。手法毕。,手法3 第三步,26,手法的特点是:在牵引下沿矢状轴旋转,幅度小,安全系数高;针对性强,极少连动到中、下段的颈椎
7、,避免造成其他椎的继发损伤;可一次复位两个相反方向移位的椎体,减少对颈椎的多次扳动,避免不良的手法反应;实用方便,一般不受环境和条件限制(甚至患者站立位时亦可施手法)。,注: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者推按患者C1横突(或C2关节突)的左手,可以与托持患者下颌的右手互换。,27,3.2 颈肩部软组织松解手法 充分松解枕颈部及颈肩部软组织,缓解和消除肌痉挛,促进局部血循环,重建颈椎力学平衡,减轻周围组织对椎动脉的激压,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运。这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28,4 讨论,4.1 寰枢椎运动节段提供了颈椎50%以上的轴向旋转运动,而枢椎是上颈段旋转应力的中心。正常寰枢关
8、节具有相当稳定的功能,同时潜在着旋转不稳的趋势。,29,环枢关节,环椎右旋,环椎左旋,齿状突,环椎前节结,环枢关节为 一 对互成突状的关节面,前缘和后缘之间不能密接。当颈1-2 作旋转运动时,容许环椎侧块向前、后方向滑移。在前后位片上,向前移动的一侧关节 间 隙增宽;反之,向后移动的一侧变窄。,30,枢椎作为10块肌肉(棘突6块:左右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颈半棘肌;横突4块:左右中斜角肌、肩胛提肌)的起止点,这些肌肉都参与了头颈部的运动,是寰枢椎旋转的动力,也是影响寰枢椎正常运动的关键因素。,31,齿状突,C2 棘突,C2 横突,C1 横突,枕下三角,中斜角肌,枢椎是上颈段旋转的应力中心。,3
9、2,颈枕部或颈肩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尤其是上述10块肌肉的损伤),寰枢椎动力平衡失调,易导致寰枢椎旋转动作的不协调而发生移位。因此,在长期伏案书写、卧床阅读、头颈活动频繁及颈项肌筋无力或肌力不对称的人群中,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较高。,33,颈椎其他节段的退变、增生等颈椎静力平衡失调,能间接影响寰枢关节的稳定性。但临床观察表明,颈枕、颈肩部肌筋的病损,颈椎动力失衡,则是诱发和加重临床症状以及导致复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34,4.2 病损段椎动脉受激压,反射引起脊髓前动脉痉挛,导致颈髓一过性缺血而致患者“猝倒”;或因血管病变,颈髓供血障碍,神经传导阻滞,引起不全瘫或截瘫、共济失调、步态失稳、二
10、便障碍、病理反射阳性等症状。国外有学者认为,寰枢椎旋转移位,颈髓齿状韧带遭受牵拉,导致脊髓外侧长纤维神经传导受阻而出现下肢症状。,35,寰枢两椎的横突孔相距较远,此段椎动脉有“L”、”C”和“直柱”三个类型。寰枢椎发生位移,关节的创伤性炎症刺激此段椎动脉。在此病理基础上,当头部旋转时,“直柱”型的椎动脉易遭受牵拉,反射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分支供血区血流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寰、枢二椎之间缺少椎间盘,也没有完整的椎间孔,第2 颈脊神经从寰椎后弓与枢椎弓板之间穿出,极易受到激压。,36,4.3 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 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并不复杂,关键是医者重视并熟悉其相关的各种临床表现,检查枕颈部
11、是否有相应的阳性压痛点,结合颈椎正侧、开口位X线片的阳性征,排除颈椎骨折、脱位或先天畸形,便可确立诊断。,37,4.4 颈椎X 线开口片对诊断寰枢椎半脱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据作者观察,寰椎侧块偏移(即齿突侧块间距不等宽或齿状突不居中),患者多出现眼、鼻部症状;枢椎棘突偏移,出现颞枕部、耳、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症状。上述症状一般发生在有压痛和肌紧张的一侧,与侧块、枢椎棘突偏移的方向相符。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脑血管、神经症状。,38,寰枢椎半脱位手法复位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获缓解或消失。但有些病例,X 线片复查显示寰枢关节仍有偏移,复位并不十分理想。作者认为,局部炎症的消退、损伤的
12、修复有一个过程,只要患者能恢复代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就不必刻意追求X 线片的“解剖复位”。,39,4.5 在机体的代偿期,一些寰枢椎半脱位的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患者未意识到其病症与颈椎有关),仅在体检时发现相应部位骨性标志偏移和肌紧张、压痛(关节创伤性炎症反应),或X 线检查发现错缝的阳性X线征。作者认为,此时不宜手法复位治疗,仅可适当作颈肩部软组织的松解手法,并给予“预警”,以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40,4.6 寰枢椎半脱位的复位手法,因医者的师从、经验和习惯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又因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变通,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作者认为,只要安全系数高,治疗效果理想,无不良反
13、应或并发症,均可酌情采用。,41,4.7 寰枢椎半脱位手法复位治疗,见效快,近期疗效好,但复发率较高。这与局部创伤性炎症的消退、组织的修复和颈椎力平衡的重建过程有关。一般需经一疗程(约35 次)的积极治疗,方能巩固疗效。,42,4.8 颈围固定虽然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缓解症状,可以暂缓复发,在急性期可酌情采用。但不利于颈椎力平衡的恢复和重建,因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手法复位后应避免头颈部的频繁活动,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坚持颈肌的等张锻炼。这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关键。,43,枕头的适宜高度,频繁甩头的“颈椎病发型”,44,由于寰枢椎的解剖生理特点,手法复位后再次复发是难以避免的。只要患者的症状能逐日获得改善,并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病痛,这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法复位治疗,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45,谢 谢!,O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