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实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0708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实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实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实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实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实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实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实用).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孩子入学之初,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来参加骄阳艺术学校举办的这个爱育幼童幼小衔接的家长沙龙活动。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大家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疑问:幼儿园与小学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我们要如何辅导孩子?开学要准备些什么?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与家长们共同探讨“孩子入学之初,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变化:,1、校园环境的改变。,2、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变。,3、师生关系的改变。,4、孩子学业要求的改变。,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你不再是小朋友,而是带上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会认识很多的字,知道很多问题的答案等等。,1、

2、校园环境的改变。,激发了孩子对上小学的憧憬之后,家长应该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所谓,好习惯,益终生。比如,在进入小学前,让孩子早睡早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自己吃饭、自己收拾餐具,学会系鞋带、整理书包、桌椅,大方地与人交往,说出自己的诉求等等;提前让孩子适应在书桌前端坐半小时看书、画画等。,2、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变。,3、师生关系的改变。,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自己能处理的事情自己解决,遇到受欺负或是其他特殊情况时,要向老师说清楚,寻求老师的帮助。当孩子间发生冲突,孩子回家抱怨时,家长应该冷静听清过程,根据事情严重程度,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4、孩子学业要求的改变。,小学更

3、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学科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数学注重培养逻辑,美术注重培养审美,体育注重身体素质等等,但是这些学科都需要最后的学习反馈,往往体现在考试上,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这几门主要的文化课程。,我们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关注孩子入学后第一个月的情绪。,2、关注孩子第一个星期的学习。,3、注意对孩子的评价。,4、关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关注孩子入学后第一个月的情绪。,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兴趣、身体的变化,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听他们讲学习、活动、老师、伙伴、校园,从而知道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和谁最好,最喜欢那位老师,)通过倾听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从而

4、有的放矢进行引导。这时的引导对他们的一生有极大的影响。,2、关注孩子第一个星期的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必须重视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让孩子确立这样的观念:现在是小学生了,每天除了学校学习外,回家还得自己学习,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3、注意对孩子的评价。,请家长们不要太看重分数,要给孩子科学的评价。因为科学的评价起着导向作用,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4、关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学会整理书包:,(2)学会应急:,(3)学会劳动:,(4)学会吃饭:,(1)学会整理书包:,教会孩子整理书包,坚持让孩子自己整理,培养责任意识只能指导,不要替代。整理书包是孩子自己的

5、事,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整理书包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今天有那些学习活动,所有的准备做好了没有),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家长要投入点时间,督促孩子认真执行。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受益,大人也省心。,(2)学会应急:,上学、放学的接送,家长要训练孩子,在哪里等,遇到有陌生人对孩子说:“是你的爸爸妈妈让我来接你的。”时应该怎么做,要让孩子有防范意识,不要随意跟陌生人走。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家庭的详细住址。以防在课堂上发生意外,如生病时,上课的老师可以及时通知家长。,(3)学会劳动:,在家教孩子怎么扫地,免得轮到你的孩子做值日生时不会做。,(4)学会吃饭:

6、,家长在家里不要给孩子喂饭。有人说:一个人不会吃饭不要紧,但是一代人不会吃饭这个民族就岌岌可危了,非常可怕。如果你的孩子将在学校吃饭,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块塑料桌布,吃饭时摊在课桌上,保证桌面干净。另外还要教会孩子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1、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2、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3、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4、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5、不要让孩子轻易缺课。,1、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提倡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你可以和孩子在同一间房间做自己的事,看一看书,写一写东西,这样孩子的一举一动你关注得到,他也不会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做作业而

7、感到不开心。,2、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及时鼓励督促完成计划内容,必须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整理好自己的作业和学习用品。,3、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倾听是孩子重要的学习素养,是孩子摄取知识的有效保证,孩子学会了倾听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上课40分钟的时间把握不好,回家是用2个小时也补不回来的。一年级孩子比较好动,上课难免要开小差,老师经常提醒,往往课上没学会,回家还要补课,更严重的是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上课习惯。所以,孩子回家后,家长可以问问他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发言了吗?让孩子说一遍当天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达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4、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家长对孩子拿回

8、家的单元检测卷不要只看分数,有时卷子难一点,可能大家都考得不好,这时,要帮孩子找原因,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5、不要让孩子轻易缺课。,有部分家长可能认为,一年级的知识点很简单,缺点课,自己补补没关系,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掌握了课本上大部分内容,可以不学了,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并不是加减法会算了,就不用上课了。当然,孩子在课堂上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收获,譬如说回答问题后成功的体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等等。,关于语文的学习:,识字,汉语拼音,读课文,讲故事,语文活动,阅读习惯,识字,识字分两种,一种是会认的,只要求学生会认读不需要会写。另一种是会写的,在书上都以田字格的形式出现。这里就要求家长们

9、不要拔高教材的要求,要求会认的生字,不要孩子去写。而要求会写的生字,则一定要孩子学会书写工整,包括字的笔画笔顺都要记清楚。,汉语拼音,上课一定要认真听清楚老师的发音,及发音的讲解。不要以为自己已经会了。尤其是拼音字母的书写笔顺,更加要认真地去看。有些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这部分老师和家长没有特别地去注意,所以,到了小学想纠正,真的是很难。,读课文,讲故事,课本里要求学生会读的课文或会背的课文,家长们要尽量抽时间听孩子们读一读。孩子给您讲故事时,也要耐心地去聆听。给孩子一个敢说的环境,锻炼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哪怕孩子讲得不够通顺,不够吸引人,作为家长的您也要有一个全神贯注的表情,并且多鼓励孩子,语文

10、活动,语文中还有些内容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比如走出校门、家门到外面观察世界,一是找找新奇有趣的东西,二是帮助孩子认识很多的字。这个活动一定要实践,这对于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发现、去了解。并且在满街的广告牌中能认识很多字,这无疑又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阅读习惯,家长最好每天抽时间陪孩子读书,不只是督促孩子读,而是自己做爱读书的榜样。还要提供健康有趣的阅读材料。如儿童读物、订儿童的报纸等。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发表看法。家庭的作用不是学校可以替代的。家长暂时不要规定孩子必须看某样书,低年纪孩子阅读主要在与培养他的阅读兴趣,让他看喜欢看的书,只

11、要他在看就是一件好事,在适当的时候老师也会向孩子推荐好书的。家庭阅读的好处,也不仅仅是配合了学校的教育。它会对孩子的终身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关于数学的学习:,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严格训练孩子作业书写的格式。,培养孩子自己检查的习惯。,复习、预习的习惯。,课外补充练习。,鼓励孩子不懂就问。,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等孩子全部做完了,帮着检查一下,发现错误引导孩子及时改正。家长不能因某方面的原因而包办代替,也不能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关键在于正确引导,这也是一门艺术。,严格训练孩子作业书写的格式。,良好的书写应做到清洁、整齐、工整,这样能减少孩子由于书写不良而产生的差错,也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条理性。,

12、培养孩子自己检查的习惯。,培养孩子做个“错题集”,每天在完成作业后,把做错的数学题抄在一个本子上,然后注明是什么原因出错,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对题目不理解,还是对知识不掌握等等。当然,要坚持下去是比较困难,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有一个搜集错题的意识,并每天能够解决错题。,复习、预习的习惯。,每天在做数学作业之前,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当天数学的的教学内容。让孩子养成复习和习惯。家长还可以帮孩子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但不要让孩子把数学书后面的练习提前完成。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已经会了,没必要再听老师讲课了,因而就在课桌上搞小动作、找周围的同学讲话、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从而影响了学习,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听课。,课外补充练习。,补充作业要适量,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定。给家长一个建议,如果要买补充练习,请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买,不要别人买什么,你就买什么。,骄阳艺术学校真诚与您携手同共关注您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我们共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