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0803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概述11.1.任务由来11.2.项目特点21.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程序31.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3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91.6.环境影响报告主要结论92.总则102.1.评价目的与原则102.2.指导思想102.3.编制依据112.4.评价标准152.5.评价范围与时段182.6.评价等级192.7.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202.8.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212.9.环境保护目标242.10.评价水平年252.11.环境功能区划263.工程概况273.1.工程简介273.2.流域规划概况283.3.工程地理位置293.4.工程任务、规模与工程运行方式293.5.

2、工程项目组成333.6.工程总布置与主要建筑物353.7.工程施工383.8.淹没、占地与移民安置概况394.工程分析404.1.施工期污染源说明404.2.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分析444.3.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汇总454.4.工程分析结论465.环境现状475.1.自然环境现状475.2.社会环境现状505.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25.4.主要环境问题666.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676.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676.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696.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736.4.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756.5.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66.6.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766.7.运营期固体废

3、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766.8.对地质灾害的影响776.9.对土壤环境、土地资源的影响786.10.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787.环境保护措施817.1.生态保护措施817.2.水环境保护措施837.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837.4.噪声污染控制措施837.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837.6.水土保持措施847.7.土壤环境保护措施857.8.其它环境保护措施857.9.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867.10.项目建成后“三同时”竣工验收清单868.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888.1.环境管理888.2.环境监测919.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经济损益分析949.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949.2.经济损益分析9610.

4、环境风险评价9910.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9910.2.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9910.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9910.4.风险现状评价10010.5.运营期风险分析10110.6.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0411.评价结论及建议10811.1.项目建设的意义10811.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0811.3.项目环境影响结论及保护措施10911.4.公众参与11111.5.总结论11111.6.要求与建议112附件: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财政部 水利部关于继续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的通知(财建201627号)附件3:贵州省水利厅关于编制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5、黔水电20164号)附件4:市水务局关于转发编制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毕水计2016)7号)附件5:项目91年批复文件附件6:市区环境保护局,关于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的环境标准的请示的意见(七星环函2017217号)附件7: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附件8:企业名称变更证明附表:附表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表2: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附表3: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项目一览表;附表4: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附图:附图1 环境目标保护图附图2 电站工程地理位置图附图3 电站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 流域水系图附图5 区域水文地质图附图6 评价区植被分布图附图7 评价区

6、土壤侵蚀图附图8 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图附图9 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断面布点示意图附图10 项目生态保护措施示意图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391. 概述1.1. 任务由来电站位于市区鸭池镇河坝村,工程地处白甫河上游保河河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310524,北纬27162717。取水大坝距贵毕高等级公路2.8km,距市区12km,发电厂房位于取水大坝下游1500m河道转弯处。工程区内现有乡村公路由贵毕高等级公路通经厂区后到坝区,交通方便。电站地处白甫河上游鸭池镇河坝村武家院子,位于倒天河水库下游,水牛屯电站上游,距倒天河水库25km,距水牛屯电站6km。工程所在河流白甫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

7、上最大支流,发源于市区野角乡白泥大娄山脉南麓,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市区何官屯镇龙官村、柳家村市区市区鸭池镇大方县响水镇大方县双山、对江,再流经东南汇入六冲河。白甫河流域面积2344km2,河道全长116km,落差796m。电站于1991年7月规划建设,由地区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地区水电施工队及安装队组织施工和安装。取水大坝工程于1992年4月动工兴建,于1995年底完工且投产运行。工程完建后,由地区华禹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2001年初华禹公司将电站承包给地方电力公司经营管理,负责发放电站内部职工工资。2008年10月,地方电力公司承包到期后,华禹公司将电站管理权及经营权收回。电站

8、建后至今现已运行若干年,现水轮机汽蚀严重、端盖水封漏水严重,轴承温度高,发电机绝缘老化、配电屏、闸阀、拦污栅等设备年久失修,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低,故障频繁,同时由于取水口为方形结构,阻水严重,满足不了取水要求,且进口闸阀和拦污栅锈蚀损坏,启闭不灵,污渣易进入压力前池内,运行管理困难,且严重影响电站发电效益。故市华禹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市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16年3月完成了电站增效扩容初步设计工作并审查通过,批复文件为毕水电20163号文。2017年8月,受建设单位市水电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附件1),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承担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到任务后,我公司工作人员多

9、次进入现场,收集自然、社会环境和工程相关资料,对工程地区环境现状、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质量要求、环境敏感点分布及相应的环保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我公司结合本工程特性与评价区的环境特点,对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行产生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性评价,并结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针对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同时制定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工作计划,进行环保投资概算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最终编制完成了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区环境保护局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帮助、支持和指导,并

10、得到了市区人民政府、发改局、环境保护局、水务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文广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公司于2017年8月接受项目建设单位市水电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委托书见附件1),开展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 项目特点增效扩容改造后,电站装机由原来装机容量2400kw改造为2630kw,装机规模为1260kw,设计引用流量为7.55m3/s,设计水头为25.60m,年利用小时为3398h,年发电量

11、为428.2万kwh,扩容改造后年发电量比近三年的平均发电量增加41.18%,效益显著。市华禹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9月更名为市水电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职工12人。属小(一)型工程。工程主要由拦水坝、引水隧洞、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升压站等建筑物组成。接受委托后,对该项目开展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分析后发现本项目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本项目为水利发电项目,属于D4412水力发电。2、水电站为增效扩容项目,环评按照建设现状、扩容设计方案对水电站建设进行评价,加强水电站环境保护措施。1.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程序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

12、-2016)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及程序见图1.2-1。图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1.4.1. 工程建设必要性电站所在地市区为多民族县,基于特定的历史和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根据该县水能资源得天独厚的特点,开发当地的水能资源,既支援区外缺能地区经济建设,又可振兴地方经济。它的建设给各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可以拉动地方建材、机械制造、第三产业等的快速发展,电站工程为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从而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因此,电站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4.2.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水电是可再生能

13、源。国家于2005年2月颁布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包括小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国务院国发200540号文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指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是:“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在2006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明确规定:根据本地区小水电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结合生态功能区划,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的原则,组织编制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确定重点开发、限制开

14、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对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可对小水电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对部分生态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根据功能定位,对小水电资源实行限制开发;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原则上禁止开发小水电资源。电站建设地点不存在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第十四条提到: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

15、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电站扩容改造项目的建设,符合水利产业发展政策。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颁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时仍指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中应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电站的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鼓励类中的电力类,细化为电力类的“水力发电”,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要求。综上所述,电站的开发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政策要求。1.4.3. 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1.4.3.1

16、. 与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协调性分析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农村水电发展,引导农村水能资源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在以河流为单元进行生态修复和开展梯级联合调度的前提下,对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村水电站实施增效扩容改造,巩固农村水电发展成果、提高综合能效和安全性能。开展农村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农村水电直供电片区电网改造,推进绿色小水电建设。”电站为农村小水电,促进了六冲河流域的梯级开发,与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相符合。1.4.3.2. 与流域水电规划协调性分析目前尚示开展

17、过六冲河流域的水电规划环评工作,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513号)、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4号)、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通知(环发201465号)和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建议尽早开展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4.3.3. 与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方案的相符性分析根据贵州省水利厅关于编制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水电20164号)、关于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黔水电201710

18、号)文件要求,电站为方案中要求进行增效扩容的项目,符合要求。1.4.3.4.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性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统筹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以重要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西南水电资源。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龙头水电站、天然气调峰电站等优质调峰点源、推动蓄能电站、能效电厂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多种电源和储能设施集成互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运行效率”。电站以发电为主要任务,促进了六冲河流域的梯级开发,与“十三五”规划相符合。(2)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19、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分析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和加强能源合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建成国家能源基地。深度开发水电,对有条件的水电站实施扩能改造升级,在乌江、红水河等流域规划布局抽水蓄能电站”。电站的建设,将合理地开发六冲河流域的水能资源,故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相符合。(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分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坚持“水火”并举,以科技为支撑,优化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加快发展风电,积极发展

20、光伏发电,着力把建成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电站的建设,装机容量1260KW,可加速实现“十三五”期间的电力产业目标,也能作为农村薪碳替代能源,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相符合。1.4.3.5. 与可再生能源法的协调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第十八条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能源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等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地区可再生资源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广小型水能技术。电站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协调。1.4.3.6. 与生态规划协调

21、性分析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白甫河,属于贵州省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受地形、地貌、地质、植被、土壤、气候状况及土地利用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影响,流域水土流失广泛存在。工程区属市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类型主以水力侵蚀为主。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在1573t/km2a左右,以微度侵蚀为主。本电站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将产生占压、扰动土壤和弃渣,如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加剧局部区域水土流失。对此,该电站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认真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施工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水保方案和要求,项目实施对区域生态及水土流失的影响是可以得到控制、减免和改善的。因此,在

22、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落实水保措施的前提下,电站与地方水土保持规划是可以相协调的。1.4.3.7. 与矿产资源规划符合性分析通过查阅贵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文件可知,本电站的建设与其不冲突。1.4.3.8. 与农业规划符合性分析本电站所在区域主要为小块农田,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无水田,单季种植,无较大规模农田分布,且电站建设过程中占地不占用基本农田。根据调查,水电站工程减水河段较短,且位于峡谷之内,区内无农灌用水及人畜饮用水需求。因此,本电站的建设不会与当地农业规划产生冲突。1.4.3.9. 与林业规划符合性分析本电站所在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但该电站建设过

23、程中破坏林地不大,永久占用约为96亩,原弃渣场处为低洼坑地,建设电站时在河道两侧设置了护提,产生的弃渣全部用于回填该低洼地势,后对于渣场进行植树造林,并无遗留的环境问题。因此,本项目建设不会与林业规划产生冲突。1.4.3.10. 与交通规划符合性分析本电站工程区范围内目前尚未规划其他公路、铁路,因此,本项目建设与交通规划不冲突。1.4.3.11. 与旅游规划符合性分析本电站位于市区,本电站所处工程区范围内目前暂未发现地表文物及历史遗迹。因此,本工程与当地旅游规划不冲突。1.4.3.12. 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明确提出:“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24、。强化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建设项目选址必须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扭转优质耕地过快减少的趋势”“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加快闭坑矿山、采煤塌陷、挖损压占等废弃土地的复垦,立足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本电站所处地区植被类型主要以灌木林地、耕地、草地为主;电站布置占地为灌木林地及旱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因此,本电站的建设与土地的占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符。1.4.4. 贵州省生态红线符合性分析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黔府发201632号),本项

25、目不涉及贵州省生态红线保护区。1.4.5. 与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黔府发201312号)文件内容,项目建设不涉及禁止开发区及限制开发区,项目建设符合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本项目关注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主要有:1、项目改造过程施工期问题,关注原项目是否有施工期遗留环境问题。2、项目运营过程中废气、废水、噪声和固废防护措施是否可以满足环保要求,是否需要改造。3、重点关注项目最小生态下泄流量的取值。1.6.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结论电站工程所在区域目前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流域水电开发

26、规划,其工程选址布局合理。该项目通过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可做到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该项目建设得到当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该项目在严格遵守“三同时”等环保制度、认真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环保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将其对环境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或允许限度,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认为该项目可行。2. 总则2.1. 评价目的与原则2.1.1. 评价目的(1)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全面调查了解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并开展必要的监测工作,对项目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2)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工程选址及布局的合理性,促进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7、的协调发展,促进工程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和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分析工程施工期遗留环境问题和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源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减缓的措施,制定运营期环境监测、监理、监督管理计划,将环境风险降至最低;(4)进行环保费用估算,将环保投资纳入主体工程总投资,为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5)审查报批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将作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促使项目建设单位明确和履行自己的环保职责。2.1.2. 评价原则(1)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原则;(2)保护坝址区、厂房

28、区、坝下河段地表(下)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原则;(3)促进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4)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5)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2.2. 指导思想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结合建设项目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价结论科学、防治措施具体可行,使评价结果为本项目的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或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3. 编制依据2.3.1. 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29、年9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6年7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10年4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2016年7月)(10)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2010年12月)(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1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8月)

30、(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5年4月)(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1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2009年8月)(1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年4月修正)(1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3年1月)(19)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修正)(2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修订)(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年6月修订)。2.3.2. 行政法规(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

31、第20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6)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9)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务院国发199836号)(1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1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32、204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函199213号)(15)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年3月5日实施)。(16)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2016.5.28;2.3.3. 部门规章(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3号)(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3)关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环保局环发1997758号)(4)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5)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暂行规定(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水保199

33、8423号);(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南地区水电建设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72293号)(7)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号)(8)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国家环保局2004年12月)(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 (10)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513号)(1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法201277号)(12)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环办函2006394号)(13)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

34、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14)关于印发的函(环发200628号)(15)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1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保1994513号)(17)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08年7月)(18)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2008年9月)(19)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 20062号)(20)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2007年12月)(2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号令)(2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001年)(2

35、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03年2月)(2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种类公布(国家林业局第7号令)(25)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年6月)(26)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的通知(环办20124号)(27)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50号)(28)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 98 号文)(2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 号)。(30)财政部 水利部关于继续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的通知(财建201627号)。2.3.4. 地方规章、文件(1)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1

36、989年7月1日)(2)贵州省水功能区划(黔府发201530号)(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力建设实施西电东送有关具体问题(黔府发200045号);(4)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黔府发200637号(5)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黔府函2005154号)(6)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2000年9月22日)(7)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2003年9月28日)(8)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6月1日)(9)贵州省河道管理条例(1998年1月)(10)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9月25日)(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6月1日,2014.4.24修正)。(12)贵州

37、省水利厅关于编制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水电20164号)(13)市水务局关于转发编制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毕水计2016)7号)(14)关于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黔水电201710号)。2.3.5. 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38、则生态影响(HJ19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9)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026-2005)(10)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2007)(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1995)(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96)(15)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39、T91-2002)(16)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17)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6年)(1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19)关于印发的通知(环评函20064号)(20)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21)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程(SL3152005)。2.3.6. 相关规划(1)贵州省“十三五”发展规划;(2)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3)贵州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4)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5)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40、6)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7)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30);2.3.7. 技术文件及参考资料(1)贵州省市电站增效扩容初步设计报告;(2)贵州省市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设计变更件;(3)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七星环函2017217号;(4)环评委托书;(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2.4. 评价标准根据市环境功能区划及市市区环境保护局关于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如下:2.4.1. 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白甫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

41、/T14848-93)类标准。(3)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4)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具体的环境质量标准见表2.4-1。表2.4-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要素标准名称及级(类)别项目标准值单位数值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PM10g/m3日平均150年平均75PM2.5日平均75年平均35TSP日平均300SO21小时平均500日平均150年平均60NO21小时平均200日平均800年平均40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pH值(无量纲)69CODmg/L20高锰酸

42、盐指数6BOD54氨氮(NH3-N)1.0氟化物(以F-计)1.0硫化物0.2石油类0.05总磷0.2总汞0.0001粪大肠菌群个/L10000地下水环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 类pH值(无量纲)6.58.5高锰酸盐指数mg/L3.0溶解性总固体1000As0.05Cu1.0Zn1.0Hg0.001Cd0.01Pb0.05Fe0.3Mn0.1硫酸盐250总硬度(以CaCO3计)450NH3-N0.2氟化物1.0细菌总数个/ml100总大肠菌群个/ L3.0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等效声级dB(A)昼60夜502.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

43、)废水:项目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绿化用水,不外排。(2)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详见表2.4-2。表2.4-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Nm3污染物名称颗粒物SO2NOx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0.40.12备注评价时段:运营期(3)噪声:环评提出改造后的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排放标准;运营期间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详见表2.4-3及表2.4-4。表2.4-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表2.4-4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昼间夜间6050(4)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4.3. 生态影响(1)以不减少区域内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类和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2)水土流失以不增加土壤侵蚀强度为准。2.5. 评价范围与时段2.5.1. 评价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