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1720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正确的诵读课文,注意节奏,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2、了解本文先仰后扬的写法,明白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4、通过学习方仲永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多地获取知识。二、重点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本文说明的道理。三、难点1、结合上下文和文中注释,疏通文义。2、先抑后扬的写法。四、教具课文朗读磁带、幻灯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1、情景导入教师讲“囊萤映雪”的故事,然后让三两名学生也讲讲“勤学”的故事,看谁说得更好?2、简介

2、作者(幻灯显示)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各弱”的局面,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最后退居江宁,世称荆公。其诗文多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川集、临川拾遗等。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学生先自读课文,教师再放朗读带,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结合上下文和文中注释,疏通文义,提出疑问,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衰退的原因。(2)四边互动【互动

3、一】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文注释,疏通文义。将疑问提出来,教师适当点拨,师生共同解决。明确:即书诗四句:书,写。他立即写了四句诗。从先人还家:从,跟随。我跟父亲一起回家。邑人:同县的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父亲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互动二】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点明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是哪句?明确:三个句子是:幼年时,“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后来,“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最后,” “泯然众人矣”。点明仲永才能衰退主要原因的句子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互动三】你从伤仲永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明确:即使天资再好,不认

4、真学习也不能成才,说明后天学习非常重要。对话三主要是让学生学有所得,明确学习目的,发奋学习,立志成才。4、达标反馈随堂练习(幻灯)(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即书诗四句。(写)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写好)从先人还家。(跟从)(2)方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2)写作方法本文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第一段里,作者详写了方仲永的神奇。在第二段里,作者略写了方仲永才能衰退的过程。最后点出“泯然众人矣”。6、延伸拓展你从方仲永的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结合

5、课文,说一说现在社会上有没有类似方仲永的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后反思上完了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样,感觉意犹未尽,似乎仍沉浸在课上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回想这节课,无论是学生的合作交流,还是师生的互动,每个环节都顺畅如流水。这节课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近两个月不懈地训练及反复的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基本养成,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能口译课文,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字词教学时间,为课堂上进行多种能力训练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具体授课过程中,又十分注意将学生的独创性融入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一些学生课堂上提

6、出的问题,如“王安石变法”,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又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则留给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习惯。2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在课堂上,我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这一大方向,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诵读与积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

7、,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4多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各种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如“说”的训练,就有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谈感想等。本节课,我通过讨论、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天资不聪明的人,更要勤奋,有理想,有追求!当然,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课堂朗读还不够深入。伤仲永教学设计与反思 乐至县吴仲良第六初级中学姚永秀教材分析: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

8、文。本单元是七年级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解决文言字词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不同,并且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以上要求,教学本课时,重点定在词语的理解以及整体理解文章内容上,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2、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自主合作疏通课文大意,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文章大意,认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让学生把握美好时光,刻

9、苦学习,。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难点:1、几个意动用法的词语。 2、几个难懂的句子。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课前准备:学生: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学习方法:读读、议议、说说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归类;掌握字词,疏通课文大意。教学设计教学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情境导入: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2、师导入:在谈到学习时,有人常希望自己是天才。什么是

10、天才?天才真的一定能成为人才吗?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方仲永,看看课文,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是一篇随笔,即随手笔录,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提问:谁能说说题目“

11、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4、了解作者作品: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有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散文家: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教学活动2:(走进文本) 一、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2、检查预习二:

12、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读准下列的字音) 隶(l) 扳( pn ) 环谒(y ) 邑(y) 称(chn) 泯然(mn )3、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仲永/生五年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传/一乡秀才/观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二、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一) 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大意。(1)理解几个特殊词“即书诗四句” 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13、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2)理解词语“养父母” 养:赡养。 “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乡:全乡。“或以钱币乞之” 或:有的人。 邑人:同县的人“从先人还家” 从:跟从。 “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3)理解几个特殊句式“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二)学生朗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他的什么故事?(用一二句话概括)明确:故事主人公是方仲永 讲了仲永由一个神童由于不注意后天的学习最后成了普通人的故事。2、仲永在五岁时

14、有何神奇之处?用自己的话回答。明确:他从来没见过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有一天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给他借来以后,他立即就写了四句诗, 并且只要别人指一样东西,他立即就能作出一首诗,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观赏的地方。3、十二三岁时,仲永的才能怎样了?又过了七年呢?(用文中的话回答)明确:今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4、仲永由一个神童变为一个普通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的父亲天天拉着他到处写诗赚钱,不让他学习造成。三、 巩固训练1、熟诵课文。2、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第三题。教学活动3:(教师小结)1、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

15、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2、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 (2) 熟读课文课后反思上完了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样,感觉意犹未尽,似乎仍沉浸在课上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回想这节课,无论是学生的合作交流,还是师生的互动,每个环节都顺畅如流水。这节课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近两个月不懈地训练及反复的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基本养成,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能口译课文,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字词教学时间,为课堂上进行多种能力训练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具体授课过程中,又十分注意将学生的独创性融入小

16、组的合作学习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一些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王安石变法”,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又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则留给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习惯。 2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在课堂上,我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这一大方向,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诵读与积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4多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各种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如“说”的训练,就有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谈感想等。本节课,我通过讨论、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天资不聪明的人,更要勤奋,有理想,有追求!当然,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课堂朗读还不够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