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课程整体介绍.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1945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课程整体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民法课程整体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民法课程整体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民法课程整体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民法课程整体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课程整体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课程整体介绍.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法精品课程整体介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民法精品课程课 题 组,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民为邦本,法乃公器”。民法作为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起着愈益重要的作用。自罗马法有了公法和私法的分野以来,民法就是私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民法一词即源自罗马市民法(私法)。我国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法是从日本继受而来,并进而成为国家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法和部门法之一,也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民法学是以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现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法律科学体系中重要基础科学之一,是法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也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

2、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所指定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自学院成立以来,民法学一直是我院法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法律事务专业(含经济法律事务和行政法律事务方向)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基于民法体系化的特征以及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本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首先是要注重民法体系化的基本特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系统性介绍。民法体系是由民法总论与民法分论构成,其知识结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结构,并由其一系列民法概念、民法原理和制度组成,学生只有把握了民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才能对民法基本制度有体系化的认识,才有可能运用这些基本制度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民事

3、纠纷。,其次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民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对民法的学习,就是要将所学的民法知识运用于实践,处理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民事争议或纠纷。因而必须与实际相联系,强化实践实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民法原理和民法基本制度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再次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民法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民法理论博大精深,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引领学生树立民法理念,培养学生的民法思维,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理解法律条文时把握住其精神实质,才能在实践中不墨守成规,才能真正地学好民法、用好民法,并且为学习其他部门

4、法和以后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民法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讲授和阐释,使学生能够对民法的体系结构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并且对各项具体民事法律制度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基本原理的阐释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模拟法庭、实案观摩和案例研讨等教学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民法思维能力,并能以民法的视角来看待现实生活中法律现象,能用民法原理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民事争议与纷争。,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基于我校是一所培养法警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本课程为我院法律事务专业(含经济法方向和行政法方向)、法律文秘专业和司法警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尤其是对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法

5、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民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并能够正确地运用民法规范分析民法问题、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民事纷争,既为学习其他部门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为将来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提供知识支撑。,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法律服务行业发展需要和从事法律服务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我们对民法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改革,将民法教学内容分为民法总论和民法分论两大部分。,民法总论部分包括:(1)民法概述包括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性质、渊源、基本原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

6、知识和基本理论;(3)民事主体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关于主体行为规则的基本理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和诉讼时效等。,民法分论部分包括:(1)人身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物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债法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4)继承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鉴于我院知识产权法和婚姻家庭法另单独开课,所以,本精品课程的内容部包括以上两个部分的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依据法律服务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基本规律和民法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我院法律事务专业(含经济法方向和行政法方向)将民法课程设置为144课时(不包括模拟法庭的实训、实案观摩、民法学术讲座和民法案例

7、情景研讨),分两个学期教学,每学期72课时,每周4课时,一般都是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第一学期开卷考查,第二学期为闭卷考试。,民法总论部分45课时,其中理论课30课时,实践课为15课时;民法分论部分共99课时,具体分解为:人身权法律制度15课时,其中理论课9课时,实践课为6课时;物权法律制度34课时,其中理论课为22课时,实践课为12课时;债权法律制度40课时,其中理论课为26课时,实践课为14课时;继承法律制度10课时,其中理论课为6课时,实践课为4课时。实践课占总课时量的35.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根据民法学科的特点和法律服务岗位对民法基本知识的诉求,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

8、学内容和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我们采取案例教学法、案例研讨训练、模拟法庭、实案观摩、启发引导、总结评析、综合实训等教学方法;对涉及关键能力如分析案情能力、运用民法知识能力等培养方面,我们设计了相关能力训练项目予以强化,并采取实案情景研讨、实案分析、法官阐释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民事纠纷的实际运用能力。,在现代教学技术技术手段应用方面,我院购置了中国法庭、今日说法、全国律师辩论大赛、法庭辩论等录像资料供教学观摩、讲评、讨论等,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我院还分别与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庐阳区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每个法院每年在我院模拟法

9、庭不少于4个案件审理的长期合作制度。这对培养学生对案件的领悟能力和对民法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有着非常大帮助作用。,我院民法课程组的全体教师都能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结合民法基本知识和实践中民事案件的特点,在课件中插入flash图片、示意图、比较表,插入小案例及专家点评等,通过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实践性教学,模拟法庭内主要设备有:审判人员席、原告席、被告席、证人席、书记员席;并配有证人室、评议室、羁押室、被告人专门通道、会见室、提审室等设施;设有的证据展示仪、音控系统、摄影

10、机、背投、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等智能化设施;旁听席有350各座位,能容纳400人。模拟法庭主要用于学生的模拟审判及实案情景下的实践教学、法庭辩论教学、法院审判案件等综合性功能以及法律文秘等相关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我院模拟法庭的利用率非常高,每学年至少有8个实案在此开庭审理,每个学期至少有两次模拟法庭审判演示,平时民法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主要也是在这里开展。,实案研讨室内主要设施有:证据展示仪、摄影机、背投、多媒体教学等智能化设施,面积为约60平方米,有一张长方形会议桌和两排条形桌,设有50个座位。主要用于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实案研讨,平时也用于民法课程组和其他相关课程组的课题讨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得

11、到了安徽省司法厅律管处、基层处、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在全省范围内指定了相应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和法院共60家,作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基本覆盖了全省的主要地区,为方便学生实习实训奠定了基础。我院每年都要派出近100名学生去深圳市公安局顶岗实习,近100名学生去全省各级法院顶岗实习和近500名学生去全省各律师事务所、司法所顶岗实习。,此外,我院还与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五里墩街道共建了两个“法律教育服务中心”,成立了由我院教师、街道实务人员组成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每个中心下设实习点包括综治中心、社区、企业等10个法律服务工作站,一

12、次性能容纳30人的顶岗实习、课程实训等实践教学。在今后的两年内我院准备再与青阳路街道、安居苑小区等单位共建三个“法律教育服务中心”,设立20个法律服务工作站,充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要求。,以上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立与有效运行,为学生的顶岗实习、课程实训、假期锻练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使学生能较为充分地介入、参与民事案件处理等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实训基地办公设施齐全,实训指导教师既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我院目前采用高速因特网技术将计算机、通讯、多媒体集中应用于学校的校园网

13、建设工程,使校园网具备教学、管理、通信三大功能。校园网络的硬件平台配备高性能的千兆中心交换机及服务器群,学校教学区、图书馆、计算机中心采用千兆光纤以太网技术或无线网技术与网络控制中心相连,能够满足学生上网的需求;学校建立的网站,为全校师生提供www、E-mail、留言板等网络服务;建立了网上教学科研系统,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网上教学以及交流教学信息。中国民商法律网、中国普法网、中国法院网是我院民法教师和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特别是我院经过2007年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后,网络资源建设和硬件环境建设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为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关于本课程考核

14、,本课题组在民法课程考核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尝试:在考核的内容上,课题组根据民法课程的基本品性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确立了本课程基本知识点、重点内容和较难理解的内容,在考试内容和分数的分配上采取631的比例,并且在考试的题型上突破了传统的考核题型,增设了基本原理解析、举例说明原理等新的题型;在考核的方法上,课题组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考核模式,将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平时的案例研讨、平时作业等均纳入考核成绩的计算范围。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真正考察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建设,本课程组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先后使用的教

15、材有王利明教授主编的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彭万林教授主编的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魏振瀛教授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虽然都非常优秀,但因其理论性较强不适用于高职学生学习。因此,我院于2004年下半年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民法教师编写了一套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民法教材民法,该教材由我院胡爱国副院长主编。该教材注重“原理+能力”和“原理+训练”,具有系统性、实用性、时代性、针对性和通俗性等特点。该教材已于2005年在我院投入使用,教师和学生对其评价较高。,本课程的创新特色,本课程在设计理念方面,在注重民法基本知识的体系化的同时,强调加强对学生运用民法原理解决民事纷争能力的培

16、养,强调所学知识与将来法律服务岗位诉求的对接性、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突破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以“原理+能力”和“原理+训练”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职业教育思想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课程教学方法方面:采取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法,包括基本知识学习、实例分析训练、观摩录像、实案观摩、模拟法庭、实案情景研讨等,强调教与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性、融教、学、练于一体,重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本课程建设的改革成果,不仅对婚姻家庭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程的改革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而且对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形成了“理

17、论知识学习实例分析训练能力项目训练模拟法庭实案观摩实案真做”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效果,本课程组的教师队伍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部分教师具有多年来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教学水平较高。在教学的同时,本课程组的教师还注重理论研究,科研能力较强,绝大部分教师在同行和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曾经在多次“迎评”工作中赢得过专家的赞誉,在学院每学年组织的教学水平测评中,本课程组的主讲教师均能获得优秀等次,其中徐东晖老师多次全院教学水平测评的第一名。,本课程改进的方向和途径,本课程虽然有明显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但是在高职院校法律类专业中,因职业岗位对人才法律的知识能力要求有所差别,因此其学习内

18、容的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为此,对本课程内容的设计安排还需进一步进行整合,使其适应性和针对性更强。由于民事案件的类型多种多样且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要求,因而在民法教学中需要进行单项训练的项目很多,如果从能力培养要求而言,能力训练项目应当囊括所有的单项性训练项目和所有类型的民事案件综合性训练,这样才是完整合理的。但是鉴于高职院校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只选择了民法中最关键、最主要的能力作为训练项目。训练项目的完整性显得不够。这是本课程在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开设的相关课程又比较集中,加之学生要准备各种各样的考试,因而很难抽出较多的时间来做上课前的准备,这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研

19、讨、实案情景分析、实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带来一定的困难。而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对于民法教学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教学方法,这也本课程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本课程的建设规划,在课程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进一步创新和突破。通过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提高学生民法意识,增强民法观念,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提高学生运用民法基本知识正确处理民事法律关系和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课程目标能力得到具体的实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完成后达到:1、能够掌握我国民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领会民法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2、能运用相关的民法知识,正确分析民事法律关系,合理地运用民法基本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民事纷争。3、初步养成民法思维和民法意识,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通过全体课程组成员,力争将民法精品课程办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