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后期史.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2373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后期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后期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后期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后期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后期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后期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后期史.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国 古 代 后 期 史,清中前期的对外交往,清中前期的对外交往,1.清朝和亚洲国家的交往 2.清中前期和欧洲的文化交流 3.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1).雅克萨之战(2).尼布楚条约,清朝与亚洲国家的交往 清朝与朝鲜的交往清代中朝两国除通过使臣进行的贸易外,在义州、会宁、庆源等地还设有定期的贸易市场。朝鲜开城的松商和义州的湾商,都以跟中国通商而著名。18世纪时,朝鲜商人每年输入中国的白银就达几十万两。清代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十分密切。每次朝鲜的使节团来中国,随行的人员都购回很多中国书籍。清代康熙年间,中日之间的贸易十分繁盛。中国商船航日,最多时一年达一百余艘。所携带的商品,种类繁多。从日本输

2、入中国的货物,以铜为大宗,其余则有金银、海味、漆器等。随着贸易的发展,旅居日本的中国商人也日益增多。清代留居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文化也有一定的贡献。如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在日本开创讲学的风气,对日本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17世纪以后,中、越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当时有不少中国人移居越南,和越南人民一起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如1679年(康熙十八年),一次就有三千多人浮海到越南去定居。他们在那里垦辟耕种,经营商业,使当地的社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越南开采金、银、铜、锡诸矿,也多招募中国工人。,清代琉球国铜炉,清中前期和欧洲的文化交流 清朝时期,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康熙帝对

3、西方的科学技术比较重视。他本人就曾十分勤奋地学习过西方的各种科学知识。他也非常注意招徕具有各种科学技能的西方人才前来中国效力,并给他们以优厚的待遇。清代西欧来华的耶稣会士,曾先后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中国古代经典译为拉丁文加以刊行。18世纪30年代,耶稣会士冯秉正把通鉴纲目译为法文。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曾试图用赵氏孤儿为蓝本编写剧本。18世纪时,巴黎、维也纳、罗马等欧洲大城市,曾上演了不少中国题材的歌舞剧。中国的文化思想,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及其他百科全书派学者,都有一定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国的儒家学说,符合人文主义精神。他们对中国的一些制度也推崇备至,认为中国中央六部是世界上最完善的行政

4、组织,中国的科举制度和御史谏议制度也十分完备。他们援引中国的这些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天主教会和西欧封建专制王权的斗争武器。中国的工艺美术品,特别是瓷器和漆器,深受欧洲人的欢迎。17世纪时,中国瓷器在欧洲还比较罕见,多为宫廷所珍藏。到18世纪,从中国运往西欧的瓷器逐渐增多,开始成为生活用品。欧洲仿制华瓷也获得了极大成功。当时西欧丝织品的色调和花纹,也多仿效中国。,清代西方传教士墓碑,清代图书集成插图:南亚墨利加州蛇图,位于德国科隆的孔庙,北京西方传教士墓地,1636年(明崇祯九年),俄国人第一次听到关于黑龙江富饶情况的传说,刺激了俄国殖民者侵略的野心。1641年(崇祯十四年)初,沙俄七十多名哥萨

5、克去寻找黑龙江。但是没有找到,只得返回雅库次克。1643年(崇祯十六年),波雅科夫带领着一支132人的全副武装的远征队,翻越外兴安岭,窜入我国精奇里江(黑龙江北岸的一条支流)地区。达斡尔村民奋起反击,结果打死敌军一名,打伤敌军50名。1649年(顺治六年)春,沙皇俄国又派出了以哈巴罗夫为首的殖民军,对中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第二次武装入侵。1650年一月,他们攻占了雅克萨城寨。1651年六月,沙俄侵略者攻入了黑龙江畔的桂古达尔城寨,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暴行。,雅克萨之战,1683年,清政府任命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坐镇瑷珲城,负责指挥。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2月,康熙帝下令由都统彭春、副都统郎谈、黑龙

6、江将军萨布素等统军 3000多人,水陆两路进取雅克萨。6月,清军水陆配合,包围雅克萨。在清军的猛烈打击下,其首领托尔布津只好投降。彭春准许他们携带财物和随身武器(大炮除外)返回尼布楚。清军毁雅克萨城后,又还驻瑷珲等地。,雅克萨之战示意图,尼布楚条约 中国撤军后不久,托尔布津再次率军侵占雅克萨。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3月,康熙帝下令再次讨伐。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和围困,托尔布津被击毙,雅克萨城指日可下。沙俄政府由于军事侵略未能得逞,不得不接受清政府提出的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的建议。为了表示和平谈判的诚意,清朝政府主动下令解除了对雅克萨的包围。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8月,中俄双方在尼布

7、楚进行谈判。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俄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全权大臣戈洛文。谈判结果,在中国作了某些让步的情况下,双方于9月7日(阴历七月二十四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此外,条约对越界、双方侨民的处理以及贸易等项,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直至鄂霍次克海以南的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条约维持了一百多年,在鸦片战争后才为帝俄所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