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2545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群落的演替的教学设计 卓晓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群落的演替”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人教版)第4章第4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比较原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理解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关注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指导认识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能列举出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和演替过程能说明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阅读教材,描述群落演替的大

2、致阶段能分析卡拉卡托火山的数据,能够推断群落演替的特点观察图文资料,对比分析讨论,归纳两种类型演替的异同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通过自身生活行为的解释,理解改变自身不良生活行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2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生物学习有浓厚的兴趣;3学生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实施过程群落演替的概念主动参与教学问题探讨创设

3、情境,分 析数据,设问题串得出概念并予以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群落演替的大致阶段分组讨论两种类型的异同点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合作学习,体验式探究分组讨论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讲述实例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2资源准备:教学PPT、地衣、苔藓、狗尾草、等植物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课观看火山爆发的视频。火山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灵涂炭,破坏力极强。那么遭遇过火山的区域以及火山爆发之后火浆岩形成新的陆地或者岛屿否一直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呢?学生认为不会一直荒芜下去,但遭受如此侵害的区域不会再恢复原貌了。展示科学家在卡拉卡托火山

4、爆发之后新形成的一座叫拉卡带的小岛上进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数据,从光秃秃的岩石到出现小草小蜘蛛到出现了小树林。请学生描述期间动植物的变化。展示两张照片:火山爆发后的荒芜小岛拉卡带和历经几时年时间演替的拉卡带小岛观看视频 讨论讨论回答利用火山爆发视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拉卡带小岛的资料分析,讨论理解群落演替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群落演替的概念拉卡带小岛上经历的就是群落演替的过程。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群落演替。展示:群落演替的图片模型。介绍两个群落演替的例子。裸岩上的演替。安排学生带着P78页的思考与讨论题阅读P79页。并回答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土壤

5、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动植物类型发生什么变化?总结规律。提问:农田长时间不使用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会变成小树林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80,看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经历了什么阶段,各有哪些特点?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掌握概念阅读课本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归纳阅读课本归纳:回归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科学思维归纳总结能力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上述的两个例子分别就是群落演替的两个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6、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后的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展示图片: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火烧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提出问题,组织讨论:1.这两种演替类型有什么异同点2.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归纳:相同点有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都会出现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物种都会逐渐丰富,群落结构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同点有起始阶段不同;演替阶段不同。掌握概念观看图片思考图片对应的演替类型学生分组讨论理解思考用规范的语言总结两种群落演替的类型通过图片来加深对演替类型的理解明确两种演替的异同点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引导归纳:影响群

7、落演替的因素有阳光、土壤、水分、温度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沙漠的地貌。展示图片:荒凉的沙漠。提问:如果要让这篇荒漠变成绿洲需要多少时间?大部分同学认为在自然条件下难。此时展示另一张生机盎然的绿洲的图片,提问:这跟前面的沙漠是同一地方么?在学生普遍认为不是同一地方的气氛下,展示白春兰的图片,并说明她就是在沙漠中创造绿洲这个奇迹的英雄任务。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获选人的之一。观看白春兰事迹的视频。引导学生总结:在这个例子中你有什么样的收获?观看亚马逊流域乱砍乱伐的视频,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类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展示图片:2006

8、年两会期间我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数据曲线图。关注我国的退耕,退牧,还草,还林,还湖政策理解思考学生讨论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关注退耕还林,还湖明确影响演替的因素通过设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以及明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重要影响认识国策生活习惯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展示漫画山羊与人关系的漫画说明:我国的羊绒衫年产量可占到世界的70%,羊绒衫的原料羊绒出在山羊身上,山羊吃草是吃草根的,破坏环境,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草原群落的演替。展示图片:太湖蓝藻大爆发说明:这与太湖流域居民的生活习惯大大相关,生活用水直接排放到太湖流域去,造成当地水体富营养化提问: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活动可以影响到群落演替观

9、看图片思考与讨论学生列举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明确自身的生活可能影响到群落的演替,并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总结:从一些具体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的得出群落演替的大致过程和两种类型,体现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理解两种演替的不同点和影响演替的不同因素,特别是人在其中起的重要作用。理清知识框架和脉络【片段实录】 师:通过两组小组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等等的因素。大家做的很好。但是还有其他因素么?有一句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什么样的地貌?生:沙漠 师:是的,现在我们就要来看两张图片,一张是充满生机的绿洲,一张是荒芜的沙漠,大家觉得这两张

10、照片是同一地方么?生:不可能,假的师:另外一个问题要让沙漠变成绿洲可能么,如果可能,需要多少时间?生:很难,几百年,50年师:大家太过悲观了,我告诉大家这两张照片是摄致同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原来很荒凉,孤零零的沙漠中只长着一颗树,经过10多年的演变,变成了现在这生机黯然的绿洲,这是一个奇迹,不是么?生:哇;假的;怎么做到的. 师:这是真是的故事,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的白春兰女士,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她和她所创造的感动中国的奇迹生:(聚精会神)看视频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从不可置信到充满了感动的神情,甚至有人在看到沙漠下雨的时候长出蘑菇那种诧异的神情。请问同学

11、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好伟大;无私;顽强的意志和精神;不怕苦难,认准目标勇往直前;自己的渺小,自身的缺点;.师:这个事例带给我们许多的感动,同时也鞭策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最认真的努力,最无私的奉献。回到我们的课文中,通过这个事例你还有什么收获呢?生:人对群落演替的重要影响【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命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本课有四个亮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图解形式,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主体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等等过程主动地构建新知识;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动手、

12、动脑、动口;运用现实生活的例子与本节知识点联系,降低了知识点难度。并将知识内化成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态度;穿插于课堂中的“问题串”,能够较有效地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较好的课堂氛围。在新知识的学习之后,我及时对本节课作出总结,并加以练习,在另一层面上复习知识点。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白春兰的例子,羊绒衫,含P洗衣粉等具体的例子对自身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反思,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思。但本节课在课堂程序上需要进一步调整,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尚未得到充分的拓展,需要加以挖掘和拓展。在实践中我渐渐认识到,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将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这样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妙,而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将在训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