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关节和肌肉》说课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2865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骼、关节和肌肉》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骨骼、关节和肌肉》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骨骼、关节和肌肉》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骨骼、关节和肌肉》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骨骼、关节和肌肉》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骼、关节和肌肉》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骼、关节和肌肉》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骨骼、关节和肌肉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今天我实验说课的内容是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课,下面我 将从5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中的第二课,属于生命科学的 范畴。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学生们认识到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 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配合完成动作的。为了帮助学生建构这一个科学概念教材中共设 计了 “观察上肢的运动、记录我们的观察”两个主要活动,如图学生首先要反复做上臂屈 伸运动,摸一摸手臂的不同部位,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和变化。然后根据感受画一 画,交流观察结果,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图1教材中原设计根据教材的设

2、计,学生对骨骼、关节、肌肉的认识完全靠“感觉而验证靠“看资料大 大削弱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缺乏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学的核心是思维, 学生的学习需要思考。对于学生来说用实验得到的结论比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如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呢?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尝试,我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基础上设 计并制作了一套“上臂骨骼肌肉组装模型作为对教材活动的补充,帮助学生建构概念。二、实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 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借助手臂模型用比较科学的词汇解释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配

3、合 完成运动的。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 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让学生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密与和谐之美,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三、实验创新要点我们知道人体的结构很复杂,所以我采取了简单一点的处理方法。这套模型由气球、 木板、挂钩、合页等材料组成。用两个气球分别模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用两块木板分别 模拟上臂骨骼和前臂骨骼,合页模拟肘关节,挂钩模拟肌腱(如图2)。在实验过程中,学 生通过捏动1号气球来模拟肱二头肌收缩带动前臂骨骼弯曲捏动2号气球模拟肱三头肌收 缩带动前臂骨骼伸直(如图3),帮

4、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肌肉是如何带动骨骼围绕关节运动的, 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图2模型各部分介绍图3实验原理结合教学实践我把这套模型的创新点归纳如下:(1) 化抽象为具体。学生觉得学习本课有困难,是因为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手 臂内部,不能直接观察到。模型具有表征自然现象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 模拟未知事物的样子。这也是本节课中加入模型的出发点。这套模型成功 地模拟了人体手臂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将看不到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形 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知识演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对象。学 生操作模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在完成屈伸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 化,便于学生理解三者是如何配合的。(2) 基于实

5、证建构解释。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到的外部变化进行内 部结构的推测,到底是不是这样,缺乏进一步的证据来证明。换句话说, 学生不能拿出真实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形成对“屈臂和伸臂运动” 的合理解释。使用这套模型,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完成屈伸运动时,肌肉 的收缩变鼓、舒张变平的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肌肉是如何通过收缩带 动骨骼完成运动的,为科学概念的建立提供了证据支撑,培养了学生的实 证意识。最后学生基于在模型中找到的证据进行论证,形成对“屈臂和伸臂 运动”的完整的、科学的解释。一个小小的模型,将学生从“学习者”转化为“研究者”,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摸一摸、画一 画,而是根据头脑中建立的假设有

6、目的地组装、操作模型。课堂不再是缺乏探究的“科普”活 动,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像科学家那样对未知现象进行真实地探究与发现,这样建 构的科学概念才会对学生产生意义。四、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本课采取了复习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回忆骨骼的作用,再由一张骨骼的动画创设情境, 引出新的研究问题“骨骼能独立运动吗?需要哪些组织与骨骼配合完成运动?”学生根据上 一节课的经验会说到大脑、神经、关节、肌肉等等。其中直接与骨骼配合的是谁。它们是怎 样配合完成运动的?”通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设计顺利将学生的思维卷入新的学习情境中来, 聚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二)研究手臂屈伸运动人体能完成的运动很多

7、,本节课设计了学生易于观察和操作的上肢运动作为主要的观 察对象,让学生感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边做屈伸运动,一边用“摸”的方法来观察和体 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然后根据手臂各部分的现象来推测手臂是如何完成曲臂和伸臂运动的。最后,学生通过“画”的方式(如图5 )将自己的推测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学生根据手臂的外部现象进行内部结构的“推测”,形成初步的观点的过程。图5学生记录单(三)搭建模型反复求证学生的推测是否正确?骨骼、关节和肌肉在身体内部没有办法继续研究。教学陷入了 僵局。这时教师出示手臂模型,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组装模型并用模型完成屈伸动作。在组 装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可

8、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比如在挂肱二头肌时,学生有3个不同 的位置可以选择:1-2、2-3、1-3 (如图6)。学生要根据自己在手臂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 的推测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如果选择1-2位置,捏动气球时是没办法带动骨骼运动的。如 果选择2-3位置,则和我们在手臂上摸到的肌肉位置不符,不符合客观事实。只有1-3位置 既符合我们在手臂上观察到的现象,又能顺利完成动作。通过这样一个设计学生认识到肌肉 只有附着在两块骨骼上才能带动骨骼运动,这也是借助模型研究的一个生成点。接下来学生 要操作模型,模拟手臂的屈伸运动。如果能完成“屈臂伸臂”的动作,说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 的。相反如果不能完成,说明我

9、们的推测是错误的。在组装、调整、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学 生不但直观地认识了骨骼、关节、肌肉是如何配合的,而且能够借助模型建构完整的解释。图6手臂模型上3个可以选择的位置(四)视频资料完善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配合的,实际情况是不是我们研究的这样?师生共同观看一 段视频资料。通过视频的形式对前面的研究做一个小结同时也肯定这种研究方法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不同的运动在课下继续研究,认识不同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 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五、实验效果评价“上臂骨骼肌肉组装模型”的使用紧贴本课的核心概念将学生的学习置于真实的研究情 境中,学生经历了“通过推测形成观点今运用证据验证观点今最终形成对概念的理解”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证意识,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促进 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