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一中张会弟大兴区青年教师“生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兴一中张会弟大兴区青年教师“生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大兴区青年教师“生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名生物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生物学段2016-2017年级高二授课日期2016.10.27教材书名:分子与细胞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2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张会弟大兴一中13693612309实施者张会弟大兴一中13693612309指导者高中生物组大兴一中13693612309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生物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教师姓名张会弟课程类型讲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
2、出中第2节的内容。该课题是对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提出的“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的结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做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以及体会科学精神的重要课题。由于该教学内容主要以科学史为素材,在上课前,需要查阅许多相关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探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过程。学情分析上课学生为大兴一中高二年级的平行班学生。学生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对细胞膜的制备、细胞膜中的化学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哪些结构支撑
3、的并不太清楚,同时,学生无法说出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关系。该班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及掌握情况较不稳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说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生物膜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学会根据科学资料分析问题。2.尝试制作生物膜结构模型,体会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探讨建立生物膜结构的过程,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体会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曲折历程,认同科学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建立生物膜模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策略
4、本课程的重难点在于探究生物膜模型构建的过程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回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但由于学生对于细胞膜的结构并不了解,不利于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分析细胞膜结构模型构建过程中的科学史实,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利用手中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模型尝试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体会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过程。教学设备 本课在大兴一中高二(2)班进行,教学设备主要有PPT、手工制作的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模型及胶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2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章节有关细胞膜的知识。提出
5、问题: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都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到底是由什么结构来支撑的?导入目的: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回答细胞膜的几个功能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新课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探究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布方式(15分钟)提问:资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资料二的分析说明生物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介绍磷脂分子。提问:磷脂分子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如何排布?提问:如果磷脂分子全部浸入到水中,将会如何排布成单分子层?提问:如果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将如何排布?教师提示学生:红细胞膜内、外均是液体环境。引导学生探究资料三,说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是
6、以双分子层结构排布。学生阅读资料一,并回答问题学生通过排布磷脂分子的结构模型探究在空气水面上、浸在水中及细胞膜上的排布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动手制作模型的能力3.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探究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方式(15分钟)提问: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以什么方式排布?学生探究资料四,分析罗伯特森的实验结果。 教师解释细胞膜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暗色和亮色的原因。学生根据罗伯特森的实验现象设想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排布方式。提问:你的设想是否正确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技术被应用于细胞膜的结构研究中,教师展示利用冰冻蚀刻技术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实验结果。提问:通过冰冻蚀刻技术得到的细胞膜结构图像,
7、能够说明什么问题?教师总结说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以三种方式排布(镶在表面、嵌入、贯穿)。提问:罗伯特森还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细胞膜的结构是静止的,如果细胞膜结构是静止的,那么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将无法解释。教师展示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提问:细胞膜是静止的吗?提问:如果细胞膜不是静止的,该如何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展示利用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诱导两种细胞融合后,可以观察到两种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分子均匀分布。提问:通过实验现象,能够说明什么问题?教师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同时,教师介绍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也具有流动性。学生思考,并阅读罗伯特森的实
8、验结果,分析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布方式,小组合作完成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方式学生观察并分析冷冻蚀刻技术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实验结果学生思考并尝试排布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分布学生回答细胞膜不可能是静止的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并可能回答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细胞膜结构中蛋白质分子的排布4.提出流动镶嵌模型(约5分钟)教师说明在新的实验证据的基础上,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解释说明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学生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锻炼学生总结归纳能力5.小结(约4分钟)总结升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过程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在科研过程中需要严谨的科研态度
9、。提问:该结构模型是如何实现细胞膜的三大功能的?教师向学生渗透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学生体会科学精神学生思考并讨论思维提升6.课堂练习(4分钟)预期学生在课上的听课表现,设计难易程度相应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掌握。课堂检测巩固知识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分析实验结果尝试模型制作思考讨论总结升华课堂练习学习效果评价方式1. 通过观察学生排布磷脂及蛋白质分子的位置,评价学生是否正确解读生物膜结构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资料,是否能够理解生物膜的结构。2. 通过课上提问等活动,观察学生是否能说出生物膜的结构特征。3. 通过课堂检测,检验学生是否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评价量规1. 能准
10、确说出细胞膜的成分及功能。2. 能准确说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 能理解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4. 课堂检测思路清晰。教学评价1. 本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主动,师生配合默契。2. 在教学中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适当,重难点突出。3. 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获得信息。4.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诱导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特色反思:1. 通过复习前面章节的知识,层层深入提问学生,实现利用知识串讲导入新课,加深学生对前面章节知识的理解。同时,设置的一系列探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及系统学习的能力。2. 本课充分利用科学史资料,引导学生逐层分析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过程。通过探讨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让学生深刻地体会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关系。同时,锻炼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动手及理性思维等能力。本课不足之处反思:1.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本章节的重难点,充分让学生感受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较多学生讨论的环节,应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引导,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更好的关注每一位学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