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3818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与预防PPT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与预防,长沙市安全监管局 蒋运良(2014年6月)联系电话,主要内容,一、职业病概念及相关知识二、常见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一、职业病概念及相关知识,(一)职业病,职业病的概念:职业病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具有潜伏期的特点。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法定职业病:许多国家由政府立法明文规定了职业病的范围,将列于职业病名单上的疾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或规定的职业病。我国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

2、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57年为14种;87年为9类102种;2002年为十大类115种职业病。,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比2009年增长 50.3%,尘肺23812例,占87.5%,比2009年增长64.3%。尘肺病发病居高不下,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近几年诊断尘肺病新病例数超过100例的群体性病例报告有13起。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近1万例,全国尘肺病累计发病近70万例。,湖南省2011年度职业病发病情况,新发职业病3158例尘肺占84.07%、慢性职业中毒占13.71%(铅及

3、其化合物、砷、苯)急性中毒占1.01%(H2S)地区排名:邵阳(1428例,45.21%)娄底(358例,11.33%)常德(246例,7.78%),职业病危害转移严重,劳动者流动性大 我国有近2亿农业劳动力,其中相当部分人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情况十分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职业病危害转移趋势 由境外向境内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大中城市向乡村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 业转移。,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怪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可以检测和

4、识别的,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有一定的发病率。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恒盛)早期是可逆的。大多数职业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是可逆的,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职业病具有的特性,危害因素的隐匿性:X射线等眼睛看不到,身体也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它们对人体的伤害却是致命的发病过程的累积性:受到小剂量的射线伤害后,不是马上就有反应,有的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出现症状容易与一般疾病混淆的混同性:出现苯中毒,有的人最初的症状就像感冒似的,

5、危害损害不确定因素多:劳动者受到职业危害损害了,什么时候表现出来?有的潜伏期很长(如尘肺病潜伏期长的有20多年),这是迁移的不确定性;一种原因造成多个结果,多个原因造成一个结果(如一种毒物可以引起几种器官造成损害,多种毒物可以同时造成一种器官损害)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职业危害对劳动者造成的损害,程度因人而异(如对敏感人群造成的损害严重),损害后果的不确定性。,我国法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115种,主要有:,尘肺病(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三氯乙烯等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6、:中署、高原病等。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炭疽、布氏杆菌病。职业性皮肤病(8种):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噪声聋、铬鼻病。职业性肿瘤(8种):苯所致白血病、石棉所致肺癌。其他职业病(5种):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二)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剂量),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按其来源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按其

7、性质分为: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金属及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生产性粉尘:有机粉尘、无机粉尘、混合性粉尘等。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生物因素 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致病寄生虫:煤矿井下钩虫等。随着生产设备、使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变化而变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不当,工间休息不当,倒班制度不合理等。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屏作业者的视觉紧张和腰背肌肉紧张,钢琴演奏家的手指痉挛等。长时间

8、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流水线工作人员如坐椅不适易产生颈、肩、腕损伤。长期操作手柄、轮盘等引起掌挛缩病。长期站立、行走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扁平足。精神紧张: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之间的一种失衡。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功能性紊乱。,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寒冷、炎热、太阳辐射等。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厂房建筑面积过小,械设备安置过密;热源、噪声无隔离;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无毒工段在同一车间。作业环境空气污染,上述各种有害因素随着产品种类、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的不同有时单独存在,多数情况下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联合存在,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不

9、同的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不同的特殊影响。,(三)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主要指工程工艺措施1、以无毒低毒的物料和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和工艺该法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毒物对人造成危害的最佳措施,也是当前“清洁生产”概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例如,由于油漆溶剂中的苯及同系物对人危害大,采用水作为溶剂的水溶漆,用电泳涂漆工艺,消除苯的危害;以玻璃纤维、泡沫聚乙烯代替石棉,作为隔热材料等。,2、改革工艺大多通过改动设备,改变作业方法,或改变生产工序等,达到不用或少用、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物质,例如,在镀锌、铜、镉等电镀中,要用氰化物作为络合剂,通过改革电镀工艺,用其他物质代替氰化物,从而

10、消除氰化物的危害。3、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密闭是防止尘、毒外泄的有效措施,投料、粉碎、搅拌、出料、输送、包装等应尽可能密闭。,4、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隔离操作就是把操作工与生产设备隔离开。如将产生毒害严重的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用抽排风使之保持负压状态,使尘毒不能外溢;或是把仪表、自控系统放在隔离室内送风保持正压,使尘毒不能进入。新近投产的企业多数已实现了远程自动程序控制,减少了有害因素的危害。5、湿式作业,6、工业通风通风是控制工业有害物、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的主要技术措施,主要作用在于把生产活动中污染的空气排出,把清洁空气送入,以保证劳动者生产环境所需的劳动条件合乎要求,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7、个

11、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面罩、呼吸防护器以及皮肤防护用品等。,职业病防护设施 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作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一切技术措施。包括用于防尘、防毒、防噪声、防振动、防署降温、防寒、防潮、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防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等设施。,车间全面通风、降温、空调、吸声、屏蔽设施;有害岗位(设备)局部机械通风、除尘、排毒、降噪、减振、屏蔽等设施;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通道、泄险区等;各类报警装置;,二级预防,主

12、要是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档案管理。职业健康检查类别:(1)上岗(前)健康检查。(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3)离岗时健康检查(4)应急医学检查(5)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潜伏期长的才需要,疑似职业病病人的保障,人数众多,应密切关注并使之得到切实保障医疗机构告知、通知和报告的义务(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安全监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及时安排诊断诊断、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诊断、医学观察期间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解决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后顾之忧,什么是疑似职业病病人?,健康损害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关系不能排除;同工作环境同时发生两例以上相同或相似健康损害的;

13、同工作环境已发现职业病人,其他劳动者出现相似健康损害表现;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需做进一步检查、医学观察或诊断性治疗以明确诊断的;劳动者已出现健康损害,但未达到诊断标准规定条件,而健康损害还可能继续发展的,职业卫生档案: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报表、录像、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文件材料。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职业有害因素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检测、评价结果,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转和效果,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及评价,职业病病人处理、安置情况等内容。,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关系的客观

14、记录,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相关个人健康资料。,三级预防主要指: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规定劳动者职业病诊断的权利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第四十四条第三款,新增)劳动者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职业病,可以到卫生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诊断机构无权拒绝。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解决确诊职业病存在的实际困难,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需

15、要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时,可以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十日内组织现场调查。(新增第四十八条第二款,新增)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要的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的接触史,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日常监督的信息作出判断。(第四十九条第一款,新增),明确特殊情况下职业病鉴定和仲裁裁决时间,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或者因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产,无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的,诊断、鉴定机构应当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存在异议的

16、资料或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作出判定;有关部门应当配合(第四十九条第二款,新增)。,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职业危害接触史上存在争议的解决方法,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主张有关的证据的,仲裁庭应当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期间,劳动者的治疗费用按照职业病待遇规定的途径支付。(第五十条,新增),职业病

17、病人享有的待遇,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从事原工作的调离岗位并妥善安置;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特殊情况下职业病病人的保障,未参加工伤保险(第六十条)劳动者诊断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单位变动(第六十一条)职业病病人所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因单位的变动而改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按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无单位(新增第六十二条)向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三、常见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危

18、害及其预防生产性粉尘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噪声危害及其预防高温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亦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法定职业病中职业中毒有56种按病程:急性(24小时内);亚急性(24小时1月);慢性(一月以上)。,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烧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足够的时间,再送医院。),我国的急性职业中毒主要有硫化氢、一氧化碳、有机溶剂、氯

19、气、氨气和农药等引起中毒。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硫化氢中毒和50%以上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在密闭或半封闭的作业环境中,如井下施工、油罐和反应釜检修、阴沟或化粪池清理、咸菜池清理和纸浆池清理等。在箱包加工和制鞋业、纺织印染业、装修、家俱加工等行业,因工人接触苯、正已烷、四氯乙烯、汽油等有机溶剂,引发职业中毒的事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河北白沟导致6人死亡的苯中毒事件,2002年春节河南许昌等地部分到河北省高碑店市箱包生产加工企业打工人员,在回家过春节期间,陆续出现了中毒症状,并有6人相继死亡,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有25人苯中毒。,“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颁布,下水道作业硫化氢中毒死

20、亡,2011年7月20日12时40分发生急性中毒窒息事件:长沙市疾控中心检测:储泥池上口硫化氢10mg/m3,二氧化碳797mg/m3;储泥池口二氧化碳960mg/m3。,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燃、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硫化氢中毒常发生在印染、化纤、橡胶等行业以及建筑、环卫行业如粪坑、污水管道、地沟清理过程中。轻中度中毒患者常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重度中毒可以出现腹痛、腹泻等,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在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的时候,人体可能会发生“电击样”死亡,即瞬间倒地,如遭受电击一样。,人员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或者封闭的狭窄空间,应先进行强制通风,再放入小动物观察,

21、用检测报警设备或试纸测试一下现场空气,确认安全之后才可在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进入。(视频),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主要有铅、汞、锰、苯和镉等引起的中毒,主要发生在有色金属冶炼、蓄电池、仪器仪表、焊接和油漆作业等地方。(职业中毒特点),化学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正己烷中毒,多发工厂:电子厂、印刷厂、鞋厂、橡胶厂,47,三氯乙烯中毒,多发工厂:电子厂、电镀厂、超声波清洗车间,苯中毒,苯中毒危害、白血病患者,二氯乙烷中毒,多发工厂:皮革厂、玩具厂,三氯甲烷中毒,多发工厂:电子厂,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对劳动者的侵害应遵循“三

22、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具体控制措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无毒代有毒,低毒代高毒改善工艺或设备设计减少有害物散发采用自动化作业隔离、密闭操作采用局部通风装置改善整体通风换气系统个体防护最后一道防线,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其预防,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能较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粒径多在0.110m,它是污染环境,影响劳动者健康的重要因素。,影响粉尘危害的因素,进入呼吸系统的粉尘总量超过人体可承受负荷时(防御和清除)将导致健康危害,粉尘特性,接触浓度,接触时间,典型的超负荷,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呼吸系统:A.尘肺、B.粉尘沉着症、C.有机

23、粉尘引起肺部病变、D.呼吸系统肿瘤、E.呼吸系统炎症、F.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局部作用:局部刺激和损伤、皮肤病变。3.中毒作用:铅、砷、锰等粉尘可在呼吸道黏膜溶解吸收导致中毒。(尘肺病患者、尘肺病相关知识),粉尘还具有爆炸危险,已发现以下七类物质的粉尘具有爆炸性:1、金属:如镁粉、铝粉2、煤炭;3、粮食 如小麦、淀粉;4、饲料 如血粉、鱼粉;5、农副产品 如棉花、烟草;6、林产品 如纸粉、木粉;7、合成材料 如塑料、染料。,河北秦皇岛骊骅淀粉公司粉尘爆炸,生产性噪声危害及其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生产性噪声的分类

24、很多,按其来源可分为: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噪声的职业危害,你说什么?!,健康危害高血压失眠没有食欲,胃溃疡听力下降,噪声聋影响生活易怒疲乏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和紧张,症状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它不正常的声音听不到高频和低频声谈话困难,总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象被闷住了一样,噪声职业危害水平评价,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声压(dBA)换算可允许的最长暴露时间85 8小时88 4小时91 2小时94 1小时,80+10 x lg2=83 dB,降噪方法,控制声源,高温危害及其预防,热应激不适生理影响和疾病疲劳、恶心、头晕代谢失常

25、(大量出汗、排尿少)中暑、热射病高湿更加剧危害程度。,高温源于高温热源或炎热气候条件,中暑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轻度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流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到38.5。重度中暑:出现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之一者,或混合型者。,高温危害的预防 解决高温作业危害根本出路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防暑降温措施,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1、隔热:用隔热材料将各种热的炉体包起来,降低热源的表面温度,减少向车间散热和辐射热。2、通风:自然通风通过有组织的自

26、然通风系统所形成的大量风量带走大量热量。机械通风高温车间一般选择全面送入式或全面排出式的机械通风。3、个体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防护服、帽、鞋、手套、眼镜等主要作用是防辐射线的。由于高温作业工人大量排汗,特别是每当署季供应清凉饮料是有特殊意义的,饮料中应适当的补充盐分和水溶性维生素。(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法律-职业病防治法: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90条(新增11条)。,法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352号);规章-工作场所职

27、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8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第51号)。,职业病防治法的特点,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明确用人单位责任,加大处罚力度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相结合技术服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技术准入强化行政责任追究,职业病防治法要解决的问题,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原材料管理工作场所管理防护设施设备与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职业病病人保障,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设立条件中对工作场所要求:

28、,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生理、心理 健康的要求;6.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1、违反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案2、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及公布案3、违反新化学材料管理规定案4、未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案5、未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系统案6、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案7、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8、未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案(新增)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不符合卫生

29、标准案,职业病防治法中涉及的违法行为有29种,14、防碍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案15、拒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案(新增)16、未承担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和职业病病人的医疗、生活保障费用案(新增)17、未提供说明书、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案18、违反职业病报告规定案19、隐瞒职业病危害案20、急性职业损伤事故防范措施不当案21、使用国家禁用的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或材料案,10、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卫生要求案11、用人单位违反检测、评价案12、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病人医疗诊治案13、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措施不当案,22、转移职业病危害作业案23、配备的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擅自拆除、

30、停用案24、违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上岗管理案25、违章指挥案,26、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案27、未经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服务案28、从事职业卫生服务的机构违反管理规定案29、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成员违反职业徇私舞弊案增加一条第八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适用范围 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的。适用条款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处罚。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至十万元罚款;,未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案,适用范围 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适用条款 违

31、反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处罚。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至十万元罚款;,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案,适用范围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组织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未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适用条款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处罚。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至十万元罚款;,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违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案,适应范围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

32、检测、评价的。适用条款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处罚。行政处罚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至二十万元罚款;,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案(新增),适用范围拒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的。适用条款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处罚。行政处罚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至二十万元罚款;,未承担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案(新增),适用范围未按照规定承担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和职业病病人的医疗、生活保障费用的。适用条款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处罚。行政处罚警告、责令限期

33、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至二十万元罚款;,违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上岗管理案适用范围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适用条款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十九条规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处罚行政处罚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至三十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用人单位如何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一)认识上要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劳资关系的和谐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各种

34、各样的损害,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是个悲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可演变成社会问题甚至造成国际影响职业病防治法是维权最彻底,责任追究最严厉的法律之一,违法代价非常大,(二)组织保障上有措施,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资金投入防治费用应在生产成本中列支:预防措施费用(管理措施、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职业病危害治理费用工作场所监测、检测、评价费用职业健康监护费用(岗前、在岗、离岗前体检;疑似职业病人医学观察;职业病病人诊断、鉴定和治疗、康复)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费用,(三)做好前期预防,企业负责人要知法、守法,要依法办厂、依法生产管理,办厂前必须了解的基本内

35、容:工作场所的基本要求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批手续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审查制度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制度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与竣工验收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四)管理部门把好职业健康监护关,上岗前体检:防止把职业病人招进厂,把好职业禁忌关;做好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体检;建立好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合同告知: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购买工伤保险,以防万一,案例分析,2008年7月某投资有限公司接管一家石英砂加

36、工企业,同时也接管了该企业员工52名。2009年6月-9月,先后有6名员工诊断为矽肺,估计人数还会增加。原石英砂加工企业生产20余年,作业员工相对稳定,接触粉尘危害时间久,但事发之前未进行系统的职业健康检查;接管单位法律意识淡薄,接管前未安排接尘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幸好事发后政府部门同意对员工补交工伤保险,减少了损失。,(五)采购部门把好物料采购关,采购化学品时向供销商索取:详尽的中文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应有合格的包装标识应尽量选用无毒或者低毒品代替有毒、高毒品,(六)生产部门把好日常管理关,落实防护措施在使用化学品之前,先查看中文说明书,弄清其成分、毒性、中毒表现和防护。如果成分不明,可送样到技术服务部门进行成分分析;了解所使用的化学品有无发生过中毒的案例,经吸取教训;确保防护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督促劳动者使用防护用品。,警示标识按规定张贴相应的警示标识检测评价工作场所按规定进行检测评价,发现超标及时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