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田园风光.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3897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中的田园风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唐诗宋词中的田园风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唐诗宋词中的田园风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唐诗宋词中的田园风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唐诗宋词中的田园风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中的田园风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中的田园风光.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诗宋词中的田园风光,关于田园诗,由陶源明开创的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怀,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描写山水之胜抒发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田园诗山与水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宿建德江,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作者介绍,他既有魏晋名流清朗潇散的风神仪表,又追慕陶源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怀有盛唐大多数终生不达的失意文人共同的精神面貌。他的田园诗侧重描写隐居的种种高雅生活和闲情逸致。他的山水诗注意对生活的

2、领悟,不雕琢,浑然而就,创造出许多清空的意境。艺术上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指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指烟雾朦胧的小洲。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第二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

3、孤寂。第四句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 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这首诗是诗人南游吴越时写的,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诗文,鉴赏,全诗的诗眼是“愁”字。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

4、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点拨,终南望馀雪,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注释: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面阴岭:终南山的北面林表:树梢霁色:雨雪初晴的阳光,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日暮,将更加寒冷。前两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后两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城中增暮寒”,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赏析,字斟句酌,积雪浮云端中的

5、“浮”用得好,好在哪里?积雪不能浮在云端,但在这里,“浮”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所以给人以“浮”的感觉。,字斟句酌,终南山在长安的北面,“林表”“明霁色”似乎不太合理,但“林表明霁色”却被许多诗家赞同,请说说的原因。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下之时的“霁”。诗人说的是林表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田家杂诗八首(其二)储光羲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6、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猎。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作者介绍,储光羲(约706-约762)润州延陵人(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死。,语句分析,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猎。这四句用对比的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才闲适生活。,语句分析,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具体写

7、田园生活的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语句分析,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这四句是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终老此生。,探究,朗读陶源明的归园田居,试比较它与储光羲这首诗思想内容与手法的异同。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

8、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思想内容:储诗与陶诗的共同之处在于:两位诗人都是经历过官场生活后归隐田园,欣喜之情表漏无遗;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志向;两首诗中都刻画了一位热爱自由、不愿受任何拘束的诗人形象;景物描写栩栩如生。手法不同:储诗开篇采用对比手法言志,陶诗开篇与结尾都直抒胸臆;陶诗在描写田家风物中表现了归隐的乐趣,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储诗则更多地直说归田之乐和生活情景,不如陶诗平淡自然,反璞归真自意亦不如陶诗。,游终南山 孟郊,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9、。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赏析,“南山塞天地”的“塞”用的好,为什么?“南山塞天地”的“塞”字用了夸张的手法,写终南山冲塞天地,终南山没有那么高大,“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因此,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感受,虽“险”而不怪,非常妥帖。,日月石上生,日月并提,并非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轮,仍旧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上“生”出。,高峰夜留影,“夜”与“影”不能同时出现,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

10、,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辉。,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这两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发现倾斜,可见“驱”的力量。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这里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探究,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请用一句话概括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诗人写景是以自己在终南山的主观感受来写景的。终南山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雄奇险怪的特点。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田园诗的特点,田园诗的思想内容1、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归田园居2、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如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常用手法:白描手法 借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