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每天一练15点评.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3918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媛)每天一练15点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媛)每天一练15点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媛)每天一练15点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媛)每天一练15点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媛)每天一练15点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媛)每天一练15点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媛)每天一练15点评.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每天一练(15),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绚(xun)丽 丰腴(y)倩(qin)影 乳臭(chu)未干B赦(sh)免 嗜(sh)好 逡(qn)巡 弱不禁(jn)风C游说(shu)愤懑(mn)逶迤(y)不见经传(chun)D泅(qi)渡 坍圮(p)恐吓(xi)否(p)极泰来,B。解析:A、乳臭未干:臭xi,气味的总称。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C、不见经传:传zhun,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D、恐吓:吓xi,使害怕;吓h,用于复合词或叹词,表示不满。恐吓:威胁人,使害怕;吓唬。

2、亦作“恐赫”,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至此,围绕“CHDTV Ready”的商标标识之争尘埃落定。B、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抛于脑后,对人民群众的困难充耳不闻,这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C、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强调,青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D著名制作人张纪中先后把金庸武侠力作笑傲江湖等搬上荧屏,遭到各方批评,实为对原著的狗尾续貂。,A(B“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应为“不闻不问”;C“三令五申”是“多次命

3、令和告诫”的意思;D“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头,不适用于“改编”。“尘埃落地”指事情终于有了结果。),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刘向新序杂事)1、解释词语的意思。于 亡 数 2、翻译句子意思。(1)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2)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因为屡次得胜。”文侯说:“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竟会因此而亡国呢?”李克说:“屡次作战,人民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

4、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答:,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

5、易老的感叹。,12月19日周日晚练诗歌点评,14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维:栓、系(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说它所写为眼前实景,也有人认为是联想之景。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离别之际,诗人强颜欢笑(苦笑),这是以“笑”衬(写、表现)“愁”。写出诗人不忍分别的心情。,审题、审考点、思答题模式,写眼前实景:颈联(五六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夜色图。露水无情

6、地浸湿了寒塘边的冷草,凄清酸楚,月亮映照着清澈的水流,是诗人夜别之时眼前所见之景,渲染了清凄悲凉的离别氛围,表达了诗人悲伤之情。,审题、审考点、思答题模式,写联想之景:颈联(五六句)写诗人想到自己与友人离别后,在清凄的夜晚,冷月之下孤独艰难前行,路边寒塘的冷草被露水浸湿,月亮映照着清澈的水流,是诗人联想之景,表达了诗人寂寞惆怅的情怀。,周日晚练点评【目的】:通过点评,明确问题,更要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先知照 1月6日广州市调研测试的试卷结构一、语基:12分二、古诗文:50分(15+22+7+6)两篇文言文阅读:一篇15分,一篇22分 诗词鉴赏:7分 名句默写:6分三、必考论述类文本阅读:16

7、分四、语用题:12分五、作文:60分,基本上都是我们开过专题的题!可以检验我们的第一轮复习的效果!,除了12月19日的晚练外,还有一次“热身”的机会 12月31日(下周五)下午广州调研测试前的“模拟测试”!会按照调研测试的试卷结构命题!也是对本次周日晚练后薄弱专题是否有加强的检查!,一些题先简单点评作答的问题1、语基题;2、文言文阅读;3、语用题。,有否认真对答案?,一、语基题:,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 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材议不尽行勋益怒。(每错2处扣1分;只错一处不扣分),其他同学断错的地方?原因,不该断的断了,该断的没有断!,找谓语!,谓语前面主语(名词、代

8、词充当),后面就是宾语(名词、代词充当),(2)翻译勋又以军不足,籍逃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3分)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3分),加强对课内重点实词、虚词的调用!,籍吏民,封府库。,成语:不屈不挠,成语:阿谀奉承,文章重要字词积累点示 请先在原文圈划,课后再对照译文或查字典,然后迁移到文言文知识积累本,扩充文言文积累库!分类官职的任免、调动的动词:为、调、迁等固定用法的词组:输课(交赋税)、故事、致仕重要实词:贳(宽纵、赦免)、(丁)忧、忤、宿、坐、狱、籍、输、视、衔,左迁:降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即为升职,必考阅读的问答题点评:18题明确答题范围很重要!总

9、的来说,文化散文是多种涵义的集合。答案在哪里找?前面!仍要在概括上下功夫!合并同类项!,取材上的文化性。或“所写对象本身就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或“取材方面走了写了浸润着文化韵味的社会人事现象和自然景观。”显示作者鲜明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强烈。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或“能够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挖掘现象的本质。”写作形式富有文化韵味。或“在行文风格、叙述语言、描写手段、丈史知识的运用等多方面,都富于文化韵味。”或“技术性层面富有文化韵味。”,记住:同类项合并!,19本文第段和第段都谈到了“文化观念”问题,这是重复吗?为

10、什么?(4分)从参考答案来分析第段阐述的是文化散文的其中一个内涵:文化散文应显示作者的文化态度、文化观念。(2分)第段扣题,证明为什么审美主体的文化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情趣是文化散文的关键。(2分),大多数同学是这样作答的第段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谈文化观念。第段是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谈文化观念。,文章的审美主体就是作者啊!审美客体就是所写的东西!,第二篇作答反映出来的问题看文章不够细致!审题也不够细致!,22有人说,文中画线的句子有力地证明了本段首句“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分),不对。理由:划线句具体介绍扬州个园春夏秋冬四种不同的假山,它们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

11、化,故不能说明“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划线句是紧承上文,用来说明“造园者多少参用了这些画理”。“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并非全段的中心句,只是为了引出郭熙关于画山的见解,所以它和划线句不是观点和论据的关系。(以上三点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若答“对”,不给分。),23请根据文意,说说中国园林在哪些方面参照了“画理”,使之充满“画意”。(4分),绘画的原理,参照绘画工笔细描的特点,在园林中的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方面精雕细刻,注重细节的完善。(依据第6段的一个相关句。)参照山水画的画稿,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依据第7段的一个相关句。)参照中国画长卷的构图艺术,把园

12、中的景物组合成不同的空间,游园观景时,景物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据第8段的一个相关句。)参照绘画的构图艺术,使用对比、衬托等手法,使园林中的各种景物有宾有主,层次分明,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相得益彰。(依据第7、8、9段的若干相关句)参照绘画的设色艺术,注重山石花木和建筑物的色彩相映相衬,以及景物本身色彩的调配,令人赏心悦目。(依据第9段和第11段的若干相关句。)(以上5点,每点1分,机械地照抄原句,答案与题目的角度不一致,即使四点全部覆盖到,只给2分。),24、表文转换题25、情景题:电话记录整理 对照答案,找到丢分原因?,对策1、语基题?2、文言文阅读题?3、语用题?,每天一练(16),

1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良莠不齐(yu)表情呆板(di)强迫命令(qing)尔虞我诈(y)B咬文嚼字(ju)一曝十寒(p)惝恍迷离(tng)穿凿附会(zo)C心广体胖(pn)莞尔一笑(wn)血肉模糊(m)所向披靡(m)D淆乱乾坤(xio)贫瘠不堪(j)自怨自艾(i)暴殄天物(tin),C。【A强迫qing;B嚼字jio;D.自艾y。】,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类文化史上的大浩劫,秦始皇焚书,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屠戮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真正中断、死亡。B“读写脱钩”现象的存在与教材体系的科学性不无关系。C

14、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多厕所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D担任今天这场比赛的裁判员是国际足球裁判罗切斯特。,A。【B应是“不科学”或“无科学性”。C第二句前加上主语“这些画”,“虽然”挪到“群众”前。D删除“担任”。】,3、文言文阅读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实词:恶 去 虚词: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 之 绝力而死 而翻译:1、举足愈数而迹愈,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2、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

15、脚印,想摆脱它们,便快步跑起来。(可是)举步越多,脚印就会越多;跑得越快,影子就会追得越紧(或更离不开身体)。他自己认为还跑得太慢,更加拼命地跑下去,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这个人)不知道在阴暗的地停下来,就不会有影子;静止不动,就不会有脚印,真是太愚蠢了!,4、作文审题、立意、调动素材、小文段训练:用水冲刷、冲洗,去除混杂于有用之物中的杂质,叫“淘”;现在,对事物过滤、筛选、提取,也可称之为“淘”。经“淘”而获得最佳,即“淘宝”。请以“淘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对“淘”的理解从“淘”的本意看,它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去除杂质获得有用之物的行为或过程。提示语进一步提醒考生,在生活中,

16、“淘”主要指对事物过滤、筛选、提取,获得最佳的过程。“淘”应该具备两个特点:选择范围很广泛,它是在众多的事物中,四处寻觅,获取自己所想要东西的过程;依据自我的标准进行过滤、筛选、提取,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众中选优的过程,有“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的含意。,2、对“宝”的理解(1)此“宝”是指经“淘”而获得的“最佳”者,并非轻而易举所得之物;(2)该“宝”是对自己而言的最佳者,有较强的个人色彩,某事物是否是宝物,是由人的兴趣追求和自身的目的决定的,并不一定与该事物的本身价值成正比;(3)“宝”可以是实物,如一本书,一枚邮票,也可以是抽象的东西,如经验方法、思想理念或某种精神品质等。3、对“

17、淘宝”的理解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主要是指一种行为或过程。淘宝,即用“淘”去除杂质,留下好的,或经“淘”而发现、提取最佳,二者均可。立意的重点可放在“淘”上,亦可放在“宝”上。,如果选择议论文,可侧重分析:为什么乐于淘宝,“淘宝”的乐趣不仅仅在获得“宝”的喜悦,更在“众里寻他千百度”或“上下而求索”的“淘”的过程;怎样淘宝,侧重分析“淘”的过程:对事物过滤、筛选、提取的过程,也可分析筛选、提取的背后要有披沙拣金的眼力,也需要有永不灰心执著的精神等等。也可从一个角度切入立意,如“历史是最好的淘宝者”。(淘什么宝在行文中也要有体现)如果选择记叙文,则可叙述自己淘宝的经历和感受等等。,淘 宝 有人

18、说,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各大选秀节目火爆登场,“犀利哥”被请上T型时装秀的舞台,畅销书架上满满滴码着的书写着“我抬头仰望四十五度的天空泪流满面”这些无一不在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然而我要说,只有淘去浮华,留下宁静,生命才能绽放应有的华采。淘去浮华,留下宁静,才能彰显生命安谧静思之美。钱钟书用其精睿的思想为世人留下围城管锥编,人们惊叹大师的风华绝代,卓尔不群,然而这深邃精妙之思岂是浮华之众所能达到的境界?在他人于名利间趋之若鹜之时,钱钟书却早早地来到了图书馆,在线装书上啃冷僻的文字。淘去浮华,钱钟书采撷到宁静之宝,并且用宁静之心为自己铸造了一座抵挡浮华的围城,于围城中凝神、静思,让生命彰显出安谧静思

19、的动人光彩。淘去浮华,留下宁静之宝,为生命薄发而厚积,彰显生命的力度。,徐霞客一生只走一条路,一部游记映千古;司马迁一生只写一部书,史记一书绝唱人间;李时珍一生只种草采草写草,甘为“草民”,本草一书令世人敬仰回望历史,这些宁静的坚守者,淘尽浮华,静伫于岁月的长河边深沉远望,于宁静中厚积,于是生命的力量薄发。他们用一生的宁静书写了世人无法企及的神话。“吹尽狂沙始见金”,淘去浮华,留下宁静之宝,能锤炼一颗不与世俗浮沉的心,耐住寂寞,展现生命醇厚的韵味。李灵淘去对安逸舒适生活的追求,宁静而坚定地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梭罗淘去对工业社会繁华景象的向往,静伫于瓦尔登湖畔,为人类灵魂开辟了一处宁静家园在我心

20、里,他们不是圣人却胜似圣人。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淘去浮华,生命本应宁静。,然而,当前社会中,许多人仍然摒弃宁静,却将浮华奉为至宝。经典文学被编为搞笑偶像剧,明星代言虚假广告,学者在讲坛上大谈宫闱秘事也许他们能收获金钱,也许他们能名噪一时,而那浮华终抵不过时光侵蚀。唯淘去浮华,坚守宁静,方能恒久。微茫中,我看见浮华的黄沙在身边狂舞,呈现各种诱人的姿态。愿我们淘去浮华,采撷宁静这一人生至宝,让生命于宁静处绽放最动人的光华。,1.C:都读chA(钳 qin 黔qin 潜qin 缱qin)B(僭jin 渐jin 间jin 鉴jin)D(症zhng 赈zhn 峥zhng 诤zhng)2B:壁:壁垒。原指

21、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A“僧多粥少”指稀饭太少而吃饭的和尚很多,比喻供不应求,难以分配,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C“不甚了了”,指不太了解、不太清楚。这里曲解了成语的意义;D“削足适履”指脚大鞋小,为了穿上鞋而把脚削去一块,比喻无原则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众条件生搬硬套,这里误用作了褒义词。),每天一练17,(蒲松龄)五十岁还不忘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妻子劝止他说:“你不要再这样干了。如果命中应该通达显贵,那今天(你)已经做宰相了。山林中自有让人快乐的地方,何必以一呼百诺为快乐呢?”蒲松龄认为妻子的话是对的,但当看到儿孙参加科举考试,私心总不能觉得自

22、己没有希望,(追求功名的)思想往往表现在言语中,而妻子淡漠处之。(蒲松龄)有时候用未有的好兆头来讨好她,她也好象没有听到一样。蒲松龄笑着问:“我的妻子难道不想做夫人吗?”(她)回答说:“我没有其它长处,只知道知足。而今我已有三个儿子,一个孙儿,能继香火,吃穿不至于受冻挨饿,老天所赐不可说不厚。自己回顾有什么功德,而仍有不满意呢?”,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见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1)诗的前两句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请简析。(4分)(2)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3分),2)这两句写泊舟看潮,诗人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

23、了,安闲自在,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表达了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3分),“春阴垂野草青青”写的是暗景,色调暗淡: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给人以压抑之感。“时见幽花一树明”写的是明景,色彩清新: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给人一种轻松、舒畅、振奋之感。(每句2分,诗歌导学案的第二首,(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24、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答:(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板

25、,就能很快做好。,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答:(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答:,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

26、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4、(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