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恐、盈、敏、捷”等13个生字。2.理解“毫不相干”“一支”“漫长”“点睛之笔”等词语,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4.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准备】制作导学、导疑、导练展示课件。 【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分别出示“恐龙”和“鸟儿”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2、 谈话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恐龙和鸟类是两种截然不同、且差异巨大的动物,但你可曾知道,它们之间却存在着亲缘关
2、系。在很久很久以前,它们很有可能是同一个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它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个重大发现。(板书课题,) 3、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咱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新词。师过渡:这篇课文不但课题写得富有吸引力,文章也写得生动、有趣,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请大家认真默读导学目标,边读边想有哪些要求。(一)出示【导学目标】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根据课文内容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想一想,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二)学生自学,教师有目的地巡视指导。(三)自学反馈。课件出示【导学练习】1. 认读生词:
3、 恐龙 凶猛 笨重 迟钝 鸽子 描绘 轻盈 敏捷 不仅 顿时 数十吨 崭新 凌空翱翔 欣喜若狂 形态各异茹毛饮血 毋庸置疑 后裔2. 根据意思说词语颜色多,灿烂多彩。( ) 在空中回旋地飞。( ) 动作迅速而灵敏。( ) 喜欢得像发了狂。( )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 )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 不必怀疑,铁一样的事实。( ) 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 反应慢,不灵敏。( )3.想一想: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恐龙演化成鸟儿飞上蓝天的过程)(预设)生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如何发现恐龙和鸟类不仅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师:你读得真仔细!抓住了恐龙和
4、鸟儿有联系。生2:课文主要向我们讲了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师:说得真好!你知道了恐龙演变成鸟儿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生3:课文主要向我们讲了恐龙是怎么演化成鸟儿飞上蓝天的。师:你知道了恐龙演变成鸟儿的过程。你读得真仔细!三、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过渡语:说起恐龙,咱们脑海中闪现的都是一个个庞然大物,很难把它们与轻盈的飞鸟联系在一起,可是科学家们却有了新的发现1、生齐读课件中出示的语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说明的。2.出示【导疑案例】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请大家
5、认真默读导疑案例,边读边想有哪些要求。【导疑案例】围绕“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句话,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二自然段。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哪些推测和结论呢?用“”划出有关句子。并品析“毫不相干”“一支”“漫长”等词语。提出自己疑难的地方,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师生一起默读导疑案例。师:好!开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思考讨论以上问题。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有目的巡视。收集问题,为释疑作准备。4.师生释疑,交流学习,梳理方法。(1)看图理解词
6、语“毫不相干”。 (出示句子:“二者似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有恐龙和鸟儿图片)(“毫不相干”加着重号)师过渡:刚才,同学们认真读了课文一二自然段,小组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们的学习效果。谁来说说恐龙和鸟儿有哪些地方“毫不相干”?生:恐龙生活在陆地上,而鸟类一般栖息在树上,所以说它们毫不相干。师:你能根据图片来理解词语,观察图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生:恐龙是笨重、迟钝的,而鸟儿是轻灵的,所以说它们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生:鸟类长有羽毛,而恐龙没有,所以说它们没有关系。师:你用了比较它们的外形来理解。(2)比较
7、句子,重点词“一支” “漫长”,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师过渡:刚刚,你们应用联系上下文、观察图片、比较外形等方法,知道了恐龙和鸟类似乎毫不相干,但是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们读一读,比一比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出示句子:“在中生代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两句不同,其中一句少了“一支” “漫长”)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是讲在中生代时期,是恐龙的一支演化成了鸟儿,不是全部恐龙,而是恐龙的一个分支。第二句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全部恐龙都演化成了鸟儿。用上“一支”,是说明只有一部分恐龙变成了鸟儿,不是全部恐龙。还有,恐龙的一支演化成了鸟儿,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也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
8、不是短时间就变成了鸟儿。而第二句不能体现恐龙的一支演化成鸟儿要经历很长的时间。)那你们知道“漫长”到底有多长吗?“漫长”到底有多长?应先了解中生代。(出示中生代资料)中生代距今约2亿5000万年至6500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000万年左右。 “漫长”大约1亿8000万年。(齐说)师:刚才,我们通过比较句子,理解词语,知道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多么准确。现在我们再来读这一句,注意加点的词,体会作者用词很准确的特点。 (3)老师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恐龙与鸟类“毫不相干”,而第二自然段有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到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指名回答: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那
9、是谁发现的?(齐说)师:来,把这个句子读一遍。出示句子:“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h)胥(x)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板书: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师引读:科学家们发现了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出示幻灯片第二自然段部分内容)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师:我们把这两句再读一遍,男生读绿色字体部分的,女生读蓝色字体部分的。(男女生合读)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最终哪儿找到了?(
10、我国的辽宁西部!)是的。科学家们一个多世纪的探究,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了这个重要的证据。(4)品析:(出示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什么?(发现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个证据是什么?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板书: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个发现历经了中外科学家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所以课文说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这么重要、关键的证据被发现了,你们说科学家们的心情怎样?(欣喜若狂!)(5)指导朗读。是啊!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手舞足蹈、奔走相告、无比兴奋!此时,如果你就是科学家,你会
11、这样读。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不但使我国科学家们欣喜若狂!而且也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再来读。(6)板书小结:中外科学家们历经艰辛的探索,发现了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从而证明了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板书:“演化”)出示句子:二者似乎毫不相干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教师手势指向屏幕)请全体同学把这句再朗读一遍。四、当堂训练,检测学习效果。1、过渡:现在请你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完成导练达标。(出示【导练达标】)1.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恐龙最终都演化成鸟类。 ()
12、(2)鸟类是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过来的。 ()(3)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4)鸟类就是小型恐龙的后裔。 ()2.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里。文中的 “点睛之笔”是指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的( )。恐龙化石。鸟类化石。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3.根据课文内容,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写一句话。 2、学生做导练,教师巡视。(1)对照展示,学生互改。(2)指名学生回答第3题。根据回答,教师给予评价。3欣赏恐龙图片,加深印象。五、导练点睛,领悟学习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图片、比较句子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课文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生动,下节课,我们要围绕“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这一问题,继续学习。六、课外延伸做一份关于恐龙知识的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31 飞向蓝天的恐龙鸟类(图) 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演化 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恐龙(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