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绪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3953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5.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流行病学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临床流行病学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临床流行病学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临床流行病学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临床流行病学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流行病学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流行病学绪论.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趙本華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前言,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问题的方法学科。它是在临床医学研究中,以病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释临床医学中的诊断、筛检、治疗、预后以及病因等医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方法学。其核心内容是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和评价。,前言,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生态大众健康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要求现代医生要具有科学的临床综合能力。即为了提高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医生能够以各种临床概率数据为依据,以最新医学科学证据为基础,综合

2、考虑生命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复杂因素,作出安全、有效和经济上可以承受的临床诊疗决策。,而临床流行病学就是为医生提供这样的科学方法与思维。学习临床流行病学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医生开展医学科研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其掌握临床科学决策的思维和方法。,前言,内容,利用4次课介绍流行病学的概念和理论。包括:绪论、临床问题的提出和选题、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述、临床研究中的误差和控制以及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等。利用6次课重点介绍临床流行病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方法。包括:诊断试验的评价、筛检的评价疾病预后研究、治疗性研究、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相关频率的测量与应用、临床经济学和临床决策分析等利用

3、2次课主要介绍临床流行病学的使用技能和应用。包括临床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临床流行病学数据的分析与结果解释、医学文献的阅读与评价、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临床科研计划书的撰写、临床科研论文的撰写等,,参考教材,黄民主 主编 临床流行病学 2013年1月 高教版李立明 主编临床流行病学2011年3月 人卫版黄悦勤主编临床流行病学(第三版)2010年12月 人卫版Patrick parfrey and Bredan Barrett.Clinical Epidemiology M.Canada:Humana Press,2009,第一讲 流行病学绪论,【导读】,临床流行病学是人类与疾病不断作斗争,为

4、科学开展临床医学研究应运而生的一门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以病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释临床医学中的诊断、筛检、治疗、预后以及病因等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核心内容是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与评价,【导读】,该学科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临床诊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可靠的技术;为临床决策和实践循证医学提供科学思路,进而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生。临床流行病学具有群体性、对比性、统计学、整合性、社会学及发展性的特性。,内容,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简史第二节 临床流行病学定义、地位和特征第三节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与方

5、法,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简史,临床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临床医学问题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18世纪,但学科的形成不足百余年。正是由于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与发展,使得人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是由于临床诊疗技术评价性研究的大量开展,使得现代医学的临床诊疗效果有了更多科学证据的支持,从而为循证医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保证。,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简史,一、流病发展简史及临床流病的问世二、我国临床流行病学的引进与发展,一、流病发展简史及临床流病的问世,任何一门学科的出现,都会有其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必然性,流行病学也不例外。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6、逐渐发展起来的。从观察疾病现象开始针对性开展干预减少推迟疾病发生随着人类对病因及危险因素认识的不断深化防治策略与措施不断完善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轨迹。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许多流行病学先驱尤其是一些具有敏锐观察力和科学精神的临床医生功不可没。,(一)学科形成前期(公元前500年至18世纪末),特点:学科尚未形成,有自发的防病要求和尚不成熟的思想古希腊著名医师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生活在 公元前460-377年。著名的空气、水和地点是至今为止最早的关于白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而流行(epidemic)也是他最早提出的。在我国也有“疫”、“时段”、“疫疠”的文字记载。说文解

7、字中“疫者,民皆病也”。,Epidemic Epidemic(On Airs,Waters and Places),中国:“疫”、“时疫”、“疫疠”,(一)学科形成前期(公元前500年至18世纪末),特点:学科尚未形成,有自发的防病要求和尚不成熟的思想 15世纪中叶,意大利威尼斯开始出现原始的海港检疫法规。要求外来船舶必须在港外停留检疫40天。这成为最早的检疫(quarantine)。在我国隋朝就开设了“疠人坊”以隔离麻风病人。这些均是早期的隔离、检疫实践。,(一)学科形成前期(公元前500年至18世纪末),特点:学科尚未形成,有自发的防病要求和尚不成熟的思想,(一)学科形成前期(公元前500

8、年至18世纪末),特点:学科尚未形成,有自发的防病要求和尚不成熟的思想 1662年英国的葛郎特(John Graunt),首次进行死亡分布及规律性研究,并创制了第一张寿命表。用生存概率和死亡概率来描述死亡。同时提出了设立比较组的思想。将统计学引入流行病学领域,(二)学科形成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期间,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了空前发展,人群向城市聚居。为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可能。传染病的流行使流行病学的诞生成为了必然。特点:以传染病为主的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二)学科形成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1)1747年英国海军外科医生詹姆士林德在“Salisburg”号

9、海船上,建立了一个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将12名患者分为6个组进行了对比治疗试验,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James Lind),(二)学科形成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2)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从而使天花这一烈性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传染病的控制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二)学科形成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3)18世纪法国革命对流行病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路易斯(PCA Louis)被喻为现代流行病学先驱之一。通过放血疗法对炎症性疾病的疗效对比观察,利用寿命表对结核病的遗传研究。确立了在该领域的地位。和英国统计总监

10、法尔(William Farr)在英国首创了人口和死亡的常规资料收集,提出了如标化死亡率、人年、剂量反应关系、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等许多重要的流行病学概念。为流行病学的定量研究、对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Pierre Charles Alexandre Louis,William Farr(1807-1883),(二)学科形成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50年全球首个流行病学学会“英国伦敦流行病学学会”成立,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同年,伦敦流行病学中心成立,负责霍乱流行的医学信息发布,标志着以传染病控制为主的流行病学诞生了。,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

11、ety(1850),(二)学科形成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4)1848-1854年英国著名内科医生约翰斯诺(John Snow)针对伦敦霍乱的流行,创造性地使用了病例分布的标点地图法,对其流行与不同供水区居民霍乱死亡率进行了调查分析,首次提出了“霍乱是介水传播”的科学论断,并通过干预成功地控制了进一步流行,成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与控制的典范。,(三)学科发展期(20世纪中叶至今),这一时期也称为现代流行病学(modern epidemiology)时期。主要特点:从研究传染病扩大到所有疾病和健康。方法学的完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从“流行”发展为“分布”,动静态结合,

12、与医学模式转变结合。分支学科不断涌现。,现代流行病学又可分为三个阶段,(三)学科发展期(20世纪中叶至今),这一时期也称为现代流行病学(modern epidemiology)时期。,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创造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方法,包括危险度的估计方法。英国的Do11和Hi11的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生活方式的研究领域。,Richard Doll&Austin Bradford Hill,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弗诺明汉(Framingham)心血管病研究,通过对同一批人群的长期随访观察,以分析心血管病及 其影响因素。通过两代研究者的努力,发表了

13、1000多篇科学论文,确定了冠心病、脑卒中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带来了预防医学的革命,改变了医学界与公众对疾病起源的认识。,Framingham Heart Study,Original Cohort,You Changed Americas Heart,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1951年康费尔德(Cornfield)提出了相对危险度、比值比等影响深远的测量指标。1959年Mentel和 Haenszel提出了著名的分层分析法,这些成就使方法学及病因学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Nathan Mantel&William Haenszel,分层分析

14、法,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场试验(1954)现场:美国+加拿大+芬兰研究对象:13年级儿童1.观察对照设计 近100万人2.安慰剂对照设计 40余万人 结果:保护率 60-90%,第二阶段(20世纪60-80年代),是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长足发展的时期,如混杂和偏倚的区分,交互作用、病例对照设计的实用性发展。1979年Sackett总结了35种潜在的偏倚,Miettien 于1985年进一步将其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三大类。康费尔德(Cornfield)在弗诺明汉心血管病研究中,建立了第一个多变量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成为常用的分析手段。一批有代表性

15、的流行病学教科书和专著面世。如MacMahon(1970年),Lilienfeld(1980年),Rothman(1985年)。1983年Last出版了第一本流行病学辞典。,病因流行病学的局限性,病因学的研究并没有解决疾病防治的所有问题。比如,流行病学研究就忽略了临床医学中的许多问题。像医疗卫生需求的研究,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疾病的筛查与早期诊断问题,以及疾病自然病史及其转归预测等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临床流行病学应运而生。,临床流行病学异军突起,随机对照实验,随机分组和盲法的应用,彻底的、完美的简单的的解决了长期干扰干预研究中的混杂问题。,临床实践中的问题:病因、诊断、治疗和转归。临床流

16、行病学以RCT作为研究方法的旗舰,为在人群中研究各类临床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主要应用领域,20世纪70年代:人类已经完成大量的随机对照实验,但这些科学研究产生的大量医学新知识被静静的埋没在医学文献的海洋里。,原因:文献检索方法的限制 人们对这些科研结果意义认识不足,循证医学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末,更多的学者看到了临床研究结果巨大的潜在价值,开始寻找将这些研究证据用到医学实践的方法和途径。,1992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循证医学工作组一篇题名为“Evidence-based medicine,medical practice of a new mo

17、de of teaching”的文章,循证医学一词首次在医学文献中出现。,该文指出,由于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生应不断的直接从医学科研论文中学习新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医生首先必须掌握检索阅读理解和应用人群应用性科学研究报告的能力。,切中医学教育中的这一缺陷。同时预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正在兴起,出于对以上问题讨论的回应,首任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主任David Sackett 教授和牛津大学卫生科学研究院创院院长Muir Gray爵士于1996年通过英国医学杂志对什么是循证医学作了澄清、补充和修订。,David Sackett,Muir Gray,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

18、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意见进行实践。,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意见进行实践,过去的临床实践也是基于证据,但不是指“现有最好的证据”非系统临床经验总结,也是证据,但相对来讲是不可靠的、低质量的证据,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实验无对照病例系列个人经验和观点实验室基础研究,高质量,低质量,方法学质量由低到高,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

19、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参酌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意见进行实践,低质量,循证医学在证据的意义上与传统的医学实践则有本质的不同。只有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才有可能获得现有世界上最好的证据,科研结果源于群体比较,医生要审慎地考虑具体病人特殊性,并根据临床经验,综合把握和平衡研究证据、医疗条件和病人的选择,作出最适合的选择。经验在循证医学时代还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当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不存在时,个人的临床经验可能是现有最好的证据,是决策的唯一依据,如中医治疗多是依赖于前人或医生个人的经验而进行。,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新理念

20、和模式,不断推出新的分支学科,扩大流行病学应用领域的时期。微观上:分子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宏观上:强调分子、个体和社会多个水平;强调历史、现在、未来多个维度。信息化时代: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循证保健(evidence-based healthcare)。,疾病防治中新问题,传染性疾病:病原生物的多样性和多变形;抗生素广泛应用产生的耐药性,普通生物学、血清学方法难以获得满意效果。慢性病:外部暴露研究解释生物学效应与机制的有限性。人群易感性:传统流病研究遗传变异的难度较大。基于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进行的病因机制及病因假设亟待需要人群研究的验证,分子生物学的

21、发展,生物学理论发展,许多生物和医学难题得以阐明 DNA双螺旋结构、遗传中心法则、RNA逆转录等技术创新,检测鉴定水平提高 凝胶电泳技术、分子杂交、基因克隆等,分子流行病学的作用,从分子水平阐明发病机制,使揭开黑箱成为可能。能更准确的测量内外暴露剂量,提高危险度评价能力。早期掌握体内细微形态和功能变化,缩短暴露到疾病的识别时间。识别不同个体遗传易感性,针对性开展个体预防干预。能清晰的描述暴露与结局事件的连续性,减少了暴露与疾病的错分能更好的解释变异和效应修饰,有利于探讨疾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二、临床流行病学 的引进与发展,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直到上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意识到只

22、有依靠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更全面的解决临床上的问题。特别是90年代,随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兴起,临床流行病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使得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又重新紧密结合在一起,临床流行病学成为了弥补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之间裂痕的黏合剂。,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1938年,美国耶鲁大学John R.Pual教授首先提出了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Sackett DL、Feinstein AR、Fletcher RH等人创建了临床流行病学1982年,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的建立,使临床流行病 学知识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普及。,

23、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1982年 建立了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INCLEN)。第一期项目:建立了5个国际临床流行病学资源和培训中心(clinical epidemiology resource and training center,CERTC);建立了22个临床流行病学单位(clinical epidemiology unit,CEU);INCLEN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年会;创建了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通讯(INCLEN News-letter);出版发行了临床流行病学杂志,使临床流行病学知识得到了广泛而

24、深入地普及。,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起-至今,INCLEN进入总体计划的第二期项目(phase of the project),提出了其宗旨:“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临床医学实践,从而改善人民健康。为达此目的,本工作网内各国临床医师、统计师及社会学家须共同奋斗,以建立和维持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最佳的和可靠水平的能力”。,我国临床流行病学的引进,1980年 我国引进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1983年 世界银行贷款,在原上海医科大学、华西 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学院建立了3个国家级DME培训中心。1989年,成立了中国临床流行病学网(China clinical

25、epidemiology network,CHINACLEN),这是中国发展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要里程碑。1993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这是我国临床流行病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58,二、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地位与特征,59,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60,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6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家Robert H.Fletcher认为:临床流行病学是对单个患者作预测的科学,它运用研究几组患者的严格的科学方法,对许多有类似临床情况的患者加以测量,以保证对单个患者预测的准确性。,临床流行病学的地位和作用,(一)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26、,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每个人遗传形状不同、生长、生活环境和方式各异同样的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千差万别同样的药物对相同的病人有效、无效并存,给诊疗带来无尽的困扰,临床流行病学从设计、测量、评价(DME)三个环节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二)为临床诊疗效果评价提供科学方法与手段,临床实践四大问题:病因、诊断、治疗和转归。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诊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研究手段。,临床流行病学的地位和作用,(三)为临床决策和循证实践提供科学思维与证据,临床流行病学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产生证据以支持临床决策和循证实践。证据不是决策,研究证据只是影响临床决策的因素之一。依据证据

27、、资源和价值观进行决策。实施循证医学需要证据,证据需要通过科学研究获得。,临床流行病学的地位和作用,(四)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人才,临床流行病学的科学方法与思维,不仅提高医生进行科研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临床科学决策的思想和方法。,临床流行病学的地位和作用,67,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68,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69,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70,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71,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72,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73,主要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75,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设计的核心依据研究目的可以是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文献综述中给出的科学启示和问题

28、,上级提出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所有设计的基础,一要明确、二要具体。切记目的很大、空泛,不利于设计和实施,2、确定科学的研究方案,据不同目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设计方案,3、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包括总体和样本二部分,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本是总体中选择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实际中主要确定样本的大小及代表性。样本的可靠性的三个标准:抽样随机、样本足够量,诊断标准明确统一。,4、分组,只有真正的随机分配才能使两组除研究因素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分布均衡可比。,5、确定研究指标,一般据研究目的确定。诊断试验公认的金标准新药评价有效率、改善率、病死率、不良反应率疫苗评价保护率、血清抗体水平变化等预后评价并发

29、症发生率、致残率、康复率等在设计阶段就要明确规定何时测?用何法测?如何保证指标获得真实性与可靠性?,6、确定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收集客观、准确的信息是科研成败的关键。规范的语言、盲法应用以确保研究信息的真实性据研究方法、收集数据的性质,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7、确定研究质量的控制方法,有效的控制选择、信息和混杂偏倚。,83,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测量,数据的真实性评价不能仅依据临床研究过程中某些环节是否做得好,而应将整个临床信息收集、整理、储存、分析的过程作为一个总体看待,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他环节做得再好也是低质量的研究。,水桶模型,这一观点可以用水桶模型进行描述:一个木制

30、的水桶,由许多木条围成捅壁,水桶能盛水多少由最短的木条决定。,提高研究质量方法就是寻找最短的木条,在临床研究中,如果把临床信息经过的每个环节看成水桶上的一个木条,研究者提高研究质量的方法之一是寻找最短的木条。只要找到质量最差、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进,达到提高临床研究质量的目的。用这一观点评价目前在影响因子很高杂志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其中多数论文没有说明数据库录人是否采用了数据二次录入核对的方法,无法确认数据录人过程的质量如何。,没有写视同没有做,根据“没有写视同没有做”这一评价论文的基本原则,这些论文中数据的真实性是不可靠的,试问这样的论文是高质量的吗?因此在理论指

31、导下,可以重新评估现有的“惯例”,找出缺陷,予以改进。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可以做到系统规范,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88,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是否将该试验与金标准作过对比研究?对比研究是否采用了盲法?被检查的病例是否包括各型病例(轻、重、治疗、未治疗)及个别易于混淆的病例?还是仅观察了病程中某一时期的病例?对照组只有正常人对照组而有无相关疾病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界值确定是否可靠、合理?该试验临床应用价值在不同单位应用的再现性如何?是否提供了敏感度、特异度有阳性似然比的数据(或提供了运算的数据)?并考察这些数据的来源及可靠性?是否进行了分组或作出分层的分析和计算?该

32、试验在本单位是否可以开展,并能正确进行检测?该试验实用价值如何?其结果是否有助于我们对病人的处理,病因和因果关系研究的评价标准,该论断是否从真正的临床人体实验研究中获得?暴露于该因素和发生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如何?不同作者、不同地区,用同样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论是否相同?因果关系是否合理,及是否是先暴露于该因素而后发病?是否有剂量效应关系?其联系是否有流行病学意义?其联系是否有医学上的意义?其联系是否有特异性?这种联系是否和以往已被证实的病因联系相类似?,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是否用真正的随机化方法将观察对象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是否报告了所有临床上有关的结局是否介绍了研究对象的临床情况,如诊断标

33、准、病例来源等?是否同时考虑了统计学和临床上的意义?所介绍的治疗措施是否具有实用性?在下结论时是否交待了所有的观察对象及其结果?,临床流行病学学科的完善,DME作为临床流行病学学科的基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仅仅靠这3个点不足以支撑一个学科,也是不完整的。临床流行病学存在的价值在于大量临床研究需要方法学支持,而尚无一个学科能够全方位地为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撑,包括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临床流行病学经过改造,有可能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学科。,图1是临床研究的基本过程,其特征是由许多中间环节构成了一个单一的线性过程。,支撑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平台,目前除DME、统计分析和文献检索有学科管外,临床研究还有一

34、多半环节没有学科分管,它们都可以与DME一起纳人临床流行病学学科的范畴,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按这一思路,临床流行病学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临床研究方法学,成为一个支撑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平台。,临床医生在职业生涯中与科研有关的事情要做三件:学会读论文,学会做临床研究,学会审稿。临床流行病学在这三方面都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支持,包括理论、方法和技术层面的支持。,两个潜在的临床研究资源:,医生的头脑临床病例,开发医生的头脑,医生有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经验,对诊断治疗疾病有许多心得体会和想法,但是这些非常重要的经验、体会和想法多数没有变成真正的科研课题,被埋没了。开发医生的头脑,要解决思想问题和方法问题,首先

35、要让医生了解临床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特点,认识到临床研究就在他们身边,与他们的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其次要解决方法问题,如参加临床流行病学的课程学习,了解临床研究在操作层面是如何考虑问题和实际操作的,有哪些理论指导,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第三是解决几个关键的瓶颈问题,如:如何将临床问题转变为科学问题,如何提出工作假说,如何选择合适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等。第四是在临床研究具体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给予方法学支持。,开发医生的头脑,临床病例,中国有大量临床病例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些病例并没有真正被临床研究很好地利用,临床病例资源只是潜在的研究资源。临床流行病学在开发医生头脑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开发病例资源。如何开

36、发和充分利用病例资源是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涉及到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方法学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国内已经有单位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E.单个具体病人,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不正确的说法是,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C.临床流行病学是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E.研究特定人群健康状态、分布及决定因素,同时应用这些结果解决健康问题。,104,謝謝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