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4085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Natural ConservationNature reservesBiodiversity,一、自然保护Natural Conservation,1、自然保护的定义自然保护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及各种矿物质,这些成分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不同形式的能量。一般来说,自然资源可分为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和无限资源三个部分。,2、自然保护的目的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方法和法律、行政手段,达到保护、维持和发展与

2、人类生存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从而满足人类生产生活中多方面的需求。在自然保护工作中,优先考虑的重点是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中的可更新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达到人类能长期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因此,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是人类为自身生存下去所采取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3、自然保护有以下几个目标: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使其免遭退化、破坏和污染。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存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保留自然历史遗迹和地理景观。,二、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s),1、定义自然保护区是将具有典型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以

3、及其他为了科研、监测、教育、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来的保护地域的总称。如珍稀动植物的集中栖息或分布区、重要的自然景观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建造和重要的自然遗产和人文古迹等。,2、建立自然保护区迫切性和必要性(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国际行动。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已近130年的历史,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使许多野生动植物不断灭绝或濒危,许多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这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保护自然的呼声在国际上愈来愈强烈。当时德国博物学家汉伯特,首先提出应建立天然纪念物,以保护自然界的名胜和独特自然景观。,美国于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

4、园黄石公园。从此开始了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形式保护自然界的实际行动。从1962年开始的每十年举行一届的世界国家公园保护区大会上,世界各国代表、专家就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这对促进和发展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国际上,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各国保存自然生态系统和珍贵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名称、时间、地点?,(2)、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急需得到特殊保护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区系

5、。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有6266多种,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其中,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鸟类1244种,兽类500种,鱼类3862种。大熊猫、金丝猴、台湾猴、羚牛、白唇鹿、华南虎、褐马鸡、黑颈鹤、绿尾虹雉、扬子鳄、白鳍豚、中华鲟等100多种珍稀动物,是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的动物种类。分布在中国的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种类,尚无确切统计,但估计不下100万种。中国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占世界总数的12%以上,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被子植物24500多种,裸子植物250种,苔藓植物约2200种,蕨类植物2600余种。,由于中国大部分

6、地区未受到第四纪冰川覆盖的影响,因而保留了许多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种类和特有种,约有200属,如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台湾杉、银杏、珙桐、水青树、钟萼木、香果树等都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中国还是世界第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如野核桃、野板栗、野苹果、野荔枝、野龙眼、野杨梅、野生稻、野生大麦、野生大豆、野生茶叶等。保护好中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一个良好的途径。另外中国还有绚丽多彩的自然历史遗产,如地质剖面、冰川、熔岩、温泉、瀑布、化石、湿地、滩涂、珊瑚礁、火山遗迹、陨石坑等,这些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良好的基本条件。,(3)、环境和资源面

7、临巨大威胁和破坏人为活动造成生态系统不断破坏和恶化,已成为中国目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生态受破坏的形式主要表现在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农田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沿海水质恶化、赤潮发生频繁、经济资源锐减和自然灾害加剧等方面。,草原是又一个较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据统计,约占国土面积1/3左右的草原地带,近30年来,产草量已下降1/3-1/2,加之超载放牧,毁草开荒及鼠害等影响,退化现象极为严重,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逐渐衰退的局面。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中国目前已有荒漠化土地33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4.6%。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地面裸露,造成水土地流失日趋严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

8、,占国土面积的18.6%,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共占全国土地面积15.9%。,随着中国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索取和需求加大。由于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没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因而造成森林超量采伐、草原过度放牧、沼泽围垦造田、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影响到物种的正常生存。工业废水的污染,使得中国不少湖泊和主要河流水质急剧下降,水生生物大量消亡,许多河流内自然生长的常见鱼类也因水体污染而灭绝或处于濒危状态。据资料记载,近半个世纪中国仅动物资源已经灭绝的物种已达数十种,例如蒙古野马、高鼻羚羊、麋鹿等均在中国原分布区内绝迹。中国国家植物红皮书中记述的濒危植物已

9、高达1000种之多。,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建立自然保护区,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它们是:1、展示生态系统的原貌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显示和反映出自然生态系统的真实面目。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关系,这是生物进化发展的动力,人类在自然界所从事的各项社会生产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好各类典型而有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和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创建适宜的条件。,2、物种基因库自然界的野生物种是宝贵的种质资源。人类在发展、改造和利用自然财富的实践中,要不断地提高生物品种的产量和质量,选育优良品种,就必须从自然界中找到它们野

10、外的原生种或近亲种,然而自然保护区能为保存野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提供有效的保证。,3、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种群和物种的演变与发展,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4、进行公众教育的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是为广大公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及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利用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中心内设置的标本、模型、图片和录相等,向人们普及生物学、自然地理等自然知识。,5、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可满足人类精神文

11、化生活的需求。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可划出特定旅游区域,供人们参观游览。同时对从事音乐、美术等文学工作者来说,自然保护区常常是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地和艺术灵感的触发源泉。,6、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自然保护区对本地和周围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提高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质量,促进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转化,提高农作物量,减免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在不断发挥着人们一般不易注意到的重要作用。,四、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效益,(一)、自然保护区的作用(简要)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有十个方面:1、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的最大作用,为了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首先必

12、须将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好。使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在人工保护下,正常地生存、繁衍与协调发展;使各种有科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和各种有益于人类的自然景观,在人工的保护下,保持本来面目。,2、科学研究作用。科学研究,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做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怎样才算是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所以,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灵魂,即是基础性工作,又是开拓性工作,是实现对自然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3、宣传教育作用。宣传与教育,是自然保护区所发挥的又一个重要作用。中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建在经济和文化

13、落后的山区,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照顾;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得到保证;群众传统的生活习惯要受到尊重,但这些在自然保护区建立后,要受到有关规定的约束和逐步调整。要处理好这一切,都需要对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采取简明、生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让群众逐步懂得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保护自然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把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4、培养繁育作用。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中所见到的园林花卉和家畜、家禽都是由自然界野生物种中培养和驯化选育而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对某些珍稀动物或植物进行科学的培养和繁育,使之为人类提供新的更多的优质品种,也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的

14、一项实验活动。,5、生态演替和环境监测作用。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进行它的发展、延续和变化的。但在受到外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后,将会出现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所谓自然演替,就是生态系统如遭到雷电火烧、洪水冲击、暴风雪、干旱、病虫害等外界突发性因素影响后,使系统中某些生物群落毁灭或衰落而被另一些生物群落所替代的过程。人为演替,则是由于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严重索取自然资源的结果,使得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群落被强迫地替代掉。,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中有许多种类是反应环境好坏的指示物,它们对空气、水文和植被等污染破坏状况十分敏感,定位定点对自然保护区这些生物指示物受危害的程度

15、进行观察可起到监测环境的作用。自然保护区有独特的条件来同时监测和显示这两种演替的作用。,6、生物多样性作用。自然保护区有使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自然群落,在其面积范围内使之生存和繁衍并能自然平衡发展的功能。同时自然保护区内还含有多种地貌、土壤、气候、水系以及独特人文景观的单元。,7、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作用。许多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而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是巨大的。森林能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低地表径流的速度,使其获得缓慢下渗的机会。林地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据实验,无林坡地,土壤只能吸收的水分,但坡上如有米宽的林带时,地表径流则完全被转变为地下径流而储蓄起来,像水库一样。,

16、森林同时能吸收有毒气体、杀菌和阻滞粉尘的作用。林木能在低浓度的范围内吸收各种有毒气体,使污染的空气得到净化。研究证明,许多植物种类能分泌出有强大杀菌的挥发性物质杀菌素。林木对大气中的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过滤作用。由于林木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而使大粒灰尘沉降地面。据统计,一公顷松树林一年滞尘的总量达吨。,8、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用。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可更新资源如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等,在人为提供特殊保护的条件下,合理开发利用一部分野生动植物,对它们的种群结构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不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息和繁衍。因此要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按照生物自然更新的规律,在自然资源承受能力与生物种

17、群及其数量相适的条件下,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加工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业等,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利用价值。,9、参观游览作用。接待中外科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考察参观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把具有旅游特征的景观区划为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容了解、探索、教育、宣传鉴赏和娱乐等为一体,不断发挥和扩大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关心、支持和帮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10、国际合作交流作用。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陆地、水体和大气的连接、传递,使地球各部分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因而一个地区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另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

18、。不同国家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通常在地理上或生物学上是相互联系的,许多迁徙物种在跨国保护区或是相邻保护区内互相往返。为保护和管理迁徙物种,需要国与国之间或国际之间的共同保护和联合行动。同时有关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进展和保护区网的信息数据也需要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来共享其成果。因此说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高低也将对全世界产生反映和影响。,(二)、自然保护区的效益(简要),自然保护区有三大效益:A.生态效益:自然保护区利用它所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物种和群落,以及优美的环境景观,使有关自然保护的理论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以实践和操作,充分发挥在生态方面的巨大效益。,生态

19、效益可用以下6个方面来衡量:1、保护野生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的大小;2、明显体现水源涵养和调节气候的能力;3、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面积;4、促进生态演替的顺利进行;5、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价值的高低;6、生物多样性的保存量与增加系数。,B.社会效益:由于自然保护区能够作为向公众介绍、传播和展示自然保护事业所做工作的良好场所,因而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感染力。社会效益概括起来有4个方面:1、展示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存在;2、展示人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良好的场所;3、展示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和其它科学的特点及相互间的发展;4、展示世界各国自然保护领域的成果、技术和交流与

20、合作;,C.经济效益: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有效管理,使保护区本身和周围地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和资金积累。它表现在:1、粮食、农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的增产;2、保存水源和向周围和下游地区持续供应无污染的优质水;3、促进环境、生物、医学等学科高新科技产品的研究与发展;4、种植和养殖业发展与利用;5、增加当地的旅游和其他服务性收入;6、潜在的生命科学研究;7、优质无污染和绿色食品的研究与生产。,五、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区划,(一)、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1、国际上的保护区分类(了解)自从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以来,全世界各国都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

21、对象的不同、管理目标的不同和管理级别的不同,使各国在保护区的名称上也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除去在城市中建造的人为公园外,全世界与自然界有关的保护区名称,据初步统计为44种,它们是:,为了解决保护区类型各不相同的问题,国际自然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委员会(CNPPA)于1978年提出了保护区的分类、目标和标准。这个报告提出10个保护区类型,它们是:,1984年CNPPA指定一个专家组开始修改保护区的分类标准,经过多次的讨论和完善,1993年IUCN形成了一个“保护区管理类型指南”。指南中将保护区类型最后确定为6种:,2、中国的保护区分类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类型是自然保护区逐步

22、发展中建立的,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56年的广东鼎湖山,1957年的福建万木林,1958年的云南勐养、勐腊,黑龙江丰林等自然保护区)都是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增加,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也由原来仅是森林类型慢慢扩大到森林、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类型。,1980年底全国共建72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类型有两种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以及地质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五种。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自然保护区进入快速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也在逐步扩大,除上述提到的五种以外,又出现了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古生物化石类型

23、的自然保护区。,(1)、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对各类较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物、非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就生态系统而言,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两部分。陆地生态系统中,有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岛屿等类型,其中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划定自然保护区时,首先考虑它应含有属于不同自然地带典型而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又具有一些珍稀、濒危动植物种或自然历史遗迹等其它成分。,(2)、野生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各种珍稀动物及其主要栖息、繁殖地或其它有科研、经济、医学等特殊价值的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而建立的特别保护区。如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

24、区、江西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海南南湾猕猴自然保护区和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等。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以我国珍贵稀有的野生植物物种和典型、独有和特殊的植被类型为主要对象的特别保护区。如重庆金佛山银杉保护区、新疆巩留野核桃保护区、四川攀枝花自然保护区等。,(3)、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就是对一些因自然原因形成的,有特殊价值而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非生物资源地区。如黑龙江五大连池温泉保护区、吉林伊通火山群保护区和天津蓟县地质剖面保护区等。,1985年国务院批准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提出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1993年国家环保局批准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

25、级别划分原则,并设为中国的国家标准。该分类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类别九个类型:,(二)、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一般个体和种群较为丰富又相对稳定,面积中等(1000-20000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其内部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对有多种自然综合体或多种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20万公顷以上),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出更多特定的内部结构。,(三)、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按照不同的功能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结构,叫做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核心区: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核心区具有以下特点:1、自然环境保存

26、完好,自然景观十分优美。2、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稳定,演替过程能够自然进行。3、集中了本自然保护区特殊的、稀有的野生生物物种。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核心区内可允许进行科学观测,在科学研究中起对照作用。不得在核心区采取人为的干预措施,更不允许修建人工设施和进入机动车辆。应禁止参观和游览的人员进入。,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它有两方面的作用:1、是进一步保护和减缓核心区不受侵害。2、可允许进行经过管理机构批准的科学研究活动和非破坏性旅游。,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实验区内在保护好物种资源

27、和自然景观的原则下,可进行以下活动和实验:1、有计划地发展本地所特有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建立栽培和驯化试验的苗圃、种子繁育基地、树木园、植物园和野生动物饲养场。2、建立科学研究的生态系统观测站、标准地、实验室、气象站、水文观察点、物候观测站,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对生态系统进行对比和研究。,3、进行大专院校的教学实习,设立科学普及教育的标本室和展览馆及陈列室、野外标本采集地。4、进行生物资源永续利用和再循环方面的实验研究。5、旅游活动:具有旅游资源和景点的自然保护区,在经过调查和论证后在实验区内可划出一定的点、线或范围,构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区。它除了包括风景观赏和景点游览外,还有其独特的生态旅

28、游方式,如组织观鸟、丛林探秘和跨树冠桥等项目,不仅使游人领略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而且还受到了自然保护和野生生物学知识的教育。,六、自然保护区的分级、晋级和命名(简要),(一)、自然保护区的分级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等级制度。根据不同级别政府的批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两个等级,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二)、自然保护区的晋级自然保护区的晋级是指由低一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和批准后晋升为高一级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的晋级大多为县市级自然保护区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种。,(三)、自然保护区的命名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命名方法有两种:双名制:

2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名地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省名地名自然保护区”。如云南省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湖南省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等。,(三)、自然保护区的命名 三名制:有些特殊物种或自然历史遗迹的自然保护区,其名称不好用地名来表示其名称,所以只能用被保护的对象来命名自然保护区的名称。即“省名(县名)保护对象名称自然保护区”。如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新疆塔什库尔干雪豹自然保护区等。,七、自然保护区的区划、选建和评价(简要),(一)、自然保护区的区划 自然保护区区划是每个自然保护区建立前期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各级政府的自然保护区行

30、政主管部门应对本辖区内的自然保护区发展作出区划方案并制定其区划的原则。一般来讲,明确划定自然保护区的条件是正确进行自然保护区区划的重要前提。划定自然保护区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事先做好有关工作,如要掌握自然地带的基本情况,明确需要拟建自然保护区需要保护的对象、任务和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确定自然保护区的性质,组织多学科的考察专业组,进行考察和选点工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都可以向政府申请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1、代表各种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如森林、草地、山地、水域、湿地、滩涂、荒漠、岛屿等地域;2、自然生态系统或物种已遭到破坏而又有重要价值,亟待恢

31、复的地区;3、自然生态系统比较完整,自然演替明显,野生生物种源丰富的地区;4、国家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候鸟或具有重要科研、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主要的栖息地区;5、国家规定保护的野生植物或典型而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植被、有特殊价值的植物原生地或集中成片的地区;6、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质剖面、冰川遗迹、岩溶、温泉、瀑布、化石产地等自然历史遗迹地。,(二)、自然保护区的选建 在建立一个新建自然保护区前,主管部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其是否满足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和达到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原则:1、反映出自然地带或地区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特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稳定,受人为的影响相对较小;3、具有

32、濒危的生物物种种源和数量,同时当地生态条件又适合这些种源的扩大和再生;,4、面积必须足以保证被保护自然群体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空间;5、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会得到周围群众、单位和当地政府的理解、接受和支持;6、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不会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总发展不构成不良影响;7、能预见自然保护区周围地区短期或长期的经济发展,不会对自然保护区的永久存在构成威胁,不会使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对象消失、绝灭;8、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为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欣赏自然提供场地和机会。,(三)、自然保护区的评价 评价自然保护区首先应制定评价标准,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的实际情况,应当建立合理的自然保护

33、区评价体系。在评价时,应从典型性、自然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面积的大小、科研的价值、感染力、潜在的保护价值、土地有效性和 等方面加以考虑和评定。1、典型性:自然保护区应是某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应能表现出当地自然地貌的特点。2、自然性:自然保护区应是未受或很少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地区,充分表现出自然现状、自然构造和自然特征。,3、稀有性:自然保护区应是某种群落或稀有动植物种群集中分布地和避难所,而其它地区则很难见到。4、脆弱性:自然保护区的脆弱性,表现在生境、群落和物种对环境改变的敏感程度。一般地说,脆弱的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5、多样性:在单位面积里,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

34、动植物群落最多最全面的地带。包括由于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地形、坡向、坡位、母岩、土壤、土地利用和生产实践上的不同而造成的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6、面积的大小: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大小,可按以下三点来确定:在可能的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一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野生动植物种类的密度越大,也就意味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大。要考虑到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在单位面积上的可容量和今后种群繁衍的能力及发展的数量。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7、科研的价值:具有多种学科的科学研究内容,或同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有关的科学探索,如在自然保护区中发现了治病新

35、药或是适用于农业增产的生物品种,其研究价值就很高。8、感染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人类对自然界许多物种的价值正在有新的发现和突破。科学地讲,在未全面研究和了解某一群落和物种的特殊价值前,自然界的任何群落和物种的价值是相等的。但是由于人类的感觉和审美的观点不同,对群落和物种的亲近和重视程度就不一样,因而对自然界中主观认为是美丽并有价值的群落和物种就倍受喜爱和重视,出现了不同群落和物种有不同的感染力。,9、潜在的保护价值:有些地域曾是很好的生态系统,但由于多种原因遭到破坏和损害,如森林的采伐、沼泽的围垦等,在这种情况下,如能进行适当的人工管理或通过天自然的改变,生态系统可以得到恢复和改善,

36、成为有价值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地区。10、有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和建设的好坏;有关自然保护的政策制定是否适应实际;自然保护区能长久持续地保持和显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貌;保护区土地面积和权属是否稳定;自然保护区与周围社会环境是否协调都显示着它的有效性。,八、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步骤和程序(简要),(一)、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步骤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步骤是:1、可由科学家、群众团体、政府主管部门、人大或政协代表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或请求;2、指定负责筹建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和人员;3、由主管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对将要划入自然保护区的区域进行多种学科的科学考察和实地调查;,4、根据考察和调查的结果,提出

37、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初步意见和划定区域范围;5、对初步划定的范围由有规划资质资格的单位进行总体规划;6、由主管部门组织科学家、有关单位、拟建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政府、当地群众等进行科学论证和听证会,评定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7、由主管部门起草文件,报请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二)、批准自然保护区的程序 人民政府(包括县、市、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程序是:1、接到要求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申请;2、将申请批转给自然保护区评审部门进行评审;3、审查评审部门报请的评审结果;4、审查是否与有关规划或部门向交叉或冲突;是否存在与周边地区存在边界争议;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体的权属是否清楚和明确;5、批

38、转有关部门征求意见;6、起草文件予以批复。,“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那时的黑龙江被称为北大荒。仅仅才半个世纪,这幅画卷就从我们身边永远地消失了。,北大荒?,北大仓?,我们更需要哪一个?,“当更多的荒地、沼泽、湿地、森林变成农田时,就意味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失去了以往的生存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严重的破坏,最终使人类受到巨大的影响。”,环境危机包括:,现在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环境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破坏,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1.环境遭到污染,2.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破坏,3.生物多样性锐减,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教学视频:,西双版纳的故事,九、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

39、样性的保护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及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关键。,(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的保护也要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着手。,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极 不 均 衡,(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

40、用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价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使用价值,许多野生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野生生物为杂交育种提供基因库,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生活人们的休憩、旅游激发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许多野生生物是重要工业原料。,2、间接使用价值,3、潜在使用价值,对大量的野生生物,我们目前尚不清楚它们的使用价值,但是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不起眼的野草(过去),可用于各类疟疾。尤其适用于抗氯喹、抗喹哌恶性疟疾和凶险型脑型疟的救治。(现在),双氢青蒿素,(三)、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动物物种数比较(鸟类种数

41、最多的国家之一)裸子植物种数世界首位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第一,物种丰富,中国和世界动物物种数比较,类别名称 中国种数 世界种数 百分比(%)脊椎动物亚门 6 347 45 417 13.97鱼类 3 862 22 037 17.53两栖类 284 4 010 7.08爬行类 376 6 300 5.97鸟类 1 244 8 730 14.25哺乳类 581 4 340 13.39,类别 中国已知种数 特有物种数 占总种数的百分数()哺乳纲 581 110 18.93鸟纲 124

42、4 98 7.88鱼纲 3862 404 10.46总计 6347 612 10.5,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如大熊猫、银杉、扬子鳄等),(数据来自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四,生态系统多样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含蓝色国土)上,地貌、气候等环境导致了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的形成。,第三,经济物种丰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我国的农业开发史非常悠久,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居世界前列。,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至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哪些已经灭绝?哪些濒临灭绝?,灭绝、濒临灭绝:现在每年全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专家估算,每小时约有3个物种灭绝。,物

43、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减少,野马、新疆虎、毛脉蕨,大熊猫、金丝猴、银杉、人参等,目前全国草地退化速度加剧,平均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16.7的国土已被风蚀沙化。,那么,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情况又如何?,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解放初有大小湖泊1066个,现仅100多个,水域面积仅为原来的30%。,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严重的局面呢?,3、威胁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如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森林-98洪灾3000多人死亡),环境污染。(例如各类河流、湖泊的污染,富营养化等 中国的“33211”工程),外来物种的入侵(引

44、种)使原有的物种生存受威胁(如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33211”工程,“九五”期间,我国开始在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开展大规模的污染防治工作,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33211”工程。“33211”工程是指“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污染防治,它们是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重点工程。,(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3、离体保护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45、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设立的目的:(主要功能)保护珍惜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区还具有以下的功能:,动物园,水族馆,、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生物体的一部分长期保存起来,比如建立的基因库、种子库、精子库、细胞库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草原法、渔业法、水土保护法、种子法等。为有效实施这些法律,还制订了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20余件行政法规。,.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在中国宪法的第9条和第26条分别规

46、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动植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在刑法中,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罪。,.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绝不是禁止开发利用,而是反对盲目、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竹的最佳利用年龄是68年,超过这个年限,又逐渐减弱、丧失利用价值,总之,只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得当,它就将可持续的为人民造福。,教学视频:,生物多样性-知识库生物多样性-知识库2,十、生物安全(简要),食品安全 转基因安全,人类的健康安全 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 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广 义,狭 义,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指转基因技术

47、)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生物安全的定义,新闻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1988年,由于食用带有甲肝病毒的不洁毛蚶,上海甲肝暴发流行,并波及浙、苏、鲁三省,感染人数达42万人。1999年5月比利时发生“二恶英污染食品”事件,是由于饲料中含有致癌物质二恶英所致,有1000万只受污染的鸡被屠宰销毁,造成直接损失3.55亿欧元。2001年11月,广东河源400多名市民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中毒而被送往医院抢救。2001年29月英国爆发口蹄疫,400多万头牲畜被屠宰,损失50亿美元。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专家估计实际发生数至少在2040万人。,食品安全,(二)、食品污染的来源与

48、分类,按食品污染的性质分:,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按食品污染的来源分:,原料生产过程、加工过程、贮运和销售、烹饪及食用前后受到的污染。,食品原料生产(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污染是来自源头的污染,是对食品安全最大的威胁,食品源头污染,环境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并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摄入人体,二恶英污染,毒性:世界上最强的,具有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强致癌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损害肝脏和生殖系统。,污染途径:通过食物链累积进入人体,其在脂肪中的高度溶解性,能在体内蓄积,较难排出。,来源:生产含氯有机化学品、纸浆漂白、工业冶炼和垃圾焚烧产生二恶英。,为达到使食品原料增产、防病等目的,在其生长和繁育

49、过程中人为地加入农药、兽药、激素等物质可能造成的污染。,猪肉生产:瘦肉精 饲养甲鱼:乙烯雌酚 蔬菜种植:有机磷农药,大面积宰杀,近年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猪瘟等,集约化养殖 集中屠宰 牲畜国际贸易,某一环节出了问题,病原体迅速 扩散到其他地区,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严禁使用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化学品和添加剂等,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能使用禁用的色素、防腐剂等,加工场所、包装材料等都要具备安全无污染条件,避免与有害的合成物质接触,仓库必须保持清洁,并杜绝传染病对产品的污染,转基因的生物安全,人类通过基因(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转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的

50、性状甚至新物种,打破了物种原有的生殖屏障,改变了自然界长期进化的规律。,转基因生物技术 的潜在危害,(四)、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潜在危害,安全措施,产品标签,技术措施,国际合作,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五)、生物污染,工业革命前,20世纪末,21世纪末,人工合成物在 环境中的浓度,1ppt,1ppb,ppm10-6,ppb10-9,ppt 10-12,1、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迁 移 方 式,通过大气、水的扩散、搬运和重力作用实现迁移,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通过溶解沉淀、氧化还原、水解、络合等物化反应实现迁移,生物迁移,通过生物吸收、代谢、生长、死亡实现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污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