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4758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载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 (2011-03-11 15:34:20)转载标签:转载原文地址: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院落角部连接方式作者:乘月待晓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民居是院落的艺术。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张。然而,院落是除了木结构之外明显区别于西方传统建筑的又一大特色,却是不假。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封闭性,高墙之内,自成天地,所有房舍的正面都朝向中庭,对外不开窗,或者只开很小的高窗。中国的传统民居布局采用合院形式为主流的原因另有详文细述。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地域、气候、民风差异巨大,同样是合院式民居,在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形式。举例来说,北方气候寒冷,冬季时间长,太阳高度角

2、小,所以合院整体上更加封闭,而中间的院落则更为宽敞,这样既可以提高房屋的保暖性能,又可以利用宽敞的院落争取更多的日照;而在南方,夏天日照强烈,太阳高度角大,故遮阳成为首要考虑因素,从而将院落缩小成天井,减少进深,既可以满足采光要求,又有利于通风纳凉和屏蔽强烈的阳光辐射。但是合院式住宅面临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直接用房屋与房屋连接的方式形成院落,因为中国传统民居极少向院外开窗,则在角部的房间的采光和通风会很成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空间的使用质量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民居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将这些各式各样的方法作一个分类和探讨,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将有很大的参考作用。1.房房相离式要解决由

3、“硬连接”带来的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将角部的房屋分开,成为独立的个体。这种方式因为简单直接,所以由南到北都有被运用,但是原因和形式都不同。一般来说,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民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这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在小型的北京四合院中常可看到这种做法,方法是在正房两边设立较小的耳房,厢房和正房分开。这样角部的过度就由一个可以保证采光的耳房完成。小型北京四合院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按照现存的合院式民居模式,基本上离北京越远,院落的形状越狭长。比如山西平遥民居、关中窄院式民居和河南民居。这大概和太阳高度角

4、有关。平遥民居的正房室内多按“一明两暗”布局,正房两侧的“暗”空间也就是角部房间,分别为父母、长子的卧室。关中窄院式民居和山西民居基本上可以归作同一类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宅基地面宽较小,进深较大,冬天避风,夏季遮阳,居住环境较好。院落角部的连接由于面宽的关系,不能安排耳房。正房和厢房之间保留一条通道,兼作采光通风之用。这些地区因为雨水较少,同时院落的长度在进深方向限制较少,所以正房和厢房之间的距离也比较灵活。窄的如关中窄院,宽的如河南民居。山西平遥范街2号院陕西旬邑唐家庄园河南安阳仓巷街张宅这种院落狭长、正房和厢房分离成院的形式,由于临街面窄,适合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地区。所以,在广东地区也仍

5、可以看到这种形式的院落。只是为了适应岭南湿热的气候和强烈的日照,天井更加高深狭长。正房因为对日照要求不高而对遮阳要求高,所以有较大的出檐,正房和厢房之间的距离也很近,正房的出檐可以覆盖正房和厢房之间的通道,或者正房和厢房的屋顶连成一体(如广东吴川民居)。这样,下雨的时候可以在屋檐下行走,避免雨淋。典型的例子如潮州地区的四点金民居。其他类似的还有广东吴川、海康、遂溪等地的民居。客家围垅屋也常见这种做法。广东吴川民居屋顶广东潮州四点金民居2.用墙连接房房相离式的组院方法在东北有了改进。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形成了“大院小宅”的民居形式。“大院”是为了让房屋充分享受日照,“小宅”是为了便于

6、房屋保温。由于正房对日照的要求更高,所以两侧厢房均向后退,尽量少遮挡正房,使正房的整个立面都能受到很好的日照。由于东北民居的院落一般都很大很空旷,所以分隔正房和厢房之间的空地在冬天的时候容易形成风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正房和厢房之间砌上拐墙,把院落分为前后院,上开配门连接前后院。辽西民居更进一步把前院一分为二,用墙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增加院落的围合程度,以减少风速。辽宁兴城郜宅3.用廊连接用墙连接的方法更进一步发展,就是用连廊代替墙。由于连廊更多的是起一种通道的作用和增加生活情趣,在分割空间方面的作用却不如墙,所以出现在气候条件并不十分恶劣的地区的有条件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家。典型的如大型的北京四

7、合院。与小型的北京四合院相比,大型的四合院耳房和厢房之间的距离更宽,形成另外一个小的院落,正房和厢房之间连以抄手游廊。抄手游廊尺度近人,装修典雅,赋予住宅以亲切安宁之感。大型北京四合院4.用小庭院连接用小庭院连接,其实是房房相离式的一个变种。正房和厢房的距离拉大,利用拉开的空间布置成小庭院,既巧妙解决了院落角部连接的问题,又增加了生活情趣。但具体到各地的民居中,又有各种不同的做法。如上述北京四合院配合抄手游廊的做法就是其中一种。在甘肃临夏民居里,院落角部连接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小庭院连接,另一种是下文将要介绍的用楼梯间或杂物间连接。甘肃临夏民居构建小庭院的方法不同于北京四合院。相对于北京四合

8、院那种利用分隔的空间和抄手游廊围合小庭院的方法,甘肃临夏民居构建小庭院的意图和手法更为明显,小庭院的边界感更强烈,空间的层次也更分明。耳房虽然在形式上仍然是“硬连接”,但房屋进深因为布置庭院而减少,同时面向小庭院采光,所以使用舒适度没有受到影响。甘肃宁夏张宅云南白族传统民居是利用天井处理院落角部的典范。云南白族民居的传统平面形式包括“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曲尺形”等。“三坊一照壁”是由正房、两侧厢房三坊房屋和照壁围成。一坊为三开间两层,底层住人,楼层存放物品,前带檐廊为家务活动处。两坊相交形成小院,称为“漏角天井”,漏角天井内的角部房间安排厨房等杂务房。“四合五天井”由正房、两侧厢房

9、、倒座四坊围成,在四角两坊相交处形成四个“漏角天井”,其中一个作为入口,一个安排厨房,加上中间围合的大院落,一共五个天井。“三坊一照壁”平面“四合五天井”平面另外还有一种极富创造性的用小庭院连接的方式,出现在个别的民居里,并不具有普遍性。然而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室内外空间关系的处理和交待,俨然具有现代建筑的气息。方法是把角部连接的部位完全辟为小庭院,作为附属于建筑的室外空间。例子如四川阆中马家大院。马家大院分为前、后庭院,前院宽敞豁亮,后院宁静清雅。在后院西南角还另设一个小天井,以改善书房、客厅的采光和对景效果,并专为书房主人休息。其余的房舍通过屋前的檐廊连接。四川阆中马家大院5.用楼梯间或杂物

10、间连接角部的房间通风和采光都有问题,使用舒适度受影响,于是在很多民居中,这个空间被安排了楼梯间、杂物间等次要房间。如上文提到的甘肃临夏回族民居,院落的角部连接除了使用小庭院外,还常常使用楼梯间和杂物间。例子如甘肃临夏白宅。甘肃临夏白宅鸟瞰和平面云南昆明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太阳高度角较大,汉、彝、白等民族共同发展了适合于人口稠密、用地紧张、气候温和地区的“一颗印”民居。“一颗印”民居一户一院,平面及空间布局非常紧凑,以天井为中心,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入口门廊组成封闭的四合院。楼梯布置在正房与厢房的交接处,都是单跑楼梯,坡度较陡,巧妙地利用了转角部位的空间。楼下的角部房屋安排杂物房和畜厩,楼上的

11、角部房间一般为卧室。“一颗印”民居鸟瞰和剖透视图类似于“一颗印”民居的紧凑平面,广州的西关大屋由于城市用地条件的限制,为了节约用地,在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传统民居“三间两廊”式多单位纵向组合的基础上,吸收了苏州等的大宅中的主要厅堂布局,发展了一种平面非常紧凑的住宅类型。厅堂部分都是单层,而厢房部分相应变为两层的木楼房,楼梯和“一颗印”一样,安排在厅堂和厢房连接的部位。广州西关大屋典型平面(首层)6.直接连接(硬连接)正房和厢房直接连接的做法,通常在几种情况下会出现。一是气候条件特殊地区,需要密闭的空间;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建筑观念与汉族不同,并不强调庭院的私密性,房间可以朝院内、院外自由采光;

12、三是人口稠密、用地紧张地区,要求紧密的平面布局。但是这三种情况都要解决同一个问题,即要合理安排平面,以解决角部房间的出入问题。第一种情况例如甘肃夏河黄宅,是典型的藏式民居。为了适应草原上的长期高寒、晴雨多变、冷暖莫测的特殊气候,甘南的藏族民居采取了一系列的构造方法,在此不赘述。然而因为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角部房间的通风问题并不突出,采光问题也容易解决,可以把正房和厢房连成一体组合院落。甘肃夏河黄宅第二种情况例如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土家族人民多居住在湘、鄂、川、黔四省毗邻的内陆大山区。这个地区的山区雨量多、云雾多、湿度大,住宅的通风十分重要。土家族人民因地制宜的建造了一种干栏式的木构架吊脚楼的民

13、居形式,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可避免平时住所潮湿。典型的平面形式是正房连着两侧厢房形成“凹”形三合院,有些民居在“凹”形三合院前再加一横房,形成四合院。房屋由中柱一分为二,前后分别开窗,因此角部的房间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通风和采光,避免潮湿。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鸟瞰和典型平面第三种情况例如广东潮州的小四点金民居。与四点金相比,小四点金的平面更紧凑。角部的房间采光通过中堂,而中堂平常门户大开,实为一个半室外的空间。因此角部的房间非常阴凉通风。小四点金民居7.院落群的角部连接中国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艺术,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院落群的组合上。正像有的学者所分析的,中国传统建筑单体高度预制的框架体系有较大的通用

14、性,施工极为方便,也造成了建筑单调而少于变化,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则以单体围成院落,以院落组成院落群,利用院落组合的空间处理,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院落群的组合,同样存在院落角部和另一个院落角部连接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比单个的院落复杂得多。如果按照上述的分类方法,一个院落的角部连接有6种方式,两个院落的连接方式就有36种,三个216种,四个1296种,实在是变化无穷。但是在现实中当然不可能出现所有形式,也不太可能作一个系统的分类,只能针对具体的例子说明。基本上,不同地区的大院落的连接方式都要受到这几方面影响:地基大小、气候、地形、建筑布局(包括风水因素)等。以吉林公主岭郭宅为例。公主岭地区地形比

15、较平坦开阔,用地宽松,冬季比较寒冷,气候相对湿润。郭宅院落群由三个院落组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以单个院落来看,都属于典型的东北大院形式:角部用拐墙连接,分前后院,前院用花墙进一步分成前后两部分。在院落群的组合上,采用院落与院落角部之间的空间另外建独立房屋的方法,充当一种空间关系上的松散连接。吉林公主岭郭宅宁夏金积堡董府则是另一种典型。董府的建筑布局是以中国传统的院落为基本单元,并以中院为中轴线,左右院落对称布局,形成三组双四合院,共六个院落。三组院落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连通,平面形式相仿,占地面积也差不多。三个二进院落并列连接,共有六个连接点。中间的两个连接点安排了露天庭院作为连接。西面的两个

16、连接点用半室外的穿廊连接两边的庭院,同时在穿廊边布置房间以利用空间。东面的两个连接点类似于西面,只是靠北的那个连接点安排为入口。整个院落群既井然有序,又互通有无,既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这全然得益于室外庭院和穿廊的灵活运用。宁夏金积堡董府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由六个大院组成,由进入大门后的一条石铺甬道分成南北两部分,将6个大院分隔两旁。北面的3个大院,从东往西数,一院、二院都是三进院。南面的3个大院都是二进四合院。南北6个大院,各由三五个小院组成,院中有院,院中套院,而又各不相同。乔家大院设计精巧,建筑考究,规范而富有变化。每个院落都是既独立又连通的。就单个院落来说,角部连接的方式是上文所述的山西民

17、居的房房相离式。由于每个院落都比较独立,有完整的围墙,所以院落的连接方式采取“硬连接”,即直接并列,共用院墙。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中国传统民居中的院落文化是无穷无尽的。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民居体系。就以本文探讨的院落角部连接方式来说,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个部分,而且仅限于规则的院落。由于传统的村落都是自然生成的,没有规则形状,具体到个别的住宅,院落形式就更自由了,所以在中国的民居里,还大量存在着不规则的院落,例如著名的皖南民居,院落就大都是不规则的,院落角部连接的方式就更难以统计。当今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具体到别墅的设计,

18、已渐渐从单单注重平面功能排布和立面风格的推敲,发展到整体环境意趣的打造和院落空间的营造,以期发掘居住空间的有趣内蕴,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经过别墅市场早期的异域风情的猎奇和当下的潮流渐退,相信追求生活品质和儒家意蕴的中国人的深层居住情结必将回归东方居住哲学母题。从而,回归传统民居,研究和吸收内里积蕴千年的居住文化精髓,进而启发和引导别墅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换代,显得尤有意义。courage and wit to answer: Im not the Shina, I am little trading on yan Zhen, man. Japan or not, bound to Yan Zhen he. Go to Cheung Tai fat smoke shop door, Ma Xiren shopkeeper Chen Xiangsheng, inspiration, just make up a sentence: I smoke this f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