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5067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268 大小:4.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8页
西方哲学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8页
西方哲学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8页
西方哲学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8页
西方哲学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史课件.ppt(2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哲学史,第一章 古希腊哲学,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二、古希腊哲学主要流派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四、柏拉图五、亚里士多德,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1、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在诸多古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产生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并且,这三个民族的哲学是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诞生的。,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印度哲学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它可以说是对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精致思辨和系统论证。印度哲学的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说教,是宣讲教义的工具。,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中国哲

2、学对待宗教的态度是若即若离,无可无不可。中国哲学较多地采用警句箴言、引证比喻表达方式介于说理和说教之间。,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希腊哲学与宗教几乎没有交集,它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的方式,最为思辨、充满着论辩、推理和证明。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看到希腊哲学的特征是:1、非宗教。2、思辨。,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1、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希腊神话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和中国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处。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

3、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希腊神话故事几则1、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提坦神普罗米修斯创造的。他也充当了人类的教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

4、领袖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于是,宙斯大怒,他吩咐火神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把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此外,宙斯还派一只可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白天肝脏被吃完了,但在夜晚肝脏会重新长出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便没有尽头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没

5、有屈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著名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用箭射死神鹰,用石头砸碎铁链,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2、西西弗斯,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

6、题 1、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希腊神话自公元前9世纪已成体系,希腊人用它解释自然界和社会发生的一切现象,指导宗教和道德活动1、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希腊神话表达的是自然神的多神观念2、神人同形同性。诸神有着与凡人相同的体态相貌、七情六欲3、迷狂的宗教精神。对神和英雄的激情和意志无度的崇拜4、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没有“从无到有”的创世观念,神的意欲行为和自然的生成变化被不加区分地交织成一幅世界图式,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1、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希腊哲学始于对自然的的思考。为什么人们不满足与神话世界观而开始对自然进行哲学思考呢?我们可以从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

7、1、希腊半岛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向海外扩张建立殖地。波斯人入侵带来了东西文化的融合。2、希腊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开阔视野探索真理。,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1、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希腊神话自公元前9世纪已经成型,希腊人用它解释自然界和社会发生的一切现象,指导宗教和道德活动。这个自给自足的世界观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直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第一批哲学家才开始寻找比神话世界观更为合理的自然观和道德原则。早期哲学家思考的“自然”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界,它是指“本性”。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本原”本义为“太初”,不仅指天地事物一切总和(也就是宇宙),更重要的是指这些

8、事物的秩序,也就是统摄世界的最高抽象原则。这样的世界观与神话世界观截然不同。,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动力1、诧异:哲学家对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感到诧异,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地方发现问题;他们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是为了达到什么实用的目的,而只是获得心灵的满足。,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句话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他接着说明,出于本性的求知是为知而知、为智慧而求智慧的思辨活动,不服从任何的物质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学问。,2、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古希腊拥有比任何其他民族都要发达的奴

9、隶制,贵族享有充分的闲暇。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粹的思辨活动。于是,亚里士多德把“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但闲暇只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能够利用闲暇从事哲学思辨,这是希腊人的特殊之处。从词源上看希腊文“闲暇”(shule)派生出西文“学校”(school)。学校是柏拉图之后哲学家活动的主要场所。这样,从事哲学研究在希腊是一门独立而崇高的职业。,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3、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静观:希腊人的哲学观念是,复杂的、暂时的、变化的不真实或不太真实的,只有单纯的、统一的、永恒不变的对象才是真实的存在。于是希腊哲学家所思辨的对象是变

10、化世界的不变本源,是复杂现象的单纯本质,是流逝事物的永恒原因。这是因为希腊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经历的太多苦难和变革,生活变得难以忍受,他们需要宁静的状态。尼采看出希腊文化的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把它归结为追求变动的“酒神”和追求静止的“日神”这两种思想精神的对立。,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3、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辩证:希腊哲学的基本范畴,如一和多、静和动、本质和现象、必然与偶然、形式和质料等都是对子。对子就是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就是辩证法,辩证法原意是对话,后来亚里士多德把它发展为辩证推理。不论是采取对话的形式还是采取推理的形式,辩证法都是对两种相反的意见所做的分析和综合,最后达到统一的

11、结论。辩证法是用一统摄多,以综合客服矛盾的艺术。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把希腊哲学的这种传统成为“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就是理性,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就是二元对立与一元中心的统一。,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3、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演绎:演绎逻辑是几何公里体系的形式化。希腊哲学中的论证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形式的论证都是演绎逻辑。柏拉图创办的学园的门楣上刻着“不懂几何者莫入此门”,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一切科学都是证明科学,而证明科学的最高成就就是几何学,虽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有归纳的成分,但它的基本形式是演绎。,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3、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理智:“理智”即希腊文的

12、“奴斯”,又译做“心灵”。希腊人和其他民族一样,也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朽。但“理智”的观念则是哲学特有的,第一个雅典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首次提出心灵是万物的本源,苏格拉底对此大加赞赏再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提倡,理性主义最突出最明显的体现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统一。当理智和人的灵魂相通时,它构成了灵魂的纯粹部分,统摄着灵魂一切的活动。这就打破了灵魂与身体不能分割的思想。,一、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3、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实践:希腊哲学不仅仅推崇纯思辨,也很关心“实践”。实践一词也有实用的意思,希腊哲学家

13、都以“善”为价值取向,善是好处,当然有功用实效。当希腊哲学家说明哲学的非实用性时,他们否认只是个人物质利益和官能享受方面的实用性。他们即不否认哲学对个人精神生活的实用性,也不否认哲学对公众生活的功利性,于是,实践也指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活动。宗教性:希腊哲学家把追求智慧的思辨活动作为神圣的活动,它使人获得神的知识而更加接近神。苏格拉底宣称他是赋有神灵、传达神意的“牛虻”柏拉图说哲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神人合一的“迷狂”亚里士多德说第一哲学是神学,哲学思辨表达了人性中的神性。道德性: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理性,按照自然生活就是顺服理性。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美德的规定性来自理性。苏格拉

14、底的名言“德行就是知识”表达了理性主义的实践精神。政治性:希腊哲学的政治功利性不是第一位的。哲学思维的秩序是:个人思辨个人实践公众实践。,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1、早期的自然哲学2、中期的辉煌-师徒三人3、晚期的总结,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早期哲学家思考的“自然”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作为自然事物总和的自然界,它的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质”(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本原”是自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自然哲学史对世界本原和整个宇宙整体的探讨。,第一个阶段是早期的自然哲学,从时间上是前苏格拉底阶段,这是古希腊哲学的初级阶段,涌现了四个学派:一、伊奥尼亚学派

15、伊奥尼亚是中东与希腊的交通要冲,东西文化在这里交汇,公元前世纪,希腊人在这里建立城邦米利都和爱菲斯,第一批哲学家在米利都产生,爱菲斯的赫拉克立特则是一位独立的哲学家,我们把他们合称伊奥尼亚派,实际上,这两地的哲学家在历史上并无实际的联系。,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主要学说:泰勒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水本原说,泰利斯,被列为当时希腊“七贤”之一。泰利斯为水本原提出了两方面的理

16、由。一方面,他用经验证据说明水有滋养的用,另一方面,他接受了古代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图式,他用水的摇晃来解释地震现象。,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泰勒斯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事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哲学思维的可贵之处不但在别人习以为常的地方提出问题,而且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泰勒斯,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无定说,阿那克西曼德(鼎盛年约公元前年),是泰利斯的学生,据说他绘制出第一张地图,制造了第一个天球仪和计时器

17、。,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无定”是生成万物的本原,它没有任何规定性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是生成;万物归服与“无定”的过程是消亡。生成和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生成过程是对“无定”的“损害”,因此 要是一些事物回到“无定”作为“补偿”。体现了古希腊人循环往复的因果观。,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气本原说,气有冷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18、 火本原说,世界的原初状态是火,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转化为火。火转化成万物是火的消耗和熄灭,万物转化成火石火的充裕和燃烧。“本原”有两层含义:一是永恒运动的“活火”;二是逻各斯,也就是世界秩序,他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决定着火的活动的分寸,并且在所有事物中保持自身的统一。,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 着的活火,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毕达哥拉斯学派(鼎盛年约在公元前年),他的学说在派别内部以秘传方式传播,从中衍生出一些宗教信条和禁忌,他的弟子分为恪守信条的信条派和从事学术研究的数理派,一直持续到公元前世纪中叶消失。主要学说:1、宗教思想-灵魂转世说2、数本原说,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

19、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宗教思想-灵魂转世说,通过灵魂观而把宗教和哲学结合在一起,这是毕达哥拉斯派的特点。一切生物都有共同的灵魂,灵魂是不朽的,由一个身体转移到另一个身体,重复过去的生活;为了不失去灵魂,或死后重新获得灵魂,人需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净化灵魂的手段式音乐和哲学,音乐史和谐的音调,哲学是对事物间和谐关系的思索。,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数本原说,第一,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学比例关系数学中的对立关系数字代表自然和社会属性的类比关系第二,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1是点,2是线,3是面,4是体。,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

20、的自然哲学,爱利亚学派爱利亚派因意大利南部城市爱利亚而得名,流行于公元前世纪之际,这一派的思想是:世界本原是不变的。这与主张本原是单一、但却是变化的伊奥尼亚派,以及主张本原是不变的,但却是是众多的毕达哥拉斯派都不相同。,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代表人物:巴门尼德、芝诺主要学说:理神论巴门尼德-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芝诺的悖论,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理神论,克塞诺芬尼(鼎盛年约在公元前年)是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与阿那克西美尼同时;另一说,他的鼎盛年在第四十届奥林匹克赛会期间,即公元前年,早于泰利斯。他对神人同性同形论的批判动摇了神话世界观的基础,在世界本原

21、问题上突破了神话世界观的窠臼。他得出的结论是:作为世界主宰的神必须是绝对的。神不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而是凌驾于不同人的特殊性与相对性之上。这样的神才有人类都承认的普遍性,神的绝对性和普遍性也是神的惟一性。神不仅没有人的形体,而且没有任何形体,神是“全视、全知、全闻的”。除少数例外,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神都是统摄世界万物的、非人格的原则、原因或实体,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最高对象,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1、早期的自然哲学巴门尼德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别:意见之路按众人习惯认识对象;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两者之间不仅仅是感觉和理性的区分,而且是对这两种认识能力相对应的认识对

22、象的区分:真理之路通往“圆满”、“不动摇的中心”,而意见的对象却是“不真实可靠”的。,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巴门尼德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否定了“是者”与“非是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是者”作为世界的本原有如下特征:1、不生不灭2、连续性3、完满性,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巴尼德又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的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不生不灭,连续性和完满性。巴门尼德的“是者”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滚圆的球体。而其它自然哲学家所说的本原具有感性直观可把握的形体和性质,“是者”所谓的本原

23、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推论所把握,他的思辨和论辩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是者”后来超出自然哲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芝诺悖论,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设想奥利匹克赛跑冠军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先爬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段路程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一段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一爬一追,以至无穷,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个悖论说明:运动中的事物没有快慢之分。,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芝诺继承了思辨的风格,首次运用悖论的方法进行诘难。这些悖论在人们习以为常的运动观念中提出连续和间断、无限和有限

24、、整体和部分的矛盾,深化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一与多、不变与变之间的讨论。,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元素学派代表人物: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里特主要学说: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四根说认为,水、火、土、气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自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斗争的“恨”。在这个意义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他首先提出以善和恶为本原。,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

25、早期的自然哲学,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种子说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是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性质或一个部分。,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说,原子论认为是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的原意是不可分割,它被用来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虚空”的意思与“充实”,如果说原子为存在(“是者”)的话,那么虚空就必须非存在(“非是者”)。,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原子论认为无数原子最初处于漩涡运动之中,重的原子在中央旋转,

26、结合成大地,轻的原子被抛在外层。原子在旋转中相互碰 撞,不同形状的原子或因相互勾连、纠缠而结合,或因错开、脱落而分离。世间万物因原子的结合而产生,因原子的分离而消失。,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本原的思考有两条线索:一和多及变与不变。这两对矛盾产生四种立场:伊奥尼亚学派认为本原(水、气、火)是变化的一。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本原是数,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学派认为本原是“是者”,是不变的一。元素学派认为本原(根、种子、原子)是变化的多。,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可以看出,在一与多、变与不变的关系的思想框架中思考本原问题,早期自认哲学家已经穷

27、尽了一切可能性,它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终止了。希腊哲学的下一步发展,需要问题的转变和思想框架的转变。智者运动提供了这一转变的契机。,二、古希腊哲学的主要流派 1、早期的自然哲学,一,变,不变,多,伊奥尼亚学派,爱利亚学派,元素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之后,希腊城邦进入繁荣时期,希腊社会从氏族的农业经济向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邦经济过渡,以雅典政治为代表的民主制日趋完善,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雅典民主制下的竞争主要通过辩论和演讲进行。具有高超的辩论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智者正是因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智者传授

28、的知识主要是修辞学和辩论学,这些学问与其说是“学”,不如说是“术”。智者着重培养学生演说和辩论的技艺,而不是传授知识。教学的目标是在政治和辩论中取胜,而不是寻求真理。,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智者派的代表: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人”在这里表示与世间万物相对立的人类,那么这句话表达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如果这句话表达的“人”是与他人相对立的个人的话,则表达了唯我主义的观点。“尺度”亦可以理解为欲望或认识。苏格拉底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智者运动的功过,()智者运动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的范围和影响比早期的

29、自然哲学家对神话世界观的批判更加广泛。他们在破除传统习惯和观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苏格拉底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他在雅典大街上向人们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等等。这样提问题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好”(“善”)是世界之所以如此得原因,认为万物得存在和发展都追求一种完满性得原则,这样苏格拉底就把目

30、的论当成了他的世界观,他以目的论的宇宙观代替了自然哲学中的决定论的宇宙观,对世界的统一性,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程,以及自然中谐调的现象等作出了哲学上的解释。克服了自然哲学和智者们的不足。,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二、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对自然哲学进行了批判,但他又受到智运动的影响,主张哲学研究由自然转向人事的主要理由还是实用的考虑。他把公众的利益作为哲学的目标,放弃了对自然奥秘的思辨。因此,他的思想始终局限在道德实践的领域,他习惯于社会交往的实际行动,没有提出世界观和伦理学的完整理论。提出了以人的心灵为本原的原则。,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德尔菲神庙的

31、铭句。苏格拉底以此要求首先研究人的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德性就是知识,三、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认为内在于心灵的原则是“德性”,它是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艺术是最高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每一个都能够学会,或确切地知道的原则。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苏格拉底提出的“德性就是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他并没有仔细考虑到那些直到后世才产生的复杂的理论上的区分,他只是身体力行认识到的真理。可以说苏格拉底的道德实践就是对“德性就是知识”的最好注释。,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方法,苏格拉底的方法对话的方法,他

32、把它比喻为“助产术”,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为有罪并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他的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面对生路,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名言,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苏格拉底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苏格拉底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苏格拉底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苏格拉底,三、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不同:智者学派是适应当时的民主政治的需要而产生的,认为知识

33、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进行演说的基础,因此人们需要学习知识。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各自的哲学观点: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正义、美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由此,它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苏格拉底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提出哲学命题,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追求真善美,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四、柏拉图,柏拉图(公元前年)生于雅典贵族家庭,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一生景仰其师的思想和人格。由于对于现行体制的

34、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四、柏拉图,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的政体。公元前年,第一次下西西里岛,触怒了叙拉古国王狄奥尼索斯一世,被当作奴隶拍卖,幸被昔兰尼派哲学家阿尼克出资为其赎身。公元前年第二次去西西里岛应邀教育狄奥尼索斯二世,与国王舅父友情笃厚。公元前年,第三次去西西里岛。但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而于次年返回雅典。公元前年,在雅典创立了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以希腊英雄阿卡德穆命名。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cademy),因此而得名。主要作品有四十多篇对话,其中只有篇被确认为真品或可信度较高。这些作品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学

35、高度统一。,四、柏拉图,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是对以前的希腊哲学所做的创造性的综合。从苏格拉底那里学到了从研究心灵的方法入手来认识外部世界的基本原则,学到了反对智者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诡辩立场,也学到了以普遍定义为认识目标的对话方法,柏拉图的对话的主角多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他的基本观点是:理念型相是独立于可感事物的存在,否则就不会有确定的知识;灵魂属于永恒的理念序列,否则它就不可能预先具有潜在的、有待于揭示的知识。,四、柏拉图,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 柏拉图(左)夹着自己的 一部抽象的形而上学论著 蒂迈欧篇,手指更高 的事物。亚里斯多德则手 持他的伦

36、理学,他的 收拾似乎表明,我们要脚 踩大地,两种对立的哲学 立场一直贯穿整部哲学史。,四、柏拉图 分离学说的论证,“分离学说”是柏拉图主义的要义,它肯定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之外,还有一个理智可知的更加真实的领域。他在理想国中提出这样一个推理:如果不同的能力在本性上与不同的对象联系,并且意见和知识是彼此不同的能力,那就应该说,知识的对象无法等同于意见的对象。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个推理:大前题:不同的知识能力和不同的知识对象相对独立;小前题:意见和知识是不同的认识能力;结论:意见的对象和知识对象是不同的。从哲学史上,柏拉图的区分调和了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矛盾。认为可感领域不是真正的是者,但也

37、不完全是非是者;真正的是者是知识确定对象,属于理智的领域。可感的与理智的是两个分离的领域。,四、柏拉图“四线段”比喻,二、四线段的比喻柏拉图用“四线段”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认识,两个领域的区分。是者可感事物非是者(世界)/2知识意见无知(认识),四、柏拉图“四线段”比喻,可感领域可知领域影像自然物数学型相本原幻想(想象)信念(常识)数学知识理性知识意见知识,1、幻想:是个人的想象和印象,它因人而异。诗和艺术作品属于认识的这一阶段。2、信念:是可感事物的共同知觉。信念是真判断但仍不属于知识,原因在于与信念相对的可感事物是不真实的。3、数学:是低级的知识。“介于意见和理智之间”原因:A、数学研究

38、的数量和图形要借助于可感的事物和图形来说明。B、数学的推理方法,必须假设有一个不证自明的前提,但这个前提却是假设的。4、理性知识:这是纯粹的知识,哲学就是这种知识。原因在于哲学的方法是辩证法。理智最终认识的本原就是统摄一切的原则善,四、柏拉图“太阳”比喻,柏拉图把苏格拉底的伦理原则外在化为世界的本原,用太阳比喻善。在认识能力方面,太阳是肉眼视觉的源泉,善则是“心灵的眼睛“认识的源泉。在认识对象方面,太阳是可感事物生长的源泉,使可感对象显现出来;同样,善决定可知对象的所是,使之向心灵显示。善是最高的理念,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四、柏拉图 洞穴比喻,洞穴比喻,四、柏拉图 洞穴比喻,四、柏拉图 理念

39、论,何为理念 柏拉图知识所认识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早期哲学家的著作中,这个词指有形事物的“显相”和“形状”。他把希腊文“显相”的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可译为“理念”(相当于英语的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语的 form),四、柏拉图 分有和摹仿,分有和摹仿 柏拉图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形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分有”是解释事物存在的原因的概念。“摹仿”是复制品和原型之间的关系。,四、柏拉图 灵魂学说,世界存在可感的和理念的两重区分,具体到人也存在肉体和灵魂的两重区分。柏拉图认为按照不可见的理念统摄可见的有形物的原则,灵

40、魂统摄身体。人的本性是灵魂,身体的存在是为了达到灵魂的目的,而身体对灵魂也有反作用,这种作用有益于或有害于灵魂。,灵魂的三重区分理想国首次对灵魂做出理性、激情、欲望的三重区分。理性控制人的思想活动激情控制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支配肉体趋乐避苦的倾向柏拉图的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灵魂内部理性和欲望的关系:当理性原则支配灵魂时,灵魂正当地统摄着身体;反之,当欲望原则支配灵魂时,身体反常地毁坏着灵魂。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总是灵魂自身的原则。,四、柏拉图 灵魂回忆说,灵魂回忆说学习就是回忆,知识不是后天获得的,也不是从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固有的,或者说,先天地存在于灵魂之中,但外于潜

41、在的状态。原初的知识是灵魂对理念的观照,学习的知识则是对原初知识的摹本,灵魂的摹仿就是回忆。回忆说为苏格拉底的理论提供了论证;回答了生活在可感世界中的人何以认识理念;论证了灵魂不朽。,四、柏拉图 社会学,“国家是大写的人”柏拉图认为社会起源于经济需要,一个人与另一些人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活必须品。社会的原则首先是分工原则。把社会划分为三个阶层:生产者、武士、统治者。柏拉图对社会等级的分析出于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考虑。,五、亚里士多德,生平1、出身于宫廷御医家庭。2、是柏拉图的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3、博学多才,是逻辑学之父。4、创立了古希腊最庞大的 哲学体系。5、亚历山大的老

42、师。6、创立了吕克昂学园。,五、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分类:,1、理论科学形而上学、数学、物理学、逻辑学。2、实践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3、生产科学一切制造的技艺、文学、美学、修辞、音乐、体育、图画。,五、亚里士多德,主要著作:自然哲学:物理学、论灵魂、论天形而上学:形而上学逻辑学:工具篇伦理学:大伦理学、政治学美学:修辞学、诗学,五、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自然哲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的概念“自然”这一概念特指自然物的本性,即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物理学研究的是运动的事物的本原和原因,不能脱离运动的事物来研究自然。他把所有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依自身本性而存在

43、,另一类是依其他原因而存在这主要指人工产品。另一类是依其他原因而存在。,五、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自然哲学),运动物质的三本原说形式、缺乏和质料是运动的三本原。质料是运动的载体,它在运动中保持不变。形式决定运动的事物所属的状态。缺乏决定运动所朝向的状态。,五、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自然哲学),运动物质的两本质:现实与潜在潜在性相当于“缺乏”,是应该有但尚未实现的形式。1、缺乏不但决定了决定了运动的方向,而且还这一方向的潜能。2、潜在的现实化是暂时的。3、潜在的现实化是相对的。现实性则是事物已有的形式。,五、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自然哲学),运动产生的原因四因说 1)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续存在?-质料

44、因(砖瓦、铜)2)事物为什么会以某一种特定的方式运动?-形式因(结构、雕像的模型)3)事物为什么会开始或停止?-动力因(建筑者、雕塑者)4)事物为什么要运动?-目的因(房屋的完成、雕像的完成),亚里士多德强调,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通常是一致的。因为:1、形式因是事物的本质,而一个事物在运动中朝向的目的就是它所缺乏的形式和应该有的本质。2、一事物只能接受与它本质相同的东西的作用。所以: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三者可以归结为形式。这样,运动的三本原也可以归结为质料和形式(缺乏也是一种形式),潜在与现实也分别表现为质料和形式。三本原、四因说和潜在与现实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运动中事物的质料和形式关系进行了

45、分析。,五、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自然哲学),目的论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自然能够像人那样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目的,更不认为自然必须满足人的目的。他所谓的目的不过是事物实现自己本性的自然倾向。,五、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自然哲学),位移运动运动包括三类:性质上的,数量上的,位置上的。凡事物都有自己的自然位置。移动只是在一事物受到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事物的位置时才发生。被挤出的事物又进入第三个事物的位置,因此连锁移动。推论:1、宇宙整体的位置是球形。2、宇宙没有虚空。,五、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自然哲学),时间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的定义是:“依先后而定的运动数目。”“依先后而定”是指均匀计算的

46、方式。“运动的数目”是指按均匀计算的方式所得到的一个个数目,即“现在”的系列。,五、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自然哲学),连续性和无限性连续性是与位置和时间相关的一种性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些连续式无限的,而另一些则是有限的。1、宇宙的体积是最大的、有限的,但其却没有最小的体积。2、有最小的数目,却没有最大的数目。3、没有最长的时间,也没有最短的时间。“恶无限”:就是把无限性当做独立的可感的存在。他指出芝诺的错误在于把时间和距离无限分割的可能性(潜在)偷换为现实性。,五、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自然哲学),天界与地界的区分亚里士多德认为无限的圆周运动比有限的直线运动更加完善,并且以此作出了天界和地界的

47、区分。在位移运动中,潜在与现实的关系被最终归结为被推动者和推动的关系。“第一推动者”又被称为神,是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五、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第一哲学),一、形而上学的含义:1、原义为“物理学之后”,实为超越物理学。2、严复用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来解释。二、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统一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实体 2、方法:“逻辑学”,五、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第一哲学),对理念论的批判从根本上,亚里士多德并不反对柏拉图坚持的可感事物服从于无形本质的基本立场。他与柏拉图的分歧在于,本质是与可感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型相,还是可感事物之内的形式。1、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型相是

48、无用的设定。2、设立分离的理念型相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五、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的对象亚里士多德在总结了以往哲学的是非得失后指出,哲学研究的对象既不是“自然”,也不是“理念型相”,而是“是者”。这标志着哲学思维的一大突破,他的选择一是对“是”动词极为普遍的用法的逻辑分析,而是前人对“是者”的哲学意义的深入讨论。,五、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的核心实体说 1、实体的三种含义 A、从实体与属性的关系看(是者=独立存在)实体是独立的存在 B、实体既是个性,又是共性(是者=种属=专名)第一实体(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是事物的种和属)C、第一实体是“形式和本质”(是

49、者=定义)实体是形式和本质 实体含义的矛盾性(实体既是个性,又是共性),五、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第一哲学),具体实体 经验世界的一切具体实体都是由形式和质料、实在与潜在两个方面构成。根据形式与质料、实在与潜能所占比重的不同,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等级:实体的质料或潜在性越多,则形式或现实性就越少,所处的等级就越低,反之则处在较高的等级。,五、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第一哲学),神学“神”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最高原则和首要原因的代名词,是为了解释可感的物理实体的合理性而做出的理论设定。有三层含义:1、第一推动者。2、纯形式或纯活动。3、纯思想或思想的思想。,五、亚里士多德 逻辑学,1、他创建了范

50、畴表(九个)2、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3、制定了演绎三段论推理的格式和规则。人总是要死的,(大前提)一般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结论)个别,五、亚里士多德 认识论蜡块说,1、他把灵魂比作蜡块,“蜡块”接受的是图章的印迹,而撇开金或铜这些构成图章的质料。2、蜡块比喻的意义:1)感觉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接受能力。2)感觉只能把握个别事物的外在形象,而不能事物的 普遍本质。,五、亚里士多德实践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一、实践是以“善“为目的的行为。1、个人的至善伦理学;2、国家的至善政治学。二、最高的善获得幸福即“幸福主义”幸福德性是幸福的本质,快乐是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