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5242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小型猪饲养管理控制修改.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用小型猪及其饲养管理,动物学分类 哺乳纲 偶蹄目 猪科 猪属,野猪 家猪 学名:Sus Scrofa domestica,现代家猪的祖先是野猪猪骨骼化石的研究和人类历史文物的考证野猪与家猪交配能生产正常后代,猪与人类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相似,包括:体型大小、食物结构、胃肠道系统、消化道酶学、饮食习惯、内分泌/旁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皮肤、肾脏结构和功能、肺脏血管床结构、冠状动脉分布、倾向于肥胖、呼吸频率、潮气量和社会行为等。从广义的行为学视角来看,猪近似于人类:它们倾向于昼行性,固定居所,是社会性动物,食用谷物,嗜酒,倾向于肥胖和患心血管疾病。然而,给予适当的训练,它们能够变得健壮和成为不错

2、的运动员。上面的描述一定会让我们想到占大多数的普通人类。,实验用小型猪是家猪 小型猪与家猪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外观、行为和体型大小方面。家猪6月龄体重:90100kg;小型猪6月龄体重:1245kg。在医学研究中,幼龄家猪也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在需要长期观察的实验研究中,家猪的快速生长成为问题,而小型猪却具有明显的优势。,实验猪与普通猪区别,我国拥有小型猪品种资源优势国际上实验用小型猪的培育主要在上世纪5070年代,基本上都是由多种血源杂交后育成,遗传构成复杂。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小型猪品种资源优势,而且小型猪均为天然形成,具有品种多样、遗传稳定、体型小、能耐受一定近交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小型

3、猪实验动物化研究领域的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异种移植的基础研究”“十五”确立了“国家生物物种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重大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资源开发与研究应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列为项目各地对小型猪开发项目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资助。我国小型猪资源开发和实验动物化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培育的品系主要有西藏小型猪、贵州小型香猪、广西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国内小型猪研究情况,人们对猪与人类在解剖和功能方面相似性的认识;应用犬、猴等大型动物有来自社会上的压力和限制;猪是传统的肉用动物,用于实验研究在西方国家也比较易于接受。,小型猪在医学研究中的应

4、用进展,最近二十年中,猪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数量明显增加,其原因:,猪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和泌尿系统的研究中,在药物毒理学和脏器异种移植领域小型猪的应用也迅速增长。由于猪在上述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也开始探讨将之应用于其他器官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应用猪的外科技术、麻醉、饲养管理和操作技术也得以发展。,小型猪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国外品系:哥廷根小型猪、尤卡坦小型猪、汉福德小型猪、辛克莱小型猪 国内品系:贵州小型猪、版纳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剑白香猪、西藏小型猪等。,小型猪常用品系,哥廷根小型猪(Gttingen Minipigs)哥廷根小型猪

5、由德国哥廷根大学育成。,培育工作起始于明尼苏达小型猪(Minnesota minipig)和越南大腹猪(Vietnamese potbelly swine)的杂交。在杂交过程中,利用其中一头有色的小型猪与德国长白猪进行了回交。哥廷根小型猪目前包括17个家系,其中,8个为有色系,9个无色系。,尤卡坦小型猪是原产于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的天然小型品种,1960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了25只尤卡坦小型猪,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封闭培育。,尤卡坦小型猪和尤卡坦微型猪(Yucatan Miniature Swine and micro-Yucatan Miniature Swine),汉福德小型猪(Hanf

6、ord Miniature Swine)遗传背景 1958年,以2头帕卢斯(Palouse)小母猪和1头皮特,曼-摩尔(Pittman-Moore)公猪开始培育。后来为进一步减小体形,引入了更多的皮特曼-摩尔和来自路易斯安那的沼泽野猪的血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基础群中又引进了尤卡坦猪的血缘。,辛克莱小型猪(Sinclair Miniature Swine)遗传背景 由美国荷美尔研究所在明尼苏达大学于1949年育成。是世界上明确以实验研究为目的而培育的第一个小型猪种群。又称明尼苏达-何麦尔小型猪(Minnesota-Hormel minipig)辛克莱(荷美尔)小型猪由四种野猪杂交培育而

7、成,后来又以一头约克夏公猪给这种黑色小型猪提供了白色被毛。,贵州小型猪 1982年,贵阳中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甘世祥教授等从贵州省从江县山区引种小香猪,以小型化为目的对贵州小型猪进行定向选育,经过封闭群及近交系选育,贵州小型猪群体相似系数已高达0.933,已培育成高度纯合的独立群体。,版纳微型猪 遗传背景 版纳微型猪来源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地方小型品种版纳小耳猪。1980年2月,云南农业大学的曾养志教授等在一个偏僻而封闭的、历史上从未引入过外来猪种的少数民族拉祜族寨子找到一窝当年即由仔猪与母猪交配生下的仔猪,连同母猪带回西双版纳实验站进行近交。,中国农大小型猪 中国农业大学裴德智教授等从80年代初

8、开始,选用川黔交界山区的原产小香猪为亲本,经风土驯化、近交培育、负向选择、后裔测定及营养标准确定等,培育出中国农大I、系小型猪,已在北京地区广泛应用。,五指山小型猪 五指山猪(WZS Pig)原产于海南省中部的五指山地区。,通过对其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生理、血液生理生化、遗传标记、DNA 指纹图谱等项的观察和测试,证明五指山猪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耐近交繁殖、遗传性较稳定、肉质好等特点。,广西巴马小型猪 广西大学王爱德教授等从1987年开始从原产地引入广西地方猪种巴马香猪,采用基础群内闭锁纯繁选育及半同胞为主的近交方式进行选育,形成遗传相似性高、遗传性稳定的封闭群,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近交,其特点

9、是遗传特性一致稳定,白毛占体表面积大。,西藏小型猪 产于青藏高原的高原型猪种,南方医科大学于2004年从西藏自治区成功引进42头西藏小型猪进行生物学特性、繁育和相关应用研究,,自引入至今,西藏小型猪在广州地区通过风土驯化、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疫措施,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蕨麻猪又称合作猪、山地猪,产于我国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原型小型猪种之一。,具有许多适应高原环境的特点,长期以来自繁自养封闭繁殖,未受外来血缘的影响,可望成为医学生物学研究独特的品系。,生物学特性,分子特性,原种猪,优质肉猪,保种核心群,生产选育群,封闭群,近交猪实验猪,五指山猪保种与开发利用,地方猪种质分子特性研究,海

10、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海南省,封闭群,近交白系,黑珍珠,野黄金,主要科研产品,五指山猪实验动物化,建立资源场,收集资源,创新保种模式核心群品系选育群 白系 黑系生产群 纯繁 杂交实行抢救性保护,濒临灭绝的五指山 猪得到了保护。数量增加引起重视,国家资源场中日项目、国家项目,五指山猪保种,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实验用五指山小型猪研究,承担省级项目3项;建立实验用五指山猪封闭群;合作建立繁育基地;开展实验动物化研究,研发现状,实验动物五指山小型猪繁育基地,座落在环境优美的温氏科技园内;开展饲养繁育与实验动物化研究,形成研发基地;采用封闭式猪舍、高床饲养、自动饮水、水帘降温、分阶段饲养等

11、先进工艺和严格的环境与质量控制技术;各项指标符合普通级实验动物猪标准,2008年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高床饲养,红外取暖,封闭式猪舍,水帘降温,研发现状,高床饲养,头大,嘴尖圆 微型体小 小型 少白毛色 多白,老鼠猪,五脚猪,外形特征,初生 重 0.550.11千克,6个月龄体重公猪12.142.62千克,母猪12.742.79 千克,成年公猪 38.139.17千克 母猪39.062.96千克,母猪产仔数初产6.941.39头,经产7.201.58头,屠宰率57.71%,瘦肉率55.60%,胴体膘厚(6-7肋间)0.460.13厘米,眼肌面积11.240.44平方厘米,皮厚0.330.03

12、厘米,主要生产性能与营养有关皮薄骨细早熟抗病力强,五指山猪生产性能,3-4月有发情表现,5-6月龄体重10千克左右可配种,自然发病率低于 10%,发病死亡率低于6%,头胎仔猪下痢发生率低于 15,繁殖行为学参数,备注:其他品种猪的参数均为已报道数据。,胎次对繁殖影响,出生总仔数,出生存活数,21d存活数,断奶存活数,胴体性能,备注:t检验,与五指山猪比较,P0.05,*P0.01。,生长缓慢体小体重轻,高营养水平生长发育规律图,与其他品系小型猪比较与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有6项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猪绝大多数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和

13、贵州小型猪分别有8项、5项、9项和8项分别处人类血液生理正常参考指标内。,备注:t检验,性别间比较,*p0.01。,血液生理指标,与其他品系小型猪比较与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有6项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猪绝大多数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猪分别有6项、8项、6项和8项分别处人类血液生理正常参考指标内。,备注:t检验,性别间比较,*p0.01。,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注:WZSP t与检验其他动物比较显著差异(p0.01),性别间差异不显著 与其他种类的实验动物比较,多数指标差异显著,下颌骨形态,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23项

14、指标中有6项性别间差异显著,11项指标中有5项性别间差异显著间接法更具有特异性,下颌骨各变量测定值,注:雌雄比较,*P0.05,*P0.01,下颌骨各变量实测值,注:雌雄比较,*P0.05,6种病原生物中,种群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抗体阳性率较高,而后代仔猪的抗体检测为阴性;造成猪繁殖障碍的弓形虫以及口蹄疫病毒、伪狂犬病毒和布鲁氏杆菌等4种类病原生物抗体为阴性;猪瘟病毒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较高,在90%以上。,病原微生物携带状况,弓形虫以及口蹄疫病毒、伪狂犬病毒和布鲁氏杆菌等4种类病原生物抗体为阴性;猪瘟病毒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较高,在90%以上。,主要病原生物携带状况,具有净化升级和应用的良好

15、基础,PRRS病毒敏感性,敏感性较高2周开始产生抗体阳性率与大型猪4周相同,群体遗传检测,封闭群遗传多样性丰富,近交群基因纯合繁育措施有效,下步计划,近期目标:建立实验用五指山猪繁育基地和研发 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标准化的实验用 五指山猪和材料;中期目标:提高标准化程度,开发实验动物模 型;长期目标:进行人源化改造,建立移种器官移植 供体生产体系,实现综合开发。,下步计划,育种目标,具有与普通猪相似的生理性状,体格小,体重轻;近交程度高,遗传性稳定;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易于饲养和使用;白毛或白毛面积大;净化、无菌动物。,近交系选育,组建家系 近亲繁育 选种方法 世代间隔 近交衰退控制措施,封闭

16、群选育,组建核心群和生产群实行闭锁繁育 循环交配法、不完全随机交配选种方法 依据体重和产子数选留种猪,向下分阶段选择,各家系等数留种世代间隔 种猪在8月龄前配种实现一年一个世代,小型猪保种,建立保种猪群 S=n+18nF 按不同来源分群,保持血缘相对独立。根据体形外貌、体重大小选留种猪,实行各家系等数留种实行不完全随机交配或循环交配延长世代间隔 平均世代间隔为3-4年,按比例逐年更新猪群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保持饲养管理条件稳定做好记录保存精液、胚胎、体细胞和DNA等,结合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保种,遗传质量检测,近交系数的计算公式:F=1/2N+1(Ne=N+1/2);Ft=1(1F)t全同胞 F=1

17、9.1%同父异母 F=11.0%堂兄妹 F=8%亲子交配 F=19.1%,常规监测,毛色与体型外貌生长、胴体与肉质特点繁殖特点抗逆性与抗病力解剖生理生化特征 下颌骨、体温、呼吸、心率、血细胞数目和比例、血红蛋白含量、血液中无机元素、血糖、血清蛋白、血清酶及其电泳图谱等。,其它监测,细胞学标记多态性免疫学标记多态生化标记基因检测 皮肤移植试验DNA标记遗传参数的评估,引种,引种计划引种单位种猪质量遗传背景清楚,来源明确注意运输安全检疫,健康无病带全资料,维持与生产,近交系 同胞交配辅以亲子方式 个体记录卡和繁殖系谱 封闭群 一般在8对以上水平 种猪各留一头后代 随机交配,其他工作,个体标识 耳缺

18、、耳标、刺墨实验、测定与观察 测定条件、时间、地点、方法、器具、饲养管理 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 各种记录体系,包括产子哺乳记录、生长发育记录、配种记录、饲料消耗记录、疫病防治记录及性能测定记录。统计与分析,环境技术指标,生产工艺流程,三段式四段式五段式六段式 空怀配种-妊娠-哺乳-保育-育成-后备(实验),配种,母猪断奶一周后,按配种计划配种,作好配种记录。配种方式人工辅助配种,第一次配种12小时后,用同一公猪复配。配种后14-24天和38-44天检查母猪是否已受孕,未受孕母猪重配。已受孕母猪在配种记录上填好预产期。后备种猪月龄以后初配。青年公猪每周使用2-3次,成年公猪每周使用

19、3-5次。,一般饲养管理,分群饲养 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强弱、性情和吃食快慢等分群制订饲养方案 根据猪的生理阶段、体况和对产品的要求,按饲养标准分别拟订一个合理使用饲料饲养方法 三看:采食、粪便、状态 三定:定时、定量、定温 一逐渐:逐渐调整饲料或改变喂量,不一步到位冬季防寒保温,夏季防暑降温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防疫注射 打扫卫生,猪栏空出后和使用前消毒 定期消毒 引进新猪隔离观察1个月 定期免疫和驱虫 制订卫生防疫制度限制饲养,后备猪的饲养管理,后备猪的选留 56月龄 优良种猪 具备品种特征 生长发育良好 性征明显 无遗传缺陷后备猪的饲养 多喂青绿饲料,精料适当控料 日喂料1千克左右,配

20、种前23周增加饲喂量 膘情控制在中等偏上,防止过肥。,后备猪的饲养管理,后备猪的管理 训练固定地点采食、休息、排粪便 根据体重和性别分开小群饲养 在6月龄开始使用 后备公猪应尽早放在与母猪隔栏接触的单栏饲养 后备母猪进行发情鉴定,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公猪的饲养 定时定量饲喂,日喂料1千克左右公猪的管理 单栏或小群 一般2-4头饲养。每天运动 一般在早晚进行。环境卫生 定期刷拭、修蹄、消毒和驱虫 因地制宜防暑降温 检查精液 人工授精每次采精检查精液 本交每月检查1-2次精液品质,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公猪的利用 每周配种23次,最多不超过4次 年青公猪和老公猪频率稍少 人工授精 青年种公猪每周采精1-

21、2次,成年种公猪每周采精2-3次,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空怀母猪的饲养 注意营养状况 饲料能量不宜过高 初配青年母猪营养要 提高 5%-7%定时定量饲喂 喂量体重的2.5%-3.0%短期优饲 日喂料量增加10%,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空怀母猪的管理 细心观察母猪发情 母猪发情鉴定 未受孕母猪重配。适时配种 母猪可以接受公猪爬跨后配第一次,12-20小时再配第二次 可以群养 每栏不多于7头 促进空怀母猪发情的措施 逗情、合并发情母猪栏、按摩乳房、加强 运动、早断奶、激素催情、阴道炎、子宫炎治疗、过 肥或过瘦的母猪增减喂量 经鉴定不适于种用的种猪予以淘汰,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猪的饲养 妊娠母猪营

22、养 后期比前期多40%饲养方式“抓两头带中间”“步步登高”“前粗后精”饲养技术 注意饲料结构 保证蛋白质水平 合理饲喂,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猪的管理 避免不必要的机械撞伤,后期单栏饲养 保证饲养环境安静 做好产栏清洁、消毒和疾病预防工作 产前减料,至少要减少喂料量的20%-30%。进行一次药物驱虫。妊娠诊断母猪预产期的推算 娃振期平均114 天防止妊娠母猪早期胚胎死亡,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母猪饲养 泌乳母猪营养需要特点 母猪在哺乳期负担过重,营养需要比其他时多 饲养方式 前精后粗、一贯加强饲养方式 饲养技术 产前3-5天减料1/3,产后3-5天加至原料量 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的供给 禁

23、用发霉变质饲料 分娩后根据产仔数逐渐增加喂料量,断奶前一周内 逐渐减少喂量。,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哺乳母猪的管理 产后2-3 天可到舍外自由活动 猪栏每天清扫喂食、打扫、活动有规律 对肥胖、泌乳力低的母猪按摩乳房 训练母猪两侧交替躺卧哺乳 母性不好的母猪产后 2-3天内隔离哺乳 断奶时减少精料及饮水 断奶后群养防止打架。,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分娩母猪的护理与操作 猪临产表现 母猪分娩护理与操作技术 在预产期前 5-7 天转入产栏,熟悉环境 根据体况适当减料 准备好接产用具 接产 去掉鼻、口腔粘液,擦干身体 断脐、初乳、断齿,断尾,称重,打耳号,登记 假死猪救治 难产猪处理 药物催产 人工助产

24、剖腹产,仔猪的饲养管理,抓乳食过好初生关 固定乳头,吃好初乳 防止母猪吃仔猪 母猪及早淘汰 保温、防压、防病 用麻袋作垫布或用红外线灯,可用普通灯泡取暖保温。护仔间或护仔栏(箱)加强人工看护,夜间更要注意 未吃初乳前口服药物预防 仔猪寄养,仔猪的饲养管理,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矿物质的补充 生后3天内一次性肌肉注射50毫克铁 水分的补充 饲料的补充 5-7日龄开始训练开食补料 调教期 从7-10 日龄开始到15-20日龄止以大带小 适应期 开始采食补料到正式吃料,10天左右。旺食期 正式吃料到断奶的一段时间 补料要领 选择香甜、清脆、适口饲料 逐步过渡 营养丰富,喂配合饲料。补料宜少添多喂,仔猪

25、的饲养管理,抓旺食,过好断奶关 断奶时间 30-45日龄 断奶方法 逐渐断奶法 一次性断奶法 分批断奶法 断奶仔猪饲养 饲料过渡 半个月内保持饲料不变 饲料制度过渡 半个月内按哺乳期饲养 环境过渡 不混群并窝 半个月后分群 僵猪及其防治方法,生长猪的饲养管理,科学调制饲粮 饲料结构适当控制能量 使用颗粒料、干粉料、湿拌料 饲养管理 常采用自由采食和限量饲 饲喂次数以日喂 2-3 仔猪去势,常规免疫程序,母猪免疫程序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 仔猪红痢菌苗 大肠杆菌苗 细小病毒疫苗 口蹄疫苗 蓝耳病,常规免疫程序,公猪免疫程序 每年2次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口蹄疫疫苗。半年注射1次细小病毒疫苗。蓝耳病,常规免疫程序,其他猪免疫程序 发生过猪瘟,超前免疫猪瘟 未发生猪瘟,仔猪生后20天 60天时肌肉注射猪瘟疫苗 仔猪30日龄时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 疫区或受威胁 口蹄疫疫苗 蓝耳病,寄生虫控制程序,怀孕母猪产前1-4周用1次抗寄生虫药。公猪每年至少用药2次,外寄生虫感染严重的猪场每年应用药4-6次。仔猪在转群时用药1次。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用药1次。新进的猪驱虫2次,间隔10-14天。,常见疾病防治,猪瘟 猪丹毒 猪肺疫 猪副伤寒口蹄疫 蓝耳病 传染性胃肠炎 链球菌病喘气病 流行性感冒痢疾 黄痢白痢 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虫病 疥癣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