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5402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课标解读】,1、识记要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井田制;均田制;小农经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经验的总结;高超的冶金、制瓷、丝织技术;都市商业的繁荣;货币的发展;徽商、晋商;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2、理解要点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2、,外销商品广受赞誉;中国很早就有了商业,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缓慢;小农经济根深蒂固,重农抑商以及闭关自守致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1.生产力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劳动对象的扩大等。,2.政治因素:,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统治经济的重视、以及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等。,【要点详解】,3.农业交流程度:,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等。,4.科技因素:,天文历法的进步、农学著作等。在中国古代,农 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

3、作 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 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包括前代基础、自然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因素。,【要点详解】,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水利工程的兴修和水患的治理;3.农作物的栽培、推广、引进和种植区域的扩大;4.荒地的开垦和农业产量的提高;5.社会人口的增殖;6.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要点详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农业的起源,采集种植南稻北粟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为辅,从耒耜到曲辕犁,农用材质农用动力播种工具灌溉工具耕作工具,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水利设施水利专家水利著作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方式,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战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特点,发展变化,【要点详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废井田开阡陌,开始、鼎盛瓦解、废除铁器牛耕的出现提高生产力水平,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土地经营方式,自耕农式、雇佣式田庄式、租佃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租佃关系,秦代产生、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式明清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方式,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汉代强,唐宋减弱明清更弱,契约纳租方式雇佣劳动关系,【要点详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5、、以种植业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3、“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4、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要点详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因此,经济重心的转移主要表现为农业重心的转移。,【要点详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山东、山西全国经济重心地位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原因,开发早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口多少、气候自然条件优劣,特点多样性、发展不平衡,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原因人祸天灾,过程,第一次:两晋之际,永嘉之乱

6、后第二次:中唐安史之乱后第三次: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影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中原人口南迁增加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技术生产力提高;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发展潜力巨大;政府政策鼓励,重视水利兴修;南方自然条件好;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等朝代),过程,【要点详解】,过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地域性转变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魏晋南北朝时,经济重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淮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与之接近。隋唐前期,全国经济繁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江南经济超过北方,完成南移。明清时期,江南经济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要点详解】,特征:,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等朝代)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要点详解】,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品丰富,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稳

8、定、富足。农民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无农不稳”即是这个道理。农业和政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要点详解】,3、对社会风气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风气的 改观和人们信仰的进步。(2)如果盲目过度开垦将造成环境的破坏,如,隋唐时 期由于围湖造田和大量开垦山地,使自然生态平衡 遭到破坏,清朝更为严重。因此,要协调农业发展 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对文化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会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5、对中外交流的影响,农业的发达会为外交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要点详解】,农

9、耕时代的手工业,冶金,青铜冶铸,冶铁炼钢,春秋:冶炼生铁、铜汉代:炒钢、铸铁脱碳钢南北朝:灌钢法,燃料更新,木炭煤,汉始用宋普遍,焦碳,南宋始用明流行,纺织技术,丝织技术,西周以来西汉提花机缂丝技术唐出现,宋风行明清南京、苏、杭州为丝织中心,棉纺织技术,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贡献,松江明清:棉布取代丝、麻、毛,纺织原料:麻丝棉,【要点详解】,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陶瓷,烧陶,制瓷,商周原始青瓷,东汉成熟魏晋南北朝白瓷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宋代:景德镇为“瓷都”地方瓷窑体系元代:清花瓷、釉里红明代:斗彩、五彩瓷清代:粉彩、珐琅彩,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西周明前期优缺

10、点征役制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兴起:春秋战国主导地位:明中期起,商品化程度加深,出现雇佣劳动关系,唐之前唐宋之后明中期起,【要点详解】,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源远流长且比较发达,很多独特的生产技艺和精美的产品自古就闻名于世。春秋战国前,手工业主要由官府经营。春秋战国后,出现了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自秦汉时期开始,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已趋于定型,成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明清时期,手工业中的某些行业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要点详解】,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商业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产生、衰落、发展表现、原因

11、,从贝壳到银元,贝形:原始社会、商周(天然、金属贝)多样化:春秋战国(铜、金银),圆形方孔,秦半两钱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宋“年号钱”,纸状:北宋四川交子、元朝纯纸币流通银两、元:明清(银、钱并用),【要点详解】,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坊市与城镇,商业受限制程度,官府严格(周唐)官府放松(宋清),地点设置时间启闭,唐长安城宋汴京城,城市职能演变,政治军事重镇(周唐)经济功能(宋提高、明清为主),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形成原因路线,重农抑商,产生:战国发展:秦汉强化:明清,产生原因历朝表现,以农为本商业缺点,【要点详解】,古代商业发展特点,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市场交换比

12、中世纪的西欧发达。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要点详解】,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生产关系变革国际地位领先,表现,原因,基础:农业、手工业发达前提:商品经济的繁荣根本: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因素萌芽,标志,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出现。(苏州丝织业、江西景德镇制瓷业),时间、地点:首先于明朝中期江南丝织业中,【要点详解】,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抑商与禁海,抑商:表现、影响,禁海,原因,具体:防范外敌入侵和沿海人民 集聚力量抗清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影响,近代前夜的

13、危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根本: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具体,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地主、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在生产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实行闭关禁海政策,不能开拓海外市场,中西实力对比的变化,【要点详解】,1 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质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 A 山顶洞人遗址 B 蓝田人遗址 C 半坡氏族遗址 D 北京人遗址2 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各诸侯国的变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 新税法的推行,【典型题例】,3 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A 扬州 B 泉州 C 明州 D 广州4 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徽商和晋商的共同特点是 经营范围广,活动空间大 善于长途贩运 以贩运食盐起家,财力雄厚 以兴办票号著称 A B C D 5 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其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B 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C 是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 D 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典型题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