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33298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9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城市和商业,耕作方式及特点,土地制度,土地经营方式,手工业成就,经营方式,发展概况,经济政策,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点梳理:,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一、古代农业的起源,1.产生:,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2.地域差异:,南稻北粟,北:半坡遗址,南:河姆渡遗址,3.饲养业:,“六畜”,(猪、马、牛、羊、鸡、狗),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产业结构),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及技术,1.工具

2、的改进:,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木耒、骨耜、石镰等,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主要以耒、耜为主,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西汉:,发明了犁壁,牛耕广泛推广,唐代:,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翻车(汉)、筒车(隋唐),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及技术,2.水利设施:,大禹治水的传说:,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坎儿井(边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生产工具及技术,3.农学知识:,汜胜之书:西汉汜胜之。中国最早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现存一部最早、的农书,农

3、政全书:明末徐光启。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明清宋应星。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河防一览:明潘季驯。总结治理黄河的经验,特点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农书:元代王祯。第一部总结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三、古代农业主要的经营方式,1.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含义:,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原因:,生产力的落后,2.春秋以后:,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原因:,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私有土地的出现,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三、古代农业主要的经营方式,2.春秋以后:,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小

4、农经济),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是为了自己消费和缴纳贡赋,弱点:,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评价:,农民能够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三、古代农业主要的经营方式,2.春秋以后:,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评价:,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非常脆弱,容易破产,税收很难保证,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特点三:,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5、农业,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四、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内容:,公田、私田,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瓦解:,春秋时期,生产力的进步(铁犁牛耕),各国税制改革,原因:,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表现:,“公田”抛荒;“私田”私有化,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四、古代的土地制度,3.封建社会:,(1)国有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2)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商鞅变法,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四、古代的土地制度,

6、3.封建社会:,(2)土地私有制:,:地主私有土地,“公田”转变为私田,来源:,军功,土地兼并,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政府应对兼并:,北魏“均田制”,宋初“不抑兼并”,特点四:,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发展:,战国:随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开始大量被兼并汉代:土地买卖与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商业资金大量用于买田置地,危害:,1.农民遭受剥削;2.社会矛盾激化;3.税收减少;,4.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近代经济的形成,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均田制,发展:,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

7、令隋唐内容稍作调整,前提:,政府掌握大量土地,目的:,保证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评价:,积极:1.抑制了土地兼并;2.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徭役;3.提高了农民的上产积极性局限:1.土地不均依然存在;2.人地矛盾;3.政府剥削、掠夺劳动力;4.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五、古代的土地经营,1.自耕农经营:,2.租佃经营:,原因:,土地出租、契约纳租,发展历程:,土地兼并,战国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趋势:,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五、古代的土地经营,1.自耕农经营:,2.租佃经营:,影响:,

8、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与市场发生一定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六、经济重心南移,1.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崤山以东为山东。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崤山以西为山西。以关中为主,后来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六、经济重心南移,2.南移原因:,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中原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两晋时期(八王之乱后),三次人口南迁:,中唐时期(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9、南方本身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六、经济重心南移,3.南移过程:,第1讲:中国古代的农业,三国(初步开发),中唐(开始南迁),南宋(完成),第2讲: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知识点梳理:,一、手工业成就,第2讲:中国古代的手工业,1.冶金业:,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时期春秋末期,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铁器时代:,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发明了“灌钢法”,燃料:,煤:汉代,北宋普及,焦炭:南宋末年,明朝广泛使用,一、手工业成就,第2讲:中国古代的手工业,2.纺织业:,丝织业:,上古时代:人们掌握

10、了养蚕缫丝技术,汉朝:丝绸之路,丝绸远销欧洲,唐朝:缂丝技术,棉纺业:,宋末元初:内地种植棉花,元朝:黄道婆,明后期:成为主要衣料,(革新棉纺技术、脚踏三锭纺纱车),一、手工业成就,第2讲:中国古代的手工业,3.陶瓷业:,制陶业:,新石器时代,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制瓷业:,唐朝: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元朝:彩瓷时代,青花瓷、釉里红,明朝:五彩瓷、斗彩,清朝:珐琅彩、粉彩,二、手工业经营方式,第2讲:中国古代的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管理方式:,个体农户的副业,生产目的:,自己消费和赋税、少部分流入市场,评价:,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的发

11、育,二、手工业经营方式,第2讲:中国古代的手工业,2.官营手工业:,产生:,西周,特点:,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资金雄厚、分工细,产品由政府制定调拨,不入市场,强制服役,工匠世袭(征役制),唐宋以后出现雇募制,评价:,A.为细密分工创造了条件,B.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C.缺乏竞争,弊端多;强制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二、手工业经营方式,3.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第2讲: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生发展:,春秋战国,特点:,由家庭副业和小作坊发展而来,规模不断扩大,以满足市场需要为主,孕育出雇佣关系,作用:,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进步,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二、古代手工业的特点,第2讲:中

12、国古代的手工业,1.从发展历程看:起源早,部门逐渐增加,分工越来越细,技术不断进步,2.从经营方式看: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私营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3.从地域格局看:手工业格局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4.从成就来看: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国外,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知识点梳理:,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1.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的物物交换,2.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3.周朝:,“工商食官”制度

13、,4.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大都会,黄金、白银开始作为货币,5.秦汉:,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汉朝“丝绸之路”,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6.隋唐:,南北商贸迅速发展,海陆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7.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纸,集镇、夜市兴盛,8.元朝:,海外贸易繁荣,海外贸易港口(明州、泉州、广州),纸币广泛流通,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6.明清:,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普遍流通,货币经济占主导,农产品商品化,区域性大商帮出现(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二、古代城市的演变,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

14、市坊的界线被打破,市坊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唐朝整齐划一的市坊制),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港口城市和中小市镇,以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功能为主,不再直接监督,直接控制和监督,三、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1.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手工业:,商业:,城市:,农业:,三、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2.新生产关系的出现:,定义:,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进行生产,时间:,明中叶以后,产生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充足资金的作坊主、商人,雇佣,自由的劳动力,手工工场,被雇佣,资本主

15、义萌芽的实质:雇佣关系,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又是新的经济文明萌生的征兆,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另一方面,从经济整体看,这一经济因素只是在部分地区、行业稀疏出现,力量微弱。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非常缓慢。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三、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2.新生产关系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制约因素:,A.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B.政治上:封建制度的束缚,第一,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购买力低下,第二,地主和商人的钱大量买房置地,影

16、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第三,封建国家重农抑商,设置各种关卡,严格限制手工业的规模,第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国外市场的开发,第五,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1.重农抑商:,产生原因:,A.是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B.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C.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统治者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矛盾(直接原因),发展历程:,A.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思想崛起,B.汉朝得到发展,此后私商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C.唐宋有所松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和推行官商分利的措施),D.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三、古代中

17、国的经济政策,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1.重农抑商:,评价:,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A.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消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A.把农业和商业放到了对立面,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B.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第3讲: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2.海禁与闭关锁国:,内容:,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原因:,A.根源:自然经济的封闭性,B.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C.统治者愚昧自大,影响:,A.对西方殖民活动

18、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B.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不利于中国社会转型,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2、传统商路 直接原因,3、教会热衷于 精神动力,必要性,受阻,传播天主教,B.欧洲人为什么能开辟新航路?,1、西欧 的发展物质条件,2、和 技术的进步,4、西、葡王室的支持 条件,科技条件,3、地理知识的进步相信 学说,可能性,造船,航海,地圆,物质,生产力,4、到,亚洲寻找 黄金、等经济根源,香料,(根本原因),A.欧洲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二、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1、欧洲

19、发生重大变革:,贸易中心:,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纷纷出现,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革命,商业,三、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欧洲发生重大变革:,贸易中心:,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纷纷出现,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阶级实力:,下降,上升,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物价上涨 革命,价格,封建地主,资产阶级,其原因,三、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欧洲发生重大变革:,贸易中心:,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营方式:,、纷纷出现,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阶级实力:,下降,上升,封建地主,资产阶级,2、对被掠夺地区:,造成巨大,导致长期,灾难,贫困落后,美洲:传统社会受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3、对亚洲的影响: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促使当地人口增长,三、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世界各地:,以 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 出现,4、世界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市场:,“地理大发现”,美洲大陆,地球确实是圆的,孤立,相对,连成一体,欧洲,雏形,给我们的启示:,第一,任何时候都要紧跟历史潮流,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第二,思想要开放,眼光要长远。第三,自我封闭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好处的,只有用宽广的胸怀去面对世界,勇于接受新事物,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