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5512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第一讲.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概念解读:农耕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经济。(侧重于经济部门-农业、手工业、商业、畜牧业等的比重关系),农耕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基础),(补充),【单元概述】,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农业,中国古代的农业(第1课时),第一单元 第一讲,本课时学习目标:1、会构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线索,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重点识记理解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水利工程的兴修、小农经济等重要知识3、重要概念:刀耕火种、精耕细作、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等,精耕细作:通过更新或讲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农业上认真细

2、致地耕作),线索构建围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构建体系,总结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农具的改进与推广,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土地所有权的变化,政局、政策的影响等,变式训练,合作探究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改进耕作技术;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1、铁犁牛耕(1)发展历程 出现:春秋战国 推广:西汉中期(犁壁的发明)(2)其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经济

3、:井田制逐渐走向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大型水利工程开始兴修。政治: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中央集权制逐渐确立。思想:百家争鸣。,重难点突破,西汉赵过的耦犁(二牛三人),西汉后期犁(二牛一人),唐代曲辕犁,东汉犁(一牛一人),春秋战国水利工程图,重难点突破2、中国古代主要水利工程及灌溉工具,秦:灵渠,西汉:曹渠白渠六辅渠坎儿井,灌溉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之际,桔槔:井上汲水工具,辘轳: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工具,筒车,3、个体农耕(自耕农经济)(1)出现的时间及原因?出现:春秋战国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2)个体农耕的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稳定性

4、:男耕女织的分工,自给自足。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交往和合作。脆弱性:易受天灾人祸影响。(天灾:水、旱、虫灾;人祸:战乱、苛政)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精耕细作:人多地少,必须追求土地单位面积产量。,重难点突破,个体农耕(3)个体农耕的地位及产生的影响?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影响:(4)有利和不利因素?(略)(5)近现代的小农经济发展如何?近代:逐渐走向瓦解,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一度存在,后被社会主义集体耕作取代。,复习提问1、中国古代原始农业在区域分布上有何特点?2、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4、春秋战国

5、时期生产力的进步有何体现?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有何影响?5、曲辕犁出现区域及地位?6、会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及设施7、小农经济的特点?8、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概念辨析:精耕细作、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千耦其耘、个体农耕 精耕细作:通过更新或讲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刀耕火种:先将地上草木烧成灰做肥料,然后就地挖坑下种。千耦其耘:千对农人在耕地。(集体耕作)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生产力:生产关系:,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概念辨析明确几组历史概念:(1)农耕

6、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租佃经济 农耕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经济。(侧重于经济部门-农业、手工业、商业、畜牧业等的比重关系)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经济。(侧重产品分配-主要用来自己使用,很少进行商品交换,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小农经济(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侧重生产和生活的单位-是铁犁牛耕和土地私有的产物,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自耕农经济:自己拥有土地,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租佃经济:佃农租种地主土地,按契约缴纳地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中国古代的农业(第2课时),第一单元 第一讲,本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了解经济重心

7、南移的过程及影响。2、重点识记土地兼并、均田制等重要知识3、重要概念:自耕农、佃农、雇农,1、井田制(1)发展历程 产生于:鼎盛:瓦解于 废除于(2)性质:(3)逐渐瓦解的原因?经济:政治:,重难点突破,2、土地兼并(1)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汉代:北魏隋唐 宋初 明代(2)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导致哪些矛盾加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矛盾:A.农民与地主的矛盾;B.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影响:A.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租佃关系发展;B.自耕小农衰退,国家赋税收入减少,限制土地兼并;C.明清时期商人“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封建社会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能

8、否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措施:均田制、限田制 不能。原因:无法根除封建土地私有制,重难点突破,12、(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D,6、(2014海南单科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C,11.(2013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

9、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D,1、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 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 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2、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

10、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3、均田制,实施的时间:北魏唐中期,实施的目的: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赋税收入 保护自耕农经济,实施的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未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性质:封建国有土地,内容:露田(70岁或死亡归还、不得买卖)、桑田(世代享有,限制买卖),破坏:一是因为封建国家掌握的官田荒地越来越少,二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土地的兼并,重难点突破,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拥有土地 B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C拥有土地多少不同 D经营方式不同,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

11、民。不受地主地租的剥削,是政府赋税和徭役主要承担者,雇农:旧社会农村中的长工、月工、零工等。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佃农: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缴纳地租,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佃农与地主之间存在着依附关系。,概念辨析:,D,4、经济重心南移,(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

12、和平稳定。,2.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

13、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带来了哪些变化?,(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C,(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 河南、江

14、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合作探究】2、(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材料:长沙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真题演练】1-5 CBBAD 6-8 DDC9、(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