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35kV集电线路施工方案(同名97072).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5677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内35kV集电线路施工方案(同名9707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场内35kV集电线路施工方案(同名9707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场内35kV集电线路施工方案(同名9707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场内35kV集电线路施工方案(同名9707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场内35kV集电线路施工方案(同名9707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场内35kV集电线路施工方案(同名9707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内35kV集电线路施工方案(同名97072).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连江黄岐风电场内35kV集电线路工程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写: 施工单位:2015-06-15目 录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3、 现场施工组织及施工进度计划24、 基础施工技术措施35、 组塔施工技术措施126、 架线施工技术措施217、 光缆架设施工技术措施268、 跨越带电线路及公路技术措施319、 电缆及光缆敷设技术措施3310、质量保证管理措施3811、安全管理措施4112、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44附图1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45一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11年版)(GB50204-2002)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3

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4、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5、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办法(JGJ53-79)6、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办法(JGJ52-39)7、连江黄岐风电场内35kV线路工程施工图及交底会议纪要8、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2010)9、电力线路防护规程10、电力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11、根据工程承包合同确定的工作内容及安全质量技术要求。二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连江黄岐风电场工程场内35KV集电线路工程,风电场规划风机12台,装机容量共30MW。本工程线

3、路分为A、B两条架空集电线路,将12台风机分两组接入白云岭110kV升压站内的35kV配电装置中,其中A 回集电线路包括1#5#和8#共6台风机;B回集电线路包括6#、7#和9#12#共6台风机。综上所述,本工程集电线路路径总长度为7.437Km,包括架空线路部分与直埋电缆部分。其中架空线路路径总长5.214Km,共使用铁塔20基,A、B两回线路铁塔具体使用情况参考平断面定位图及杆塔位明细表。电缆部分全线总长2.223Km,每台风机箱变电缆引出线至其上塔电缆采用YJV23-26/35-3*70,该部分电缆长度1.952Km,电缆土建路径长度为1.603Km;A、B回线路电缆终端塔至场内110k

4、V升压站35kV配电柜段电缆采用YJV23-26/35-3*150,该段电缆采用双回路同沟敷设,电缆总长度0.271Km。2、 交通运输情况:本段线路路径区域主要为沿海丘陵地带、地形高差较大。运输条件较为复杂,作业条件艰苦。公路运输方面:主要有等级公路及与之线连通的乡村路作大运。人力运输:公路至塔位间基本无大运道路,交通条件较为复杂。三现场施工组织及施工进度计划1、现场施工组织线路工程是一项专业性、组织性较强的工作,除了制定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之外,施工中必须要有严格的劳动组织,明确分工、清晰责任、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施工措施。具体安排如下:项目经理施工总负责人罗亮斌后 勤质量负责人资料员

5、现场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线路二班电缆三班线路一班1.1施工力量配备为满足施工进度需要,需投入劳动力计划见下表所示:序号工作内容技工辅助工合计1基础工程320232杆塔工程615213架线工程620264光缆架设618245跨越10kV线路66126直埋电缆敷设420245现场负责.质量监查44说明:a、本劳动力投入量根据施组设计之进度计算; b、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1.2人员资格要求各施工队应设质检员,经项目部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取得项目部资格认可后,持证上岗;现场员工应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其中测工、爆破工、电工、焊工等特殊工种,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施工队质检员应根据

6、工程的要求,对施工组的工器具、原材料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组的人员是否符合要求,在施工前把好人员资格关。2、施工进度计划附:架空线路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四铁塔基础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准备施工前项目部应组织测量人员对全线路进行测量,检查和复核施工现场的各种桩号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组织部分人员进行工地原材料水泥、砂石料的价格进行了解。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质量要求和验收规范,项目部技术员根据通用基础作业指导书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完善基础作业指导书,材料取样、送检和化验工作,取得基础混凝土配合比的报告,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并进行考试。对施工段的线路路径、桩号、地形、地质、道路、

7、堆物,用电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所用的工器具、仪器等进行全面检查、校核,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部门检测合格且应在有效期内。施工准备投入如下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1提升架台19发电机台42柴油高压水泵台110定制模板按图纸3搅拌机台211坍落度筒套24吊车台112钢 管米按施工需要5空压机台313钢 管米若干6电焊机台314振动器台47氧气焊套115其他工具按照现场需要8钢筋切割机台1 设备进场前要进行全面检修,对某些部件予以更换,同时购置易损配件备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在出现问题时也能立即修复。实行操作证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确认合格者发给

8、操作证。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铁塔基础施工工艺铁塔基础平面布置及根开示意图 21 基础分坑2.1.1 分坑作业前准备a 、分坑由持证测工进行作业,作业前项目部专门组织针对测工的技术交底。b、分坑所用经纬仪、水准仪必须经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检测合格并在有效使用周期内方可使用,钢卷尺为具备计量合格证的新尺。c、 线路复测结束,设计桩位复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超出规范误差范围的桩位要会同设计部门修正至符合设计要求。将符合规范的设计塔位中心原桩(或经过设计位移的塔位中心桩),作为基础分坑的基准桩。2.1.2 直线塔分坑方法 (见图31)a 、 基础坑口桩的确定(1) 将仪器置于中

9、心桩0点,照准顺线路方向,在0点约20m处测设A、B辅助桩,90放样,在横线路方向距0点约20m处测设C、D辅助桩。(2) 45放样,距0点约30m处,测设辅助桩E,倒镜测设辅助桩F。(3) 135放样,距0点约30m处,测设辅助桩G,倒镜测设辅助桩H。(4) 在OE方向量取L1=0.707(xa)确定1桩,量取L2=0.707(x+a)确定3桩。(5) 在皮尺上量取2a长度,使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点1,3上,拉紧皮尺的中点则得点2;同样使尺长的中点折向另一侧,即可得图中的点4;将14分别钉立木桩,则铁塔基础的基坑测量及坑口放样工作完成。(6) 其余三个基坑的分坑方法,依上述操作进行。b、 半根开

10、控制桩的确定(1) 在顺线路方向用钢卷尺量取半根开长度确定01、02控制桩,再在横线路方向用钢卷尺量取半根开长度确定03、04控制桩。(2) 分别以01、02、03、04为控制桩确定01、01,02、02,03、03,04、04四组辅助控制桩。2.1.3转角塔的分坑方法(见图32)a、 基础坑口桩的确定(1)将经纬仪安置在转角塔位中心桩O点上,望远镜瞄准线路后视方向上的直线杆位桩或直线桩,同时使水平度盘调至0位置。然后顺时针旋转照准部,测出(180-)/2的水平角(即在转角角平分线上),在望远镜正、倒镜的视线方向上订立A、B两个辅助桩,再使望远镜顺时针水平旋转90(此时角度为(180-)/2+

11、90),在望远镜的正、倒镜视线方向上分别订立C、D辅助桩。(2)本工程转角塔的基础正、侧面根开相等,因此,其基础的分坑方法与正方形直线塔基础分坑方法相同。b、半根开控制桩的确定(1)在OA、OB方向用钢卷尺量取半根开长度确定01、02控制桩,再在OC、OD方向用钢卷尺量取半根开长度确定03、04控制桩。(2)分别以01、02、03、04为控制桩确定01、01,02、02,03、03,04、04四组辅助控制桩。2.1.4分坑作业注意事项a、分坑作业时需仔细校核各项数据,确保完全正确。b、塔位中心桩需用水泥封住,保护好;其余各组控制桩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c、用钢卷尺量距时,需往返测量,并尽量拉平

12、,减小误差。2.2基础开挖2.2.1为了保证掏挖基础尺寸准确,地表土及杂物必须清理并平整。开挖前应有有效的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洞内。5.2.2 如遇基坑尺寸有增大或超深时,其增大或超深部分应用砼填充,并保证钢筋笼在立柱中的尺寸准确。2.2.3 基坑施工分为开挖和清理两个步骤,基坑施工一般采用人工开挖。2.2.4 基坑初挖时,宜比设计规定的尺寸小3050mm,以便修整基坑。2.2.5基坑开挖至接近设计深度时,再挖掘扩大头部分。在基坑底部订立中心桩,边挖边检查尺寸;各部尺寸应预留50mm左右,待清理基坑时再修整。2.2.6基坑清理应从上而下进行,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基础外形尺寸施工。2.2.7基

13、坑清理完毕后,应测量断面尺寸及坑深,并作好记录。整基基坑清理完毕后,应随即测量基础根开及对角线等项尺寸,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2.8对于中等强风化或风化的、类岩石地区的掏挖基础,可采用人工开挖与放小炮开挖相结合的方法成型。2.2.9保证基础主柱顶露出地面、塔脚不积水。2.2.10尽可能不降或少降基面,在原地面直接开挖,以减少水土流失。2.2.11成孔净空尺寸不小于设计要求的基础尺寸,成孔深度允许偏差为0mm+100mm,超深部分采用铺石灌浆处理;当洞型尺寸与设计要求有误差时,应保证基础底锥台设计坡度,超尺寸部分浇制基础时一并用混凝土填满。2.2.12基础主柱开挖深度距设计要求

14、尚有100200时,检查主柱直径正确后,用钢尺在主柱坑壁上量出基础底部扩大头挖扩位置线;由挖扩位置线下方2040mm处开始挖掘扩大头部分。2.2.13 基坑开挖至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约50mm时,在基坑底部钉出基坑中心桩,边挖掘边检查尺寸,直至基坑周边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为止。基坑底部应预留约50mm暂不挖掘,待清理基坑时再修整。2.2.14 基坑内提土应采用吊篮或吊桶,提升装置及井架应有足够的安全系数。提运方法应采用辘轳或三脚架或杠杆,以人力操作将土提运至坑口上方再倒至距坑口不小于5米远的安全地带。2.2.15 掏挖基坑过程中如发现土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坑壁有塌方先兆时应暂停挖掘,报告工地负责人

15、研究处理。2.3 清理基坑2.3.1清理基坑的任务是修理坑壁及清除坑底未挖掘的部分,基坑清理应由上至下进行。2.3.2清理好的基坑,如需过夜浇制基础,应采取防止雨水或泥土流入坑内的措施,例如加盖塑料薄膜,在坑外侧开挖小排水沟等。2.3.3基坑清理完毕,应测量立柱断面尺寸及坑深,符合规范偏差要求,并作好施工记录;基坑尺寸属隐蔽工程应有监理代表在现场复查并签字认可。2.4 钢筋加工及安装2.4.1钢筋购置必须符合有关采购程序,运往现场后进行检验试验,并符合相关要求。2.4.2钢筋的加工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

16、筋不得使用。2.4.3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规定: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2.4.4 接头以搭接方式为主,双面焊缝,焊接长度为5d,当采用单面焊接时,其焊接长度必须达到10d以上。采用直焊方式,不要弯焊。2.4.5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2.4.6 钢筋的坑内绑扎:对于大开挖式基础,因为钢筋多,布置密,体积大,必须在坑内绑扎。坑内绑扎顺序由下向上,底层钢筋可用10010040mm的C20混凝土预制垫块支起,垫块之间的距离为1m,每面同一条线上的垫块

17、最少不小于4块,垫块应绑牢。坑内绑扎钢筋时,在基坑底部,按图纸要求排列布置钢筋,钢筋网应均匀布置。2.4.7 在基坑底部,按几何中心线画出立柱位置尺寸,并应有明显的标志。绑扎一定要固定牢靠,避免在浇注混凝上时钢筋移动造成立柱轴线位移。2.4.8 箍筋末端应向基础内,其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柱角主筋处,且沿主筋方向交错布置。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交接点均应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和钢筋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形交错绑扎。2.4.9 柱中竖向钢筋(主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90。2.4.10 钢筋绑扎成形后,要反复核查,配制的钢筋的类别、根数、直径和间距应符合图纸规范及设计。绑

18、扎或焊接的钢筋笼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2.5 模板安装及要求2.5.1模板安装前应对其尺寸进行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变形、裂缝等,合格后方准拼装。2.5.2拼装的模板必须与设计的基础尺寸相符,拼装连接须牢固,如果阶梯式基础的底板用土壁代模板,坑壁应修平,底板宽度不应有负误差,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对局部容易掉块的坑壁,应抹浆保护。2.5.3模板就位后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基础分阶梯时,每一阶台的模板都应作一次调整,对中找正操平。2.5.4整基模板安装后,可用井字线测量根开、对角线等,经综合调整、直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止。2.5.5模板经调整并检查符合要求后,应立即安装

19、固定模板的支撑。2.5.6支撑方法,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模板长度而定,土质坚硬时,应在模板四侧用方木或圆木(6060mm或6080mm)作成斜支撑杆;土质松软或模板较长时,除增加斜支撑之外,在阶台上连接加固角钢。2.5.7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木模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8mm的板材。2.5.8模板合缝应严密,不得漏浆。模板的连接肋木用5050mm,肋木之间距离一般为500700mm。2.5.9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件是否牢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下沉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2.6 地脚螺栓安装2.6.1 安装前必须检查地脚螺栓的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2.6.2 工程

20、上一般使用的地脚螺栓采用组合式,在现场组装地脚螺栓时,应注意每根螺栓的高度一致,地脚螺栓的根开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并注意不要变形。2.6.3 重量较轻的地脚螺栓安装时,可用地脚螺栓板将其固定组成一组,待浇制至一定高度以后再放地脚螺栓进行调校。2.6.4 重量较大的地脚螺栓安装时,应在扎筋前先组装好地脚螺栓,并用地脚螺栓板固定好,调校好其高度及本身螺栓的根开,拧紧螺栓,将其吊起以后再进行钢筋绑扎。2.6.5 地脚螺栓安装尺寸调校好以后,应固定并注意在施工过程中不要碰撞,以免影响安装尺寸,基础浇制过程中及浇制完以后,都应注意复核地脚螺栓的安装尺寸。2.6.6 对于转角塔、终端塔的受压腿和受拉腿,地脚螺

21、栓规格可能不相同,必须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准安装。2.7混凝土浇制2.7.1钢筋应按设计图纸配置,经现场检验合格后才能开始浇制,吊装应防止扭转弯曲,其接头应符合有关规定。2.7.2掏挖基础浇制前,应在地面以上部分安装主柱模板,地面以下部分不用安装模板。2.7.3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注完成,不得出现施工缝。2.7.4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一般不超过2m;如超过2m的,为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应设置串筒或溜槽。2.7.5为保证掏挖基础扩大头部分的砼容易捣固密实,可将砼坍落度适当选大一些。为保证砼的和易性要求,可适当调整砂率或增减水泥浆量,保持水灰比不变。2.7.6加强振捣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

22、节。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以提高其强度和密实性;振捣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振捣棒与坑底、坑壁保持一定距离,预防泥土带入混凝土中。2.7.7当基础扩大头浇灌混凝土饱满且振捣完毕后应注意观察周边是否有残余气体存在,必要时可适当补充砂浆,以填充空隙。2.7.8浇制完毕后应复测基础的根开、对角、高差、偏移等数据,并及时做好记录。2.8基础砼养护与拆模2.8.1养护一般采用自然养护,养护日期不少于5昼夜。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2.8.2凝土外露部分加遮盖物,养护时应始终保持砼表面湿润。2.8.3养护用水应与搅拌砼用水相同。基础拆模回填后,对外露部分应继续覆盖浇水养护。2.8.4经过养护达到一定

23、强度后即可将模板拆除,一般拆模时的砼强度应不低于2.5Mpa。2.8.5浇筑好的砼基础经检查合格后,可以向坑内回填土。回填土时先将坑内积水排除。2.8.6层回填夯实,每层厚度为300mm;为补偿沉降加防沉层300500mm。2.8.7坑回填应以石子按31掺合后回填夯实。2.9 接地沟开挖2.9.1 接地沟开挖前,应根据图纸要求及现场地形条件在杆塔位放样划出接地沟开挖线放样的接地沟长度不得少于设计长度,接地沟一般按0.4米宽开挖。如果放样的接地沟无法施工时,应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2.9.2 在丘陵、山地、高山开挖接地沟时,不应顺坡上下布置,而应尽可能沿等高线布置,防止雨水冲刷暴露接地体。

24、2.9.3 按设计要求的接地体埋置深度开挖接地沟,一般采用人力开挖的方法,开挖时要使沟底平整。2.9.4 开挖接地槽沟深度宜比设计值大50mm,不得小于设计深度。2.9.5 敷设接地体如遇水塘、岩石、陡坡等情况时,可适当移动埋设位置,但两接地体间的水平接近距离不宜小于5米。2.9.6 对大根开的基础,其所配置的接地装置中的环型接地网尺寸应根据基础根开大小不同而适当增大,以保证环型接地网能圈住基础根开,但总的接地体长度应保持不变。2.9.7 接地体连接应可靠,连接前应清除其表面的铁锈、污物等,焊接焊缝应无气孔、砂眼、咬边、裂纹等缺陷。接地圆钢的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为6d,并必须双面焊接,焊接的质量

25、应符合有关的规范要求,焊接的人员应持证上岗。焊接接头的位置必须有明显的标示,便于开挖检查。2.9.8 接地引下线与铁塔间连接紧密,引流板应紧贴主材表面,并顺畅美观。2.9.9 接地沟回填应选取未掺有石块及其他杂物的好土,并且必须分层夯实。如果接地槽开挖出的土壤不够回填时,应另找土回填,但不得在接地槽边取土。2.9.10实测工频电阻值不能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上报设计代表处理;施工完毕之后,必须在施工记录中绘制出接地装置实际敷设简图,并标明相应位置及尺寸。五铁塔组塔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准备1.1人员及现场准备措施1.1.1 做好组立塔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以使每个施工人员都能掌握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6、避免盲目施工、野蛮施工。1.1.2 必须组织施工人员对工器具进行全面认真地检查,确认配套工器具、设备全部完好合格才能使用。1.1.3 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安全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1.1.4平整相应的组装场地,对影响组装和吊装的障碍物预先采取措施处理。1.2铁塔基础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时方可进行铁塔组立:(1)铁塔基础经中间验收合格;(2)分解组塔时的基础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1.3铁塔组立前应仔细检查铁塔材料是否符合图纸的规格,有无弯曲、锈蚀麻面、夹层损坏和镀锌的质量是否满足要求。1.4所有塔材的材质和规格应与图纸相吻合,如有代用的应以设计变更为准。1.5接地装置必须敷设完成,当塔座

27、板置于基础上后应马上与接地体连通,以防止立塔时雷电或感应电伤人。1.6铁塔螺栓安装使用规定:(1)、本工程铁塔螺栓与脚钉采用M16(6.8级)、M20(6.8级)和M24(8.8级)三种。脚钉安装时规定:、直线塔装在2#腿主材上;、转角塔装在转角的内侧上,即右转时装在2#腿,左转时装在3#腿上;、脚钉安装时,弯钩统一整齐朝上。4 1 4 1 4 13 2 3 2 3 2直线塔 转角塔左转 转角塔右转 图2 脚钉安装方向(2)、螺栓穿向规定:对于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对于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由后侧向前侧穿入;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垂直方向由下向上;塔腿斜面

28、内笼由下往上穿;个别螺栓不易安装时,其穿入方向可以变动。(3)、螺栓连接构件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螺栓应与构件面垂直,螺栓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空隙;螺母扭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平齐;必须加垫片的,每端不宜超过两个垫片;螺杆与螺母的螺纹有滑牙或螺母的棱角磨损以至扳手打滑的螺栓必须更换;多层塔材重叠部位的螺栓长度必须确保螺丝扣不在孔内的剪切面;(4)、铁塔连接螺栓应逐个紧固,螺栓的扭紧力矩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单位:N.m 规格级别 M12M16M20M246.8级801008.8级250(5)、防盗螺栓及防松罩安装规定:a.铁塔基础立柱顶面以上12

29、m范围内的塔身全部采用防盗螺栓。当在12m处出现有包角钢或连板时,此部件上均全部采用防盗螺栓。b.对防盗螺栓以外的所有单螺母螺栓均采用防松性能良好的螺栓防松罩,安装时防松罩平面应对螺母平面。1.7、铁塔组立时,塔材连接或重叠部位造成的间隙,均须用垫片垫平,但垫片重叠最多不得超过两片,当超过两片时,必须改用垫块或垫圈。1.8、个别杆塔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个别螺孔需扩孔时,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mm;当扩孔需超过3mm时,应先堵焊重新打孔,并应进行防锈处理,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烧孔。1.9、各转角塔左右横担长度不同,长横担组装在线路外角侧,短横担组装在线路内角侧,施工时应注意核对

30、。1.10、铁塔组立完成后,应测量其倾斜值,直线塔的倾斜值不应大于2.4;转角塔不得向受力侧倾斜,向外角倾斜不能超过设计预偏值。1.11、塔号牌的安装方向应按业主的要求统一安装。1.12、塔脚保护帽的浇制a.直线塔组立好经检查,螺栓紧固率达到95%以上,可以进行塔脚保护帽施工,耐张塔应在架线后方可进行塔脚保护帽施工。b.保护帽的混凝土应与塔脚板上部铁板接合严密,且不得有裂缝。浇制时必须用模板,用C15的砼浇制,注意捣固密实,不得出现蜂窝、狗洞等现象,表面应光滑美观。c.保护帽要求顶部高出地脚螺栓50mm,并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蒙古包状。2、塔材及工器具小运a)根据铁塔施工图检查到位铁塔型号是否

31、与设计相符,确认无误方可小运。b)塔材及工器具小运由技工负责指挥,技工必须熟悉铁塔型号、有关的铁塔结构图以及小运的道路情况;运输前必须对民工交待安全注意事项。3、运输安全注意事项:运输用的工器具应牢固可靠,每次使用前应进行认真检查。一人肩抬多件塔材时,塔材应绑扎成捆并牢靠。人力运输的道路应事先清除障碍物,转弯处应加宽,山坡道路应挖有小台阶,长重构件不得直接用肩扛运;抬运时应明确一人指挥,步调一致、同起同落。雨后抬运物件,应有防滑措施。运至杆号的塔材及工器具,必须及时派人看守,防止被盗。4、清点塔料、现场布置a) 运至桩位的塔材,按照施工顺序分类、排列,对照铁塔图纸核对清点,发现缺材应及时通知材

32、料部门补件,关键部位缺材时,不得立塔。b) 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塔材应予以更换。如发现有轻微的生锈,应除锈后涂漆刷富锌漆。c) 根据组立塔方法做好现场布置施工准备。5、 扒杆组立根据本工程地形及铁塔特点,拟采用以下组塔方案:a) 0.35m0.35m12.5m铝合金悬浮内拉线抱杆组塔。该抱杆在采用悬浮抱杆时加外拉线增加抱杆的稳定性,外拉线对地夹角应不大于35。b) 对呼称高较小,根开较小,吨位较小及果园或地形受限制的杆塔拟采用110-130mm7m铝合金或钢管独角抱杆或木抱杆分解组塔。5.1 独角抱杆及杉木杆组塔施工方法5.1.1 独角抱杆主要用于交通于工器具运输相对较为困难,组塔吨位较轻,或用于

33、果园及地形受限的塔位。独角抱杆为110-130mm7m铝合金或钢管。由于独角抱杆需在塔身绑扎固定,其稳定性较差,故组塔采用单吊方式,不允许使用机械牵引吊装。起重重量应控制在100kg以内。5.1.2 注意事项a) 塔身固定长度不小于1.5米。b) 在塔脚部位设置底滑车,人力起吊,严禁使用绞磨起吊。c) 升抱杆过程中在腰部用绳子保护。5.1.3 抱杆布置简图5.1.3 工器具配置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抱杆110-1307M付12抱杆梢径1507M付13起重滑车1T个44钢套绳132M根45U型环3T个46棕绳60条45.2 采用0.350.3512.5m铝合金悬浮抱杆组塔施工方法5.2.1 抱

34、杆使用要求:a) 本抱杆为内悬浮式抱杆,抱杆本体组装形式为4.5M1.5M2M4.5M12.5M。根据被吊塔片重、根开及塔型等具体情况,可采用外拉线和内拉线两种方式组塔,也可两种拉线型式混合使用组塔,即用内拉线控制抱杆提升高度,用外拉配合起吊安装。b) 采用外拉线主要用来组立被吊片重量较大,根开较大塔的横担。此时,抱杆可适量向被起吊侧倾斜,抱杆的倾斜限制在5。其外拉线对地夹角应在35以内,两受力外拉线平面的夹角应控制在7075之间。c) 采用内拉线主要用来组立起吊塔片较轻,根开适中的塔片,此时,抱杆应保持竖直状况,内拉线与抱杆夹角应大于20。d) 起吊塔身塔片时,抱杆最大起吊重量限定在1000

35、公斤以内(含塔材代用重量),起吊曲臂、横担时,抱杆每吊最大起吊重量为900Kg,起吊长度为该段主材的自然长度,起吊采用单面吊装。当采用内拉线抱杆起吊塔身塔片时,最大起吊重量为800公斤(含塔材代用)。e) 起吊绳与铅垂直线间夹角应控制在12以内,塔片控制绳对地夹角应小于45,绞磨应位于塔高1.2倍且可与塔位通视的位置。5.2.2 抱杆的现场布置a) 抱杆拉线布置外拉线采用四根11钢丝绳,其受力侧两拉线平面夹角为7075,其一端用3tU型环与抱杆顶拉线孔连接,另一端地面用3t链条葫芦连接,每根拉线采用3t地锚,地锚坑深1.6米,拉线对夹角应小于35,内拉线采用13钢丝绳,其拉线长度按抱杆高度配置

36、。b) 起吊绳布置吊绳(牵引绳)采用13钢丝绳,其一端与抱杆顶固定连接后,依次通过起吊塔片的动滑车、抱杆朝天滑车、塔身腰滑车、塔脚地滑车至绞磨。c) 承托系统布置承托系统由承托绳、链条葫芦等组成。承托绳为18.5钢丝绳,其一端与抱杆承托绳底部固定后,另一端经过各自的5t链条葫芦与主材相连。每付抱杆配4根承托绳,其与抱杆底部采用5tU型环相连。 d) 控制绳布置控制绳分上控制绳和下控制绳,下控制绳采用11钢丝绳,其作用是控制起吊塔片与塔身不撞挂,上控制绳采用15白综绳,其作用是微调被吊塔片位置,方便就位。起吊过程中,上控制绳不受力,仅下控制绳受力,下控制绳对起吊系统影响很大,为此要求下控制绳对地

37、夹角应小于45,被吊塔片距已组铁塔的距离应控制在0.5米以内,下控制绳与被吊塔片的连接方式为:将两根等长的钢丝绳套的一端分别与塔片主材相连,其另一端用3tU型环相连后与下控制绳相连。两钢丝绳套组成V型套夹角应小于90。e) 地滑车和腰滑车布置地滑车主要是改变牵引绳方向,将垂直方向的牵引水平引向塔外。地滑车一般固定在塔脚上,为减少基础所受水平,可在基础外侧增设角钢桩,并用双钩等工器具收紧基础与该角钢桩间布置的钢丝绳套,连接地滑车的钢丝绳套采用15钢丝绳。腰滑车的作用是防止牵引绳与抱杆或塔段相碰撞,腰滑车应布置在已组塔段上端主材上,固定腰滑车的钢丝套应尽量短些。f) 牵引设备布置牵引设备选用35t

38、机动绞磨,其与地锚的连接采用13钢丝套及U型环固定,牵引设备的位置应选择在距塔1.2倍的地方,且能通视塔位及指挥员。g) 抱杆的布置抱杆是整个组塔的关键工具。其插入已组塔段内的长度不小于抱杆总长的三分之一(约4米),在满足组塔就位等条件下,使抱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腰环与已组塔段的连接采用11钢丝绳。第一道腰环布置在已组好的塔身平铁处,第二道腰环布置在抱杆最终提升的位置附近。为增加提升抱杆时抱杆在顺线路方向的稳定性,应借助落地拉线进行控制。抱杆的承托系统和拉线系统固定好后,放松腰环绳使起吊过程中腰环不受力。5.2.3 主要工器具抱杆采用人字抱杆吊立。竖立后的抱杆必须用四根拉线控制。抱杆在竖立前应

39、将抱杆的附件如腰环,朝天滑车、朝地滑车、牵引绳、拉线等连接好。5.2.4 抱杆提升a) 用拉线将抱杆调整到竖直状态,绑好上、下腰环。b) 将已穿过抱杆朝地滑车的提升绳的一端绑扎在已组塔段主材节点处(根据朝地车方向固定端与腰滑车应挂在同高处),另一端通过该绑扎点对角主材固定的定滑车后,再通过布置在塔腿的地车引向绞磨。c) 拆除抱杆内(外)拉线,并将内拉线绑扎固定在新组塔段主材最上端节点处,内拉线长度按抱杆提升高度确定,并成松驰状态。d) 开启绞磨提升抱杆,当抱杆提升一定高度,承托绳全部松驰后停止牵引,拆除该承托绳。e) 继续启动绞磨,使抱杆逐步升高至四根拉线紧或提升高度为止。f) 将承托绳串联条

40、葫芦后固定于新组塔段主材最上端的节点位置,并收紧承托绳。g) 用拉线及承托绳调整好抱杆状态后,固定好拉线。5.2.4 构件绑扎连接5.2.4.1 构件扎连接a) 吊点绳与牵引绳、塔片间的连接。吊绳采用两根等长的13钢丝绳套,其一端分别与被吊塔片主材相连后,另一端与起吊动滑车滑沟相连,牵引绳穿过该动滑车滑轮。如下图,两吊绳组成的V型夹角应小于90,即要求两吊绳组成的V型高度不应小于塔片宽度的二分之一。b) 两吊点绳在塔片的固定位置必须位于塔片重心位置以上,绑扎后的吊点合力线应位于塔片结构中心线上。c) 吊点钢丝绳套应绑扎固定在塔片对称节处,以防滑动。5.2.4.2 构件吊装构件吊装前已组塔段的斜

41、材必须安装齐全,接头螺栓必须坚固,对分段接头处无水平材的部位应进行补强或安装临时水平材。a) 构件开始起吊,下控制绳应稍微收紧,上控制绳应完全松驰。起吊中,在保证塔片不撞碰已组塔段的情况下,应尽量松出下控制绳。b) 开始起吊起时,构件着地一端应设人看护,防止塔材插入土中折弯塔材。c) 构件上端吊至与已组段相平时,应密切监视塔片起吊情况,防止构件与塔身相挂或构件离塔身太远。d) 新吊塔片与已组塔段全部连接牢固后,再解除起吊绳和控制绳。5.3 抱杆拆除:本工程所用抱杆较短,拆除较简单。本工程要求采用分段拆卸施工的施工方法,现简述整塔组装完毕后抱杆拆除方法。在中相挂线点附近设置转向滑车。在抱杆上端适

42、当位置固定绑扎起吊绳,将此绳穿挂线点附近的转向滑车及塔下地滑车后引至绞磨。在抱杆根部绑一根16棕绳,使其通过塔下转向滑车后引至塔外。调松上拉线并开启绞磨,绞磨受力后,拆除抱杆上拉线。将抱杆提升适当高度,当抱杆承托绳送驰后,停止绞磨牵引,并拆除承托绳。拉紧抱杆根部棕绳,慢松绞磨,当抱杆顶端回落至横位置时,停止绞磨回松,拆除上拉线及牵引绳等,然后继续回落抱杆,直至地面。5.4人员配置表序号工作岗位技工民工合计备 注1工作负责人101施工组织和指挥2技术员101负责组塔作业的相关技术、看图纸3安全员101负责现场施工安全2塔上作业404其中一人为安全监护人3地面作业145配合塔上人员施工4机械工11

43、2机动绞磨操作合计9514分工明确,责任到人6、作业人员安全注意事项登高人员上塔前,每人检查登高安全工具是否完整牢固。塔上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应系在电杆及牢固的构件上,要防止被锋利物伤害。在杆塔上作业转位时,不得失去安全带(绳)保护。塔上、塔下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塔上工作人员要选好安全位置,塔上必须设负责人,塔上工作人员应服从塔上负责人指挥,防止配合不当,误伤他人。塔上传递物件应用绳索,工作人员不准往下扔工具和材料,避免高空落物伤人。吊件就位后应及时连接好,主材铁连接螺丝没有紧固时,不准登塔安装附铁或解开吊绳套,严禁塔上摆放浮动铁。主材铁连接螺线孔应用尖嘴钳找正,严禁将手指深

44、入螺孔找正。要注意互相配合,保持垂直提升,起吊塔料不得超荷重,防止倒抱杆伤人。六架线施工技术措施本线路沿途所经地段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山高路陡连续跨越山坳。结合沿线情况,制定如下方案:全线采用机械牵引展放导、地线的施工方案。当导、地线展放完毕,当天不能紧线需隔夜时,为防止导、地线丢失、损伤,要求导、地线升空2.5米以上。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熟悉并掌握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和工程关键要求,并对放线段内的地形、跨越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放线前应做好停送电联系工作和取得重要交叉跨越协议以及编制好重要交叉跨越施工技术措施。2、导、地线的展放:人工展放导引绳,展放导引绳采用分段展放的方法。导引绳布线长度应合理,布线裕度在5-7%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