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5742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专业建设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提升能力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2015.6.28一、专业建设背景(一)行业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城际交通压力巨大。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明确指出:“在百万以上城市,要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方式,已成为世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有30个城市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区域的城际交通系统也开始建设,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显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时代。重庆轨道交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未来五年内,重庆轨道交通的开工强度

2、将达到40公里/年,居全国第一位。根据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9条运营线路、总长410.24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与此同时,成都、昆明、贵阳等西部城市都规划了百公里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随着这些地区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投入运营,必将需要大量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二)人才需求根据许多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除了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人员外,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运营,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运营人员需求,人员需求岗位既涉及行车组织人员,也涉及非行车人员。据推算,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近期将会有30%的

3、增长势头。并且,未来10年内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仍将继续走强。专家预测,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大约需要各类人才1300人左右,60%是一线技术管理和运营管理人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运营,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运营人员需求。届时,仅重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每年新增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就达到1600人左右。若将重庆的铁路建设和全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计算在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每年的人才新增需求将十分庞大。二、我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情况(一)专业现状我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收成教学生,2009年开始高职招生。作为重庆市高职院校中最早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校,我

4、院始终保持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强调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建设稳步发展。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256人,毕业生380人,历年就业率均达到100%。目前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专任教师9名,兼职教师10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6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8人;以上教师均有到生产单位实习和培训的经历。10名兼职教师分别来自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等企业。其中行业专家2名,企业技术骨干4名,能工巧匠4名。三、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已有专业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5、,结合重点支持专业建设,以城轨交通系统发展为契机,加强与成都地铁、重庆轻轨等城轨企业的合作,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完善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善科学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将本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专业特色明显、师资设备一流、教学质量较高、西南地区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二)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1.构建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校企

6、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构筑紧密的工学结合育人平台。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校企共建专业新体制的研究与实践;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重庆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发展为宗旨,根据区域发展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结构布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岗位职业素质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订本

7、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人员,在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生产第一线岗位从事客流组织、行车组织、票务管理、客运服务、车站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行车组织、客运服务等职业核心技能,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及业务拓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及地铁人员比例,控制学生规模,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计划不超过300人。3.剖析岗位技能,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流程,从岗位典型工作职责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入手,课程设置对接职业标准,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能力,教学情境对接工作情境,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工学

8、结合的项目课程,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建设内容包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完成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方法设计;建设2-3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精品课程;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2-3本实用型强的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开发多媒体课件、工程案例、专业实训项目和技能拓展项目等形式多样的立体化优质教学资源等。4.完善制度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力争三年,聘请、培养

9、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各1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3名;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1个月,“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90%;专兼教师比例稳定在1:1以上。建设期内,教学团队计划新增院级教研教改项目3项,省部级教研教改及教育规划课题2项,新增专业相关教研教改论文5-8篇。按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标准,打造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内容包括:组织专业教师到专业院校完成理论培训深造;组织专业教师到轨道交通企业培养专业技能;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院校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引进高素质高校毕业生加入教学团队;引进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加入教学团队等。表1 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10、表师资结构类型现 状目 标专职教师教师总数9人12人专业带头人1人2人骨干教师1人4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70%90%高级职称2人4人中级职称6人8人兼职教师人数10人16人资源库20人35人5.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习基地,强化实践育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习基地,全面贯彻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满足区域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在职员工培训及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社会技术服务的需要。通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服务重庆及周边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1、。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内容包括: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训实习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建设。新建校内实训室3个;续建校外实习基地5个、新增校外实习基地8个;在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升级扩建的同时,重视加强内涵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实践教学的50%,学生顶岗实习的比例达到100%。(1)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建设根据校企合作、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的需要,重点改善实践性教学条件。在校内实训中心,模拟真实岗位训练、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表2 校内实习实训建设项目

12、表序号建设项目实训室功能经费预算(万元)预计年开机时数1轨道交通车站管理模拟实训中心地铁车站布局设计;地铁车站客运组织关键设备布置及设备操作演练;地铁车站客运组织管理演练;地铁车站行车组织管理演练;火灾、水灾等紧急情况下设备人工控制与操作;实现地铁票务工作演练。1603002轨道交通行调控制模拟实训室实现轨道交通列车运营调度、微机联锁的仿真及全线演示和教学功能:模拟列车的实际运行图、计算运营统计指标;在仿真系统上运行各种运营调整、组织方案,学习行车组织调度。 3403003轨道交通沙盘及控制实训室轨道交通沙盘模型实际运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本实训室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多门课程的辅助教学和实

13、验平台,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行车组织”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同时本系统也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知识的普及创造了条件。150300(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点与重庆市以及西南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使之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就业的单位、教师开展产学研的平台。续建5个校外实训基地: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重庆机务段、内江铁路机械学校、重庆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北京恒安卫士安全防范技术有限公司。新建8个校外实训基地:成都地铁、贵阳地铁、昆明地铁、深圳地铁、北京地铁、长沙

14、地铁、成都站、贵阳站。(3)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校内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与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内容包括:实训室管理办法;实训室设备操作规程;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实训室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实训守则;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学生校外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企业招聘实习学生就业有关程序和要求;教师赴合作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酬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6.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搭建校

15、企数字传输平台,将企业的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7. 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以建立工学结合的监控机制及评价制度为核心,使建立的机制和制度体系达到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方案设计及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对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对岗位(群)及岗位能力选择的监控;对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及调整的监控;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的监控,最终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具体建设内容包括:(1)教学质量标准体系。(2)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制度。(3)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4)企业顶岗实习过程管

16、理制度。(5)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反馈与改进管理制度。此外,逐步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情况由专人负责统计,以此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做好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发展轨迹的追踪记录。表3 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评价内容与评价目标参与主体行业组织主要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主要评价内容(1)学生主要就业岗位(2)学生就业基本待遇(3)学生对口就业比例(4)行业对学生总体评价等(1)学生是否适应岗位要求(2)学生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3)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总体评价等(1)学生及其家长对就业的

17、满意度(2)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3)学生对课程设置意见(4)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等。评价目标(1)学生就业稳定性等(2)行业对学生的满意度(1)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2)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否满足岗位需求8.服务辐射能力建设培训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年社会培训量达到800人日;为企业举办专业讲座。技术服务: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资源为轨道交通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供支持和保障。交流与合作:为周边省份企业、院校提供职业培训和技术支持。9.以龙头专业引领带动专业群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龙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城市

18、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等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的发展水平。专业群建设重点放在专业群“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实验实训条件改善等方面。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可采用的解决办法1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策保障、企业支持、学校教学安排相配合,但目前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用工规律不相适应。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抓紧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的促进与保障机制,切实构建起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更加灵活、务实的运行机制,使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效衔接。2面对新兴产业,如何解决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相结合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大量

19、的调研和探索。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轨道交通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及工作技能要求,研究国内外轨道交通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工作规范,融入课程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并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有关专家共同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用于教学和培训。3目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验。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有计划地实施教师培养方案,把教师送到有关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培养,同时也为教师创造进入轨道交通企业参加跟班锻炼的机会。另外,争取引进高素质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加入教学团队,成为专兼职教师。4目前学校轨道交通专业实习实训条件不足,缺乏实际工作环境实训条件。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将

20、有计划地开展轨道交通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此外,力争与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实现学生多岗位顶岗实习。5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我们将着力研究现代教学手段,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五、专业建设进度和预期绩效建设内容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7-2018年专业建设模式预期目标:(1)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组建专业建设团队,分配建设任务。验收要点: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预期目标:(1)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

21、研究。验收要点:完成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研究课题立项。预期目标:(1)对专业建设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改进、完善;(2)完善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研究方案。验收要点:完成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的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预期目标:(1)深入研究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管理体制、技能型人才需求、用工制度等;(2)考察、了解国内有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情况验收要点:形成考察报告。预期目标:(1)构建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验收要点:提交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预期目标: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验收要点:修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预期目标:

22、(1)深入研究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岗位技能;(2)调研轨道交通企业岗位持证上岗规定和“上岗证”考核内容及相关事宜;(3)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研讨、制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验收要点:制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预期目标:(1)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改进、完善。验收要点: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预期目标:(1)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改进、完善;(2)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审。验收要点:通过专家评审和鉴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制定课程体系预期目标:(1)深入调研轨道交通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工作技能等;(2)研究国内外轨道

23、交通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工作规范;(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验收要点:完成课程体系规划与设计。预期目标:(1)完善课程体系设计;(2)完善建设方案。验收要点: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预期目标:(1)对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进行评价与改进。验收要点:通过专家评审和鉴定。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预期目标:(1)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广泛调研。(2)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验收要点:完成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方案。预期目标:(1)完成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方法设计。验收要点:完成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方法设计方案。预期目标:(1

24、)完善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方案;(2)完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方法设计。验收要点:新的教学模式设计方案和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预期目标:(1)研究确定本专业优质核心课程;(2)制定核心课程建设预方案。验收要点:核心课程建设预方案。预期目标:(1)建设2-3门院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精品课程申报材料与建设方案。预期目标:(1)建设1-2门市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精品课程申报材料与建设方案。教材建设预期目标:(1)启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项目;(2)制定合作开发课程建设预方案。验收要点:合作开发课程建设预方案。预期目标: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1-2本实用

25、型强的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验收要点:专业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预期目标: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1-2本实用型强的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验收要点:专业教材和实习实训指导书。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预期目标:送培1名专业带头人。验收要点:(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深造证明材料。预期目标:再送培1名专业带头人。验收要点:(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深造证明材料。预期目标:专业带头人发挥其作用。验收要点:(1)专业带头人通过考核。骨干教师培养预期目标:送培1名专业骨干教师。验收要点:(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深造证明材料。

26、预期目标:送培1名专业骨干教师。验收要点:(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深造证明材料。预期目标:送培1名专业骨干教师。验收要点:(1)送培人员名单; (2)送培人员学习、进修、深造证明材料。兼职教师预期目标:(1)聘请1-2名城市轨道专家指导专业建设。验收要点:聘请的专家开展专业建设的指导情况及作用。预期目标:(1)聘请2-3名企业专家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指导。验收要点:聘请的专家开展专业建设的指导情况及作用。预期目标:(1)聘请2-3名企业兼职教师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工作。(2)专兼教师结构和比例趋于合理。验收要点:(1)兼职教师指导实训记录。(2)学生以及本专业教师对

27、实训指导教师的评教记录。教研教改预期目标:新增院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省部级教研教改及教育规划课题1项;新增专业相关教研教改论文2篇。验收要点:项目申报及验收材料;论文发表。预期目标:新增院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省部级教研教改及教育规划课题1项;新增专业相关教研教改论文3篇。验收要点:项目申报及验收材料;论文发表。预期目标:新增院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结题1项;新增专业相关教研教改论文2-3篇。验收要点:项目申报及验收材料;论文发表。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校内实习实训中心建设预期目标:轨道交通校内实训室建设方案制定。验收要点:(1)完成轨道交通校内实训室建设实施方案。预期目标:建成1-2个实训室,并投入使

28、用。验收要点:(1)完成一期实训室建设,并投入使用。(2)学生实训记录和实训报告。预期目标:建成1-2个实训室,并投入使用。验收要点:(1)完成二期实训室建设,并投入使用。(2)学生实训记录和实训报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预期目标:续建5个校外实训基地。验收要点:(1)续签校企合作协议,并接纳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2)学生实习报告、教师实践锻炼记录。预期目标:新增4个校外实训基地。验收要点:(1)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接纳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2)学生实习报告、教师实践锻炼记录。预期目标:新增4个校外实训基地。验收要点:(1)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接纳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锻炼;(2)学生实习

29、报告、教师实践锻炼记录。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建设预期目标:(1)校企合作研究制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验收要点:(1)制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预期目标:(1)研究制定实训中心运行管理制度。验收要点:(1)制定校内实训中心运行管理制度预期目标:(1)完善实训中心运行管理制度,(2)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验收要点:(1)新的校内实训中心运行管理制度;(2)新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预期目标:组织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验收要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预期目标:完善、

30、修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验收要点:评价成果与改善方案。预期目标:完善、修订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验收要点:评价成果与改善方案。服务辐射能力建设培训服务、技术服务预期目标:为提升专业社会培训能力、专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做准备。验收要点:预期培训方案。预期目标: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专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验收要点:培训方案;项目合同书等相关资料。预期目标: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专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验收要点:培训方案;项目合同书等相关资料。交流与合作预期目标:为增强服务辐射能力做准备。验收要点: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方案。预期目标:为增强服务辐射能力做准备。验收要

31、点: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方案。预期目标:发挥带动作用,验收要点:学校设备和技术资源为周边省份企业、院校开放的事实记录。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重庆市财政(万元)行业企业(来源:)(万元)学校投入(万元)其他(来源:)(万元)总计(万元)2701001005020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2010730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301010100实习实训条件改善1207040100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3052500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2031070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30001020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22550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50050其他30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