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详细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5749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详细规划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详细规划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的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确定各类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

2、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以及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对住宅,医院,学校,和幼托等建筑进

3、行日照分析4、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5、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6、竖向规划设计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居住区是是指城市中被城市干道和自然分界线所围合,有一定居住人口规模(35万人),配建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一般由三至五个居住小区或若干居住组团组成。居住小区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指城市中有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人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居住组团是指城市中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设有与

4、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是构成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和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筑地块,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邻里单位是指在地域的相互靠近这一自然条件基础上,结合了好友往来和亲戚、朋友关系而逐步形成的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群体。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形成的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制度与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TND(传统邻里开发模式):邻里是社区的基本单元,每个邻里大约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单个社区控制在1680hm2内,其最佳半径控制在400米范围内。

5、强调网格状的道路系统,并依次划分的等级,在两点间提供了多样的选择。TOD(交通导向模式):是一个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住区和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方式规划设计。强调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开发包含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的内容的复合功能的社区。居住用地分为四类,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及公共绿地。住宅用地建筑基底及周围的一些空地(住宅日照间距范围内的土地),包括入户小路、宅旁绿地等,是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的总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

6、,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建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点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道路分级: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包括: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90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

7、(R)100100100居住区规模是以人口、用地规模为主要特征的,以人口规模为主要标志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项目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面积(公顷)50-10015-354-6城市居住用地的特性1土地的一般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2城市土地的特点 自然特征:土地不可再生性和供给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承载力能力不一致辞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经济特征: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的资产性土地位置影响

8、价值,从而产生土地级差收入 法律特征:一块土地可以通过立法衍生出其它的权力3自身的特性(1)居住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城市居住用地应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8%至28%,占城市总用地的1/3左右(2)城市居住用地分布的普遍性(3)城市居住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既混合又独立(4)城市居住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关系最为密切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五种基本形式或三种基本形式1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2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3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4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5居住小区院落二级结构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原则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2组织与人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

9、务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住宅的优缺点形式常用地区声环境的健康性要求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标准项目住宅周边/dB住宅区昼间55夜间45干线道路两侧住宅昼间70夜间55住宅室内噪声标准房间名称标准值/dB卧室书房昼间40夜间30起居室昼间45夜间35光环境的健康性要求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 气候区 气候区、 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31有效日照时间带/h816915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住宅室内采光标准房间名称侧面采光采光系数最低值/%窗地面积比值(Ac/Ad)起居室、卧室、书房、厨房11/7楼梯间0.51

10、/12住宅布置的四种形式住宅单体的平面组合基本形式有四种: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和混合式。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但如果处理不好形成的空间往往会有单调、呆板的感觉,并且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如果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注意避免“兵营式”的布置,多考虑住宅单体空间的变化,如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落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仍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周边式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院内较安静、安全,利于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小块公共绿地

11、和小型公建等居民交往场所。这种形式组成的院落较完整,一般较适用于寒冷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周边布置的形式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这种布置方式部分住宅朝向较差,对于炎热地区较难适应。周边式基本形式的变化有3种,即单周边式、双周边式和自由周边式,目前市场上别墅类产品引用的较多,而公寓产品受朝向和采光影响较少出现。点群式点群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运用得当可丰富建筑群体空间。点式住宅布置灵活,便于利用地形,但在寒冷地区因外墙太多而对节能不利。住宅间距书本153页

12、住宅侧面间距:1、 条式建筑,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2、 高层塔式建筑、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住宅用地总面积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每公顷居住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居住区总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m2建筑面积7.50.3商业中心车位/100m2营业面积7.50.3集贸市场车位/100m2营业面积

13、7.5饮食店车位/100m2营业面积3.61.7医院、门诊所车位/100m2建筑面积1.50.2两种模式:人车混行系统及人车分流系统人车混行系统特点:人车分流系统特点:1、 功能划分明确2、结构清晰、层次分明3、住宅多呈院落式布局,宅间道路多为尽端式道路静态交通系统静态交通主要指停车场、道路、标志和其他交通附属设施,动态交通主要指人车路三者的结合。静态交通的特性1、除公共交通和货运运输业的车辆外,绝大多数机动车,特别是家庭轿车的静止时间要超过行驶时间2、机动车在出行处和目的的两端都需停车空间,否则道路会不畅通,并且机动车的停车位空间还包括有进入、驶出停车位的辅助空间,因此,停车时的停车位整个需

14、求空间是相当大的,同时也说明停车位的重要性3、停车位和道路的功能应严格分开,不能将道路边作为停车位4、居住区道路以居住者行走和休闲功能为主。居住区道路的设计书本180页到184页重点! 居住区道路设计的规范要求居住区道路的红线宽度居住区类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米2、小区路:路面宽69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米,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米3、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米居住区道路纵坡

15、设计规范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控制指标/%最大纵坡控制指标/%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控制指标/%机动车道0.28.0(L200m)5.0(L600m)非机动车道0.23.0(L50m)2.0(L100m)步行道0.28.04.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居住区道路规划关于出入口的规范要求: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小区级道路不宜采用尽端式格局,保证消防、救灾,疏散等的可靠性。 两个出入口可以是两个方向,也可以是同一方向。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米。 沿街建筑物长度大于150米时,

16、应设置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米,当超过80米是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道路的分级 P1901、 居住区级:最小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必要时可增宽至30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混行方式,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2、 小区级:面宽度宜为69m,在非采暖区要求建筑控制线间距的最小限值为10m,在采暖区建筑控制线的最小宽度为14m3、 组团级:路面宽度为3-5m,两侧建筑控制线宽度非采暖区不小于8m,采暖区则不小于10m。4、 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为2.53米各等级的道路应满足以下设计的要求:1、 居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应尽量采用正交,以简化路口

17、的交通组织。所以居住区级道路与城市道路的交角大于或等于75度。平原区小于75度时,用平曲线弯道来满足要求。山区小于75度时,对路口做必要的处理。当居住区类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置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2、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小于120m,并应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3、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并铺设梯步解决竖向交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的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32低层332有出入口5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21.5低层221.5围墙面向道路1.51.51.5居住区路网的基本布置形式有环状,

18、枝状和混合式环状道路分为环通式,半环式,内环式,风车式。其特点是交通便捷,道路面积较小,有利于人车分流,街道空间丰富,景观组织较好,但是环状路网出现过多扇形地块,不利于土地充分利用。枝状道路的特点是,路网密度低,路面面积小,交通短捷,但交叉口较多,交通组织比较复杂,适合于地形较复杂地段,多为尽端式。道路交叉口处理 P198 P200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7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道路与道路交叉分布图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

19、、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阻挡驾驶人员视线的物体存在。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八个类别: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原则书本206页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营管理、使用和减少干扰。2、 商业服务,金融邮电与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3、 基层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4、 配套公建的规划布局和设

20、计应考虑发展需要城市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中关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定:1、 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应适应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向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应符合居民活动规律,方便居民日常使用。2、 公共设施的布置应避免对居住生活的干扰,保证环境的洁净与安宁,应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适当安排3、 结合社区建设的需要应配置居民的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居民集合(交往)场所,为物业管理创造方便而有效的基础条件4、 小区必须有完备的环卫设施系统、集运设施系统、实现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P218第八章 居住区绿地设计绿地设计的基本内容,指标分级P229P230居住区绿地公共绿地公共服务

21、设施所属绿地居住区街道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小区游园居住区公园住宅组团绿地各级绿地设置要求名称功能一般设置要求规模(万m2)最大步行距离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主要供本区居民就近使用1.0800-1000小游园(小区级)主要供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0,6-0.80.4400-500组团绿化(组团级)主要供组团内居民使用0.05150住宅庭院绿化供本幢或邻幢楼的居民使用酌定道路绿化遮阳、防噪声和尘土、美化街景树池最小尺寸1.21.2m,绿树分段长度30-50m行道树株距6-8m;树干中心距侧石外缘0.75m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指标:1、绿地率,新区大于或等于30,旧区大于或等于252、新区,组团大于或

22、等于0.5/人,小区(含组团)大于或等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大于或等于1.5/人3、旧区大于或等于新区的50。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P231(1)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与居住区平面设计同时进行、统一规划,使小区绿地自成系统,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各级绿地应有恰当的服务半径,便于居民使用,重视宅间绿地的规划设计,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2) 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和投资。尽量利用劣地、坡地和洼地等作为绿化用地,并对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利用。(3) 公共绿地应考虑不同年龄的居民,按照他们各自的活动规律配备设施。(4) 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5) 居

23、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又要在构思、布局及植物种类等方面做到多样化。充分利用处置绿化,增加绿地景观效果第十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整个城市规划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连接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关键性编制层次,主要承担在微观层面上的,对城市受控系统的连续性控制

24、与决策,对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适用范围:开发区、城市中心区、旧城区、商业区、居住区等宏观层面定位线控制表项目定位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线形作用道路用地和地块用地生态和环境保护区域河流和水域用地历史保护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微观层面定位线控制表项目道路交通定位线景观定位线环境质量定位线线形作用保证城市主要道路上的交通安全和通畅延续道路景观界面延续城市分区景观体系提升地块环境质量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线形名称禁止机动车开口线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线建筑基底线裙房控制线主体建筑控制线建筑架空控制线等广场控制线公共空间范围线绿化控制线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需基础资料1、 总体规划和

25、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2、 正确反映现状的地形图,3、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用地性质、范围、容量、用地平衡;红线位置以及周围的用地情况;土地分类至小类4、 现状人口资料: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5、 建筑物现状资料:工业民用建筑的建筑质量、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保留价值等6、 实施的规划、分布、用地范围、级别等7、 工程设施及管网资料8、 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现状、开发方式等9、 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风貌景观等资料10、 其他有关资料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 P278 要看书 很多知识点1、 定性:确定

26、城市土地具体地块性质,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代码分至小类。2、 定量:确定每片、块建设用地面积及建设用地上所设定项目的用地面积、可开发建筑量3、 定位:确定大、中、小类城市用地,特别是小类以下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的规划范围和规划的具体位置、界限在“三定”中应注意以下方面:应根据所在城市的不同规模、城市特征、所处区位、土地开发性质等来确定土地细分的类别;根据区位、土地使用性质,特别是土地租让和房地产开发要求,合理划分片、块建设用地的大小用地性质的兼容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 P2821、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2、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a.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

27、求;b.建筑间距的规定;c.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d.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e.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f.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g.有关名词解释;h.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3、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点;4、 各地块控制指标条款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和有条件规划许可条款。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a)用地性质;b)建筑密度;c)建筑控制高度;d)容积率; e)绿地率;f)交通出入口方位;g)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a)人口容量(人/h);b)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c)建筑色彩要求;d)其他环境要求。有

28、条件规划许可条款,一般指容积率变更的奖励和补偿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的内容要求 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 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 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 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l/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 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a.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b.规划保留建筑;c.公共设施位置; d.道路走向、线形、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e.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

29、必要时d、e两项可单独绘制; .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项目需要增加的其他图纸。比如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等规划用地,应增加保护区划图。山地城市应增加竖向规划图,总平面布局示意图、空间形体意向图等。土地使用性的兼容性与混合用地他们的比例与区别书本287页书本291页至297页第11章城市中心区的详细规划设计CBD的概念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及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并在空间特征上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区。CBD的特征(1

30、)吸引力和服务范围及服务能力最大(2)交通最发达、最便捷 (3)建筑密度最高,商业密度最大 (4)地价最高(5)人流最集中,24小时人口的变化值最高 (6)人均收入最高界定CBD的计算方法1、 指数确定法(墨菲指数)商务高度指数CBHI=被调查用地内商务用途的建筑面积/被调查用地的面积商务密度指数CBII=(被调查用地内商务用途的建筑面积/被调查用地内的总建筑面积)*100%CBD分为硬核与核缘两个部分硬核:CBII60%,CBHI1.5:;CBII50%,CBHI2.0核缘:CBII50%,CBHI1.0 ;CBII40%,CBHI1.5戴维斯认为:硬核CBII80%,CBHI42、 核框结

31、构 用地类别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核中心区零售业用地最多,办公次之,工业住宅最少;核边缘区反之 在CBD中,办公面积明显高于零售面积。 在CBD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同行业之间的集聚效应形成不同的分中心第12章市政设施配套控制给水工程城市排水按照来源和性质分为三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城市污水分类污水排放系数城市污水0.700.80城市综合生活污水0.800.90城市工业废水0.700.90排水系统的布局书本里335页排水分区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合城市污水受纳体,包括水体和土地位置进行划分。污水系统应根据城市规划布局,结合竖向规划和道路分布、坡向以及城市污水受纳体和污水处理厂厂址,进行流域划分和系统布局。雨水系统应该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地形,结合竖向规划和城市废水收纳体的位置,按照就近分散、自然排放的原则进行流域划分和系统布局。应充分利用城市中的洼地、池塘和湖泊调节雨水径流,必要时可建人工调节池。排水渠道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铺设,不设或少设排水泵站。排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或便于雨、污水汇集的地带。排水管宜沿规划的城市道路铺设,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线路电压等级(kV) 高压线走廊宽(m)500 60-75330 35-45220 30-4066,110 15-2535 15-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