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6987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实施方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提出“自能高效课堂”实验与研究,是罗庄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推进“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筑牢素质教育主阵地。在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实施“四动策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掀起了全区构建高效课堂的高潮实验与研究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而提出的课题。我们认为“高效课堂”主要研讨的是两大方面问题,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转化在学生身上。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还不一定见效益,这不

2、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 “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这就是我们要研究“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的主旨。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多样化的客观需求,变革教育实践,把对素质教育的追求落脚到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自能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到“教学生学”的教学本质的追求,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主体建构知识的意义,解决“怎么学”的问题;用以人为本的热忱和科学有序的方法,引领学生享受自能高效课堂带给他们的成长与快乐。从教育教学实际看,我们的自能高效课堂,既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为学生后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奠基;既立足于当前的家庭期望和社会需要,又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力争展示一个健康、向上、自主、特色的学校教育。二、研究内

4、容主要分为如下几个几个方面:1、 适宜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教师备课方式、方法的研究没有机制的教育会产生一盘散沙的师生,缺乏激励的学校孕育不求进取的集体。伴随着自能高效课堂的实施,原有的不利于课堂创新的管理机制就应该不断得到完善。其研究的内容主要要:教研制度;网络教研的方式方法。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备课检评制度。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对课题实验教师与名师团队的评价与管理。2、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但它更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具体体现。由于涉及、涵盖了众多的方面,为此我们在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时更侧重于课堂操

5、作策略层面的研究:课堂中教师如何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课堂中教师如何从情境入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中教师如何从评价入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3、小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相结合的高效学习所必备能力及培养方式、方法的研究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有机结合。对学生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为明显外在特征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其中包括:学生自主质疑行为的研究;自主阅读行为的研究;自主探索行为的研究;自主预习行为的研究。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品质的研究,以不断发展学生自能学习

6、的能力,为建设自能高效课堂作准备,并形成操作性的策略。4、适宜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新课程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具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适时有度”。所谓“适时”,就是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教师花在集中讲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只能利用35分钟时间),教师要在课堂中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适时引导学生自学,把握引导的最佳时机。所谓“有度”,即要注意讲的程度,即在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及引导的循序渐进;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五、研究目

7、标自能高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课堂就会高效。建立“自主-合作-探索”的高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自能高效课堂”是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它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不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牵引,不是吞食教师送到嘴边的东西,而是依靠自己积极的读、主动的思和大胆的问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智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生命活力。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思考、实

8、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六、理论依据1、从认识上说,这首先是由学校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决定的。“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教授方式不应当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应是启发诱导;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解决问题,在于创造。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朴素而又深刻地描述成功语文教学的特征:“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的这种“不教之教”的教学理念

9、阐明了教与学的辨证统一关系,为我们处理教与学这一对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教学中,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反复强调:“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 2、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对语文教学如此,对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皆应如此。所以,我们据此并将其推而广之,着力构建“自能高效课堂”。它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

10、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前提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即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有愉悦感。3、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既是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对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成果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又是学习主体自主学习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并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应以活动、交流、交往为中介调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把学生从教育的客体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总结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能发展,才是学生素质提

11、高的必由之路。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均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其职能是指导、组织、帮助、激励,具体工作就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掌握学习内容七、研究方法主要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1、实际操作研究法本方法主要是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亲身走进课堂,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

12、教学,继而获取第一手的自能高效课堂教学经验。2、教学借鉴观察法本方法以外出学习、听课、检查、交流等形式对设立的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完善本课题的研究。3、调查咨询法本方法以问卷、访谈、听课、咨询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自能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4、经验总结法本课题在开展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每一个阶段性活动进行总结,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和模

13、式,为撰写有关自能高效课堂教学的论文提供理论实践依据。八、研究过程研究预计用二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确定课题,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2、设计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基地,成立子课题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层培训,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3、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1、落实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通过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实践,积累经验,为课题的全面实施作好辅垫。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4、根据研究方案,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6、继续深入研究,完善理论框架,积累研究材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课题中期评估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示活动。3、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提交研究成果,申请课题鉴定,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