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论文:营造“回归”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7099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学论文:营造“回归”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教学论文:营造“回归”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教学论文:营造“回归”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教学论文:营造“回归”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教学论文:营造“回归”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学论文:营造“回归”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论文:营造“回归”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营造“回归”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内容提要】人文性是新课程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只有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才能造就具有良好道德,健康人格,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本文从一下三方面论述这一旨意的:一、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思想品德课堂应是:“为了生活的课堂”;二、回归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感课堂;三、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生活实践的课堂,它包括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最终达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提高。营造“回归”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内容提要】人文性是新课程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只

2、有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才能造就具有良好道德,健康人格,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本文从一下三方面论述这一旨意的:一、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思想品德课堂应是:“为了生活的课堂”;二、回归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感课堂;三、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生活实践的课堂,它包括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最终达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提高。【正文】人文性是新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要求思想品德课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的态度,培养坚

3、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使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作为人文学科的思想品德教学是中学德育教学的主渠道,本文拟就如何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造就具有良好道德,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谈些粗浅的认识。一、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人是生活的人,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生活需要阳光,教育也需要春风雨露。教育不是说教,更不是禁锢,教育需要走近生活,在生活中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只有教育生活化,教育才能有张有弛,如浴春风。思想品德课堂也是师生生活的课堂,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与学生的要求、愿望

4、、情感、体验密切相联。让课堂回归生活,不是让生活来代替教学,而是强调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在生活中所关注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重视学生个体情感的需求,激励学生勇敢地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发展自己。生活是学生的真实世界,从生活中选取情景,设置探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是课堂回归生活的一个基本思路。例如,学习“感悟青春”中的“青春误读”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寻活动小刚爱穿奇异服装,爱模仿明星,妈妈对他提出了批评,但小刚却说妈妈太土,不懂

5、得什么是酷,太不理解他,而且,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学会自立了,想干什么是自己得事情,不需要母亲再来干涉。1小刚所理解得酷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酷的?2小刚对母亲得批评所采取的态度,反应了她一种什么样的心态?3小刚是如何理解长大的含义?4你又是怎样理解长大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出于青春期的学生经常会出现青春误读,有时可能会在无意中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常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出现一些“小刚行为”加以分析,学生很自然的就会明白,什么是青春?青春究竟意味着什么?又如,在讲到“我的角色、我的责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寻活动。有一天,小明兴冲冲地放学回家,丢下书包对妈妈说:“明天学校放假,同学小强邀请我下午

6、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你看我买什么礼物好?”妈妈说:“姥姥生病了,明天我们一起去看望她。”小明说:“我们明天上午去看姥姥,上午我有空。”妈妈提醒他:“明天上午你要参加定期英语培训班,你忘了?”小明为难了:“那我怎么办?我已经答应小强了。”妈妈说:“这件事情由你自己来决定,而且你也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1 小明面临的问题时什么?2 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3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决定?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碰到类似小明同学这样的冲突,结合这些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自己所负的责任,引导他们在矛盾冲突中做出合理的选择,主动承担应负的责任,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教育回归

7、生活,让教育成为生活,争鸣的教坛不能缺少这样的朴素理念。课堂应是“为了生活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使学生远离生活,而是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二、回归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状态中,彼此之间应该敞开心扉,彼此感染,把课堂变成情感交流、对话和体验的场所,促使彼此情感上的融合。新课程的教育是情感化的品德教育,是淡化了教育痕迹的品德教育,它更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体验与感悟,以情激情,以情换情,使学生在讨论、辨析、情感的撞击中,真正做到共识、共享、共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热烈的、多彩的情感

8、体验。例如,在讲到“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时,结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陆人民热烈欢迎时,一位网友在网上发表的名为娘,我兄弟他回来了一诗,设计了一个尝试活动。当你跨出机舱的那一刻我就认出了你走上前去,说一声兄弟,你回来了我们兄弟俩可要看清呀咱娘在生前可一再叮嘱咱们家历代姓“中”名“国”不管到什么时候谁也不准更改姓名谁也不许吵闹着分家分田这是娘的嘱咐也是晚辈的希望兄弟呀,“中国”这两个字比你我的生命更重要有人说:“娘,我兄弟他回来了诗中字里行间洋溢着海峡两岸同胞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相互认同,血肉相连的文化气息。”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经牢牢地印在我国的民族意识之中,娘

9、,我兄弟他回来了就是这种民族意识的现代诠释。”还有人说:“这哪是兄弟回来了,明明是两岸同胞的渴望。”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你读了这首诗后有着怎样的感受?两岸统一不仅关系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且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这是因为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祖。“这种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著名的情感诗句一直深深的烙印在中华儿女们的心中。我们从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民族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领会娘,我兄弟他回来了这首诗的内在意蕴,既能开阔学生的探寻思路,链接学生多方面的背景知识,又能比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又如,在学习我知我思,我爱我师的内容时,我设置了一个活动-“欣赏老师”,具体做

10、法:首先由老师欣赏她的老师,渲染深爱她的老师之情,唤起学生欣赏他们的老师,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他们的老师的情感。师:在成长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去欣赏,去热爱的好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的力量熏陶着我、感染着我、鞭策着我,使我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如:读小学时,我欣赏阮英凤老师的严格,她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深爱的母亲,正是从她对学生对工作严格负责的身上,我学会了要尊重别人,要严于律己。读初中时,我欣赏李登志老师的慈爱,我多想跟你说:“李老师,谢谢你当年的慈爱。读初三那年,您在我英语考试失败之时,送上声声鼓励,让我感动至今。”读高中时,我欣赏徐保森老师,三年

11、间,我们由相遇、相知,到相交,他是我最真挚的良师益友。毕业二十又二年了,至今我们仍保持着亲密的书信和往来。当然,我欣赏的老师,不止是这位,还有很多很多每当念起他们的名字,他们的音容笑貌都在我脑海中闪现。我总感到几分亲切,几分感动,几分责任。同学们,你们懂得欣赏自己的老师吗?谁来说说?生1:我欣赏班主任张老师认真负责,他总是认真地备课,上课在我们身上投入很多。生2:我欣赏梁老师的幽默风趣。在他的语文课上,总是笑声不断。笑声中,我们轻松快乐地掌握了知识。生3:我欣赏罗老师的善良真诚,她是我七年级的老师,因为不小心摔坏了腿,耽误了一个月的功课,是罗老师在忙中偷闲帮我赶上了落下的功课。我永远记得她!感

12、谢她!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教学只要认真投入,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方案,以情激情,以情唤情,必然会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点燃学生激情之火。又如,我在上“难报三春晖”这一课之前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上买菜起,安排好家里的一切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让学生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买菜和做菜的时候最需要他人帮忙;有人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人搓搓背,揉揉肩。这时,我因势利导的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们把自己最需要

13、的送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学生齐声说:“好!”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三、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实践性是新课程的又一大特点。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人文精神的本质和核心,良好的道德修养来源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人文精神,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从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德育行为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以便能够更好的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他

14、人、面对未来。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实践主题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信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注重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敢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学会奋斗、学会实践,既是教育者的职责,也是受教育者的素质。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动手操作、实地考察、查询资料、访谈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验证所学知识,进而灵活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最终达到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和情感的升华。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要学会游泳,就必须在水中反复练习。例如学“难报三春晖”内容时,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呵护小鸡蛋

15、”的实践活动。要求是:让全班学生们带着一个生鸡蛋,精心呵护一天,并且一定要保证鸡蛋完好无损,然后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谈体会。通过呵护小鸡蛋的实践活动,学习明白了:呵护鸡蛋,仅仅一天就是那么的艰辛,而爸爸妈妈哺育我们成长这么多年该是多么不容易,所以爸爸妈妈理应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又如:在学习“共同的家园”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课前在班内做一次小调查。1你和你的家人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2你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制成的吗?3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危害?4你是怎样看待“中国作为一个一次性筷子出口大国”这件事的?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所设计的问题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自我教育。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让课堂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更是思想品德课堂的课内在呼唤。让教育回归现实,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让人文精神在思想品德的“回归”中得以充分体现,是我们广大政治教师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永远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