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磨课记.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7106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磨课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磨课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磨课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磨课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磨课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磨课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磨课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好课还需百回“磨” 桂林山水磨课记 古人有云:“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课,用心“磨课”是必须和重要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磨课”,我们青年教师更加需要“磨”。缘起曾多次听其他老师上桂林山水一课,但并未发觉课文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感动。奇秀险的山也好,静清绿的水也罢,桂林山水在我的眼里始终只是一篇可操作性强,但难以出彩的课文而已,直到自己要在市优质课评比中上这篇课文。一次次磨课让我饱尝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也正是在一次次“跌倒”、 “ 爬起”、“推倒”和“重构”的教研过程中,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不断实践,反思、

2、感悟,再实践,使我的业务水平快速提升。一、了解桂林山水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山穷水尽第一次试教后,听课老师给我的一致评价是:学生没有走进桂林,从而无法体会其山水之美,教学目标未能达成。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我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发现目标定位出现了偏差。第 一 稿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峰峦雄伟、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第2、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以及桂林山水的特点。2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写一段话。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第一次试教后,听课老师指出: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教学也并非是资料的简单叠加,语文教学更不能只是材料

3、的反复呈现。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才能显得生动有效,学生才能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听课老师的提示下,我顿时找到了问题之所在,于是我决定重新确定教学目标。(二)柳暗花明1、定位目标,质朴无华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与亲。”文本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依凭,有着明确而又多元的价值趋向,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潜在的教学价值。为了能更好地定位教学目标,我再次走进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它的结构清晰、自然。从 “桂林山水甲天下”引入漓江水的静清绿,再到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山水相依。文章的结构美,语句也美,通过多样的写作手法

4、,仿佛把一幅连绵不断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本篇文章的教学目的不但要让学生感受到景色的美,更应该让学生从中感悟文字的美。由此我更改了原来的教学目标:第 二 稿一、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波澜壮阔、峰峦雄伟、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的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第2、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桂林山水的特点。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追求目标,以生为本其间,我重温了区名师马虹亚老师在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一次讲座情到深处动人心构建语文情感课堂的实践与思考,又细读了教学目标有效性的标准

5、一文。这才发现,平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书写教学目标时出现的“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了解”、“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缺乏进一步的可观察性,于是到了后来,评价也就无法开展。而我的教学目标“二稿”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错误。如:“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学生究竟是否“了解”了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是无法被观察到的。因此需要将无法观察到的教学目标修改为可观察到的教学目标:第 三 稿一、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说出“波澜壮阔、峰峦雄伟、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的意思,会表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能说出第2、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桂林山

6、水的特点。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桂林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景色甲天下的感受,会模仿课文第2节的写法来写一段自己家乡山水的话。3.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桂林山水的美好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三)反思布卢姆所指出:教学目标一旦被明确地确定下来,它就成了能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起指导与决定作用的计划。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奋力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有效的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标准:第一,是一种整体性目标,既有体验性目标,也有知识性目标,由知识本位

7、向能力本位向以人为本位发展。第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目标的表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表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表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第三:具有可观察性、清晰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等特点。从我一再调整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表述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目标意识”的重要性,因为“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四)感悟从第一稿行为

8、条件的缺失,到第二稿主体的混乱,再到第三稿的准确定位。我真正感觉到了磨课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1、教材越“磨”越深入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与实践,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材料,提高了对教材的认识与把握能力,经历了一次次的借班试教,提高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同时,听课教师对同教材的不同理解,使我取长补短,达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学智慧。2、合作交流越“磨”越默契在研讨过程中,参与者不断亮出自己的观点,一串串问题就如清单一样罗列出来,甚至细到哪一个环节上的过渡语,一个神态、动作。磨课是众人教学智慧的结晶,也是共同进步的良好平台。在写出教案后,

9、经过了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一次次的推倒重构,使我逐渐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使我的课堂教学趋于成熟和理智。磨课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正、提炼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合作交流的一个过程,通过磨课,使教师间的合作走向默契化。二、爱上桂林山水追寻有效的教学方式(一)再次“疑无路”经历了实验小学的磨课,我再一次遇到了“瓶颈”。有了准确的教学目标,但是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评价方法去落实这个目标呢?课文我早已熟悉,但我仍旧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细读,希望捕捉到一闪而过的灵感。有一天晚上,我习惯性地拿起一本语文杂志来看,蹲下来与学生同学这篇文章使我茅塞顿开。我又一次确信:桂林山水情结,应该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

10、我要“蹲”下来教学生,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到最多的东西!一开始,我总觉得既然要去进行优质课评比,就应该是进行课堂展示,总要拿出点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而且课堂也应该显得相对热闹些。在这一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水平,被我抛之脑后,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设计:首先提出一个研读主题:为什么人们称桂林山水为“甲天下”呢? 它究竟“甲”在何处呢?接着学习第2自然段,在了解了本段主要内容(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进行研究。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可坐在一起,好好合作。研 究 任 务1.画漓江图。(喜欢画画的)2.研究作者写作顺序,结合

11、完成课后习题。(爱好写作的)3.读出漓江水的特点。(长大想当播音员的) 然后学习第3自然段(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比朗读,体会“拔地而起” “危峰兀立”的含义,仿写描写漓江水和桂林山特点的句子。 课文第3自然段从作者文字的描述中去体会漓江水的美是个难点,学生看惯了电视中、图片中的秀美景色,但要从语言文字当中去感受景色的美的确有一定难度的。本想用开放式教学,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发挥特长,但事实并不如愿。当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室里乱作一团,交流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尤其是画漓江图,更是离谱。学生因为绘画的水平,从文字到绘画,从形象到抽象那是天方夜谈,他们毕竟还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

12、,能力有限,我高估了他们,陷入了迷茫接下来几次试教,我不断尝试着其他的方法想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但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用尽,都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二)终于“又一村”1、教无定法贵得法评比的日子越来越近,正愁眉不展时,去区中心学校试教后的交流中,我终于迎来了“又一村”。课后我校语文教导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美的事物应该都是共通的,可以改变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去理解体验作者语言文字在表达效果上的美,然后再引导他们对作者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美景有所感悟。于是我在教学漓江水特点的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在读完句子后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在学习“绿”这个特点时问学生:师:我们现在就站在那竹筏上荡舟漓江,放眼

13、望去满目都是绿的。这一片无瑕的绿呀,你又来自于哪里呢?生1:来自漓江边那绿油油的山。生2:来自漓江江底中在随波漂动的绿油油的水草。生3:师:啊,如此美景,如诗如画,就让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赞美她吧。教师投影出示重新排列后的文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配乐范读第一部分。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学生自由练读后进行朗读展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很是欢迎,感受也特别深。漓江水的特点记住了,而且在不经意中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作者的写作顺序与方法也迎刃而解,可谓是一举多得。(二)生活万象皆语文漓江水特点的教学突破了

14、,但美中不足的是那秀美的漓江水学生还是难以体会,因为光靠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很难真正走入到这桂林山水中去。突然我想到了曾在网上看过的一部纪录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里面好象有许多展示漓江水的画面。我赶紧借来光碟,快速搜寻,果然找到了一段与课文十分匹配的画面,简直就是为我的课量身定做的,我太高兴了,当天我就那着这个法宝去试教,果然学生被画面中的强大气势所震撼,打心底感受到了漓江水的美,至于这个词语的意思的理解和朗读效果那就不言而喻了。(三)反思教学就像打拳,很多时候是“无招胜有招”,尤其是一些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相吻合的教学策略更能得到学生的青睐,毕竟语文课不仅仅是语文课,通过磨课我又悟出了以下规律:1

15、、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蹲”下身来教学,切不可为了求得课堂的花俏而好高鹜远,最终影响课堂效果,阻碍学生素养的提高。2、阅读教学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千变万化,但衡量它是否得当的方法却是唯一的,那就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本文的理解、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否有效,是否能通俗易懂地解决教学难点。3、生活处处皆语文,关键看你会不会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语文融入生活。如:从桂林山水的风光纪录片中片段的合理运用都与生活密不可分。(四)感悟磨课犹如磨剑,只有你用心去“磨”,终有一天宝剑会亮出它的锋芒。1、学生需要越“磨”越

16、了解 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备课,考虑的比较多的是每一个环节,自己应该做什么,学什么,怎样的设计,使自己一在一节课上畅通无阻,直至课的结束。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青年教师是在背教案、走教案,而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这次的磨课经历,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需要才是第一位的,学生才是主体。2、创新火花越“磨”越闪亮 这次磨课中,将设计好的教案提供给听课的其他专家与老师,听课的专家与老师在反复的研讨中,往往会在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融入自己新的想法,力求使教学设计新颖,因此,磨课出来的教学设计都会有所创新,例如在教学漓江水的这节时,采用把原文改变成诗歌的形式来让学生朗读,不但为学生读好这段话做好了铺垫,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后记那一次的优质课评比早已结束,但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并没有随着优质课的结束而结束。这次磨课的经历带给我的思考远远多于这节课本身。一节好的语文课,就是这样一次次地从 “山穷水尽”中“磨”出“柳暗花明”,正所谓好课还需百回“磨”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