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课前课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课前课后.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的一堂教研课寻找言语习得与情感震荡的“和谐前进”之旅桥课前课后 今年三月份,我和同校的杨老师上了一堂同课异构的全县教研课人教版第十册16课桥。桥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
2、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定位为: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基于对教材的如上解析,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板块:课前谈话1、交流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雪灾对我国的损害及面对雪灾,中华大地涌现的感人的事迹。2、看录像感受山洪暴发带来的灾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三、聚焦老汉,体会镇定无畏的老汉形象(抓住人物的言行学习课文7-13节)四、设置矛盾,体会不徇私情的老汉形象(学习14-23自然段,抓住动词“冲、揪、推”,在老汉先是把小伙子揪向死亡的可能,后又把小伙子推向生
3、的希望的举动中感受矛盾;从老汉两次“吼”的不同情感中感受矛盾。在齐读文章结尾四节后,揣摩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老汉的不徇私情,舍己为公。)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六、课外练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对英雄的哀思、感谢和敬仰。)一、怎样让学生感悟到洪水的凶猛和可怕?课文中对“不断上涨的洪水”的描写,其目的是要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老汉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伟大人格。这一纵向线索是感悟老汉精神的基础。所以,我把“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这一环节的教学,作为体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理念的一个着力点。怎样让学生感悟到这场洪水的凶猛和可怕?一开始,我作了这样
4、的预设:1、读准以下词语:“咆哮狞笑势不可当 放肆没腿深”。2、在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感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3、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雨的大和洪水的凶猛,用横线划出。 反馈时相机引导:(1)“像泼。像倒”,让你感受到的是?(2)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是谁在“跳舞”? (4)“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是什么在“逼近”? (4)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洪水的可怕凶猛。这样的设计,从学习描写洪水凶猛的词语开始,到相关词组、句子,再到由此形成的整个片段,读中有悟,悟中有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我带着这样的预设先在学校
5、里上了一堂教研课。凭借课前谈话时学生通过录像对洪水可怕的直接感知,加上这班学生很能干,说得好,读得也好,所以课下来很溜,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但课后交流的时候很多同事谈到,作者写洪水,先写它“在路面上跳舞”,再到“没腿深”、“齐腰深”、“爬上胸膛”,情况越来越紧急;描写洪水的这些语句都异常简短,充分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更增强了表现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情况的危急,当时人们的惊慌失措。而我在课上与师生的互动中做得更多的只是凭空谈感受, “像泼。像倒”,让你感受到的是?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是谁在“跳舞”?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是什么
6、在“逼近”?这些看似投入的对话对于学生语言的习得到底能起到多少实质性的作用?我们看不到明显的增量。教学时,我好象主要还是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取所负载的信息,“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吕叔湘)那么,怎样让学生通过触摸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语言文字来真正感悟到这场洪水的凶猛和可怕?二、怎样让学生通过触摸特色鲜明的语言文字感悟到洪水的凶猛和可怕?吸收了大家的意见,我对这一环节作了修改,在县“同课异构”教研课上,这一环节是这样呈现的:第1、2步不变。3、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1) 让我们回到课文中,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雨的大和洪水的凶猛,用横线划出。 (学
7、生每反馈一句出示一句,顺序如下:)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相机引导:师: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生1:是很凶恶的笑。生2:是很让人恐怖的笑。生3:是最歹毒凶狠的人才回有的笑。师:是什么在逼近?生:是死亡!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1:野马不受束缚,横冲直撞。“受惊的野马”那就更加厉害啦。生2:“一群受惊的野马”,说明气势真的是不可阻挡,排山倒海,太可怕啦!师:是谁在跳
8、舞?生:是魔鬼、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 师:“像泼。像倒。”这样的雨,你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吗?生:瓢泼大雨,倾盆大雨师:那么多的好词,作家难道不会用吗?他为什么只用这四个字?生:四个字,两句话,短促,可是很有力,让我感受了雨是那样大,那样急,当时形势十分危急,仿佛连多说话的工夫都没有。(2)师:(对比学生反馈的句子和文中句子的顺序)这些句子,如果按照刚才同学们说的顺序下来,行吗?生:不行。文中这六个句子的顺序排列,让我看到洪水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高涨,请矿越来越危险。而同学们刚才说下来的顺序很乱。(3)师:对,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短短的时间内,已经从在路面上跳舞,涨到
9、没腿深、到舔着人们的腰,再到爬上胸膛(边说边板书:没腿深、舔着腰,爬上胸膛)。请你们自由读读,再次感受。(4)(生自由读好后指读):请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5)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使人充满恐惧和担忧!一起读。可以看出,我想努力挖掘言语形象、言语内涵、言语情感的结合点。为次,我增加了两个教学点:一是通过对比、重排句序这一言语训练形式,让学生感受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为理解后面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作有效铺垫和蓄势。二是对于“像泼。像倒。”这两句短句的重点处理:通过对比,感受文本语言简洁、富有张力的表达特点。从学生的朗读情况来看,他们对这场洪水的理解和感受显然胜过第一次教
10、研课时,在他们富有情感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课文言语和精神营养已经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部分,已经成为学生语感结构和精神系统中有活力的细胞。然而且慢,“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一栋雄伟的楼宇,一曲华彩的乐章,如果将它拆分成多少梁柱、多少音符,就失去了整体的美。”(吉春亚)我所做的工作,有没有拆分梁柱、音符之嫌呢?这是我隐隐约约的疑问,可能也是当时在听课的许多语文教师的疑问。课后,特级教师柴冬青老师给出了她的意见:学语文,要得意更要得言。文本语言的习得与情感精神的感悟之间无先后之分,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提升。对于本文表达方法的获得与情感的深入体会,是否有更好地层层推进、引人入胜的交融的途径?看来,有必要再
11、次开始寻找言语习得与情感震荡的“和谐前进”之旅。三、怎样让言语习得与情感震荡“和谐前进”?根据柴老师的意见,我对这一环节又重新作了改变和完善。然后又找了一个班级进行课堂演绎。第1、 2步还是不变。3、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1) 读读划划:让我们回到课文中,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雨的大和洪水的凶猛,用横线划出。 (2) 变序训练:(对比学生反馈的句子和文中句子的顺序)这些句子,如果按照刚才同学们说的顺序下来,行吗?(调整成文中语序出示)(3) 换词比较:A 指读: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那洪水正汹涌而来,越来越大,发出了恐怖的响声(教
12、师相机横线划出文中相关描写词句:受惊的野马、咆哮、狞笑等)B 如果把划线部分改成你们刚才所说的那些词语,好吗?生:不好。文中把洪水比作受惊的野马、魔鬼让我们形象感受到洪水确实可怕。(4)接下来对于“狞笑” 、“受惊的野马”、 “跳舞”、 “像泼。像倒。” 等词句的品析、感悟、朗读,我同样像上两次教学一样,含英咀华,细细品味用词之精妙,表达之传神。整个流程,看似没有太大改变。但有了“换词比较”等环节,学生更有了主动探究文本的平台,这种全身心投入的寻觅、朗读,促使学生更有效地研读课文、推敲语言文字,对文本产生了一种理性的思辩。他们在“洪水越来越凶猛、情况越来越危急”的情境背后看到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字风景。这让我们坚定:既然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就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表达因素”,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言语习得与情感震荡,本来就该“和谐前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