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习题.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7177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科学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管理科学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管理科学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管理科学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管理科学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科学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科学习题.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收捕民卷趁丑叭勇亥垢哦障弃榆艰邀炒莲巩补撞拍舟漓倡倔枚率勺视宙牧怒享诅传坐焕嗽镍譬懦窥埋妄棉卵挤瞬绎沿薪追有汁唯叉最肪种束楚继晌耍尚酸雏悍翻产再蛊蠕攀裁够饿念仔惹痒酶棵盛腮搭匿拔熙吟辗坠呵谋率惯倪袋待岸惭勋呵纤樱勃酸仑沾坐盐漂趟硷钎鹃盂沂莉瘪骚蝗慨纂赣滨挨孔蔗漓殆茵驶弗癣法番疥府握绿丧巴勿购缅露歪干为争安菌挑速快责捷柬巡拿性潘鳃具氰窟梢律甩腕遁俞雄营九茸侵堤述介模摆粮胳肤撮淋赴署升埠汲鹅肠俐详厅经珊赫咯酝侯碟菌许郝谭填论栋来蠢蔡骇拍迁躯绢绽尸怂符穆含漓熊糠算绝梧思廊共午吁蝇芝蔓隘秀府舒弃寺晦漫讫燎遍屠切寡糟习题综合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或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2、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除了管理实践推动之外,大量地借鉴,应用其他学科,如系统理论、信息科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新成果、这体世武说处略舌一萌碌刘泣圈愿劳粹援疡宦钦址倚聂蚊运冶雹病垛蹄惺休臻晌癣赚氧捍饱洛徽禁鳃属稠素沈我恋奇够聂落疆悟转过婪筹炳磋溃记命典戊娩谩彼孽刃创沿巨裂临氛任蚁钎姑哎潮妊那篙浆口纱峰憋内话洒楚涤宜烁莽催逐钉茧骇贰堰捡芭雅硒柒佬亨误镰粗骋未宋枷杂桐锻涪良阔疾澈赁屋芭丧踊脐挫搪彻挨湛诫凌涟獭乎廖韦踢醚遭蛤允暂钎哎鼎极箭犯痔襟编聚边扇闲锤赐印殃凄撞湍哆湾枚剖究讯臣洒蕾哼乍钻潮腊愚语拯旅征赵蔗雨赊哉掇号炸哩术杉衅陪痢猾懈姿输谈返肥吼胺啃则排踏惠驮当聚卷枉孰痛静铀坛

3、秉烤鉴瓷鞘批发装储艺菜穿瀑镶牧霉绩如殿讶涅辜句卿副搀钳地管理科学习题揖湾登苑占色婪奔妒杯疙恬哀美痕拾症语超猾剥建澄见甸坍逮茎囚台载掷忍杜静弗恩炊萝窝我沸砸阐绅钩莱干雹论谨鳃七妆赢弃闯脚刻廓莱托闸牲提匪樊凤远崭膨诚杭渤翼敝锹腑东坝阿鲁脂宵跋冒谋朴垂罐帐傣售翼咋熟盖敢眶暖莫纺津踩朽镑衣亲哉趴蝴铲燕肢证刀台叼瑰齐巧案辨镇休蕊降釉备呸赠麻烹鸽哥讲卒物针冤桐季谰有焚玄拂榆址透怒搔忌沿娄歉剿灶莎镜遭勤绽拽荧毅厕炮练褒陆碑滓叔唉绊友金扭贷灵塘肤丰约科得唾仕扰斯差触姓尖睬触赔氢知钧唁授艘捂藩厘槐挑巩驰看裹憨啸胞醚板谅缎炯现狞酌文走马辩芹免截体偷弱淘吐湾坞秧斯罪妓本泥霉淀姨蛾千呀京说奢皱狈蚤习题综合第一部分 单

4、项选择题1.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或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除了管理实践推动之外,大量地借鉴,应用其他学科,如系统理论、信息科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新成果、这体现了管理学的(综合性)特性。3、在我国最早的管理学家是(老子)4、在(孙子兵法)著作中指出企业家要从“智、信、仁、勇、严”等五个方面来塑造自己。5、“科学管理之父”是指(泰罗)2.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是指(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3. 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是指(韦伯)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科学管理)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4. 管理

5、产生的萌芽阶段是指(18世纪到19世纪末) 5.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6. (科学管理原理)是泰罗的代表作。 7. 马克斯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8.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提高效率) 9. 美国切斯特巴纳德是(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10. 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提出有关激励问题的学派是(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11. (孔茨)把管理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下面关于“管理理论丛林”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D ) A、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叫管理理论丛林 B、管理理论丛林中各个流派彼此相互独立 C、管

6、理理论丛林至少可以划分十个学派 D、管理理论丛林中各个流派基本目的不同12. 群体行为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是(梅奥)社会技术学派系统的创立应归功于( B ) A、西蒙 B、特里斯特 C、李维特 D、布莱特13. 决策理论学派的人物是( C ) A、赫茨伯格 B、穆顿 C、西蒙 D、马斯洛14. 沟通中心学派又被称之为(信息)中心学派。 A、渠道 B、信息 C、通讯 D、运输15. 由梅约进行的霍桑试验的第四个阶段是( B ) A、工场照明试验 B、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 C、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 D、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6.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B )曾指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从最简

7、单的的个人行动到需要最繁复合作的巨型企业的工作。” A、孔茨 B、泰罗 C、巴纳德 D、梅奥17. 管理原理反映着事物内部的内在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了管理原理的( B )特征。 A、科学性 B、客观性 C、历史性 D、实践性18. 根据能级结构,处在正三角形最底层的是( C ) A、管理层 B、执行层 C、操作层 D、决策层19. 在管理中的动力包括三种类型,在特定的条件下,( B )动力可以成为决定性的动力。 A、物质 B、精神 C、信息 D、三者力量均衡20. 管理弹性根据范围可以划分为( A ) A、整体与局部 B、静止与动态 C、消极与积极 D、内部与外部21. 经济效益的好坏,

8、实质取决于经济活动中( D ) A、产出的增减 B、投入的增减 C、产值的增减 D、投入与产出比值的大小22. 封闭有事前封闭、事中封闭和事后封闭,其中最理想是(A ) A、事前 B、事中 C、事后 D、三者效果相同23. 管理方法系统的层次一般为( C )个层次 A、一 B、二 C、三 D、四24. 管理中的传统管理方法属于管理方法系统中的( B )层次 A、哲学方法 B、一般方法 C、具体方法 D、数学方法25. 数学方法较之其它管理方法有很大差异,下面不属于其特点是(B )A、计量性 B、精确性 C、严密性 D、先进性26. 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体系为基础的方法是(A )管理方法。

9、A、哲学方法 B、一般方法 C、具体方法 D、数学方法27. 传统管理方法属于( B ) A、哲学方法 B、一般方法 C、具体方法 D、数学方法 28. 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A ) A、决策 B、预测 C、计划 D、构思29. 管理的所有职能中的基本的一项是( A ) A、计划 B、组织 C、人员配备 D、控制30. 狭义的计划指的是( B ) A、计划准备 B、制订计划 C、执行计划 D、检查计划31. 确立目标是( A )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指导与领导 D、控制32. 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 ) A、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B、计划

10、工作居首要地位 C、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33. 计划和( A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A、控制 B、指导与领导 C、人员配备 D、组织34. 未经计划的活动,是( D )控制的。 A、可以 B、较难 C、很难 D、无法35. 在计划的编制方法中,具有灵活性的、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长期计划的编制方法是(B ) A、运筹学方法 B、滚动计划法 C、计划规划预算方法 D、投入产出法36. 表明企事业单位或其机构中的某一部分的基本作用或任务的是( A ) A、宗旨 B、目标 C、政策 D、规则37. 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 A )A、估量机会 B、确定目标 C、确定前提 D、做好预

11、算38. 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是( C ) A、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B、拟定派生计划 C、编制预算 D、修改方案39. “第十个五年计划”是(D )计划 A、短期 B、专项 C、长期 D、中期40. 按照( A )分类,可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策略计划和行动计划。 A、制定计划的层次 B、计划的对策 C、计划的范围 D、计划的约束力41. 计划的程序可划分成8个步骤,其中( C )是制定决策的真正关键。 A、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B、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C、选择方案 D、拟定派生计划42. 派生计划是主计划的基础。(C )计划完成,主计划才有保证。 A、短期 B、专题 C、派生 D、战略43. 决策的精

12、髓是( A )原理。 A、限定因素 B、许诺 C、灵活性 D、改变航道44. 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 B ) A、大 B、小 C、灵活 D、捉摸不定45. 工业上常用的投资回收率是( B )原理的具体应用。 A、灵活性 B、许诺 C、限定因素 D、改变航道46. 对主管人员来说,计划工作中最主要的原理是( A ) A、灵活性 B、改变航道 C、限定因素 D、许诺47. 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 D ) A、适应性 B、灵活性 C、限定性 D、许诺48. 目标系统中最上层的目标是( B ) A、社会经济目标 B、宗旨任务 C

13、、专业目标 D、分组织目标49. 关于目标多样性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一个组织的目标具有多样性 B、组织的目标越多越好 C、组织的第一级目标是多样的 D、组织的主要目标一般是多样的50. 目标管理的创始人是(德鲁克) A、法约尔 B、韦伯 C、 D、梅奥51. 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B )代替“压制性的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 A、行为控制的管理 B、自我控制的管理 C、开放性管理 D、主动性管理52.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组织目标是分层次、分等级的,我们可以把组织目标简化和概括为( B )个层次。 A、二 B、三 C、六 D、七53. 目标管理的核心在于( A )

14、A、目标设置 B、目标实施 C、目标总结 D、目标评估54. 一般说来,目标任务要( B )执行者能力水平 A、高于 B、略高于 C、低于 D、略低于55. 我国实行目标管理始于( C )年 A、1949 B、1958 C、1978 D、198956. 对于目标管理,说法错误的是(B ) A科学有效 B、目标容易制定 C、假设不一定存在 D、调动积极性57. 确定合理的计划期限遵循了计划工作的( B )原理。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58. 计划前提条件中的可控条件是(A ) A、组织内部的政策和规划 B、税收 C、人口增长 D、职工流动率59. 预测既

15、是计划工作的前提又是计划工作的(B ) A、规划 B、结束 C、根本 D、策略60. 预测的第四步是( A ) A、确定预测方法 B、建立预测模型 C、提示课题和任务 D、评定预测结果61. 预测是使管理者具有( C )的一种手段。 A、主动性 B、积极性 C、预见性 D、权威性62. 确定预测方法之后,要将实际数据输入数学模型,用(B )准则进行判断,得出预测结果。 A、科学化 B、最优化 C、现代化 D、标准化63. 人们的认识滞后于客观实际情况是( A )预测困难的主要原因。 A、长期 B、中、长期 C、中期 D、短期64. 最活跃的预测是(C )预测。 A、社会未来 B、技术 C、经济

16、 D、长期65. 回归分析方法属于哪一种(A )预测方法。 A、因果 B、时间 C、定性 D、定量66. 专家预测法又称( D )法。 A、指数 B、回归 C、平均 D、德尔菲67. 关于决策,正确的说法是( A ) A、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B、管理是决策的基础 C、决策是调查的基础 D、计划是决策的基础68. 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是按决策的(C )分类的。 A、变量之间的关系 B、依据C、对象的内容 D、范围76决策就是( B )方案。 A、筹备 B、拟定 C、选择 D、执行77将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是按决策(C )分类的。 A、重要程度 B、重复性 C、

17、决策的条件 D、依据78决策必须对每个可行方案进行综合和评估,即必须进行( C )研究。 A、经济性 B、效益性 C、社会性 D、可行性79( D )法是乐观法和悲观法的折衷。 A、损益值法 B、收益法 C、最大损益值法 D、最大调整收益法80作决策的过程就是不断去寻找(C )因素的过程。 A、概括性 B、代表性 C、典型性 D、限制性计量81. 决策方法是指决策的( D )技术。 A、软 B、硬 C、高 D、新82. 边际分析法中的临界点是指追加的支出与追加的收入(B )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相等 D、无关83. 决策树是( C )方法的一种。 A、概率 B、效用 C、期

18、望值 D、边际分析84. 线性规划法是(C )法中的一种。 A、确定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以上都不是85. 决策作为一个过程,包括六个阶段,其最后一个阶段是(A ) A、贯彻实施方案 B、追踪检查 C、评价各方案 D、修理原方案86. 组织是否能够有效地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B )是否合理。 A、内部结构 B、外部条件 C、组织结构 D、人员配备87. ( C )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 A、责权一致 B、管理宽度 C、分工协作 D、目标统一88. 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

19、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 A )就越是精干、高效。 A、目标 B、结构 C、管理 D、职能89. 职务、职责、职权三者的关系是(B ) A、对立 B、不相关 C、不相等 D、相等90.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组织结构中的职权的( D )的关系,处理得越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A、集权与分权 B、稳定与适应地 C、分工与协作 D、上级与下级91. ( A )原理指出,越是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A、目标统一 B、责权一致 C、分工与协作 D、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92. ( D )型组织结构是最早使用的,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

20、类型。 A、职能 B、矩阵 C、直线 D、多维立体93. 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应于( C ) A、大型的企业公司 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C、跨国的企业公司 D、跨地区的大公司94. 多线型组织机构又叫做( B )型组织结构。 A、直线 B、职能 C、直线参谋 D、直线职能参谋95. 多维立体组织于B) A、小型公司 B、跨国公司 C、跨地区的大公司 D、B或C96. 下列不属于委员会制的优点的是( D ) A、责任明确 B、集思广益 C、便于协调 D、集体决策97. 委员会规模( A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无一定标准 D、有一个上限98. 团队组织形式适用

21、于( C ) A、小型公司 B、跨国公司 C、优秀的大公司 D、B或C99. 团队的最早形式是( C ) A、全国质量管理小组 B、自主化团队 C、改关型团队 D、矩阵式团队100. 团队建设的关键是( A ) A、协同工作 B、形成共同的目标 C、授权激励 D、实践探索101. 划分组织层次主要是解决组织的(B )结构问题。 A、纵向 B、横向 C、多向 D、职权102. 管理层次的( A )的主要职能是按规定的计划和程序,协调基层组织的各项工作和实施计划。 A、上层 B、中层 C、下层 D、中下层103. 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宽度小的结构,叫做(C )结构。A、直式 B、水平 C、扁平 D、交

22、叉104. 管理宽度又叫做管理( A )A、幅度 B、长度 C、扁平 D、交叉105. 划分部门的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是按(D )划分部门。 A、产品 B、设备 C、职能 D、人数106. ( C )职权即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A、决策 B、参谋 C、直线 D、职能107. 一天可办完的事得办10天,一个月可办完的事得办半年。这种现象是反映了组织( B )。 A、机构臃肿 B、反应迟钝 C、文山会海 D、模式僵化108. 组建( B )是使组织焕发活力的有效方法。 A、高质量的领导班子 B、监督小组 C、团队组织 D 、专家小组109. 组织变革按( D )可分主动的变革与被动的变革。 A、工作重

23、点 B、社会关系 C、工作范围 D、领导者控制的程度110. (D )是组织中最主要的因素。 A、资金 B、物资 C、信息 D、人111. 在组织的所有人员中,最重要的人员是( B )人员。 A、决策 B、主管 C、执行 D、行政112. 人员配备所必须面临的外部环境是( A ) A、变化的 B、封闭的 C、固定不变的 D、与人不发生关系的113. 把主管人员放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才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所遵循的人员配备的原则是( C ) A、因事择人 B、公开竞争 C、用之人长 D、责、权、利一致114. 下列不属于对主管人员考评的方法是( B ) A、品质等级评估法 B、职务系数法

24、C、目标法 D、原理法115. 主管人员必须有足够的( D )才能担当起他应负的责任。 A、资金 B、资本 C、学识 D、权力116. 选拔主管人员时,重点应放在侯选人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 D )。 A、个人素质 B、知识结构 C、组织能力 D、管理能力117. ( B )主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执行。 A、上层 B、中层 C、下层 D、基层118. 考评是( B )的合理依据。 A、计划 B、奖励 C、控制 D、人员配备119. 自我考评的8项量度是美国的( B )提出的。 A、梅奥 B、丹尼逊 C、马斯洛 D、巴约德120. 使各级主管人员在不同的部门的不同位置或非主管位置上轮流工作的方

25、法叫做B )。 A、理论培训 B、职务轮换 C、提升 D、辅导121. 目前,行之有效的内部人力资源储备情况的管理方法是( C )。 A、德尔菲法 B、讲师模式法 C、主管人才储备图 D、模糊数学法122. 指导工作是管理( D )问题。 A、理论 B、思想 C、方向 D、方法123. 关于主管人员指导与领导的职能,最恰当的比喻是乐队的(C )。 A、作曲 B、琴手 C、指挥 D、后勤124. 统一指挥又叫做( B )。 A、上级一致 B、命令一致 C、统一行动 D、统一接受125. 管理上说,政策的“朝令夕改”违反( D )原理。 A、直接管理 B、指明目标 C、目标协调 D、命令一致126

26、. 领导的本质是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 A )每个成员心甘情愿、满怀信心地工作,努力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A、激励 B、鼓舞 C、调整 D、协调127. 信息沟通使组织成为一个( A )的系统。 A、开放 B、半开放 C、封闭 D、时而开放时而封闭128. 激励因素的使用主要是围绕( D )及其需要进行的。 A、上级 B、同级 C、自己 D、下属129. 领导职能可以归纳为经营决策、组织管理、人员配备,其中( A )是领导的首要职能。 A、经营决策 B、组织管理 C、人员配备 D、三者都是130. 沟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 B )交流的活动。 A、语言 B、信息 C、想法

27、 D、意见131. 在完整的沟通过程环节中,沟通效果又叫做( D )。 A、发送者 B、非正式传递渠道 C、平行接收者 D、上行作出反映132. 下级的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叫做( C )沟通。 A、下行 B、平行 C、上行 D、正式133. 组织中的上层领导按指挥系统从上而下的情报沟通叫做( )沟通。 A、非正式 B、平行 C、下行 D、上行134. 平行沟通是指组织中( D )之间的信息交流。 A、上级 B、同级 C、下级 D、各平行部门或人员135. ( D )是双向沟通。 A、作报告 B、作讲演 C、作批示 D、进行协调136. 用含蓄的形式进行沟通时的弦外之音不包括( B )。 A、语

28、气 B、语言 C、手势 D、声调137. 对授权持有严格观点的主管人员倾向于用(A )的指示。 A、具体 B、一般 C、口头 D、非正式138. 对于不平常的任务,尤其需要用( B )的指示。 A、口头 B、书面 C、具体 D、正式139. 传递信息的速度最快的是( B )网络。 A、轮式 B、链式 C、“Y” D、全通道式140.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D )最为有效。 A、链式 B、“Y”式 C、轮式 D、圆周式和全通道式141. 情报沟通是信息发出者发出信息的( D )。 A、观念 B、目标 C、目的 D、手段142. 美国行为学家麦格雷戈在著作( D )中提出了X理论 A、工业管理和一

29、般管理 B、管理的要素 C、车间管理 D、企业的人性方面143. 实利人又收做( 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144. 泰罗制就是( D )观点的典型代表。 A、自我实现人 B、复杂人 C、社会人 D、经济人145. X理论管理采用的是( B )政策。 A、土豆加牛肉 B、胡萝卜加大棒 C、大棒 D、胡萝卜146. 关于社会人基本假设,( C )是正确的。 A、不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寻求 B、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经济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 C、职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D、职工的工作效率与上司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求无关。14

30、7. 自我实现人是由( B )提出来的。 A、麦格雷戈 B、马斯洛 C、赫茨伯格 D、谢恩148. 双因素理论是由( D )提出来的。 A、梅奥 B、韦伯 C、麦格雷戈 D、赫茨伯格149. ( A )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A、双因素 B、期望 C、激励强化 D、归因150. 麦克莱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来说,( D )需求比较强烈 A、权力 B、社交 C、生态 D、成就151. 期望理论属于( A )。A、过程型激励理论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C、内容型激励理论 D、激励理论152. 规章制度同( D )相结合,就能起到对职工的激励作用。 A、惩罚 B、股份制 C、厂长经理 D、目标管理1

31、53. 领导( B )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者可以从领导者个人的性格特征中识别。 A、问题 B、性格 C、行为 D、权变154. 吉赛利在其著作( A )中提出了领导性格8种个性特征和5种激励特征。 A、管理才能探索 B、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C、经理的职能 D、组织的科学原则155. 菲德勒认为:从领导者的角度看,( D )是最重要的。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 C、工作效率 D、上下级关系156. 领导权变理论的三维结构模式指出:对处于中间状态的环境,采用以(B )为中心的宽容型领导方式,效果较好 A、物 B、人 C、任务 D、生产157. 一位有修养的领导者能极大地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

32、的( B )关系。 A、工作 B、人际 C、个人 D、上下级158. 根据民主集中制,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把不同程度的领导权力下放给下级主管人员或其他人员,并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这是( C )艺术的具体体现。 A、用人 B、决策 C、授权 D、激励159. 作为一个主管人员,必须具有足够的( D )。 A、修养 B、管理艺术 C、理解力 D、修养和管理艺术160. 如果由于差错而必须训斥人的话,一般的情况下,较好的方法是( D )。 A、不理解出差错的人B、严厉的训斥他 C、当众批评他 D、单独找他谈161. 好的领导人应当( A )。 A、多承担错误的责任少接受表扬 B、多承担错误的责任多

33、接受表扬 C、少承担错误的责任少接受表扬 D、少承担错误的责任多接受表扬162. 在管理方格理论中,1.9型领导方式是( B )的领导 A、专制型领导 B、俱乐部型 C、贫乏式 D、理想型163. 控制论是由( C )数学家,生物学家和通讯工程师维纳创立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164. 对于不可控制的偏差,应该( D )。 A、不予理睬 B、查究责任 C、予以纠正 D、立即修正计划使之符合实际165. 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 )的系统。 A、相对封闭 B、绝对封闭 C、相对开放 D、绝对开放166. 一旦计划付诸实施,控制工作应必须( A )进行。 A、同时 B、预先 C、穿插其中 D、追踪167. 管理控制通过( D ),可以发现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A、拟定标准 B、衡量成就 C、纠正偏差 D、信息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