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MW烟气脱硝工程氨系统培训教材.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7800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MW烟气脱硝工程氨系统培训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000MW烟气脱硝工程氨系统培训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000MW烟气脱硝工程氨系统培训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000MW烟气脱硝工程氨系统培训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000MW烟气脱硝工程氨系统培训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0MW烟气脱硝工程氨系统培训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MW烟气脱硝工程氨系统培训教材.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000MW机组烟气脱硝工程氨系统培训材料 批准: 审核: 编写: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化工设计院二零零八年六月目 录1 设备概况12 编写依据23 培训目的24 系统流程35 氨区设备运行维护及检查66 氨系统异常及故障处理87 安全注意事项11国电北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1000MW机组烟气脱硝装置液氨系统 培训材料1 设备概况1.1 工艺系统描述国电北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1000MW机组烟气脱硝装置采用的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还原剂-气氨采用无水液氨制取的工艺。本系统液氨贮存规模:2150m3/h;蒸发能力:700/h。液氨由液氨槽车送来,利用液氨槽车自身压力或

2、氨卸料压缩机增压的方式将液氨由槽车输入至液氨储罐内贮存。液氨储罐内液氨通过管道送至蒸发器,液氨在液氨蒸发器内被加热蒸发为气氨,并通过气氨缓冲罐稳定其压力后经管道送至脱硝系统。液氨储槽及气氨蒸发系统紧急排放的气氨则排入氨气稀释槽中,经水吸收后排入废水池,再经由废水泵送至主厂废水处理系统处理。1.2主要设备清册序号KKS设备名称技术规格单位数量材料106/07HSJ10 AN0011#/2#氨卸料压缩机组理论排气量48.0m3/h 排气压力1.21.6MPa台2206/07HSJ20 BB0011#/2#液氨卧式储罐360015440mm V=150m3台216MnR306/07HSJ30 AC0

3、011#/2#液氨蒸发器蒸发能力700kg/h 热量消耗260KW/h台2蒸汽热媒加热式406/07HSJ40 BB0011#/2#气氨缓冲罐22004765mm V=14.0m3台216MnR505HSL10 BB001气氨稀释槽22003745mm V=12.4m3台1C.S603HSN10 BB001废水池400030003000mm V有效=36m3个1砼705HSU10 BB001疏水箱20002108mm V=6.3m3台1碳钢805HSN10 AP001废水泵流量Q=30m3/h H=50m台1905HSU10 AP001/AP0021#/2#疏水泵流量Q=10m3/h H=50

4、m台21005QEB10 BB001压缩空气储罐V=4.0m3台1碳钢11氮气瓶组2 编写依据2.1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建质199640号;2.2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2.3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2.4 电力建设工程调试定额电建1996868号;2.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 5047-95;2.6 液体无水氨GB536-88;2.7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8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2.9 制造和设计的图纸、设备安装及使用说明书;2.10 烟气脱硝工程合

5、同附件技术规范。3 培训目的氨系统运行人员经过培训后基本掌握本系统流程,运行规程,安全等知识。4 系统流程41脱硝剂存储、制备、供应系统介绍液氨储存、气氨制备、包括液氨卸料压缩机、储氨罐、液氨蒸发槽、液氨泵、氨气缓冲槽、氨气稀释槽、废水泵、废水池、疏水箱和疏水泵等。此套系统提供氨气供脱硝反应使用。液氨的供应由液氨槽车运送(液氨槽车不在本系统设计及供货范围内),利用液氨卸料压缩机将液氨由槽车输入储氨罐内,在液氨泵辅助作用下将储氨罐中的液氨输送到液氨蒸发槽内蒸发为氨气(液氨蒸发系统为蒸汽加热方案),经氨气缓冲槽来控制一定的压力及其流量,然后与稀释空气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送达脱硝系统。氨气系统紧急

6、排放的氨气则排入氨气稀释槽中,经水的吸收排入废水池,再经由废水泵送至废水处理厂处理。同时设有疏水装置接受蒸汽热交换后的冷凝水,用疏水泵送出液氨区。液氨储罐和氨站的设计满足国家对此类危险品罐区的有关规定。因液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材料、设备存在一定的应力情况下,可能造成应力腐蚀开裂;液氨容器除按一般压力容器规范和标准设计制造外,要特别注意选用合适的材料。在气氨的制备及其供应系统中,氨的供应量能满足锅炉不同负荷的要求,调节方便灵活,可靠;储氨罐与其他设备、厂房等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防火防爆距离,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防火栓,设有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液氨存储、气氨制备供应系统相关管道、阀门、法兰、仪表

7、、泵等设备选择时,其满足抗腐蚀要求,采用防爆、防腐型户外电气装置。氨液泄漏处及氨罐区域装有氨气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系统的卸料压缩机、储氨罐、氨气蒸发槽、氨气缓冲槽及氨输送管道等均备有氮气吹扫系统,防止泄漏氨气和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氨存储和供应系统配有良好的控制系统。液氨罐出口至蒸发系统采用母管制连接,蒸发系统采用2列布置,蒸发能力为700kg/hr,蒸发系统出口采用母管制连接,能够向2台锅炉同时提供氨气,并预留第三台锅炉氨气接口。4.2 主要设备(1)卸料压缩机选择的卸料压缩机应能满足各种条件下的要求。卸料压缩机抽取储氨罐中的氨气,经压缩后将槽车的液氨推挤入液氨储罐中。卸料压缩机2台,1用1备。(

8、2)储氨罐(每台炉一个,两台炉同时上)每台炉液氨的储氨罐容量为150m3,2只,互为备用。储槽上安装有紧急关断阀和安全阀为储槽液氨泄漏保护所用。储槽还装有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高液位报警仪和相应的变送器将信号送到脱硝控制系统,当储槽内温度或压力高时报警。储槽有遮阳棚防太阳辐射措施,四周安装有工业水喷淋管线及喷嘴,当储槽槽体温度过高时自动淋水装置启动,对槽体自动喷淋减温;当有微量氨气泄露时也可启动自动淋水装置,对氨气进行吸收,控制氨气污染。(3)液氨蒸发槽液氨蒸发所需要的热量采用蒸汽来提供热量。蒸发槽上装有压力控制阀将氨气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当出口压力达到过高时,则切断液氨进料。在氨气出口管线

9、上应装有温度检测器,当温度过低时切断液氨,使氨气至缓冲槽维持适当温度及压力,蒸发槽也装有安全阀,可防止设备压力异常过高。液氨蒸发槽应按照700kg/hr容量设计。氨蒸发槽2台,1用1备。(4)氨气缓冲槽(氨气积压器)从蒸发槽蒸发的氨气流进入氨气缓冲槽,通过调压阀减压成一定压力,再通过氨气输送管线送到锅炉侧的脱硝系统。液氨缓冲槽能满足为SCR系统供应稳定的氨气,避免受蒸发槽操作不稳定所影响。缓冲槽上也设置有安全阀保护设备。每台蒸发槽出口配1台缓冲槽。(5)氨气稀释槽氨气稀释槽为一定容积水槽,水槽的液位应由满溢流管线维持,稀释槽设计连结由槽顶淋水和槽侧进水。液氨系统各排放处所排出的氨气由管线汇集后

10、从稀释槽低部进入,通过分散管将氨气分散入稀释槽水中,利用大量水来吸收安全阀排放的氨气。(6)氨气泄漏检测器液氨储存及供应系统周边应设有氨气检测器,以检测氨气的泄漏,并显示大气中氨的浓度。当检测器测得大气中氨浓度过高时,在机组控制室会发出警报,操作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氨气泄漏的异常情况发生。电厂液氨储存及供应系统设在炉后,应采取措施与周围系统作适当隔离。氨气泄漏检测器分别布置在液氨区及氨气稀释区域,2台炉共计6个。(7)排放系统氨制备区设有排放系统,使液氨储存和供应系统的氨排放管路为一个封闭系统,将经由氨气稀释槽吸收成氨废水后排放至废水池,再经由废水泵送到工业废水处理车间。(8)氮气吹扫系

11、统液氨储存及供应系统保持系统的严密性防止氨气的泄漏和氨气与空气的混合造成爆炸是最关键的安全问题。基于此方面的考虑,本系统的卸料压缩机、储氨罐、氨气蒸发槽、氨气缓冲槽等都备有氮气吹扫管线。在液氨卸料之前通过氮气吹扫管线对以上设备分别要进行严格的系统严密性检查和氮气吹扫,防止氨气泄漏和系统中残余的空气混合造成危险。(9)疏水系统疏水系统由疏水箱、疏水泵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将过热蒸汽冷凝水及时、安全的回收,并通过疏水泵输送出液氨区域。5 氨区设备运行维护及检查51氨气卸料压缩机启动前的注意事项及其检查内容5.1.1 检查压缩机检修工作完成,工单结束,隔离措施恢复5.1.2 仔细检查实际操作条件与预期操

12、作条件是否相符5.1.3 确认管线压力在压缩机气缸额定工作压力之内5.1.4 确认所有的管道都得到了清洗及吹扫5.1.5 检查所有的安装垫片,气缸和管道支撑是否正确安装,确认压缩机不受任何外来应力5.1.6 检查并清洗管道过滤器5.1.7 确认压缩机气缸体与进排气阀体处于正常工作状态5.1.8 检查并确认皮带的松紧程度是否合适5.1.9 手动盘车,检查压缩机飞轮的晃动度与振动度5.1.10 检查曲轴箱的润滑油油位是否正常5.1.11 检查气液分离器,排出该装置的全部液体5.1.12 检查马达电源线的连接是否与电源电制相符5.1.13 检查压缩机的仪表是否在零位5.1.14 检查并确认压缩机系统

13、与管道系统无泄漏5.1.15 确认压缩机系统与管道系统的氮气置换已经完成5.1.16 检查所有连接处的螺丝是否收紧5.1.17 清除压缩机周围的杂物及工具5.1.18 检查所有阀门的开,关都符合要求5.1.19 检查压缩机防护罩、接地线是否脱落、松动5.1.20 检查压缩机电源是否已经送上52氨气卸料压缩机启动后的注意事项及其检查内容5.2.1 检查油压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立即停车调整5.2.2 观察噪音与振动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立即停车调整5.2.3 检查马达转速是否与压缩机转速匹配5.2.4 检查马达与压缩机转向是否正确5.2.5 检查马达运行电流是否在额定电流之内5.2.6 检查整个输配

14、系统的压力,温度,液位是否正常5.2.7 检查报警/切断装置功能是否正确5.2.8 检查安全阀是否有泄漏5.2.9 运行半小时和一小时后,分别记录并检查整个输配系统的压力,温度,液位变化是否正常53氨区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内容5.3.1 每月对水喷淋系统的功能进行一次检查并试验正常;5.3.2 定期对各安全阀的氨泄漏情况进行检查;5.3.3 调节阀和切断阀每班都要检查以下方面:1) 阀门功能是否正常2) 压力、温度设定是否正确3) 有无泄漏情况5.3.4 管道在运行期间要检查泄漏和振动情况;5.3.5 卸料压缩机系统检查内容:曲轴箱油压、曲轴箱油位、压缩机进出口压力、气液分离器排液每天一次;5.

15、3.6 废水泵轴承润滑油油位正常;5.3.7 液氨蒸发器、氨气缓冲罐、氨气吸收罐完整无泄漏;5.3.8 蒸发系统每半月切换一次。6 氨系统异常及故障处理6.1 与氨气或氨水的接触6.1.1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如果冲洗后仍有过敏或烧伤,应进行医疗。6.1.2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反复清洗15分钟。6.1.3 呼吸道接触:立即将人送到通风处。如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急救法并尽可能快进行医疗。6.1.4 体内接触:立即喝大量的水稀释吸入的氨。不要尝试使患者呕吐。尽可能快进行医疗。6.2 氨泄漏6.2.1如果了解到或怀疑有氨泄漏,采取如下步骤:6.2.1.1 在进入氨泄漏区域时使用业主提供

16、的防毒面具或类似设备。6.2.1.2 扑灭氨设备周围的所有的烟、明火和火花。6.2.1.3 用便携式氨检测器,检查并确认空气中的氨浓度低于100ppm。6.2.1.4 张贴通告通知其他人本区域有氨泄漏。6.2.2如果确认发生氨泄露,应采取如下步骤:6.2.2.1立即关闭有关泄漏点的阀门,组织人员隔离所有泄漏设备及系统。6.2.2.2发生氨气泄漏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领导,撤离受影响区域的所有无关人员。6.2.2.3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清理所有可能燃烧的物品及阻碍通风的障碍物,保持泄漏区域内通风畅通。6.2.2.4液氨储罐安全门动作后要启动废氨处理系统,确保从安全阀排出的氨气能够在稀释罐被

17、水及时稀释,并被废水泵打至废水处理系统。6.2.2.5液氨储罐安全门动作后要打开水喷淋装置,对存储罐进行喷水冷却降温降压。6.2.2.6安全阀已经到达回座压力但还是不回座,须专业人员作好防护措施手动强制将安全阀回座。6.2.2.7立即启动现场的水喷淋系统来稀释泄漏的氨气,为防止吸收氨气后的水造成二次污染,应启动废水泵。6.2.2.8所有参加泄漏处理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好个人保护用品后,方可进入泄漏区域,开展事故处理工作。6.2.2.9如果工作人员因为吸入氨气过量而中毒,应使中毒人员迅速离开现场,转移到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并等待医务人员或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6.2.2.10如果工作人员皮肤

18、接触氨气,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皮肤或用3%的硼酸溶液冲洗。6.2.2.11如果是工作人员眼睛受到氨气的伤害,则必须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20分钟,并送医院急救。6.3 运行中6.3.1 运行或维护人员都必须穿上防护服,并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6.3.2 在系统运行时,不要接触高温设备,高温管道或转动的设备。6.3.3 如果发现液氨或氨气泄漏:1) 用警告牌指出有危险并用安全带进行隔离。2) 扑灭所有的明火。3) 不要忽视泄漏区域所有的任何火焰。6.4 维护中6.4.1 氨区现场25m范围内严禁动火。6.4.2 对进行维修或维护的设备应进行隔离。6.4.3 当不进入设备

19、内部进行维修时,应用氮气对相关设备和管道进行吹扫。6.4.4 当进入设备内部进行维修时,除应用氮气对相关设备和管道进行吹扫外,在进入前,还应保证设备内氧浓度达到1822。6.5 注意事项7.1 液氨、纯氨和氨气对皮肤、眼睛、粘膜和呼吸系统都具有腐蚀性。直接接触会导致严重的碱烧伤。氨吸入量超过300ppm会引发疼痛或过敏,如浓度更高甚至会引起窒息性死亡。7.2 氨在空气中会形成易爆炸混合物。如氨气中混有油或其他可燃性物质会增加引发火灾的可能性。7.3 液氨卸料、存储、蒸发系统安全运行和维护系统时必须使用以下安全防护装置,已杜绝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1) 防护手套:防止在处理、检查和维护氨设备(稀释

20、风机除外)、氨管道以及在反应器和烟道里工作时氨气与皮肤接触,过敏和皮肤损伤。2) 护目镜:防止在进行上述措施时眼睛与氨气接触,避免眼睛过敏和损伤。3) 能过滤氨的面罩:在氨控制器、氨集管箱和其它氨管出现氨泄漏时可进行保护。4) 防护服:在现场应备有洗眼、快速冲洗装置。重新使用前应对鞋、衣物彻底清洗。5) 风向标,在现场应设置风向标,以便当有氨气泄漏时人员向泄漏点的上风侧移动。7 其他注意事项7.1系统安装的所有设备材料必须满足存储液氨的需要,严禁使用红铜、黄铜、锌、镀锌的钢、包含合金的铜及铸铁零件。7.2系统要进行严密性试验,确保系统不存在泄漏的地方。7.3液氨储罐最高液位绝对不允许超过罐容积的85%所对应的高度。7.4控制罐内的压力在1.6MPa以内,温度在42.5以下。如果存储罐内压力高于1.6MPa或者温度高于42.5时,喷水装置要求能够自动打开进行喷水冷却降压。7.5 工作人员处理氨气泄漏问题时需穿戴好个人保护用品,不参加泄漏问题处理的无关人员必须远离氨气泄漏的地方,而且必须在站在上风方向。7.6运行期间确保液氨存储和蒸发系统区域的淋浴和洗眼器的生活水供应正常。7.7液氨存储系统要有专人24小时值班,除运行人员定期检查外,值班人员也要利用便携式氨气监测仪对系统周围进行检测,确保系统无泄漏。第 11 页 共 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