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的演进.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837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率制度的演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汇率制度的演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汇率制度的演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汇率制度的演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汇率制度的演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率制度的演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率制度的演进.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汇率制度的演进,内容安排,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定欧洲货币一体化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第一节 金本位制,一、金本位制的类型二、金本位制与物价三、国际金本位制与汇率、国际收支平衡四、国际金本位制的利弊分析五、国际金本位制的解体,一、金本位制的类型,金铸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后两种为“跛脚的”金本位制),一、金本位制的类型,金铸币本位制:最早实行的国家是英国(1816);美国1879年实现美元对黄金价值的真正稳定,标志着国际金本位制进入了全盛期;至20世纪初,除少数国家之外,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广泛实行了金铸币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的“游戏规则”,I.确定官方

2、的黄金价格或“铸币平价”并允许本国货币与黄金按这一价格自由兑换。II.对私人的黄金流出入和在国际交易中使用黄金不施加任何限制。III.发行货币和铸币必须以黄金为储备,而且将本国银行存款的增长率与本国可以运用的黄金储备相联系。IV.在出现因黄金外流而导致的短期流动性危机中,中央银行应按较高的利率向国内银行提供贷款支持。V.假如暂时中止履行规则I的话,应尽快恢复按最初铸币平价进行兑换。VI.作为上述规则的结果,世界范围内的价格水平将由全世界黄金的供求内生地决定。资料来源:节选自麦金农:游戏规则:历史视角中的国际货币,经济文献杂志,1993,31(3)。,金块本位制,1925年,英国首先实行金块本位

3、制,不久,法国和意大利相继推行该制度。以黄金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特征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以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替代。银行券在一定数量以上可以按含金量兑换黄金(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每次兑换至少是400盎司黄金,价值1700英镑或8272美元)。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禁止私入输出黄金。由于金币的自由铸造和流通以及黄金的自由输出和输入已被禁止,价值符号和黄金的兑换也受到限制,此时,黄金已难以发挥自动调节货币供求和稳定汇率的作用。,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

4、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产或黄金作为准备金,以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一战之前,许多弱小国家和殖民地国家(如: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印度支那以及一些拉美国家),曾经实行过该制度;一战之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德国1924、奥地利、意大利、丹麦、挪威等30个国家)也推行过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的特征,对纸币规定了法定含金量,但不能在国内直接兑换黄金,而只能兑换外汇,外汇在国外可以兑换黄金;本币与某一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铸币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国家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

5、,以上特征导致,由于纸币已不能直接兑换黄金,黄金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如果纸币流通量超过了流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就会发生货币贬值,从而大大削弱货币制度的稳定性;由于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与某大国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因此,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的贸易和金融政策、经济活动,就必然受到与之保持固定比价的那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控制。,金铸币本位制情况下,物价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二、金铸币本位制与物价,实行金铸币本位的国家的国内物价特别稳定。物价上升 黄金的相对价格下降 开采量减少,非货币用黄金需求量增加 货币用黄金存量减小,物价降低。如果物价降低,会发生什么?,三

6、、国际金铸币本位制与汇率、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稳定在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之间;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能够得到自动解决:价格效应:大卫.休谟的“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收入效应: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到产出水平进而影响进口需求;利率效应: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影响资本项目(特别是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四、国际金本位制的利弊分析,正面作用汇率稳定,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由于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政府没必要克服国际收支失衡而实施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是渐进的,避免政府突然而又重大的政策或措施给一国内部经济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国际金本位制对那些偏好于膨胀国内经济的政府施加了外部约束:

7、(1)货币用黄金存量的影响;(2)即使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了货币扩张,但随之而来的物价上涨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在“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的作用下,原先的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又会逐渐得到恢复。,四、国际金本位制的利弊分析,弊端国际金本位制将外部均衡目标置于内部均衡(经济增长、物价与失业率)之上;出现逆差时,如果运用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则黄金外流,银根紧缩,伴随失业、生产下降等问题。虽然最终可实现外部均衡,但调整的过程牺牲了内部目标。假如政府处于内部经济的考虑,主动采取某项货币政策和(或)财政政策,但其影响很快被“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所抵消。,四、国际金本位制的利弊分析,通过金币流动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一

8、国的经济波动能在国与国之间传递,特别是大国,它能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强加给世界上其他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在社会剧变(如战争、革命、严重自然灾害)时难以奏效;黄金与货币的紧密结合导致,黄金产量的波动直接加剧国内物价的波动,最致命的缺陷在于,赖以生存的基础不稳定,即世界黄金存量的增长远远跟不上需求增长的步伐。因此,国际金本位制会使得经济带有紧缩倾向。,五、国际金本位制的解体,国际金铸币本位制解体的原因:绝大部分黄金由少数国家占有,1913年底,英、法、美、德、俄占有世界黄金量的2/3一些国家为了准备战争,大量发行银行券,导致黄金兑换困难经济危机期间由于国际收支逆差,黄金

9、外流,各国纷纷限制黄金流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均实行黄金禁运和停止银行券兑换,并实行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各国的金铸币本位制暂时停止运行,战时滥发纸币导致各国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各国的货币关系受到扭曲和损害。,五、国际金本位制的解体,一战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紧缩货币供应,恢复原来的物价水平,保持战前的汇率平价;二是在各国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调整各国货币的比价,重新建立其均衡汇率。英国选择的是前者,另一些国家选择的是金汇兑本位制,同时宣布本国货币贬值。1925年、1928年,英法先后实行金块本位制;意德采用金汇兑本位制。人为恢复的金本位制没有基础,不是均衡汇率;加之1929年

10、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1931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摇摇欲坠的国际金本位制雪上加霜。,五、国际金本位制的解体,1935年5月,德国因金融危机率先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英国于同年9月停止黄金的兑换以阻止大量的黄金外流,从而告别了金块本位制。1934年1月底,美国国会通过了黄金储备法案,废止了金铸币本位制,改行有限的金块本位制,并将美元的含金量减少了40.94%。最后为国际金本位制送葬的是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波兰和瑞士等六国组成的“黄金集团”,该集团于1936年瓦解。,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背景二、主要内容三、积极作用四、局限性,一、背景,二战结束前夕,英国想保持它的国际地位,而美国想建立美

11、元霸权。两国政府都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凯恩斯计划:希望汇率变动的灵活性,主张用Bancor作为国际货币,由国际清算同盟来进行多边清算,国际货币的数量由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需要来定,国际收支的顺逆差由双方共同负担调节怀特计划:主张较大的汇率固定性,用Unitas作为国际货币,从而回到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1944年的国际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这三个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它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二、主要内容,组织形式本位制度汇率制度储备

12、制度国际收支调节制度外汇支付制度,二、主要内容,组织形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6)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对各国的货币金融事务进行监督、管理与协调,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中心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建立和监督会员国的官方汇率,审批货币平价的变更,为国际收支发生赤字的国家融通资金,组织商讨与协商重大的国际金融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各会员国认缴基金份额,由各国在国民收入和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比例确定后每五年调整一次;25%用黄金(牙买加会议后改为SDR或广为接受的外汇)缴纳,75用本国货币缴纳;份额的大小决定投票权、提款和借款权、特别提款权的无偿分配权。,目

13、前认缴份额的依据,The current quota formula is a weighted average of GDP(weight of 50 percent),openness(30 percent),economic variability(15 percent),and international reserves(5 percent).For this purpose,GDP is measured as a blend of GDP based on market exchange rates(weight of 60 percent)and on PPP exchange

14、 rates(40 percent).,权利,Voting power(voting share).The quota largely determines a members voting power in IMF decisions.Each IMF members votes are comprised of basic votes plus one additional vote for each SDR 100,000 of quota.Access to financing.The amount of financing a member can obtain from the I

15、MF(its access limit)is based on its quota.For example,under Stand-By and Extended Arrangements,a member can borrow up to 200 percent of its quota annually and 600 percent cumulatively.However,access may be higher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各国的认股份额和投票份额(Post-2010 Reform),二、主要内容,组织形式世界银行(1945)为发展中国

16、家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中长期贷款,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发生产资源;通过保证或参与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成员国生产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同其他来源的国际贷款进行配合。,二、主要内容,本位制度作为关键货币的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并承担按官方价向各国中央银行和政府机构出售黄金。汇率制度其他各国货币不再与黄金发生联系,而是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其他会员国以美元来为其货币确定官方的中心汇率,称“黄金平价”或“金平价”。各种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

17、幅度内波动。“黄金平价”不得任意改变,只有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失衡”、其中央银行无法维持既定汇率时,才允许对本币进行法定贬值或升值(如果三年内累积调整幅度达到或超过10,必须事先征得IMF的批准)。,二、主要内容,储备制度美元取得了与黄金等同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1969年引入“特别提款权”(又称“纸黄金”),用以增加非美元国际储备的供给。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国际储备资产,它只能用于官方之间的结算或用以归还IMF的贷款,而不能用于民间的贸易或非贸易支付。开始时,与美元挂钩;1973年5月,以“一篮子”货币为定值标准。最初,这个“篮子”里有16种货币,1981年减至5种,2001年1月1

18、日改用4种货币定值。,二、主要内容,国际收支调节制度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应该是顺差国和逆差国共同的责任;普通提款权(治标)世界银行(治本),知识点:普通提款权,当会员国发生国际逆差需要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通资金时,可按规定程序用本国货币购买数额为本国份额125的外汇。普通提款权被分为五等份。第1个25为黄金部分或储备部分,对储备部分不收利息;接下来的100为信用部分,要收利息,并要求接受贷款的国家制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信用部分的贷款被分为四档。随着档次的提高,附加条件越来越苛刻。这被称为IMF贷款的条件性。普通提款权是信贷,而特别提款权是外汇储备。,二、主要内容,外

19、汇支付制度建立多边支付制度,要求会员国履行货币兑换性的义务;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对于欠发达的会员国所采取的限制国际资本流动的措施,IMF则较少过问,基本持宽容态度。,三、积极作用,各国货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呈现出较大的稳定性,降低了外汇风险,促进了国际贸易、信贷及投资活动。IMF在为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的国家(多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短期和中期资金融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与建立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元被当作黄金的补充,其供应可弥补国际清偿力的不足(国际清偿力是指一国在

20、不采用调节措施的情况下,消除国际收支逆差或偿付外债的能力,取决于国际储备资产和向外借款的能力)。,四、局限性,(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最主要缺陷,就是对国际收支失衡缺乏一个令人满意的调节机制。调节机制不健全,汇率体系过于僵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调节机制不对称,逆差国家负担重(逆差国家往往以经济紧缩为代价调节国际收支,顺差国可能会产生通胀压力,但这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轻松化解);作为关键货币国家的美国,不能直接控制美元与各国货币的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失衡丧失了主动进行汇率调节的手段(当然可强迫或诱使其他国家调整)。,四、局限性,(二)“清偿力”与“信心”的矛盾。特里芬难题(1960):无论美国

21、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在这一制度下,如果美国要保证国际社会有足够的美元用于国际支付,那么人们就会担心美国持有的黄金能否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从而降低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如果美国力图消除国际逆差,以维持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元的供应就不可能充足。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清偿能力不足(美元荒)或信心不足(美元灾)的双重威胁。1960年以前,美元荒;1960年之后,美元灾;1971年8月,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标志该体系瓦解。,四、局限性,(三)在某种情况下,助长投机(存在长期的大量收支逆差或提取IMF高档次信用部分的贷款时,该国货币贬值压力明显);(四)有失公

22、正,即美国可以通过增加其对外短期负债来直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而各国中央银行累积起来的储备实质上都构成了对美国政府的贷款,这意味着实际资源向美国转移;(五)容易在国与国之间传递通货膨胀(A国的通胀A国国际收支逆差B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六)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如:扩张性货币政策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逆差本币贬值压力央行干预);(七)误导国际资本流向,鼓励投资者对名义利率而非实际利率差异作出反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国进行大量的对外援助和投资,其结果是美国经济和技术优势丧失,从而导致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及美元地位的衰落发生多次美元危机1960年10月,第一次危机,为抑制金价上扬(美元贬值)联合西欧

23、七国(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建立黄金总库;越南战争导致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发生第二次危机,半个月内,黄金从120亿美元降为106亿美元,被迫停止按官方价向私人兑换黄金,黄金总库的成员决定终止博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971年,经常账户首次出现巨额逆差,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尼克松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兑换黄金。1971年12月西方各国达成“史密森协议”,让美元对黄金贬值(38美元兑1盎司),其他货币对美元升值,并扩大了汇率的波动幅度(2.25%);但无力回天!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恶化,美元储备资产不断减少,美元再度贬值,各国货币对美元浮动!美

24、元第二次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第三节 牙买加协定,一、历史背景二、主要内容三、评价,一、历史背景,1971年10月,IMF理事会提出了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意见;1976年1月,成员国在牙买加讨论修改协定的条款,达成了牙买加协定;1976年4月,IMF理事会通过了以修改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4月1日生效,实质上形成了以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二、主要内容,(一)汇率制度多样化(二)储备手段多样化(三)对份额进行调整(四)完善资金融通制度(五)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多样化,(一)汇率制度多样化,认可了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性,指出,IMF同意固

25、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并存,但成员国必须接受基金组织的监督,以防止出现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现象。,(二)储备手段多样化,弱化黄金的作用。明确提出黄金非货币化,成员国可以按市价在市场上买卖黄金;取消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以黄金清偿债权债务的义务;逐步处理基金组织持有的黄金,按市场价格出售基金组织黄金总额的1/6,超过官价的部分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另有1/6按官价由各成员国买回,剩余部分根据总投票权的85作出的决议处理,由各会员国购回或向市场出售。,(二)储备手段多样化,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参加特别提款权账户的国家可以用特别提款权来偿还欠IMF的借款;会

26、员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特别提款权交易,而不必征得IMF的同意;IMF一般账户中所持有的资产一律以特别提款权表示,并在各种业务中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范围,以便加强IMF对各会员国国际清偿力的监督。,(三)份额调整,将各国缴纳的基本份额从原来的292亿SDRs增加到390亿SDRs;石油输出国的份额增加一倍,达到出资总额的10;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份额不变;发达国家除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略有增加之外,都有所降低,英国的份额下降最多。,(四)完善资金融通制度,用来自于出售黄金所得的收益设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将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到会员国份额的145;提高基金组织“出口波动补偿贷

27、款”的比重,由份额的50上升到75。,知识点:出口收入补偿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帮助初级产品出口国摆脱因出口收入下降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困难,缓和初级产品出口国因此而产生的不满而设立的一种专项贷款。该项贷款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1963年2月通过的一个“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的决定而设立的,决定内容是:初级产品出口 国家如果由于出口收入下降而发生国际收支困 难时,可以在原有的普通贷款外,另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专项的出口波动补偿贷款。贷款额度最初规定为相当于会员国份额的25%,1966年9月将贷款额度提高到份额的50%,经基金组织同意可达到份额的100%。贷款的条件是:(1)出口收入的下降必须

28、 是短期性的。(2)出口收入的下降是会员国本 身能力所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3)借款国 有义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采取适当措施 解决其国际收支困难。贷款期限为3一5年,并且要求借款国的 出口收入一旦恢复时,要尽早归还贷款。,(五)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多样化,1、汇率机制(浮动汇率制)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本币贬值 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下跌(大国),而以本币计算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 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 贸易收支逆差逐渐减少(马歇尔-勒纳条件)。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反之。,(五)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多样化,2、利率机制 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银行信用膨胀国内金融市

29、场的银根趋于松动,利率水平逐渐下降。导致:()利率水平的下降 资本外流增加,内流减少 资本账户顺差逐渐减少,甚至出现逆差;()利率下降国内总需求上升进口需求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顺差也会减少,整个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反之。3、国际金融机构调节(IMF普通提款权和WB贷款),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一)贡献 1、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当某一储备货币发生贬值而引起信心危机时,它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就会下降,信心良好的储备货币就会增大比重当某一储备货币国长期顺差导致国际清偿力不足时,其他储备货币便会补充这个不足2、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汇率体制能够

30、灵敏地反映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状况,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继续发展。汇率可根据市场供求及时调整,有利于调节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各国可充分考虑本国的客观经济条件,不必为了稳定汇率而放弃国内经济目标,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二)不足多元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弊端:储备货币发行国享受着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的特权国际清偿力的增加仍不能完全符合世界经济均衡增长的需要由于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在一半以上,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仍然左右着世界外汇储备的增长由于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导致这一混合汇率体制动荡和混乱。在牙买加货币体系下,汇率波动频繁且剧烈,这不仅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巨大风险,而且给各国经济的发展

31、造成不利影响。在牙买加货币体系下,国际收支的调节虽然是通过多种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来实现的,但实际上各种机制很难协调,它们的作用常常是相互矛盾,相互抵消,全球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第四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一、“洞中之蛇”与“蛇出洞”二、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三、欧元的诞生四、最优货币区理论,一、“洞中之蛇”与“蛇出洞”,1971年3月,欧共体采纳了“沃纳计划”。根据该计划,各国保证欧洲各国间汇率波动幅度大大低于欧共体各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这样,各国汇率波动的时间序列图就会呈现为“洞中之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史密森协议相继崩溃之后,欧共体国家于1972年4月,将“蛇”的波动

32、总幅度定为2.25%,将“洞”的波动总幅度定为4.50%。1973年3月,对美元联合浮动,取消对“洞”的限制,这被称为“蛇出洞”。,一、“洞中之蛇”与“蛇出洞”,对美元的平价,平价2.25%,平价2.25%,时间,汇率,一、“洞中之蛇”与“蛇出洞”,实质上,是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所谓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这样一种汇率制度,即由一些贸易关系相当密切、经济上相互依存程度较高的国家形成一个货币体系,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而对非成员国的货币汇率则实行联合浮动。理论基础是由蒙代尔最早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二、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EMS)(法德联合倡议),(一)欧洲货币单位(ECU)(二)汇

33、率机制(ERM)(三)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一)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是一篮子货币,它由欧盟成员国固定数量的货币组成。最初的货币篮于1979年确定,至1992马约签订时共包括12种货币。,(一)欧洲货币单位,(二)汇率机制,以ECU定位中心汇率;大多数国家是在围绕各自中心汇率的上下各2.25%的幅度内波动,但意大利以及后来加入ERM的西班牙(1989)、英国(1990)和葡萄牙(1992)等国的波动幅度为中心汇率的上下6。接近界限值时,央行就要采取干预措施。,(三)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欧洲货币合作基金发行官方欧洲货币单位,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有义务拿出黄金和美元储备的20购买官方欧洲货

34、币单位。出现危机时,可申请贷款。,三、欧元的诞生,1991年12月,马约确定,最迟在1999年1月1日建立一种共同货币和一个欧洲中央银行;连同各种旨在提高贸易与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其他改革措施,计划届时建立一个全面的经济与货币联盟(EMU)。,三、欧元的诞生,“三步走”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状况(至1993年底):还未参与ERM的国家开始着手准备参与;EC成员国采取行动使得经济运行状况(通货膨胀率、汇率、利率、财政赤字、外债)趋同。从1994年1月1日开始,用欧洲货币局(EMI)代替EMCF,由各国央行行长和一位总统组成,旨在加强各国间的货币合作。自1999年1月1日开始,构建欧元(Eu

35、ro)和欧洲中央银行(ECB),各国不可逆转地固定汇率,三年过渡期内欧元采用非现金流通方式,自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开始流通,当年7月1日各国货币退出流通。,三、欧元的诞生,加入EMU的条件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长期政府债券的利率不能高于三个通胀率最低的国家的平均利率的2个百分点;预算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不得超过60%;加入前的两年内,汇率波动幅度不得超过欧洲货币体系(EMS)平均数的2.25%。思考:为什么有这些限制?,欧元区的十七个国家,奥地利 1999年1月1日 比利时 1999年1月1日 芬兰 1999年1月1日 法

36、国 1999年1月1日 德国 1999年1月1日爱尔兰 1999年1月1日 意大利 1999年1月1日 卢森堡 1999年1月1日 荷兰 1999年1月1日 葡萄牙 1999年1月1日 西班牙 1999年1月1日 希腊 2001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 2007年1月1日 塞浦路斯 2008年1月1日 马耳他 2008年1月1日 斯洛伐克 2009年1月1日爱沙尼亚 2011年1月1日,四、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早由蒙代尔(Mundell,1961)提出,后经麦金农和凯南等从不同角度作了修正与补充。最优货币区理论:固定汇率制最适用于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要素流动方面紧密结合的区域。最优货币区:

37、在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领域紧密结合的一批国家组成的区域。,四、最优货币区理论,GG曲线表明经济一体化程度与固定汇率制的利益之间的关系。货币效率收益(Monetary efficiency gain)节约在浮动汇率制下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混沌、计算和交易成本。一体化程度越高,成本节约得越多。,四、最优货币区理论,LL曲线表明经济一体化程度与固定汇率制的利益之间的关系。经济稳定性损失Economic stability loss放弃了运用汇率和货币政策来稳定产出和就业的能力,从而降低了经济抗击冲击(有时非同步发生)的能力。一体化程度越高,损失越小(因为商品、服务、劳动力、资金和技术更容易在一体化程度

38、高的区域找到出路)。,四、最优货币区理论,四、最优货币区理论,四、最优货币区理论,收益超过损失,损失超过收益,欧盟是最优货币区吗?,欧盟内部贸易占欧盟GDP的比例,欧盟是最优货币区吗?,1986年人们改变居住地的比例,1990年代人们改变居住地的比例,Source:Peter Huber,”Inter-regional mobility in Europe:a note on the cross-country evidence”,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1(August 2004),pp.619-624;and“Geographical Mobility,200

39、3-2004”,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March 2004.Table data are for Britain in 1996,Germany in 1990,Italy in 1999,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1999.,第五节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支持浮动汇率制的观点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如果中央银行不再为固定汇率而被迫干预货币市场,各国政府就能运用货币政策来达到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对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1)政府一般不再依赖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来解决国际收支问题,这有助于促进自由贸易和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提高世界范围内的资

40、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2)避免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偶尔发生的平价变更对国内经济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同时也减轻了投机性短期资本的大规模移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扰乱,从而给正常的国际经贸活动留下较充分的事前调节余地;3)央行不需要持有大量的国际储备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干预外汇市场,这有助于缓和国际清偿力的不足。汇率决定的对称性政府干预的减少可以降低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各种混乱和损失隔绝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第五节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反对浮动汇率制的观点使得汇率变得更加不确定,阻碍了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从而降低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效率;引起外汇投机;固定汇率制能给予经济政策所必要的“纪律性”,以避免出现持续的通胀;可能出现“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