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生产技术讲座.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8486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孢菇生产技术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双孢菇生产技术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双孢菇生产技术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双孢菇生产技术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双孢菇生产技术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孢菇生产技术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孢菇生产技术讲座.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双孢蘑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双孢蘑菇又叫蘑菇、白蘑菇、洋蘑菇等,其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目前栽培蘑菇的国家有70多个,其中以美国、中国、法国、英国、韩国等为最多。并且有些国家已经走上工厂化、专业化的生产道路。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素中之肉”的美称。由于它含有甘露醇、菌糖、有机碱基等物质,具有独特的清香味,是人们喜爱的菌类食物之一。在医疗上也常用蘑菇作为滋补品,对人体血液的形成和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有良好的辅助功效。,我国的蘑菇栽培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并具有相当的规模,产量逐年提高。我国栽培的蘑菇,80%都是用于加工罐头出口,

2、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发展蘑菇生产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出口创汇产业。,形态特征,成熟的双孢蘑菇个体像一把撑开的小伞,它的组成器官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部分。菌丝体是有许多分枝状的菌丝互相交织形成的密集的群体,呈蛛网状。菌丝又可分为绒毛菌丝、线状菌丝和索状菌丝。在制种和培养料发菌过程中希望其绒毛状菌丝生长旺盛,积累更多养分;出菇阶段则要求形成线状菌丝,才能结成子实体。越冬后,大部分绒毛状菌丝、线状菌丝已萎缩,而保留在土层中的索状菌丝多,通过春菇调水后,能萌发成绒毛菌丝再发育成线状菌丝,利于长菇,故要保护好,防止干掉或受冻。子实体由菌丝进一步分化发育而成,分菌盖、菌褶、菌柄、菌膜、菌环、假菌

3、根等部分。假菌根是着生于菌柄基部和覆土及培养料相接部位的根状菌丝索。,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双孢蘑菇对环境条件敏感,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恶劣的环境则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因此蘑菇生产要获得高产优质,就必须创造一个适合蘑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满足其各个生长阶段的生活需求。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是营养、温度、水分、空气、酸碱度和光线等。,营养,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全部是从培养料中吸收。人工配制的培养料应该进行科学搭配和堆制发酵,为蘑菇提供充足的养分让其吸收利用,才能获得高产。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碳源除单糖、有机酸等小分

4、子化合物能直接吸收利用外,其它大分子化合物均要通过发酵,依靠嗜热性和中温性微生物,以及菌丝本身所分泌的酶分解成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被吸收利用。氮源有蛋白质、蛋白陈、氨基酸、尿素、铵盐等。蛋白质不能为蘑菇直接利用,但能利用其分解后的氨基酸及肽类等。蘑菇能否获得高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培养料中的含氮量,鸡粪、牛粪、饼肥、尿素和按盐等物质,可以提供大量的氮素营养,但施用氨态氮过量,对蘑菇菌丝生长有很大的危害;铵盐的利用决定于培养料的酸碱度,用量过多造成酸性环境,会引起蘑菇菌丝生长不良。尿素除对培养料的发酵有良好作用外,对形成子实体也是必需的营养物质。蘑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需要少量的生物素和维生素,

5、所需要的生物素和维生素可从堆肥发酵期间微生物代谢中得到,如嗜热放线菌产生生物素、硫胺素和烟酸等,所以堆好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温度,蘑菇生长的温度是632,但以25生长速度最快。如果温度超过34或低于4,则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停止发育;蘑菇菌种的培育一般以2025为宜,高于25时菌丝生长虽快,但稀疏细弱,容易衰老;温度超过30,菌丝易受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722,以1316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柄矮壮,菌盖肉厚,质量好,产量高。,当温度为1820时,子实体生长多而密,朵形较小,菇盖菌肉组织较松,质量明显下降;若温度高于22,菌柄徒长,肉质疏松,品质低劣;温度低于12时

6、,生长缓慢;若温度突然回升,菌丝体又会把供应菇蕾生长的营养物质倒运送给四周的菌丝,供其蔓延生长,结果已形成的菇蕾则会因失去营养供给而先后枯萎死亡。,水分,双孢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水量都在90左右,其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覆土的含水量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保持6065为适宜,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掌握在6575之间,因此栽培蘑菇的培养料,在发酵初期的含水量应略高些,一般需控制在6570之间,发酵结束时则应降到6065为好,过湿的培养料,不适于蘑菇菌丝生长,易发生真菌性、细菌性以及线虫引起的多种病害。子实体形成和发育时,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左右,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8

7、590为宜,覆土层应保持经常湿润,含水量保持1820,以保证大量子实体生长时对水分的需要。,空气,蘑菇是好气性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差,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积累过多,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据报道,最适于蘑菇菌丝生长的二氧化碳浓度在0.1 0.5之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到0.030.1,就可诱发菇蕾。在出菇阶段,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1时,菌丝将不能形成原基,如果空气中氧气不足,蘑菇菌索和原基将往上生长,露于床面(冒菌)。所以菇房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经常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补充新鲜空气,特别是出菇以后,更应加大通风量,随时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供给充足的氧气,保证蘑菇正常生长发育

8、。,酸碱度(pH值),蘑菇菌丝在pH5.08.0之间都可以生长,最适宜的pH值是7左右,较其他菇类稍偏碱性。由于蘑菇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碳酸和草酸,同时在菌丝周围和培养料中会发生脱碱(氨气蒸发)现象,而使蘑菇菌丝的生活环境(培养料和覆土层)逐渐变酸,因此在播种时培养料的酸碱度应调整在pH7.5左右,土粒的酸碱度可调节到pH7.58之间,这样较适宜蘑菇菌丝的生长,还能抑制一些霉菌类病害的发生。,光线,光线对蘑菇生长发育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蘑菇菌丝可以在完全黑暗条件下生长发育,但子实体的形成最好有弱的散射光线的刺激。光线过强,会导致蘑菇表面干燥和变黄,品质下降。菇床若有阳光直射,其直射光处一般

9、不能出菇。另外,光线可使菇房温度升高(特别是塑料温室或大棚),这种间接的作用在生产上应较好地掌握,以便趋利避害。,玉米秸秆大棚蘑菇春菇冬种技术,蘑菇地畦栽培,花工省,成本低,操作简便。培养料和覆土可就地取材,而且栽培过蘑菇的废料可直接还田,培肥地力,有利于农作物增产。,栽培季节的选择,10月1日始,玉米收获后即可开始备料。玉米秸秆种植双孢蘑菇,由于主原料为玉米秸秆,料备好后,即进入冬季。新乡地区一般10月1日开始堆料,至第二年元月底堆料结束。11月1日至翌年2月1日播种,3月初气温回升后开始出菇,5月底产季结束。,栽培设施,新乡地区玉米秸秆春菇冬种主要采用菇棚栽培。菇棚一般多为南北走向,棚宽6

10、m9m,长30m50m,高2.2m2.5m,有水泥骨架和竹木结构等。每棚面积300m2。为使冬季棚温提高,可采用双膜覆盖,棚温可提高56。初夏气温高时,为延长出菇期,棚顶加厚覆盖物可适当降温,使产季延迟到6月初结束。,秸秆处理,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稍晾后使茎叶变黄不再鲜绿时即可处理。处理的方法有:(1)用铡草机将玉米秸秆铡成10cm左右长的小段。购买铡草机时,最好选用滚压式铡草机,铡草时,使玉米秸秆先破碎后截断,以便堆料时玉米秸秆充分吸水。(2)秸秆还田机还田后的玉米秸秆也可以种植双孢蘑菇,经秸秆还田机处理过的玉米秸秆,一般长10cm20cm,秸秆也被破碎成纤维状,其物理结构正适合双孢蘑菇种

11、植。,配方选择,(1)玉米秸秆 1000kg 棉籽饼 60kg 尿素 15kg 硝酸磷肥 20kg 石灰 20kg 石膏粉 20kg 蘑菇专用肥 4kg(2)玉米秸秆 1000kg 烘干鸡粪 200kg 尿素 10kg 硝酸磷肥 20kg 石灰 20kg 石膏粉 20kg 蘑菇专用肥 4kg,秸秆预湿,玉米秸秆压扁截断后,即可预湿。预湿时,一般1t秸秆需水23t,水要分23次洒入,使玉米秸秆充分吸水。培养料预湿时水分一定要均匀,预湿好的玉米秸秆手握培养料有水滴下,最好含水量掌握在65%70%之间。,堆料,堆料时,按料堆低宽2m,长6m,高1.5m堆草,计约1t秸秆。低层先铺一层厚40cm50c

12、m的秸秆,然后撒一层粪肥,以后每层秸杆厚约30cm40cm,粪肥按配方比例分层撒匀,一般铺45层草,撒45层粪肥,堆至料堆高达1.5m时,整理料堆四周使成梯形,最后堆顶盖草,以防日晒雨淋避免养分散失。堆草时,若发现秸杆预湿水分不均匀,部分秸秆偏干,可在堆料时,边堆边在秸杆上适当洒水,于次日堆基四周有少量的水浸出为宜。,堆料后78d,可进行第一次翻堆,改善堆内的空气条件,调节水分,促进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使培养料发酵均匀。翻堆时把底部和四周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外围,并充分抖松翻匀,然后复堆成梯形,复堆后料堆可缩短,但高宽不变。以后每隔45d翻一次,一共翻45次。辅料应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

13、若翻堆过程发现培养料太湿变粘,应多加些石膏消除,偏酸用石灰水调节。最后一次翻堆时,喷一次300500倍的敌敌畏或100倍的乐果等农药,以杀灭料中残存的害虫或虫卵。,玉米秸堆料约需30d左右。堆制结束,培养料应是棕褐色,松软有弹性,不粘、不臭、无粪块,含水量在60%65%。培养料进棚时,若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加以调节。如料过熟,可加入部分经石灰水浸透的碎秸杆混合拌匀,作底部填料,以减少养分损失;发现料太湿,应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先撒堆摊晾,待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后再上堆;如果培养料发黑变粘,可加入石膏粉或石灰粉,排除过多的水分,使料松散并消除臭气。若料过干,可喷洒1%的石灰清水补水至适宜湿度。,培养料的

14、堆制,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应认真掌握好温度、水分、通气和酸碱度等条件,使培养料堆制后变成蘑菇容易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为高产优质打下物质基础。,冬季发菌管理,1.铺料播种 堆料结束,既可将培养料进棚铺料播种。铺料时,料床宽90cm100cm,高20cm25cm,两畦间宽50cm60cm作人行道兼排水沟,畦长不限。一般一吨料占地50m2。料铺好后,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种1.52瓶。播种时,先将料面耙松,把菌种均匀撒在培养料表面,轻压料面使料与菌种充分接触,再在菌种上面薄薄地盖一层料(厚2cm3cm),以防菌种被晒干而失去活性。,2.发菌管理 冬季晴天多,雨雪天气少,气候比较干燥。双孢蘑菇

15、春菇冬种可利用阳光使棚温白天升至25左右,双膜结构的棚升温保温的效果更好,菌丝可利用白天的气温缓慢生长。同时,由于冬季发菌期棚膜外没有遮盖草苫子,白天气温高时(30左右)常看到菌蝇、菌蚊会被棚膜上的水雾粘住,晚间气温低时(0左右)就会冻死。由于菇棚内白天气温偏高,培养料水分散失很快,料表比较干爽,空气中的杂菌孢子落到料面上也不宜萌发,故此,双孢蘑菇春菇冬种一般很少发现病虫害大量发生。玉米秸秆春菇冬种技术,由于发菌期比较长,整个发菌期要密切注意水分管理,若料过湿,应加大通风量排湿,料过干,则可补1%的石灰清水调节。,春季出菇管理,1覆土 进入3月份,当菌丝向下走菌至料床厚的2/3处时,气温回升到

16、1015,即可覆土。覆土材料要求土质湿而不粘,干而不散,疏松透气,保水力强。pH7.58.5,土壤持水量16%18%(即手握成团,落地能散)。一般塘泥、菜园土、种植豆科植物的壤土均可用于覆土材料,砂壤土为最好。表层的沃土,病菌害虫多,不宜采用,通常取地表20cm以下的土壤作土粒。粗土花生米大,细土黄豆粒大,然后喷洒0.3%的敌敌畏和l%甲醛混合液拌匀,覆盖塑料薄膜熏闷24h,摊开排去药气,就可将粗土粒盖一层于料面上,厚度 1.52cm。覆粗土后710d,菌丝爬上粗土表面,再盖细土,以使粗土不露出为宜,厚度约1.5cm。然后喷洒1%石灰水,保持土层湿润、促进菌丝上土。粗细土也可以同时覆上,两层土

17、厚2cm3cm。,2出菇管理 温度适宜,一般覆土后1015d,当菌丝爬土形成菌索后,就要及时覆盖草苫子遮光,并重喷结菇水,每天喷洒23次,每平方米需水约1kg2kg,连续喷水23d,使覆土层土壤持水量达18%20%,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然后停水23d,减少通风量,使空气新鲜,环境湿润,蘑菇原基便很快形成进入出菇期。,双孢蘑菇春菇冬种春菇管理很重要。早春,新乡地区气温不稳定,倒春寒气候时常发生,在出菇管理时要注意温度调节,以保温为主,棚温保持2030,料床温度1518,此温度环境,菇型圆整,菇肉紧实,品质优良。但进入5月份后,气候回暖,有时气温突然升高,此期主要采取降温措施,加厚覆盖物,

18、延长产菇期,提高蘑菇产量。春菇冬种,发菌期长,菇潮间隔时间较短,出菇相对集中。,采收,蘑菇成熟后要适时分批采收,采收过早,菇小影响产量,过迟,菇留得过大,影响质量,而且会抑制周围小菇生长,尤其春菇冬种双孢蘑菇,采菇期集中在35份,特别是出菇后期,气温偏高,蘑菇成熟时就应及时分批采收,稍迟采就会变成薄菇或开伞菇,影响商品价值。一般鲜销商品菇要求菇伞直径4cm5cm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切去带泥菌柄基部,放入铺有软布的篮子里,以免碰伤变色,影响质量。,鲜蘑菇的加工,蘑菇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由于新鲜的蘑菇在常温下容易变色、变味、变形开伞,降低品质,甚至腐烂,不适合于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需要及时进

19、行加工处理,以缓和产销矛盾,并可提高产品价值和改善风味。目前鲜蘑菇的加工主要有罐藏加工、盐渍加工、干制加工和保鲜加工等。下面着重介绍盐渍蘑菇加工工艺。,原料菇收购,(1)鲜菇收购 为保证盐水蘑菇的加工质量,采摘下的鲜蘑菇应及时削平菇柄,并严格按鲜菇收购标准收购和进行分级。隔夜菇、斑点菇、开伞菇、病虫菇、泥根菇和其他变质菇不宜收购加工。(2)漂洗护色 将收购的鲜蘑菇先用清水洗去泥砂、杂质,再置清水中浸810min,捞出放在护色篮(可用塑料篮等)中浸没于护色液(将50g的焦亚硫酸钠溶解于100kg清水中即成)中,浸泡1min左右,取出沥干倒入食用塑料袋内,然后再放在硬性包装物如塑料箱内,装车送厂加

20、工。漂洗护色时要用饮用水,严禁浸水护色用不卫生的水。漂洗时还可修整泥根菇、斑点菇,去除污点等。并且要注意鲜菇浸水时间不宜过长,焦亚硫酸钠用量不宜过大,杀青冷却,(1)漂水 装车送厂的蘑菇要及时按先后次序倒入漂洗池内用流动水浸漂。漂水时间应不少于30min,以洗去残留菇表的焦亚硫酸钠和运输过程中的尘埃。漂洗流水量要适量,既要防止水量不足达不到漂洗目的,又要防止水量过大引起菇柄脱落和破碎现象。(2)预煮杀青 经过洗净后的鲜菇放在铝锅中预煮杀青(不宜使用铁锅和其他铁的用具)。预煮前先将水烧至80,加入1的食用柠檬酸于水中,再加热烧开后开始进菇欲煮杀青。煮菇时一般菇水比例以1:2为宜,一锅水一般煮菇3

21、4次就要换掉。鲜菇杀青时间为1520min左右,边煮边要上下翻动,出现的泡沫要除掉。菇以煮熟为度,煮不熟,腌制后会腐败;煮过熟,预煮得率低,影响加工效益。,杀青生熟的鉴别标准一般是,菇体熟透时沉入锅底,生的则上浮;切开菇体,熟则为黄色,生则为白色;用牙咬试,生的粘牙,熟的脆而不粘牙;把菇体捞出放入冷水中,若下沉即为熟,若上浮则是生的,煮菇时最好能够大小菇分开煮,以便生熟一致。煮熟时要及时出锅。(3)冷却 把煮熟的蘑菇立即放入流动的清洁冷水中冷却,或用45只冷水缸连续轮流冷却,水要经常更换凉水,菇冷却后不能留下余温。然后将蘑菇捞取置竹筛等器具上沥水20min左右以待腌制。,腌制,加工盐渍蘑菇的腌

22、制方法有一次盐渍法和两次盐渍法两种。(1)一次盐渍法 冷却后的蘑菇在沥去清水后,先把菇放到浓度为15%16%的盐水中盐渍34d,使盐分向菇体中自然渗透,蘑菇逐渐“转色”,称为“定色”。然后将菇从15%16盐水中捞起,沥干,再放到23%25盐水中。有条件时,在开始几天最好每天转缸1次,发现盐水浓度低于20时,应立即加盐补足,或倒出一部分淡盐水,倒入饱和盐水调整。盐渍1周后,当缸内盐水浓度不再下降,稳定在波美度20度左右,即可装桶。在盐渍腌制管理期间要保持上下盐度一致,缸或池内菇不让其露出水面,以防变质,并注意蚊、蝇和环境卫生。,(2)二次盐渍法 冷却后的蘑菇装入陶瓷缸或木桶中,加入810波美度盐

23、水至淹没蘑菇,用竹编板或木板把蘑菇压没液面,防止蘑菇浮露在空气中氧化变色或腐烂而变黑发臭。经过盐渍46d,盐度会降至23波美度,蘑菇由灰白色逐渐转为白色,又再慢慢转黄。当菇体色泽转到浅黄色或黄色时,就要及时提高盐度进行腌制,防止发酵过度变酸。盐渍所需要的盐最好分批加入,逐渐加大盐度,可使盐分渗入组织的速度加快,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且菇体舒展饱满,富有弹性。若将所需要的盐一次加入,盐水浓度突然升高,引起渗透压突然升高,菇体表皮组织骤然失水,细胞质壁分离,导致菇体外表皱皮,影响菇形外观。,装桶,将已腌制好的盐水蘑菇捞起,沥去盐水,5min后称重,装入专用的塑料盐水菇桶内。根据塑料桶的型号,每桶定

24、量装入25、40或50kg,然后在桶内灌满新配制的20盐水,再用0.2柠檬酸溶液调节酸碱度在3.5以下,然后加盖封存。或者将50柠檬酸、42偏磷酸钠、8明矾溶化在沸水内,然后倒入饱和盐水中,调节酸碱度pH33.5,再灌入桶内。再在液面放一层精制盐,可防止菇体内的多元酚遇氧气而氧化成醌,使菇变红褐色,并能延长保存时间。如果不能马上装桶,应在最后一次倒缸调整盐水浓度时,在菇体上加上竹帘,用石块压好,然后罐入20%的盐水,使菇完全浸没在盐水中,可以短期贮藏,在35个月不会变质。但要注意加压不要太重,盐水不能太少,否则放久后会使菇体压扁变形,商品价值下降。,盐水蘑菇的等级标准,特级 菌盖直径2cm,柄

25、长0.5 cm1cm,菇形圆整,菌膜紧包,切削平整,色泽洁白、无污泥、无虫蛀,无空根、白心、斑点、死根病斑、无机械损伤,无异味,无薄皮菇、变形菇,次黑菇,菌盖破碎率在2%以内。一级 菌盖直径1.8 cm4,柄长1 cm1.5,菇形圆整,菌膜紧包,色泽洁白,切削平整,允许稍有畸形,无污泥,虫蛀,无空根、心白、斑点、死根病斑、无机械损伤,无异味,无薄皮菇、变形菇,次黑菇,菌盖破碎率在5%以内。二级 菌盖直径2 cm6,柄长1.5,菇形基本圆整,菌盖稍展,菌膜未破,色泽洁白,允许有小畸形,未开伞的薄皮菇、白心、略有斑点或破碎,无污泥,无虫蛀,无空根,无病斑,无次黑菇,菌盖破碎在5%以内。,三级 菌盖大小不等,菌膜已破,即将开伞,但菇形保持完整,无虫蛀,无杂质,无异味,菌盖破碎率在5%以内。等外菇 菌盖直径大于10,包括畸形菇、薄皮菇、削去斑点的正品菇和次黑菇,允许有小开伞和空心,无菌褶发黑的大开伞。次品菇 包括开伞菇、脱柄菇,菇柄、次黑菇和特大菇,无菌褶 发黑的大开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