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9020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2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概念与特征背景与价值过程与方法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徐惠仁,一、概念与特征,(一)、概念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基本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多样性。校本课程,是指以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为主自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本校办学目标,针对本校、本年级、本班或某一些特定的学生群体的需求,自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二)、特征,是根据本校办学目标开发的课程;学校、教师和学生是开发的主体;是针对本校学生发展需求而开发的课程。是根据本地本校教育资源开发的课程,(三)、类型,基础性

2、校本课程是指在国本课程之外,补充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l学科知识课程开发对国本课程内容的更新、结构的调整。采取的方式经常是改编、新编和拓编等。学习策略课程开发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拓展性校本课程是在基础性课程基础上,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课程。分为保健、博知、怡情、励志、践行、探究等课程。,保健课程(武术、球类、体操等)生活课程(生活方式、文明行为等)博知课程(诗词鉴赏、民族文化、国际理解等)怡情课程(书法欣赏、舞蹈表演、垂钓、集邮等)励志课程(成功人士案例分析、心理调适、极限运

3、动等)践行课程(网页制作、电器维修、汽车驾驶等)探究课程(OM训练、文化考古、环境保护等),创新性校本课程 指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相对于拓展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创新性。包括学科深化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二、背景与价值,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性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国本课程的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各地区教育需求的差异性;不能完全适合所有学校办学的实际条件;不能与学科的最新发展同步。,适应普高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提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4、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内容: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体育与健康 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 技术要求:必修选修(国家课程)选修(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教育特色项目开发和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外的,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教育内容。特色教育某些学习领域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特色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风格。特色教育课程化,校本课程孕育特色。,

5、三、过程与方法,第一步:科学规划方案一:在多个学习领域选择项目,各个项目开设系列性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方案二:在某些学习领域选择项目,在某个年级开设相对独立、稳定的必 修课。方案三:确定某个项目开设必修课。同时开设小型的选修课。(例:锡山高级中学课程体系)可以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国本选修课程统一规划,第二步:选择项目,基点:以文化为基点(知识、能力、修养)以社会为基点(实用、现实、实践)以学生为基点(需要、兴趣、经验)以校本为基点(资源、环境、可行)性质:学科延伸。国本补白。乡土文化。,第三步:设计方案,课程背景(目的、意义)课程目标(知识、能力、情感)课程内容(学习内容、研究专题)课程实施(对象、课时、师资、方法、设施)课程评价(课程本身评价、实施过程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爱因斯坦,第四步:编制教材,原则:科学性(思想观点、知识技能、问题设计)生活化(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活动性(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开放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开发的空间)方法:引进改编。模仿国本教材编写。从教案到教材。,第五步:组织实施,落实课时,排入课表。配备师资,落实责任。优选教法,提高水平。积累资料,激励评价。总结反思,不断创新。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记忆,哪里就有希望。,谢谢各位,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