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邵爱霞课后点滴小思考.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9186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发现”邵爱霞课后点滴小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童年的发现”邵爱霞课后点滴小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童年的发现”邵爱霞课后点滴小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童年的发现”邵爱霞课后点滴小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发现”邵爱霞课后点滴小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五下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在设计教案时,我为了突出重点,从“发现”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发现”是什么,进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在设计环节时,总体思路为总-分-总式,即先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整体把握“发现”的过程,在学生交流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发现过程分为三

2、步:即梦中飞行、寻求解答、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重点通过感情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把握作者的发现过程。设计教案时,自认为思路清晰,重点把握突出,课堂效果应该较好。但整堂课下来,总有一种“蜻蜓点水”之感:教学内容不深不透。虽然各个教学知识点都已讲到,但总没有深入、细致的去谈、去读、去体会。如在教学“寻求解答” 一节中,只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我”的好奇,有刨根问底、善于思考的特点。 由这节课的教学,我再一次感受到教师对教材把握的价值,它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抓好文章主线,把握好文章的“题眼”,并围绕“题眼” 去设计环节,精心提问,才会走向成功。

3、就像本节课,我的“题眼”并不明确,错以“发现的过程”为“题眼”,其实应该围绕发现的过程体会作者求知若渴、善于思考、大胆想象的特点,才是本文真正的“题眼”。一切教学应该为它服务,向它靠拢,而我却用过多的时间去泛泛理解发现过程,导致上完课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再次,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教学机智的不足,今后要努力提高。要注意倾听,重视学生发言中的“亮点”,及时捕捉,适时鼓励,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才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达到深刻理解、体会的效果。 第三,感受再深的就是要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朗读,要做到说读结合。而这方面我做的还不够。有时自己在课堂上讲得多,问题重复或过碎,过多占用了学生朗读体

4、会的时间;而有时的朗读并没有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的去读,而是为了读而读,效果不好。以上的反思与感悟又一次让我深深地触动,自己的教学水平将如何提高?只有不断反思、总结、钻研,在实践中才能进步。 邵爱霞 2013年3月7日童年的发现听课总结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童年的发现。在教学时,邵爱霞老师为了突出

5、重点,从“发现”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发现”是什么,进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在初步引导学生了解发现过程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文中的作者在发现的过程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在自读自悟得基础上,结合具体词句谈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处理很不错。这样,不仅整合了课堂内容,突出了重点,还锻炼了学生思考表达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在体会朗读中,真正感悟理解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重点把握突出,课堂效果不错。小建议:如果邵老师可以让学生多一点的朗读的时间体会的时间(进行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朗读,做到说读结合);如果更关注学生的回答中的“亮点”及时捕捉也许这堂课会更精彩。 程玉华 2014年3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