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99186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今年进入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卫生健康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规划实施以来,卫生健康系统紧紧围绕规划提出目标要求,致力于解决运行与发展中的基础性、方向性和关键性问题,着力探索加快创新转型的思路举措,积极推进健康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

2、服务。截止评估时间,各项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1.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化。十四五以来,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改革联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等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并以此为突破口,同步完善财政补偿政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医疗费用增长联合调控、公立医院绩效综合考核等机制,引导和规范服务行为,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十三五时期相比,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幅降至15%左右,下降6个百分点;药占比降至20%左右,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0%;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提高到25%以上,运

3、行活力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分级诊疗机制不断完善。推动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开展,将一体化医疗服务共同体拓展为构建一体化健康服务共同体,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新区被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区,已建成由县级医院牵头的县域健共体。规划布局了城市医联体网格,已建成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0个松散型城市医联体、50个专科联盟、100个远程医疗协作网。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部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少跑路,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区(市)的分级诊疗目标。(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1、疾病控制体系建

4、设成效显著。组建预防医学研究院。基础设施稳步提升,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实施了疾控中心新建、改扩建。实验室装备投入稳步加大。配置移动P2+实验室,各区均建立P2实验室。医疗机构疾病监测模块和疾病预防控制子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2、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传染病防控取得胜利。规范管理和治疗确诊病例及感染者300人,建设救治基地,启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救治机制。加强手足口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基层传染病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在全国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二剂次水痘疫苗,建成100余家智慧接种门诊,适龄儿童免疫

5、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持续在95%以上,免疫规划服务水平全面提升。3、慢性病、地方病防控不断深入。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慢病示范区、3个省级慢病示范区,建立健全碘营养水平监测网络,并对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实施碘营养重点监测,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4、血液管理能力稳步提升。确定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搭建市血液物联网平台,实现了血液采集、制备、库存、运输、交接、临床使用全过程智能监管,医疗机构临床获取血液时间由20分钟缩短到1分钟,血液报废率为零。启动献血屋建设工作,建设一批标准化、现代化、合法化的献血设施利用两年时间在市范围内新设、更新10座献血屋并纳入了市办实事项目。献血屋建设完成后,为无

6、偿献血者提供安全、温馨、便捷的献血环境,充分保障临床用血和血液安全。5、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化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健康促进区(市)实现全覆盖。建成一批健康促进医院、学校、社区、企业、机关等场所。建成区(市)级以上健康教育基地1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8个。建成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汇集专家300人,其中50人入选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成社区(村)健康大学堂IOO处,广播电台开办健康大学堂节目,组织专家录播健康大学堂精品课程50讲,联合新闻媒体开设健康教育专栏20个。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千余场次,编发健康科普文章万余篇,印发健康教育宣

7、传材料百万余份,受教育群众数百万人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20年的15%上升到2022年的25%o6、卫生健康领域执法规范化能力不断提高。启动卫生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体系,完善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定期测评和综合评价制度,创新性开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双随机抽查、医疗机构监管、二维码监管等工作,促进了综合监督执法效率的提升,卫生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7、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积极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截至2022,国家卫生镇街达到10个,占比达到20%,省级卫生城市和卫生镇街实现全覆盖,省级卫生村达到2000个,占比达到35%制定下发了市

8、创建国家健康示范城市三年攻坚方案,明确了健康城市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示范街道灭蚊达标小区创建活动,树立了10个病媒生物示范街道和50个灭蚊达标小区。全面推进控烟行动,每年举办重点公共场所控烟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500余人。积极开展无烟环境创建活动,创建市无烟示范机关300个。8、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处置科学、运转高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形成了上下对应、门类齐全的市级卫生应急预案20个,医疗卫生机构预案1000个,预案体系更加健全。建立了部门联动、社区动员、全民发动的应急响应机制。组建了15支450人组成的卫生应急救援支队,共有各

9、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100支,各类专家1000人。建成3家省级、5家市级以及10家区域性城区全覆盖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大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五进活动,市民应急行为素养和第一响应能力明显提升。三年来,成功应对了传染病威胁,完成了合作会等重要节庆会议应急保障任务,为筑牢人民健康安全防线和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1、医疗资源配置持续优化2021-2023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5张增长到6.8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5人增长到4.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3.3人增长到4.8人,三级医院数量由10家增加到25家,优质医疗资源得以

10、扩容。建成一批医疗项目。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一流医疗中心城市的意见。引进建设高水平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2、基层医疗卫生基础不断夯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经费从50元提高到80元。率先全面推开随访数据自动采集和取消纸质健康档案,建设市级基本公卫数据中心和监管平台,强化项目质量控制和绩效的智慧化监控。创新电子病历同电子健康档案的互通,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构建了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三高共管、三级协同医防融合慢病服务模式,免费向签约三高患者提供5种基本药物,减免药费100万余元,50万人次受益。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充实,联合省内医学专科学校率先在全省启动乡村医

11、生合同制管理和定向培养。将乡村医生基本药物补助标准提高f,达到每月WOO元以上,落实老年乡村医生补助政策,累计向1.5万老年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助2.2亿元。推动基层能力提档升级,2000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省标准。3、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共建成市级质控中心48个,区(市)级质控中心150个,二级以上医院预约诊疗时段精确到30分钟以内,提供移动支付等一站式结算服务。布局重点疾病防治康复体系建设,25家胸痛中心、20家卒中中心、15家创伤中心、30个癌症规范化病房、15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5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评价。将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市办实事,共新增7

12、0个急救单元,达到150个,急救半径缩短35%,急救单元覆盖密度列前列,城乡一体化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建设走在了前列。推动非急救医疗转运工作,出台关于开展非急救转运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累计提供服务超过1万人次,安排60车次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处置。4、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向纵深发展。建成市区域诊疗一卡通平台,平台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服务号等渠道为居民提供预约挂号、诊疗信息推送、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排队叫号查询、第三方支付、健康知识科普等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号源均可在线预约。根据防控工作的需要,30家医院开通互联网+发热咨询门诊,免费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已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全市累计建成互联

13、网医院30家,累计网上配送药品18500盒。建成市级互联网+区域影像诊断平台,接入15个诊断中心,互联网诊疗服务持续改善。制定印发以惠民便民四个一、智慧诊疗六板块、综合监管三系统、平台支撑三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市智慧医疗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让看病就医更方便,医疗救治更高效,监督管理更全面。(四)重点人群服务能力显著改善1、妇幼保健能力显著增强。建立了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基础、以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为支撑的服务网络和妇幼健康构架,妇幼保健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全面开展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实行重点人群高危专案管理。建成市、区两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5个,新生

14、儿(儿童)救治中心10个,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不断加强,获得国家级孕产期、更年期特色专科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重点专项3项,省级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3个。建立了覆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早期发展全周期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构建起一中心十平台的出生缺陷防治模式。创新妇幼健康宣教模式,在婚姻登记处设立10个妇幼健康宣传驿站,加强妇幼健康宣教与健康促进工作。孕前优生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100%,产前筛查率均达98%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均达99%以上。2、创新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托育

15、机构登记备案具体规则。大力推进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共筛选储备了超过30个托育项目,其中10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项目试点,获得支持资金850万元,新增普惠性托位8500个。开展示范性托育机构创建活动,遴选10个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指导区创建示范区,启动关注生命之初1000天家庭抚育项目,为2000余个0-3岁育龄家庭提供了管家式精准服务;设立0-3岁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服务周边社区及企业育龄妇女共计3000人次;打造高、中、低多元卫生健康模式,满足差异化需求;推动智能网络建设,搭建智慧照护系统平台。目前,全市已有100个托育机构完成登记,60家机构提报了备案材料,15家机构完成备案,3所托育机构成功

16、获评省级普惠性托育示范机构。3、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出台了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等养老医疗政策文件,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全面推行老年人健康护照管理,每年组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免费查体一次,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9%。因地制宜实施了六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建成医中有养机构85个、养中有医机构170个、医联结合机构60个、养医签约机构0个、两院一体机构20个、居家诊疗机构510个。截至2022年底,六种服务模式共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医养服务300余万人次。推开社会化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每年筹措近2亿元购买服务,发展了500多家护理

17、机构,累计支付资金约20亿元,6万多名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受益。4、职业病防治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市-区(市)镇街三级职业健康监管网络,上下联动,提升整治效果。每个区(市)至少有1家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有针对性开展监督执法,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3%,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8%,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8%,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五)卫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动力持续增强1.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补贴办法,出台市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和培

18、养补贴暂行办法,大幅度提高补贴标准。三年来,深入挖掘以才引才潜力,带动相关专业领域人才来青共谋发展,累计引进或柔性引进IOO名高层次人才。借助线上线下招才引智名校行,组织民营等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赴国内重点城市开展招才引智双选会及校园招聘,提前锁定优质人才。发挥行业引领优势,联合委直属、区(市)、市直单位所属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公开招聘工作,形成集团化聚集效应。共计招聘各级各类人才5000名,其中,硕士、博士和副高级以上人才2000名,本专科人才3000名。2、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实施重点学科和人才培训项目,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进行滚动支持,截至2022年底,共建成国家级重点专(学)科12个、

19、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个;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90个。30个学科进入学科百强榜单,入围数量位居全国计划单列市之首。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三优工程(加大引进优质医疗机构、优势医学学科、优秀医学人才力度),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六)中医药服务全面发展1、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遴选公布10个市级中医综合诊疗中心,开展紧密型中医医(健)共体建设,在打造省级中医紧密型医共体典型。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成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3个。完成中医医院恢复重建。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国药坊建设项目,打造20个国药坊。建成国医馆100个、精品国医馆50个,中医特色村卫

20、生室100个。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网络培训推广平台培训人数3000余人。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93%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所有镇街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2、加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差异性中医药医保支付、中医医疗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外埠中医专家存案、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指导等改革模式试行。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0个、省级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1个、省级名中医工作室5个。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开展送汤药上门中医上

21、门服务,累计送汤药30万剂,受益群体达5万人次。开展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共有15个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日间病房管理实行限额结算,为患者节约费用1200万元,节约医保基金1600万元。3、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实施中医药人才计划,现有岐黄学者2名、优秀临床研修人才10名、省名老中医2名、省名中医20名,柔性引进包括1名院士、10名国医大师在内的50位省级以上知名中医药专家,实现了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质的飞跃。注重强化基层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育,全市共培养省级基层名中医25名、市级基层名中医50名,2个国家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落户我市。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新培育国家级继

22、承人5名、省级继承人10名。实施中医专家存案和中医诊所备案制度,累计存案外埠中医专家200名,备案中医诊所200个。4、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打造5个中医药特色小镇(街区)、3个中医药旅游基地。生态健康城入选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展养生保健进万家活动,年受益群众达3万多人次。开展65岁以上老人中医体质辨识调养指导?口0-3岁儿童中医调养指导等服务。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成10个养生保健基地(治未病中心)、150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10家药膳特色餐厅组成的养生保健服务网络,推动中医药群众化。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成效的同时,卫生健康发展还存

23、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中医药名声与地位、资源与产业、需求与供给不相匹配等现象仍然比较明显。二是人民健康影响因素多样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化投资不足等与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凸显。三是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能力与城乡居民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效能仍需提升。四是卫生健康治理体系现代化还有亟待解决的难点堵点,医联体发展建设模式仍待探索完善,家庭医生和基层机构健康守门人作用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特色资源潜力挖掘不够充分,与区域之间同质化竞争依然突出并行,知名品牌缺乏与人才、科技等支撑保障不足。六是健康服务业在规划引导、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体

24、系健全、招大引强、统计支撑和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等方面亟待提升。三.推进“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强化组织领导。从推进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部门联动,动员各方参与。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卫生健康、医保、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科技、经济信息化、民政、规划资源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规划落实。区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规划落实,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完善配套政策。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统筹公共预算基建及政府债券各项资金资源资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资金保障,

25、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责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完善各类公立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财政补偿政策,健全政府购买卫生健康服务的机制。调整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结构,重点支持基层卫生、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障等,切实加强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等工作。(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的全面领导,加强行风建设,完善重大案件问责、违规事件通报、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等制度。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加强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行风评议和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第三方评价机制。注重宣传倡导,提高居

26、民科学就医意识和能力,引导公众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医务人员合理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和社会地位,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深化平安医院建设,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推进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医疗责任险机制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四)加强监测评估。做好规划重点任务分解,对主要指标设置年度目标,明确职责,认真组织落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将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统筹健康行动相关监测评价,健全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规划实施中的督导,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及效果开展阶段评估,科学制定方案,按要求开展规划年度监测和终期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确保规划目标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如期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