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第五章鲁迅(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第五章鲁迅(上).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鲁迅(上),第一节 生平与前期思想一、鲁迅的生平(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几个关节点:绍兴 祖父科场贿案 父亲病重病亡 看透世态 想投异路 南京 求新知 开眼界“物竞天择”接触进化论 仙台 攻医学 欲救民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东京 创办文艺杂志新生 出版两册域外小说集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绍兴杭州 辛亥革命爆发 积极参加宣传活动 由失望转入苦闷 北京 抄古碑 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 应索稿 看到希望 作文呐喊 鲁迅投入到新文化运动中,以小说呐喊来表明自己的战斗精神。在反封建的文化斗争中,他仍然是以人的个性解放和立人作为变革社会的主要途径。,一、呐喊彷徨概述呐喊和彷徨
2、收入了鲁迅一生所作的全部现实题材的白话短篇小说,不论就其思想意义之丰厚,还是就其艺术价值之崇高来说,它们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严家炎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呐喊共收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间写的十四篇小说(注:呐喊于1923年8月由新潮社出版,列入新潮社文艺丛书,收小说十五篇。1926年起改由北新书局出版,作为乌合丛书之一。北新版第十三次(1930年1月)印刷时,作者删去最后一篇不周山,剩小说十四篇),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命者助阵作战,
3、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小说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热情,从总倾向到具体描写,都和“五四”时代精神一致,表现了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的特色。,第二部小说集彷徨收入作家1924年到1925年间创作的小说11篇,1926年8出版。五四落潮后,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革命中心南移,曾是文化运动中心的北平骤然冷落下来,鲁迅一时极为苦闷、孤独,“战斗意气冷了不少”。他便把这一段时间的小说创作结集命名“彷徨”。意味着鲁迅对社会改造、对人生道路的迷茫、绝望而痛苦的心境。彷徨转向鲁迅自己的内心,解剖内心无法解脱的失败的痛楚。,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题彷徨,呐喊与彷徨的差异,主题表现上,彷徨减少了热情。在
4、表现独异个人与庸众之间的关系时,呐喊往往将二者并置创造出戏剧性的紧张局面,彷徨则多分别探寻孤独者的命运与庸众的行为。对独异个人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呐喊中那尖锐、挑战的狂人和烈士逐渐为痛苦的愤世者、中年的追忆者与失去往昔的自信、失望而伤感的厌世者所替代。技巧上,彷徨脱离了外国小说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二、呐喊彷徨的思想价值及人物形象,(一)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和果戈理短篇同名的作品发表于五四运动前一年,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鲁迅利用早年获得的医学知识,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使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结合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艺术地
5、贯串在小说的全部细节里,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小说一开始利用日常生活里一般人对狂人常有的围观、注视、谈论,反激起“迫害狂”患者内心的恐惧,逐渐地引出“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的主题。,日记里这样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坚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长明灯写另一狂人,可说是姊妹篇。,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与改造精神胜利法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与压迫),又不去以自强的行动争取胜利时而采用的
6、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欺软怕硬、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和同时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征。,(二)对农民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小说以抒情的笔调,竭力渲染了童年生活的美丽,将回忆中海边西瓜地上手捏钢叉的小英雄闰土,和眼前被生活压瘪了的同一个闰土对照,写出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的灾难。闰土的形象在过去农村里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他淳朴,勤劳,象大地一样沉默和厚实,承受了一切艰辛和痛苦。,鲁迅的农
7、民题材的小说中,同样值得重视的是他的一组以反映农村妇女命运为内容的作品,如明天、祝福、离婚等。明天中的单四嫂,丧夫之后,恪守妇道,遵循封建道德“夫死从子”的规矩,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便是她的明天。因此,她起早贪黑,全心全意地扑在儿子身上。然而,不幸的是儿子也死了,单四嫂子在浓重的黑暗里盼望着“明天”,结果盼来了更大的不幸和痛苦,她是没有明天的。小说从单四嫂子的悲惨命运中,对封建制度发出了抗议。另一方面写蓝皮阿五之类的旁人,不是真正关心帮助她,而是想乘机揩油,没有一个真正同情她,反映了人情的冷漠,从而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中国农民所有被压迫者的明天。明天表现了鲁迅所说的“无主名(无主
8、犯)、无意识的杀人团”。祝福侧重揭露封建伦理道德对劳动妇女精神上的残害。封建伦理道德不仅使祥林嫂想当奴隶当不到,而且使其死后灵魂不得安宁,连死后亦不放过,其死是死于精神上的折磨。离婚主题主要由爱姑的斗争与失败表现出来,反映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精神的压迫,及妇女反抗的失败。,在鲁迅之前,还没有一个作家象鲁迅那样以平等态度描写过农民,还没有一篇描写农民的作品象鲁迅的作品那样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展示了如此深广的历史的图景。,(三)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 探索 鲁迅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鲁迅在他的小说中所提出的“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与道路”的主题,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也是具有开创意义
9、的。,1.旧式知识分子形象一是科学制度的受害者 孔乙已、陈士成曾如醉如痴地追求功名利禄,却终生未爬上统治者的显赫地位,而他们所受的教育又不能支持其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最后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陈士成和孔乙己虽然都是旧式封建教育的产物和科举考试制度的牺牲品,但其社会地位和思想性格不尽相同。孔乙己是一个已经被社会践踏在脚下的卑微可怜的人物,他虽然感到一生未捞到“半个秀才”是一件耻辱的事,但心中却根本不再存在去获取功名和富贵的奢望,他只是一个苟活者。而陈士成却是一个利欲熏心的破落户子弟,满怀功名富贵的狂想,是一个名利狂。作者通过孔乙己和陈士成这两个知识分子的悲剧,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科举考试制度的弊害
10、及旧社会的冷漠;另一方面批判了他们的不觉悟,指出了他们走向悲剧道路的主观原因。鲁迅一方面揭露、批判他们深受毒害而不觉悟、麻木不仁;另一方面也对他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因为他们属于灵魂被腐蚀掉、被吃掉的一类人。,二是虚伪的封建阶级道学家 肥皂里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干亭等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属于这一类。四铭是典型的封建假道学,表面上道貌岸然,高谈阔论,保存国粹,对新式教育极为愤恨,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沦丧,但实际上卑下、虚伪。2.新式知识分子形象 这类知识分子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先觉者,即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接受过新文化、新思潮,有过反封建的迫切要求,但在革命低潮时期,变得消极颓废,成了
11、时代落伍者。如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涓生、子君等。,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描写,既包含着同情和哀痛,对他们的迂腐软弱、不觉悟以及盲目性表示不满、悲哀,同时也深刻地批判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本质原因,分析探索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三、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一)为中国现代文学创立了一个现实主义主潮,并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形式。鲁迅的取材和写法,借鉴了西方现代小说的体式,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实现了对传统写法自觉、大胆的突破。(二)提供了新的人物、题材和新的思想主题新的人物: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写了普通农民的小说家。新的题材:中国现代小说两大基本题材(农民、知识分子)都是由鲁迅开创的
12、。新的思想主题:观察与表现普通人命运的独特视角,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主题。,(三)故事情节的弱化与灵魂揭示的强化呐喊彷徨为了更深入地揭示人们灵魂状态,对故事情节的曲折和完整并不倚重,狂人日记、故乡、伤逝、在酒楼上等大都是以人物的情绪感受作为小说的整体框架,故事情节和生活画面被编织进人物的情绪感受之中。(四)结构形式的多样性。把握主次表现的需要,精心选择,有高度的不重复性,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极富特色。他尊重生活的多样,艺术趣味的多样式,形式上既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别人。,(五)悲剧喜剧特点一体的色调,有沉郁的幽默感和强烈的讽刺性,开创了现代小说寓热于冷的风格。鲁迅写的悲剧小说,总带有强烈的
13、喜剧性兴奋,在人物身上,阿Q、孔乙己、吕纬甫、魏等,都具有悲剧色彩,又有喜剧色彩,这是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继承发展。,第三节 阿Q正传,一、创作概况:自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分期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署名巴人。1.从事近代哲学研究的侯外庐先生认为:Q即Question的第一个字母。2.周作人认为,Q象征着阿Q的脑袋;3.(日本)丸尾常喜认为“阿Q=阿鬼”:“国民性之鬼”。,二、阿Q的形象: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一)落后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1.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2.深受封建观念毒害,狭隘保守,落后不觉悟。3.对待革命的态度:恨喜梦,阿Q式的革命。(二)精神胜利法的
14、性格特征 定义:指被压迫者在瞬息之间,将生活中的弱者地位转化为想象中的强者地位,在“心造的幻影”(鲁迅语)中,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具体表现是:1.妄自尊大又自轻自贱。2.健忘而麻木。3.惧强凌弱。,三、精神胜利法的文化批判性 国民劣根性的最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性。1.对复古心理的否定。2.对空想主义否定。3.对“瞒”和“骗”批判。4.对“羊与凶兽”的双重性格的批判。精神胜利法与普遍的人性心理弱点。1.是正常的心理调节机制。2.作为精神弱点的精神胜利法。3.涉及到普遍的人性,对于阿Q的理解:二三十年代主要作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侧重于精神胜利法;50-70年代,强调阿Q落后农民
15、的阶级分析立场,总结其革命性,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80年代,侧重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阿Q再一次成为国民性弱点的典型;近年来主要侧重对阿Q人类学角度的探讨,侧重他基本生存的不能满足,无家可归的惶惑、死亡的恐惧等等一系列的绝望的轮回,从而成为现实环境的奴隶,而作出精神胜利法的选择。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性。,四、艺术成就,1.反讽(irony)与反仿(perody)反讽中国古代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反仿“才子佳人”与“传奇英雄”形象。“传记”文体的基本规范:传主身份;真实的姓名、籍贯、事迹;巨大影响;所以名为“正传”,实则是“反传”。从各
16、章标题来看:小说文不对题。如:第二章 优胜纪略;第四章 恋爱悲剧 第五章 生计问题 第九章 大团圆,2.喜剧与悲剧相统一的美学风格 阿Q 以喜剧的形式走完了他的悲剧人生。阿Q正传语言幽默,故事诙谐,但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大悲剧。3.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成功借鉴,一、野草 野草收作品23篇。作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其风格可用“独语”来括,主要是作者抒发了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张、焦虑,也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野草比较很晦涩难懂。,第四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它大致表现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于封建专制文化和世俗社会的抨击,鲜明地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复仇狗的驳诘死后
17、颓败线的颤动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失掉的好地狱。2.“两间余一卒”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和牺牲精神。寄托作家自己在黑暗中与旧势力奋勇搏斗。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和情感。秋夜这样的战士 3.表达思想上的苦闷、彷徨、孤寂,以及为挣脱这困惑所进行的思索。影的告别希望死火墓碣文等 4.洋溢着春意、蓬勃的精神的。雪好的故事,1.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其苦闷、彷徨情绪间接地反映着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的影响;其深刻警策与隐晦受尼采影响;其诗情温厚柔美受屠格涅夫散文诗影响;个别篇什中对罪恶的描写有着波德莱尔恶之花影子(颓败线的颤动)等等。2.隐喻手法的大量运用,是野草修辞的显著特点。这是和它思想的深
18、刻、感情的潜沉相表里的。3.象征艺术。,野草的艺术特征,1.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共十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待到1927年5月编订成书的时候,改题为朝花夕拾。10篇散文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反映了鲁迅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演变过程。是鲁迅追怀往事“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2.这组散文的风格自然、亲切、和谐、宽松,有一种“谈闲天”式的氛围。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创作潮流的“闲话风”散文风格。,二、朝花夕拾,艺术特色特色之一:刻画社会人情世态,如“百草园”,“三味书屋”的描绘。特色之二: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长妈”,“藤野先生”。特色之三: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思考题】,1.关于鲁迅我们了解多少?2.鲁迅的经历对于其创作经历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有怎样的作用?3.怎么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4.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5.简析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6剖析野草:鲁迅彷徨、求索的心境和艺术创新。,参考书目,鲁迅:呐喊、彷徨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河北教育,2001年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河北教育,2001年汪晖、钱理群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河北教育,2001年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