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9813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9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重点课文期末复习.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第一单元 战争篇,1.新闻两则 新闻稿 毛泽东2.芦花荡 小说 孙犁3.蜡烛 战地通讯 西蒙诺夫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5.亲爱的爸爸妈妈 散文 聂华苓,整理 吴颖蘅,1.新闻两则,新闻的结构,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用来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一般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主体:是对导语内容的扩展和阐释,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背景:新闻发生的环境。结语,可暗含于主体,新闻的基本特点 1内容真实 2.反应及时 3.语言准确,掌握能力,能够辨别新闻稿的每一个部分,特别是标题、导语和主体。能够根据新闻内容编写标

2、题或导语(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标题包括叙述对象、主要事件 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包括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结果)例: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2.芦花荡,孙犁: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富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小说情节的传奇色彩 老头子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竟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人物形象

3、,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 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个性 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苇塘里的歌声、香味 敌人的无措,惊惶 二菱的怀疑、不信任,景物描写,第1段第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第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第38段“月亮落了,有些飒飒的风响”第59段“水镜子一样的平在水底轻轻地浮动”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作用 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给作品增添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主旨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保卫美丽的家园是我们的神圣职责,精读语段,受伤 第

4、1454节复仇 第5563节复习问题:这些段落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哪些词句对于塑造老头子智勇双全的形象最有表现力?,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第二单元 关爱篇,6.阿长与山海经 散文 鲁迅7.背影 散文 朱自清8.台阶 小说 李森祥9.老王 散文 杨绛10.信客 散文 余秋雨,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人物 阿长是一个旧社会里身份卑微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有点粗俗野蛮,多事饶舌,但淳朴善良,对“我”十分关心爱护。描写手法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总的情感 深切怀念,充满敬意写作特色 欲扬先抑,重点语段,阿长买山海经(19-29)复习问题:1

5、.阿长买山海经前后“我”的心情、心理各是怎样的?2.为什么“我”会认为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3.为什么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4.片段前后为什么还写到叔祖和“我”的收藏?这些内容和中心事件有关吗?,7.背影,线索:背影贯穿 难忘 凝望 惜别 再现人物形象:为儿子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力不能胜也心甘情愿、亲力亲为的慈父形象。描写手法: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主旨:表现父爱子、子爱父的父子情深,重点语段,火车站送别(46)父亲的背影望父买橘 艰难努力的背影(外貌、动作描写)父子分手人远心近的背影儿子的眼泪(想象流泪时“我”的心理心情)第一次:为父亲的不容易而感动、心疼第二次:为父亲的关心

6、而感动,想到他前途艰难而心酸、担忧,分手之际无穷的牵挂不舍。理解父亲质朴简短的语言和“我”那时的“聪明”。,9.老王,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长篇小说洗澡。人物形象 老王:穷苦卑微、淳朴善良、知恩图报主旨 以善良体察善良 理解主旨句“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认为众生平等,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起来,与老王的付出相比,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高贵的

7、品性,甚至连感觉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都是在他死后才有的。但这时说什么都来不及了。作者愧怍的是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愧怍,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却没有感觉。,重点语段,老王送礼(816)复习问题:1.作者为什么将老王写得那么恐怖?2.体会老王到我家谢恩这一路的心理,那寥寥数语背后,老王在想什么呢?3.感受作者准确、形象、简约的语言特色。,说明文的基本知识,1.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为目的,有清晰的文章结构,会按合理的说明顺序并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周密。2.说明文的

8、结构:总分式(总分式、总分总式)递进式(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3.说明顺序:时间 空间 逻辑4.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5.说明的语言:以符合事实为“准确”的标准。,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1.确定说明对象(看题目或读全文);2.把握此说明对象的特征(根据文章结构找开头或结尾,总分式结构的文章特征还会分点说明);3.明确其说明顺序;4.明确这些特征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其效果如何;5.结合说明方法品析其语言特色(或具体准确,或生动形象,或严谨科学等),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第三单元

9、 事物篇,11.中国石拱桥 说明文 茅以升12.桥之美 文艺小品 吴冠中13.苏州园林 说明文 叶圣陶14.故宫博物院 说明文 黄传惕15.说“屏”文艺小品 陈从周,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第四单元 事理篇,16.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 竺可桢17.奇妙的克隆 说明文 谈家桢18.短文两篇 说明文 阿西莫夫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19.生物入侵者 说明文 梅涛20.落日的幻觉 说明文 黄天祥,11.中国石拱桥,整体感知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其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有许多杰作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还有列数字、摹状貌等说明语言:平实严谨,有

10、分寸局部理解(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顺序相同:逻辑,从概括到具体事物特征:围绕总特征,赵州桥突出其设计和施工特点,卢沟桥突出其结构坚固和工艺精湛的特点,13.苏州园林,整体感知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其特征: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到次,从大到小)说明方法:主要是作比较、打比方,还有举例子、引用、摹状貌等说明语言:准确、具体、雅致局部理解围绕某一个方面,突出其在修建时是怎样体现一幅图画的构思的。如:建筑布局的不对称美 景物配合的艺术美 花木栽种修剪的自然丰富美 景物呈现的层次美 细节处的图画美、图案美和色彩美,14.故宫博物院,整体感知说明对

11、象:故宫博物院其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方位)和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说明语言:准确平实局部理解(太和殿)说明顺序:从概括到具体、从外观到内饰、从性状到功用详写的目的:突出太和殿是故宫的中心,也是封建皇权的中心,地位显赫。,16.大自然的语言,整体感知说明对象:物候现象其相关事理:1.物候和物候学的定义 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说明语言:准确、生动、简明局部理解(610)说明事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

12、的因素 说明顺序: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用数字,17.奇妙的克隆,整体感知说明对象:克隆技术其相关事理及说明顺序、说明方法:1.克隆的定义(举例子、作解释、引用)2.克隆实验的进展(从中国到外国、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举例子、列数字-科学研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3.克隆技术对人类的益处 4.对克隆技术的反思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局部理解(第四部分)说明事理:克隆技术对人类的益处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理解:为什么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全面地理解科学),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22.陋室铭 刘禹锡(唐

13、)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23.核舟记 魏学洢(明)24.大道之行也 礼记(西汉)25.诗三首 望岳 杜甫(唐)春望 石壕吏,21.桃花源记,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陶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主旨理解(理想但不现实)作者虚构了一个风景秀丽、没有剥削压迫和战争纷扰、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人际关系友好融洽的世外桃源,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积极意义;但他虚构的社会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原始农耕社会的特点,不适应社会向前发展所需要的变化,脱离了

14、现实。语言特色:简洁而含蕴丰富,21.桃花源记,翻译重点:1.句子省略成分补充2.指代词语的理解3.古今异义词的理解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2.陋室铭 爱莲说,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韵文。行文思路:1.类比立论引出主旨:斯是

15、陋室,惟吾德馨。(托物 言志)2.描绘居室的不陋:环境清幽;生活悠闲;交往高雅;志向远大。3.以古贤自比,例证陋室不陋,引用孔子话作结。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也流露出独善其身、与世隔绝的消极情绪。,22.陋室铭 爱莲说,“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借(托)物 喻 人 言 志,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君子纯洁质朴正直豁达雅致独立,人生态度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积极入世,22.陋室铭 爱莲说,借(托)物 喻 人 言 己志,菊(旁衬)

16、牡丹(反衬),隐士俗人,不消极避世不追名逐利,莲 君子 人生态度,衬 托,结合连文化的魅力拓展积累相关诗文知识,重点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余独爱莲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5.诗三首,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望 岳(古体抒情)开元盛世 大展宏图,攀登人生顶

17、峰春 望(五律抒情)安史之乱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石壕吏(古体叙事)安史之乱 同情百姓的战争之苦,歌颂老妇勇担国难,牢记名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语文八上精读课文复习第六单元,26.三峡 游记 郦道元(北魏)27.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梁)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北宋)28.观潮 记 周密(南宋)29.湖心亭看雪 游记小品 张岱(明末清初)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使至塞上 王维(唐)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宋),26.三峡,郦道元(

18、466527),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一书,文笔深峭,描写生动,为有文学价值之地理著作。,山长、多、陡、高峻、江面狭窄夏水凶险、迅疾(对比)春冬清荣峻茂(俯仰变化、色彩清丽)秋悲寂、凄凉,27.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总引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总分总,四季晨昏之景,山水相映色彩配合晨昏变

19、化动静相衬,27.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微妙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赏景之乐 失意之痛 旷达之怀),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空灵、皎洁,抒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乐观 潇洒、达观,27.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难句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得到的人生感悟,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既有对那些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者的遗憾;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30.诗四首,归园田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安逸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并表现了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渡荆门送别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登岳阳楼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残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