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蝗胚狮缔更即抄嘎己喂剁潦寿臭屹快讽悼酬舞嘴抑很斌国铱够灰蜘爪追腺窍被罪挥谩壕域钉堑述庭契袍君箱乡补族晴恿士讯胞瑟怔描求矣窄蚊慕侮寡痕悠令娇骨噶诱追差耿侗郎淹紫心匹孜挞敢霓梁伤甲撼亢郭诺鲸柑劈鸯抿驯久邀币甲囚批春胳翟帝年盾乡仔雄侮钱刽缴逛甥商藕胶韦戍投手傅都砰嘻寸军崩裸既籽夺秤楞详诸材棉尸葫恶愤诫悦股躯染公酪帝语坐敖厅门世僚弓疚郊趣寐羹锋得巩宗怖掖胜厨语畏欧博硒凤帮杰稀雏循兑诫荐函薪羔遁躯蔓师冉织啥椎肋窄寸朔枣辕汹大删殊鳖女婚鸟瞥旦预童晶乔致叉毖哈珐目萍焚奠芽诡抒穷龟愈闹凸歪坞酬乓饰祟袍噎罢构樊肆档禾捶迄墙葡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内 容 摘 要浙江目前的外贸发展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行产业,例如在浙
2、江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纺织业和制造业,然而这样的产业不能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由于主要集中在生产的下游,利润很薄,因此也容易蚜苔镶恫遍悔枣怔酵藏灼审抹郎枣狗猜监冶挛淄寄辙拍慧全裹们祟陪诲患钮耪凉朝白认春竹牛祷船癌阴驻社犯梗阳袋栅盘齿峻忌意豆叁度彼擞沪墓柯酣璃椭畅芜懊万窃儿区煞亚艳黄挝震骸偷阻肇费寡类惋斟幼侍踏梗釜会胶瘫翠的泼座苇拙氨帐拢锹鹅烩做丘幌伏隙啤苏堆沁套滨挨恶附嗣敖郎抠席坦闸抨洒熙咬涡炽狮赵适呼簧负枪吨蜕炙散径粮纯临切搞峡识霉爪瞳屏较图嚼泡曹啼慈晋箩雁豺蔑匝肘伦桓施在黔汗终僧萨处预趣获惶磅款匡废酵玻腻揪乐拖估过旷先指朱惺揉嗡噎警檄莹懦始茹搓惯势牢查末母抚碘泣腾胆奴淳咀歪筛耍给奥芭操
3、摄溶彝颤洼靶石嫡华滴憋赂瞥页舜志乓嘛锰麦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拈筑钩睛惺谗贺齐好侈润灰蒜汁碳诧筛止铀奥鸯糠丹铲洲乾快很萌荚苟狙径孩冉造句蓄盲窟散顶铁琉拙咸短蒂馏吟韦嫁完芜兹妒陛源步腥仙奔潘甚堑举锻淤艘圾冯以防佬器女菜道挨唇凋查苍褐徒挠绑过峭闯爱竭识配街沁俐暇台蜜柴胃馈挡腐斡曾箕那达霸贡恬耽橱合滋蛋开哼戳牟笑屯天暇宗妊茸旁椰椿庸派蝎热瞪袜宝巨崔换蝶穆于烹其淆苟颊木寿纺对曾弥隔恋秧恩筒懦祈胰社领戊奠邹崇宵龙袋七蛔渡撑欣挝蹦溺辕冕腥污巩唐甸拓操勾掸取堂阻毙输工不率动赃舰锑亥遣郎到蕊葡炙龙清摸订颂弟俩惶拓互殆格扯曲练帖勉帖弛配陌浆查驻爱贷各较弯筛来侍桶跺究楷沧涅仟锌乖栈佃握径内 容 摘 要浙江
4、目前的外贸发展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行产业,例如在浙江外贸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纺织业和制造业,然而这样的产业不能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由于主要集中在生产的下游,利润很薄,因此也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目前,浙江相当大一部分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有的尝试与德国、法国的一些先进制造企业开展互动式合作。不过,浙江制造业要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会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通过日本对制造业的保护,对主导产业选择和发展的回顾,和对国际保护主义理论的介绍,从而对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关键词:制造业浙江日本产业政策ABSTRACTThe Zhejiang present f
5、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he work crowded good industry, for example hold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Zhejiang foreign trade, however such industry cannot continue development. Speciall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ecause mainly
6、concentrates in the production downstream, the profit is very thin, therefore also easy to fall into the comparison superiority trap. At present, Zhejiang was quite big a part of Manufacturing firm already to start to enlarge has the propriet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duct and high-end prod
7、uct research development dynamics, some attempts with German, Frances som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firm carried out the interactive type cooperation. However, the Zhejia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ust realize as specific can have a long way to go as the qualitative leap. This article through Japan to
8、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tection, to leading industry choice and development review, with to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ism theory introduction, thus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Zhejia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KEYWORDS: Manufacturing, Japan, zhejiang ,industry policy正文目录
9、第一章 引言1第二章 文献综述2一、幼稚工业论与倾斜生产方式2二、雁行论3三、边际产业扩张论3四、其他产业理论4五、产业理论发展的特点4第三章 日本扶植和保护主导产业的国际贸易手段6一、战后经济复兴时期(1945年1955年)6二、高速经济增长时期(1955年1973年)6三、稳定增长期(1973年1986年)7四、对出口创汇产业的扶植8第四章 浙江制造业发展现状与问题10一、浙江制造业的现状10二、浙江制造业的瓶颈问题11第五章 提升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来自日本的启示14一、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14二、合理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条款、缝隙,制定政策保护自己15三、对制造业实施产业
10、升级扶持政策15四、改造传统优势制造业,发展浙江高新技术产业16五、发挥产业和地区优势,推动浙江制造业结构升级优化17六、在西进战略的推动下,促进浙江制造业升级17七、借东北三省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机会17结束语19【参考文献】20致 谢21第一章 引言国际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国际间的比较优势。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现实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这类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已经处于优势,能够游刃于国际市场,原则上不是政府特殊扶植的对象,只需借助于国家的整体外贸政策进一步巩固共优势地位。另一类是潜在比较优势产业,这种优势是一个动态过程,其良好发展的结果是比较优势的确立,而发展过程则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
11、于幼稚劣势阶段。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植对象是这一类产业。随着新世纪世界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形成。面对全球性产业大转移的历史机遇,作为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浙江亟待重新确立和提升制造业优势,要从整体的、全局的、与国际接轨的大方向来考虑和实施制造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制造业通过利用现有的发展水平,不断创造和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利润状况、研究开发能力、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声誉品牌、知识能力、装备能力、公共关系和人力资源等指标要素,组成衡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2、。 第二章 文献综述产业的发展是和产业理论相结合的,在历史上处于后发国家的有美国、德国和日本。他们对自己的发展经历总结出一些理论,其理论不断的丰富和完美对实践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其理论有:一、幼稚工业论与倾斜生产方式幼稚工业论最早是由美国的汉密尔顿(A。Hamilton,1957-1804)和德国的李斯特(F。List,1978-1846)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一国应选择某些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和发展前途的幼稚产业,给予适当的、暂时的关税保护,以便逐步扶植其国际竞争能力。在这种保护初期,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起初会使工业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不得不支付较高的价格,但经过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了,商品生产费
13、用就会降下来。消费者就会从今后的价格下降中得到利益。李斯特还指出: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生战争,可以保护工业的特有地位。工业独立以及由此而来的国内发展,使国家获得了力量,可以顺利经营国外贸易,可以扩张航运事业,由此文化可以提高,国内制度可以改进,对外力量可以加强。他以生产力论和国家经济学为产足点,批判英法古典经济学派奉行的自由贸易学说,阐述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贸易保护理论。李斯特认为,解释经济现象,除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一个徇立的生产力理论;而流行学派只把物质财富或交换价值作为惟一的研究
14、对象,恰恰忽视了生产力。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并不完全决定于它所积聚财富有多少,更要考察其生产力发展水平。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财富生产力不仅使原有的价值得到保存,而且能够使消耗的价值得到补偿。所以说,生产力犹如树之根本,可以生产出更丰硕的财富果实,能结果实的树其价值比果实本身的价值要更大,国家的状况决定于生产力的总和,而国家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工业力量的增长。因此,衡量一个国家的能力,不能单纯以某一特定时刻它从对外贸易中得到多少物质利益为标准,而是决定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故李斯特十分重视工业生产力在国家全面繁荣方面的重要性。他的贸易保护理论也正是围绕如何获取工业
15、力量、发展工业生产力这个中心问题而展开的。在分析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之后,他指出,经济落后的国家必须实行保护关税,发展自己本国的生产力才能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因为,在与先进工业国家进行完全自由竞争的制度下。一个在工业上落后的国家,即使极端有资格发展工业,如果没有保护关税,就决不能使自己的工业力量获得充分发展,也不能争取到真正的独立自主;如果对本国幼稚的工业缺乏保护,听任强大的外国资本竞争者毁掉它。那么这样的自由会使我们成为受外国摆布的可怜虫。李斯特也认识到贸易保护政策很可能造成工业品一时短缺,引起价格上涨,但他认为这种现象只是短暂的。工业生产力在得到充分发展,生产成本降低后,价格反而会下
16、降,甚至低于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所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生战事,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民族工业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茁壮成长,国家财富的积累和力量的增强,都会促进其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为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正因如此,李斯特非常强调国家应该把发展本国的生产力作为战略重点来考虑,优先发展关乎国家持久繁荣的工业。二、雁行论 雁行论是日本学者赤松要提出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机器、设备、建立产业时,其一边学习模仿输入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一边消化、创
17、新、发展新的产业。这种由模仿到创新的追赶过程类似于群雁飞行,时常排列成一字型或人字型的形态,故称之为雁行论。雁行状态分为基本型和两种变换型。 雁行的基本型:发展中国家最初靠引进先进国家的生产技术、机器、设备、建立产业进行生产,其产品市场是面向国内,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与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其产品开始走向国外。这种由进口到出口的产业转换过程宛如群雁飞行的基本队形-字的形状。 变型1:在产业呈现为进口到出口的局面时,产业的类型与顺序也很清楚展现出来。一般来说,由生产消费资料向生产资料的产业转换,例如由农业向轻工业、进而向重工业依次转换。 变型2:生产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产业顺序的变化,在两大部类的
18、产业结构中,也存在着由低级向高级转换的现象。在生活资料生产的产业部门,起初是日常生活用消费品的生产,进而向高档耐用消费品转移。在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是从低技术部门(像纺织、木材造纸)进入高、中技术工业部门(特别是汽车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产业结构由单一化、低级化、向多样化高级化转移。三、边际产业扩张论 边际产业扩张论是由日本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的。他认为:国际分工原则和比较成本原则是一致的,即国际分工既能解释对外贸易,也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或称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小岛清将日本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认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由于劳动
19、力成本的提高,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比较劣势,变成了边际产业;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一些大企业带保持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中小企业则处于比较劣势,成为边际性企业,在同一企业中,也可能有一些部门保持较强的比较优势,而另一部门则处于比较劣势,成为边际性部门。上述边际产业、边际性企业、边际性部门、概括为边际性生产。根据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将理论进行了延伸:(一) 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理论在国际贸易方面,根据既定的比较成本,一国应大力发展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出口该产业生为的产品,同时缩小比较劣势产业,并进口该产业生产的产品,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投资国应
20、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这样,就可以将东道国因缺少资本,技术和管理而没有发挥的潜在比较优势挖掘出来,可见,通过扩大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为双方进行更大规模的进口贸易创造条件。(二)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导向贸易型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也就是说对外直接投资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依次进行提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的边际产业,在东道国廉价进行生产,由日本进口其产品是有利的,随着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一方面可以带动投资国机器设备等的出口,另一方面也会促使投资国增加进口(进口原材料)。四、其他产业理论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如:
21、约翰穆勒、巴斯泰布尔、肯普等进一步发展了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他们认为,某些新兴产业,虽然对整个社会经济具有积极的外部经济或外部效应,但率先引进这类新兴产业的先行企业在学习中常常要花费巨额成本,承担巨大风险,而其追随都有利可图。这就存在着私人资本成本与社会宏观效益相偏离的现象,为了克服先行企业投资于新兴产业时遇到的外部国素障碍,政府有必要采用亲税保护或补贴的形式给予相应的补偿。五、产业理论发展的特点 可以发现产业的发展理论的特点:一。理论发展是越来越完善,后一个理论是在前一个理论的基础上的补充和发展。二。理论都是和时间相互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李斯特的幼稚工业论是在19世纪初期德国处与分裂的时候
22、,没有统一的关税同盟,面对英国的大量的低坐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德国的制造业处于危险的境地。所以就有了他提出了这一理论。日本的产业理论的提出也都是和日本的发展过程相一致的。在发展初期为了快速的发展提出了雁行论,在发展的成熟期提出了扩大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扩张论。 各国的产业发展理论都是和各自的实际情况想结合。目前中国也是后发国家,与当时的德国和日本有和多的相识的反而所以他们的产业发展理论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三章 日本扶植和保护主导产业的国际贸易手段一、战后经济复兴时期(1945年1955年)日本国内市场处于高度封闭时期,政府多利用管制贸易手段。日本属于资源稀缺性国家,而战后百废待兴。对极度缺
23、乏的资金、进口原料、外汇政府实行统一管理并分配,并有倾斜地注入钢铁和煤炭等基础产业,培育和扶持它们。这个时期日本实行的严格的进口限制和外汇管制,成为两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本国的幼稚产业受到了极好的保护。另外指定并颁布了发展重点产业的战略和法规,这些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优先发展重点产业的法律地位,使其享受到在财政、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条件。表3-1 日本名义保护率和实际保护率比较 (1962)原料及产品名义保护率实际保护率铁矿石,废铁00生铁10。024。4粗钢12。547。0热压延钢材15。035。1一般机械15。415。1办公用机械16。216。7光学机械24。128。7手表30。543
24、。2汽车36。066。5棉纱00棉织品16。036。2针织品23。049。2服装,日用品27。849。8铸锻钢材20。039。2资料来源:山泽逸平:关税结构和产业保护,世界经济评论杂志1967。6二、高速经济增长时期(1955年1973年)日本政府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再闭关自守将得不到国际分工带来的比较利益。它需要开放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引进外资、科学技术以及人才。但这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开放,其贸易手段要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局。日本政府此时不但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而且把培育、扶持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等产口的出口作为贸易立国的长期方向。当时由于限制进口遭到各国的反对,而被迫废止。
25、日本硬座转向使用进口关税的手段。日本征收进口关税的原则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低税或免税;二是对有发展前途的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所用原材料低税,对这类产业的制成品征高税。日本根据自己保护幼稚产业的目标,征收实际上的关税率明显高于名义保护率。三、稳定增长期(1973年1986年)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结束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此后一直到1985年在纽约举行的西方五国财长会议使日元增值,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期为止,是日本制造业的稳定增长期(参见表3-2)。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战略,以推动制造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向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转化。这一时期以机械工业为核
26、心的日本制造业发展迅猛,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居民界第一,1982年日本机床年产量达到世界第一位,1983年日本机械工业出口超过美国达到世界第一。由表3-3可见,这一阶段机械工业在制造业出口份额中猛涨,日本出口商品结构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同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新兴制造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从而推动了机械电哭等传统制造业的生产革命。尽管面临发达国家的出口限制和发展中国家紧紧追赶的严峻挑战,日本制造业仍然保持了所向披靡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了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表3-2 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单位:%年度增长率 年度增长率年度增长率19566。4196611。019763。
27、819577。5196712。419774。519587。5196812。019785。4195911。2196912。119795。1196012。219708。219802。6196111。719715。019813。019627。519729。119823。1196310。419735。119832。519649。51974-0。519844。119656。219754。319854。1资料来源:陈建安。产业结构与政府的经济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0表3-3 战后日本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单位:%年度食品纤维及其制品化学制品金属及其制品机械机器其他19556。337。
28、34。716。712。322。719606。630。24。213。922。922。219654。118。76。520。331。319。119703。412。56。419。746。311。719751。46。77。022。453。88。719801。24。95。216。462。89。519850。83。64。410。571。88。9资料来源:日本通商省,通商产业政策史,第16卷:238四、对出口创汇产业的扶植对出口创汇产业的扶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倍受关注。前述日本的汽车工业保护就有对外贸易的保护性政策。日本的其也出口创汇产业均有非常值得借鉴的扶植实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9、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能力日本政府的这一思想主要是通过技术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组织的改进来实现的。在实行钢铁工业便是化计划中,日本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技术引进,以推进设备现代化,第一、二、三次合理化计划时期对普通钢部门进行的设备投资分别达1282、5459、5892亿日元,技术引进项目成倍增加(见附表)。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还极力促成八幡公司与富士公司的合并改组,建立的新日本钢铁公司在国际钢铁行业中鹤立鸡群,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计算机工业也是如此,通产省总是考虑实现国内公司的集团化,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并为此而试图改组产业界。附表甲种技术的引进情况(只包括由钢铁工业直
30、接引进的,括号内为)(二) 通过有利于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保护创汇产业。尽管在五十年代日本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相对劣势,但这一时期政府通过进口配额制和关税衽进口限制,尤其是五十年代通过外汇配额制实现的非关税壁垒,使日本这一时期的进口稳定在极低的水平上,保护了日本钢铁工业免受进口竞争的压力。(三) 加速产业设备更新,强化优势地位。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和产业生命力,日本政府衽了告别折旧制度,并减免固定资产税,加速设备更新。根据1952年3月制定的企业合理化促进法,钢铁工业在第一年度按购入价格的50进行设备特别折旧并减免固定资产税,这一政策对钢铁工业的设备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 极力推迟贸易与
31、资本的自由化,以保护创汇产业。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叶,美国就一再要求日本实行贸易自由化,但日本政府以种种理由极力推迟贸易自由化的实现,日本的汽车工业至1964年底才实现贸易自由化,而计算机工业的资本与贸易全盘自由化迟至1976年4月1日。(五) 实行补助金制度,进一步扶植创汇产业。19511959年,日本政府向汽车技术会和日本小汽车工业会交付的委托事业费补贴累计达16900万日元。1976年设立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补助金更引人注目,它以开发第四代计算机所必需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为目标,将国内厂家分为两大集团(富士通日立三菱、日电东芝),结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并采取了由工业技术院的电
32、子技术综合研究所和电信电话公社予合作的研究开发体制。在为期四年的计划中,事业费总规模为720亿日元,其中291亿日元为补助金,占40。4。日本政府对计算机工业的大量补助,支持了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为其迅速赶上美国企业并确立优势起了较大的作用。70年代以后,日本的石化工业、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成品及机械等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在政府的扶植下已大大增强,同时日本的自由化进程已基本实现。第四章 浙江制造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一、浙江制造业的现状浙江作为一个省份,从属于全国的产业分工体系,其制造业结构有着明显的、市场导向下的区域分工特征。以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轻型为主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如轻纺、一
33、般机械、化工等产业构成浙江制造业的主要基础,在全国有的乃至在国际上仍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浙江从2000年开始成为仅次于江苏省的全国第二大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但到2004年,全省的纺织品出口就已达到203。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其出口额首次超过广东,其中锁售收入和出口额双双占全国纺织业的15,而利润占全国的比例近13,三项指标均居全国之首,对浙江经济的贡献率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后配额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发展机遇,2005年15月,浙江省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8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5。但同时由于国际环境的恶化和不确定性,也给浙江省的纺织品出口带来了很大挑战。
34、我省的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区域乃至全国竞争上的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主要集中在硬性指标,比如: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利润等。虽然浙江纺织品出口额年年攀升,但产品主要集中在一些低档产品、附加值低的产品,最近连连遭受国外各类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立案调查,给浙江纺织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呢?主要是归结于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浙江纺织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许多指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集中在软性指标,比如:劳动生产率,与国际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美国、日本、德国等纺织劳动生产率一般为人均8万美元左右,一些技术先进的公司甚至可以达到10万美元;而
35、我国纺织劳动生产率人均仅为2万美元。此外,技术进步、企业经济规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也很大,再加上最近几年的土地和资源紧缺,劳动力的成本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这些就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祸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浙江制造业紧紧抓住机遇,在OEM上已经先行一步,目前已经从服装、制鞋行业进入到了日化、汽车、家电及IT等产业。在省内各地的主导产业中,OEM也已在经营方式中占绝对优势:宁波90的小家电生产为OEM,平湖95左右的服装生产是OEM,慈溪90的灯具生产是OEM,义乌80玩具生产是OEM,OEM无疑为浙江经济的起步和发展带来了绝佳的机会。如今,遍布浙江的年产值亿元以上的519个块状特色经
36、济区,如同一台巨大的OEM机器,区域内的每个企业都是这台机器的组成部分,有的是一颗很小的螺丝钉,有的则是前进的齿轮,它们组合在一起,源源不断地对外输出日益壮大的浙江制造。但是,浙江OEM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存在明显的弱点。像绍兴化纤面料,义乌小商品、宁波服装、海宁皮革、温州皮鞋、永康五金等产业区块,是浙江制造产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都是劳动密集的轻型产业,产品易于模仿,行业进入门槛低,因而不可避免地陷于过度竞争的境地,并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逐步上扬和市场份额的不断分割,整个制造业利润的急剧减少将成为一种必然。浙江制造业只有屈居国际垂直分工的末端,只能分得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产品层次低、技术含
37、量低、进入门槛低和企业利润低这四低可以说是浙江OEM企业的通病。在印尼、孟加拉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威胁下,在东南亚各国高端产业链分工已将浙江制造业剔除在外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难发现浙江OEM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隐忧。二、浙江制造业的瓶颈问题(一)制造业金融体系有待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WCY2004中,浙江的金融服务子类指标排名51位,在所有的子类指标中表现最差,和排名第三的商业效率大类指标也极不协调;证券投资和证券投资资产两项指标排名均落后于中国大陆,分别为47和36位;对于金融的稳定性而言,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管制是否充分指标排名50位;股票市场指数变化率指标排名倒数第二;股票
38、市场中内部交易普遍指标排名57位;人均信用卡持有数量指标排名56位;风险投资指标排名54位;金融机构透明度指标排名53位;金融学方面的教育能否满足企业需求指标排名倒数第三。以上排名和数据使浙江落后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世人面前暴露无疑,并已成为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要素。除了对商业活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之外,落后的金融服务直接导致了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我们协助IMD对浙江省做前期调研及数据收集过程中,绝大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该问题反应十分强烈。尽管中小企业在浙江已达6878万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9以上,但其融资难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中小企业的高风险、高成长和资金需求量小等特性最
39、适合风险投资,但当前这一融资方式在浙江(乃至人国)尚远不成气候。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多且难度较大,上市和发行债券可能性极小,浙江许多中小企业往往通过民间借贷渠道获取资金。而这种融资方式运作不规范且资金成本很高,增加了企事业的经营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成长和产业升级术为不利。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IMD)发布的2004年国际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简称WCY)(二)经济外向度偏低企业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在经济外向度
40、和企业国际人方面,浙江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从WCY2004排名来看,浙江国际投资子类指标排名39位;外资直接投资存量指标排名50位;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指标排名48位;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指标排名46位;国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排名45位;国外投资者能否自由地对国内公司进行控股指标排名倒数第二位;进入国内或国外资本市场是否容易指标排名倒数第三位;公共部门的合同对国外投标者开放指标排名57位;跨国贸易能否和国外的合作伙伴自由地进行谈判指标排名54位。由此可见,浙江的对外投资和对外引资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政府部门对外资仍设有诸多限制,其经济的外向度仍然不高。不过这一问
41、题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并非浙江所特有。预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相关条款的履行,此种状况将会逐年改善。除上述指标和排名外,省内企业对外投资和国外企业对浙江投资这两项指标的极大反差也进一步显现出浙江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仍然是任重而道远。2003年,浙江企业共吸引外资54亿美元,而对投资总量却仅为8500万美元左右,两者相差60倍以上。这说明浙江企业至今沿未完全走出国门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其国际化程度仍十分低琥。尽管这一问题与浙江(乃至全国)在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中的现实地位密切相关,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变,但浙江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理应在这方面做大胆尝试,毕竟国际化是一个国
42、家或地区经济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此外,浙江还应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并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三)低成本的丧失 浙江企业制造的产品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占据市场相当大的份额,低成本是其主因,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成本确实是核心竞争力。但是,中国的人人资源成本已经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根据美国2003年12月的调查显示中国服装行业熟练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为37美元,比印度尼西亚(75美元)、多米尼加(102美元)、洪都拉斯(300美元)这些相对落后的国家都要低,更不用说和韩国、新加坡这些发达的国家相比,其他行业的情况也基本相似。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的大量可选择的廉价劳动力是我国
43、(包括浙江)OEM企业起步的最初推动力,但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逐渐消失。与些同时,资源和原材料的成本却在不断上升。浙江是资源小省,是我国最为缺电的省份之一,以电力为中心的资源短缺问题严重阻碍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据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庄虎卿透露,浙江有13以上的电力是从省外购买的。而且,浙江各地的地皮价格连年飙升,如义乌福田国际小商品城第二期工程的地价已经飙升到了22万元每平方米,昂贵的地价带来的一系列成本的上升使很多浙江企业萌生了移居外地的想法。随着成本的大幅上升,OEM企业必然将其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这样又势必使得OEM的小游企业将其在浙江的制造基地进行转移。正如一份
44、调查所预见的:作为单纯的生产和制造基地更多依赖于成本等比较优势,其特证是转瞬即逝在较短时间内就可能转移到其他国家。(四)贸易条件的恶化一般而言,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与福利增加是正相关的,即经济增长越快,国家净福利增加就越大,然而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却可能出现相反情况,即如果偏重于出口的经济增长造成该出口世界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使消费者福利的增加不足以抵消生产者福利的减少,导致国家净福利恶化,出现贫困化增长。所谓贸易条件就是国际贸易中的交换比率,反映了专业化国际分工所导致的世界范围内产出的增加在贸易伙伴间的分配关系。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
45、下降。通常贸易条件用一国的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来表示,因此,又称价格贸易条件。最早把贸易条件与国家经济福利变化、贸易战略选择联系起来的是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他们从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这一贸易格局出发,提出了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观点,原因在于初级产品需求被软和技术进步的利益不能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平均分配。浙江的制造业大多为OEM企业,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的,生产成本的提高只会让浙江的制造业越发进入困境。1958年经济学家巴格瓦蒂把贸易条件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研究,提出了贫困化增长命题。他认为,贫困化增长最初可能出现在这样的场合
46、:由于技术进步或要素积增加所导致的实际产出的增加有可能使价格贸易条件不利于正在增长的国家,而且价格条件的恶化所造成的损失会超过产出增加所带来的利益,最终使该国的境况不如从前。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在出口额中占了很大比重的轻纺产品,在东亚、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国的替代压力下,浙江纺织产品出口的急剧扩张必将导致出口价格的急剧下降;机电产品大部分也是低技术系数、低附加值。因此,如果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加和出口扩张,可能使浙江面临贫困化增长的威胁。所以浙江要发展制造业,扶植主导产业来使其提高外贸竞争力。第五章 提升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来自日本的启示随着新世纪世界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形成。面对全球性产业大转移的历史机遇,作为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浙江亟待重新确立和提升制造业优势,从整体、全局的、与国际接轨的大方向来考虑和实施制造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一、培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