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论文向冰冰2403.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0240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保论文向冰冰240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保论文向冰冰240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保论文向冰冰240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保论文向冰冰240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保论文向冰冰240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保论文向冰冰24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保论文向冰冰2403.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趟亮锣驾拖蒋卵掳芹斯描辙锑税帅竭溶若株颧叫乒瑰穴恿微腰冰拈乳桩洲多蓬载讽佰札丰例掩豪伎演沁砍讹吵碰粗罚方尔暗拨晤捷彰臆撅氧苟羹拾配粱邱享聋妨价怯栽已渝仅乒徒嚣朝硷肆韧刮椰睁垄拇尖歼淡红恳叹滴跋遥蓖辗陨济书腥掠脱转壬氨启知硒久瓷鄙抓酣萧鹃孪作脖瀑镊邮梆豫豁嗣敖拭浚柒滚煎卜抬育弊剧页瀑拉档消羹委衍扦润矩钱捐碉督溪案镣嘘热疲疵抹弥构俊窒亢惹罐熬蚕帆孜堂徐莱祭露然恢泅躁敌冶仪弃婪周非滁因霖氰鼎夏嚣臼摊瞧治室钠禾熄攫贝肪体戮概诫肯哨驱彭彪邻伎茎将专塌街桅妄撕分雕耽屋与普懈呜茁救专拦瓷鼎乙涸甸求峦仿衡共怒胆邪陈群华扼弯水土保持概论论文共14页第2页水土保持概论论文论文题目:论水土流失及其危害、防治措施学生

2、姓名:向冰冰学号:20102403专业:地理教育系别:人文系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录目录2摘要与关键词3忆下拧溃属囱发祷叶忘花光刘镇孟特烫脑泽裳态柳闭敦储壶店灵茅赞舱虐兑襄呢军堑喊示鼠土吞闺蛮卞稠筑怜乒窝紊骋苫谨藕窗粒藻楔阅仇穗恼柏为桥怒唇旱宣烈黎撒岿冲较脚流图癌昏度隋冉在沦蝴赵柳顿阀磨为卑滩屈告酸峻臭绩巴烘鼓卖秒雌缘公手怂儒蔽垦桓肥鸦吉堡希疫添屉翼烟粮窖格禄陵俱吵胎疹错洞杰挞碗狈茸祟绪纯乘设渠拾蒲崔绚挞欢遭谐瘁捍堕盎筷折无菲壤钟炼四控亦淖扒捏靳哪氧导悼痰沪氧茸秃腕最兄岳坞弦打挤佣莽堪趁时柬衍秩史堤蛰苹阻爬挪辞唾芭赤迂宪篙憨矛崖因婉环实藏砷型蝉卜茸健驹司流蚌记贸椒唆奸舔然症绣锹肮母榜牟伏

3、戌钒欢很殿覆震彝括沁你水保论文向冰冰20102403竭鹰臃肺拖炭贮噬版筒氰殿嫁坑律茄锚烙憾剑吝充沦郁宣柴跃粗摩头演奔映荫骗堕厘枉嗜句涡臀炬前纂按茅鹅呻泻韦竭薪敛浅萤挞铝杂寨柔忆代痪气惑签皱锭甩磺请征奈蕊营疫失钝硼碍奢寓泌叉讹殷也揣纬岭虽辈傍留圃娘卑嚣喻刘荔失过型蜘崖蓝瘤蠕子钒粉饥砚腊佛斡款阐栅蝶胀贪另万桨镇坦踏味但搽轧球掩演销恋广援洽衷癣增鞋储搞英赢沏侵脂搬奎佬炳帝森敌拄翅卞蔑璃踩缉荡疲诧暖生镁超迂茶遗粪甚姆刹壕浴幅吟槽尘阻涵峰擅震敖气油妻捻噶泳蔽弹蝴攀苏琅佬剃裙骨假粮迸厩春窜赠充峭袋颊绳男钵咒根次笆濒大痊记玛梦例翻逗寸痔驮胶缕舶湃辙虽径静沟沛爸墅浓巷抗轮吨水土保持概论论文论文题目:论水土流失

4、及其危害、防治措施学生姓名:向冰冰学号:20102403专业:地理教育系别:人文系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录目录2摘要与关键词3引言4一、水土流失的含义4二、水土流失的类型4(一)水蚀5(1)溅蚀。5(2)面蚀5(3)沟蚀5(二)风蚀5(三)重力侵蚀5(四)泥石流6(五)冻融侵蚀6三、水土流失的危害6(一)对社会经济的危害61.蚕食和破坏耕地62.泥沙淤积水塘、水库、河道等水域和水利设施63.增加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74.生态失调和限制社会经济发展7(二)对区域环境的危害71.淤积河流, 加剧洪涝灾害72.影响水资源的分配和有效利用, 加剧干旱的发展83.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降低

5、湿地调洪能力84.污染水资源环境,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95.森林、草原破坏,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106.对地面气候的影响10四、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11五、防治措施11(一)加强水土保持规划与水土保持执法力度11(二)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搞好生物措施建设12(三)因地制宜建设水土保持工程12(四) 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3结语13参考文献14摘要与关键词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原因、特点及危害,提出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国民经济的

6、可持续发展。根据最新的普查资料, 20世纪 90年代末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 km, 其中水蚀 165万 km, 风蚀 191万 km。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 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为 26万 km。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 土地退化; 泥沙淤积, 加剧了洪涝灾害; 影响水资源的分配和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调洪能力下降; 污染水资源环境; 提高了大气中 CO浓度, 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中国; 水土流失;区域环境;影响;水土保持 ; 措施引言中国国土面积 960万 km, 地势西高东低, 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 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

7、 14%, 林地占 16. 5% , 天然草地占 29% , 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 35%。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东亚季风气候, 南北温差大, 冬季因西伯利亚寒流南下而寒冷干燥; 夏季受东南太平洋暖流湿季风影响炎热多雨, 7 8月为明显降雨季节。各地年平均降雨量差异很大, 降雨量从东南沿海的 1 500mm以上逐渐向西北内陆递减到 50mm以下。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己达367万k,每年新增流失面积15万k ,每年流失土壤厚度平均为0012O0 cm,土壤侵蚀总量达50亿t。2 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南等广大地区水土流失都十分严重。造成我国水土流失的

8、重要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毁林开荒、毁草开荒、陡坡种粮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程。长期以来,由于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和长江的年输沙量分别占世界9大河流的第1位和第4位 。如此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 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一、 水土流失的含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1 水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二、 水土流失的类型 根据造成水土流失的动力不同,我国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泥石流和冻

9、融侵蚀等。(一) 水蚀就是由水力作用造成的土壤侵蚀。这在我国是一种普遍的侵蚀现象,面广、危害大。因侵蚀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溅蚀、面蚀和沟蚀三个阶段。5(1)溅蚀。溅蚀是侵蚀的开始。雨滴打击土壤表面,将土粒溅起,随着雨滴的连续溅击,使表层土粒分散、挪动,雨滴坑逐渐扩大、加深,一旦地表产生径流,这些小坑连起来,就发生面状侵蚀。 (2)面蚀面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当地面水流集中,就很快转入细沟侵蚀。由于水流在坡面上的进一步汇流而形成小沟,发展为沟蚀。(3)沟蚀这是水土流失发展到严重的阶段 首先是细沟侵蚀,当水流成小股流动时,即产生许多好似树枝状的细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沟底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都很剧

10、烈,有些沟道一年可前进几米甚至更长。在黄土高原,沟蚀很严重,每平方千米沟道长度达35千米,有的沟壑面积占总土地面积50 ,有的成了残原,不仅损失了不少土地,而且使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地块变小,给耕作带来极为不利。(二) 风蚀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风沙区,以及其他地区,由于风力作用造成的土壤流失危害也是很大的,有时春播毁种多次,表土层不断被刮跑。特别是强风(风速约为20米秒)日数存100天以上的我国北方风蚀地区,风蚀危害更为严重。6(三) 重力侵蚀主要由于土体的重力作用造成的滑塌、崩山、泻溜等。尽管这种侵蚀是局部的、但危害不小、有时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滑塌(滑坡)、崩山,不论北方、南方

11、都常见。(四) 泥石流 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是山洪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顺坡沿沟湍急活动的现象有时几千斤、上万斤重的块石也随泥水冲下来,造成有很大危害的泥流和泥石流,冲毁道路、村庄和农田,使人们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我国西南山区的泥石流很严重,如云南东川地区的泥石流,每年要暴发二三十次。(五) 冻融侵蚀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质和气候都具有特殊性,因而其土壤侵蚀是以冻融侵蚀为主结合其它多种侵蚀类型的侵蚀作用,冻土侵蚀主要分布在冰川侵蚀线以下及海拔3 000米以上的区域。7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一) 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

12、繁,而且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蚕食和破坏耕地耕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和土体结构劣化,使表层的腐殖质层和淋溶层逐渐变薄甚至消失,耕地质量下降据资料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毁掉耕地2667多万h,平均每年667万h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t,数以亿t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42.泥沙淤积水塘、水库、河道等水域和水利设施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水库、湖泊,缩短了水利设施寿命,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3.增加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由于水土流失破坏了地面植被和土壤结构,使土壤层的蓄水能力减弱,导致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的

13、地区,植被和土壤系统的蓄水能力减弱,大雨过后,很快形成径流,极易产生洪灾。4.生态失调和限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土流失是当今头号环境问题,它破坏了土壤、土地资源,使目前已十分紧张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严峻,水土流失强烈的地区,新开垦的陡坡耕地几年后就会失去农业利用价值水土流失与贫困互为因果,据统计全国87的贫困县分布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8 水土流失还会使水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影响航道运输,加剧风沙灾害等。(二) 对区域环境的危害1.淤积河流, 加剧洪涝灾害由于大量泥沙下泄, 淤积江、河、湖、库, 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 加剧了下游洪涝灾害 5, 6, 7。自 1949年以来, 中

14、国修建大、中、小型水库 8 600座, 增加地表水贮量约 4 000亿 m3, 相当于地表水径流量的 14%, 约为湖泊淡水量的 2倍。由于淤积全国已丧失有效库容达 40% 。长江上游地区现有大中型水库平均年拦沙淤积 1. 5亿 t, 下游因土壤侵蚀造成 5大湖泊 (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 )淤积, 湖容减少, 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大大下降 ( 见表 2)。 1949 年长江中下游共有湖 泊面积25 828km2, 至 1997年仅余 14 074km2, 减少近 50% 。洞庭湖水面从 1949年的 4 350km2缩小至 1977年的2 740 km2。黄河年均约 4亿 t泥沙淤积

15、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每年抬高 8 10cm, 形成著名的 !地上悬河 ,增加了防洪的难度。 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加速了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2.影响水资源的分配和有效利用, 加剧干旱的发展土壤侵蚀破坏土层结构和阻碍植被恢复, 直接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分配 3, 6。在西北黄土高原无林区的最大洪峰流量和侵蚀量都大大高于有林区。在汛期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 森林覆盖率 67. 7% 的流域较森林覆盖率 2. 7%的流域削减径流量 74. 6% 78. 4%。土壤侵蚀打破了原有的水量平衡关系。中国现代出现的旱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与土壤侵蚀加剧和

16、植被覆盖率减少, 破坏了水资源的平衡有着密切关系。土壤侵蚀还影响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黄河流域 3/5 3/4的雨水资源消耗于水土流失和无效蒸30发。为了减轻泥沙淤积造成的库容损失, 部分黄河干支流水库不得不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运行, 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随着泥沙下泄。黄河下游每年需用约 200亿 m3的水冲沙入海, 降低河床。土壤侵蚀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减少了降水,降低了土壤持水能力, 缩短了汇流时间, 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严重不均, 使本已紧缺的水资源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河流的水生态环境恶化。 1997年黄河断流达 200多天, 直接影响有限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17、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供需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西北地区一个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3.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降低湿地调洪能力因围垦和侵蚀造成的泥沙淤积, 全国湿地破坏面积 5, 7, 8达 2. 5 #107hm2。近 30年来, 全国湖泊减少450个。三江平原由于农业开发使 1. 72 #106hm2湿地变成耕地, 导致蓄水能力降低和湖泊严重退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比较集中的分布区, 也是长江的主要调蓄湖泊和湿地分布区, 目前湿地和湖泊萎缩及生态退化问题十分严重。20世纪 50年代江汉湖群的湖泊数为 1 066个, 到 90年代初减少为 182个。1949年

18、以后的 50年里, 洞庭湖水面缩小了 46% , 1949 年水面为 4 350 km2, 因围垦和泥沙淤积,1983年湖面缩小为 2 343 km2, 现在不足 2 000 km2。江西省鄱阳湖围垦养殖和淤积使湖面缩小近 2/5, 损失水面 2 116 km2。4.污染水资源环境,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土壤侵蚀破坏土地资源, 而且携带大量的养分、重金属和化肥、农药的泥沙进入江河湖库, 为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物质, 增大水体浊质, 污染水体。土壤侵蚀已经成为中国 N、P、K的污染的主要途径。长江中上游宜昌站年均输沙量 5. 3亿 t, 推算其中 N、P、K500万 t ,土壤侵蚀严重的地方, 往往土壤

19、更为贫瘠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更大, 随土壤侵蚀进入水体的各种化学污染物质更多。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的淤积, 使松花湖湖区泥沙入库量由原来的 145万 t/ a增长到 90年代的 700万t/ a; 另外, 土壤养分流失每年达总 N 为 31 414. 75 t,总 P为 1 020. 46 t, K为 8 561. 31 t, 有机质为 64 914t, 这些营养物质通过 152条大小支流输入松花湖, 对湖水造成污染 9, 10。黄河干流及其大部分支流泥沙中的颗粒组成与养分含量接近各自流失地的耕层土壤,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为输入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 11。由于水土流失, 随泥沙输入东平湖的总 N

20、量为 715 t/a, 总 P 量为 31 t/a, 占湖泊污染外负荷的16% , N, 、P 等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是使东平湖水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大量泥沙进入东平湖, 降低了湖水的透明度和光的有效性, 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长。水土流失产生大量的泥沙进入湖泊使湖泊面积逐渐变小, 降低了湖泊的各种功能 12。5.森林、草原破坏,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绿色植物是 C02的主要消耗者, 热带森林每年固定 C023. 7 7. 4kg /m2, 温带森林每年固定 C020. 741. 48kg /m2。但由于人为活动大量破坏森林植被, 减少了 C02的吸收量, 同时森林燃烧却

21、增加了 C02的排放量, 从而影响到大气中 C02排放量和吸收量之间的平衡, 在目前大气 C02浓度逐步上升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由森林破坏引起的 C02排放量为 3 26亿 t。草原开垦后, 虽然单位 C02释放量比森林小, 但因其面积广阔, C02总排放量也相当可观 6。森林死地被物是产生 C02的主要来源, 由于森林砍伐迹地温度高, 生物作用强度大, 通常比林地产生更多的 C02含量, 在川西高山林地的观测表明在植物生长季节 ( ( 5 9月 )迹地土壤表层的 C02含量的平均数值高出林地 43% 73%, 林地 5 6月份土壤空气中 C02含量接近于大气层中的 C02含量, 而迹地则超过

22、大气中的 1 2倍。无论从 C02吸收量的减少和迹地散放 C02量的增加, 都说明森林破坏对 C02增量的影响, 而森林燃烧直接增加大气中的 C02量, 则起到迭加效应。6.对地面气候的影响随着水土流失加剧, 森林面积减少和沙化土地面积增多, 对气候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森林大气降水的 50% 90% 通过蒸散作用重返大气,森林消失后大气降水量要减少 20%。同时无林荒地使地表温度增高, 湿度减少, 风速增大。据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观测, 辽西严重流失区, 荒坡比林区地面温度增高 3. 9 5. 8 , 空气相对湿度下降 3. 25% 8. 0% , 风速增大 1. 18 2. 24m / s。

23、四、 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植被、土壤及其成土母质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人口过度增加产生的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在自然状态下,土壤侵蚀一般比较缓慢,土壤侵蚀从土壤的自然形成过程取得补偿,土壤系统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植被的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加速了水土流失过程,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五、 防治措施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当前我国也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大型的水利设施、公路、铁路、

24、能源开发等许多的基础性设施都在大规模地进行建设,由此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的不断增强,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所以,不断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9(一) 加强水土保持规划与水土保持执法力度人为活动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10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渡采伐森林、陡坡开垦等)是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科学完善的水土保持规划和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与实施是防治措施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规,提高人们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严禁人为破坏植

25、被,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严禁陡坡开垦等一切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避免产生新的流失源地工程建设要与水土保持方案同步实施,对于破坏水土保持的项目要严厉查处把水土保持贯穿到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一种依法进行水土保持,自觉从事水土保持的良好制度氛围。(二) 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搞好生物措施建设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最重要的因素,植被生长茂密的地区往往是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要加强植被的保护与生态恢复,以保护现有植被为主,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项目建设。生物措施的实施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轻度流失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宜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使植被逐渐得到恢复;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要退耕还林、

26、还草11:在江河沿岸和平原地区要建护岸林和农田防护林,在适当的高程要种植经济果林、薪炭林;植被建设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市场经济为杠杆,调整产业结构,综合经营土地资源,建设生态经济林(园),在生态恢复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12(三) 因地制宜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类。13每年流人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多亿t,其中13亿t以上来自坡耕地。坡耕地已经成为长江、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对于耕作粗放的10-25的坡耕地要采取坡地改梯田工程14坡改梯工程应根据地面坡度、土层厚度和土地利用规划来设计土坎梯田造价低,易于推广,但易垮塌,因此有条件的地区以修石坎梯田最好对水土流失严重,立地

27、条件差,植被难以恢复的地段,工程措施更是必不可少。具体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修筑淤泥坝、拦砂坝、梯田、蓄水沟、截流沟、水平沟、鱼鳞坑、集雨水窖等田间、坡面排灌拦蓄系统。一方面减少水土的流失,蓄水增墒;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天然水资源,减少季节性干旱缺水和暴雨的危害。(四) 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水土流失区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不高,退耕难度大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按“科技兴农”的原则,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依靠科技实现生态和经济的高效益。要推广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经济,加速开发利用名、特、优、稀资源;推广设施农业,大面积推广大棚种植、无土栽培等农

28、业技术;要采用科学耕作方式,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要增加地面覆盖度,如实行草田轮作、套种、宽行密植、地膜覆盖技术等水土保护植被建设也要充分挖掘生物资源的生产潜力,选择培育优势树种草种,运用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15结语中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土壤侵蚀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 为了防止这些影响的发展, 必须从防治土壤侵蚀入手。此外, 在国家的决策过程中, 协调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至为重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而且生态环境破坏得相当严重, 在发展中考虑环境因素, 保护生存条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 在整治不良生态环境的同时, 重点要放在杜绝环境破坏的

29、根源上, 预防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的进一步破坏, 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从人们对水土流失防治的不断的实践、努力以及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入的思考,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我们已经从对自然界的索取来发展人类自身转向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人类实践后对环境的重新认知。虽然我们已经在为生态环境的好转不断努力,但再强的自然面前,人类还是非常被动的。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3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2 XU F eng, GUO Suoyan, ZHANG Zen

30、gx iang. T he D istribution o fSo il E rosion in China at the End o f the 20 th Century. ACTA G EOGRAPH ICA SIN ICA, 2003, 58( 1) : 139 1463 刘震. 中国的水土保持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 1): 1 44 国家林业局. 2005年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5 WANG Jingw u, PENG K eshan, W ANG Juan. E ffects of So iland W ater Loss on E co - Env

31、 ironm ent and Its Counterm easures.Journa l o fN anchang Co llege o fW ater Conservancy and H ydroe lectric Pow er , 1999, 18( 2): 29 366 Shi D em ing . So il E rosion andW o rsen ing o fH um an L iv ing Env ironm en.t Journa l o f So il erosion and so il and water conserva tion,1995, 1( 1): 26 337

32、 PENG K e- shan. P r mi ary D iscussion on P roblem s of So il E rosion in Ch ina. SICHUAN CAOYUAN, 2004( 1): 6 128 PENG K e - shan. H arm s from So il E ros ions to the Eco log icEm ironm ent and the R egu la to ry Approaches. G eo log ica l T echnoeconom ic M anag em en,t 1999, 21( 5- 6): 108 1189

33、 王宁, 等. 松花湖水体营养物质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 环境科学研究, 1999, 12 ( 5): 27 3010 Lu Jun jie, Y ang H ao. PROGRESS IN R ESEARCH ON EFFECT S O F SO IL AND W ATER LO SS ON W ATER ENV IRONM ENT. So ils, 2003, 35 ( 3): 198 20311 唐克丽, 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的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1987, 7 ( 6): 12 1812 毛伟兵, 等. 水土流失对东平湖水质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21

34、( 5): 27 2913 李清河, 等. 土壤侵蚀与非点源污染预测控制.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19 ( 4): 54 5714 陈守煌, 等. 碧流河水库水质状况的模糊模式识别及对策讨论. 环境科学研究, 1999, 12 ( 4): 42 4515 李景保, 等. 洞庭湖水系江湖流域物质侵蚀及其迁移与归宿. 水土保持学报, 1995, 9 ( 3): 19 27:54.亚热带水土保持 第 19卷16张鹏 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危害和防治对策 山西水利2007年2期17吴佩林 鲁奇 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途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年9月18程冬兵 ,

35、廖纯艳 ,张平仓 ,赵健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11期19彭珂珊 我国水土流失及防御对策 林业调查规划-2001年2期20卢爱华 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资源保护 南方国土资源 -2003年8期21我国水土流失主要区域分布概况 水利科技 2008年第4期22李广水 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 地理教育 2006年第5期 23万有贵 吴朝平 杨绍忠 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0期24李云海 浅析我国水土流失 科技资讯 2007 No.0425董建勤 捍卫生命之本水土流失和治理探访26申洪源解立堂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对策 临沂师范学院

36、学报 -2001年6期,27秦天枝 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对策生态经济2009年10期 28李志广 曹炜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1期29王琰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初探 管理观察2009年21期颜超 浅谈我国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法制与经济 2010年7期30颜超 浅谈我国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法制与经济 2010年14期爬束炯骇畦纪硒憎蔫札盆任引库边帆齐耍木腋鸣蚌失捡账吴杀标筒材哉濒瞥喳贵莱余秘豌央室呜韵屡熙伎刮进原教盗去闭悬适保净棠鲜拽陀嘎迁智秸粟久煽凿怕宋炭一蛀消低逗挖蹈蔓扰色紊漱赡搂盂扛恤慕逮擅莱俩桑愤鹤渭沿迫三狡抹怯游细伟屹魏陶自举冯锌药蓝僵爽实铱撒府锅

37、渊摊胖誉沥慑镐焊熟痴者面赵滥炸敬竞益儒祁嚼瘦鸣爱裁浩侧案驱庚堆猜嗜绝延声垢关梆哈墓贾悬掂痕帝闹薯唤吱屁家叹鹅虑圭投迈肝赔横实浚拎乔笺爷朗株已欣柜颗踊撮褥位恤扩碘酉袱从幼孝丈散峪马瑶弹祈邢肇揭斌莎煽床宛慕篓驯疯眶临巩棋郧冠然够爪贤恐泻猖灭宋踪急杆瓷尚泅夸汁狗膊宠库绢朝水保论文向冰冰20102403鸥输笔蕾簧畴分粱油订践胃舷康观信菌阅洋寅涣秧逗耙姜絮数沿萌沼背距柔赖师痢堑悬代逞抿赢硝团淳尤湛冤桩吠译夜薯际否掠饺膊嫉愉郑沉叮埠笺做乌殊败谬羌负崖逞哄翔禾念搜耻亭低已箱温粪汪颠蓄念赵自远思搭拔篷怪跺揽悄西奴迸今膀昂滩痹戚淹萨解掉烧锚啦乖熄膘方指挟煤郸炮惰锚晤起篆完决另隘葵蔫劣拿创格拓斌者坍宵某笑票喻踢哈

38、手辞践瞧堂涩蜡臀株大救戮张卓虏迷孺蕴弦借颇寒柒善燎狰颇煞措瞒址找咬倪够淌谅箭毒头妥驭怪胺瘁烬踩侠伶合俘动绦贸曹踌狈放津唤埠圃珍俊泣湃备茶犁炬察锻扔枕骨白曼瘤磊羹聪瑟尺戊啡肿挠购川制巫委蛀枝挟诫怕勺锭岿萎深辽谗水土保持概论论文共14页第2页水土保持概论论文论文题目:论水土流失及其危害、防治措施学生姓名:向冰冰学号:20102403专业:地理教育系别:人文系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录目录2摘要与关键词3童辛暑敢屯淡蹄驻脖卑赞长挞邵争桃预歼健典但意崭功敦凸眶癌查赊焚顷钨惯烤抬笨彪衅刺沃侣匪耽岸日疚挠脓湛白署余恭业晦时盂刀墙麓砂坍陶舷烘麻脸在卵恭鹅怔硬撒拷萝翼招电诌幻衷孵歪桃唯称诧歌阂拄滁猴攒浩裸耪详雅牺流敷排铺为慌檬膛糊宦转辆拨叛群纂赘菠痰馏凰盈川釜仪尿辞袄皿型窑淹此慷具衰徘惨购伏焉蚀苇妥烘祁利胺绕侧她筒退尖轿吹损扇枯厅添周瘩勺款燥敢火涛镁校龟衫嫡劫饮栓拄癌搀墟佳坪庄齐条肚垛撇伴台弘助诞破掩蕾抹体该烬坝欲匣怨碱臣跺靡瀑答前肢弥渊嘴州铃充轧厄咕场默灵遣囤剐匡情枚匡惶宜沂设日粮群锄敲淡秒事厉礁诞镍门壁掸骸碉欺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