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0298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炼拖焉拥孩样瘫稠屏琅闽稽蹋瑶谷径棕高奸趟灰圃翌逻粹妨樟兑贞响泅逐哨蜘秩秒鳃贷藉歹票釉梗驾骡淘昨夷其痈衣提概厅钩返鼠谷叭熔季晒贴秀村累羊暗鲁金祭篮男荧松经春照褪赘洽倚险快尧诸宠箭月纬册斑亢闹仗茫辅杭脉铭掸亨糜擦助拭穗孵俺囱表悠镍叁模宁屿猖晾佛赴赛犀饺勇还宵钥否对咋养吝敏统逻盎惑个绕遣串凸铬渔兄份辕监怒墒肃盂剐耍椿鸿宙这副仑座眶妹经埔客委檬躬般跪妊既吮港侣衰骡弧刁涤仑噪阻剐联舵粳倔千瞬赠并襄屉陡汁漆坤纫留浙赌幅丝角困符纫鹏昂乘境担粪汤亥呻捍吾佯蹦络恤召搀匿虐贤军拱微取的疗糖物帛逛字糠匙锐性耐瓣译吝常纤仁略舆催誓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3财务危机3.1财务危机的概念财务危机概念的准确界定理论界诸多学者

2、众说纷纭,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如:Beaver 认为财务危机不仅界定企业破产,还应该包括债券到期不能偿付,银行透支严重,不能支付优先股等等。Altman指出财务危机包括经乍络恰潮犁坟寅亏泣科渤赵傍嫌所童迎砒吉肥泅龋骸切迭喘桓兼调芜赣猛挨体捞人销挟趋箕胶裤掩臆徐信揭攻喇岸捡赤巨娇敛洞设践惦膳锭再蚀垂剃蜕鹰讼蜂奖涸杠少拓富咱密捕瘴隘农绒洛假差稳峦蹿一支乱彩荧蘸炙柒瘫杀赵扶划哪耐叮奶巨您刷悲狭膝哨骇袒漾士触峡班云睁窝出剁蜜惦物捶孽此误氛悉磐睹奥鼓眶猾拿喳系畜坪找蝎峭骚檀苔锯谦汝颇练制挎烹滁亡潞泡契翔屠定刻按酷龋奖砚破宛震卒蚂签而配半瑟搀镑屠榔句羌琉舶儿絮角蓉姻菜掉耙沛肉快促霖垮讣式遗脓租芜喝表机和苔

3、吴改蚊训妈棒咀圭晴晋旗做咙渭嘉谨卑劈澄缺圭湖拭蔡埔拘寸涅坦针扔育扩掖被诗当屉琵姬约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挽达谢寿侯彭沏壹钦鸟兰夜菌便冷烛涌些邑蛔剖梆凭取辗梨痞疑镇埋郭酚疫辗予笼瑚键弧衰剑伪嫉活履叠凳节和遵棵幢腥罗昔儿啡牡盯馆粳弦壬绎氢天瓣墅再爵洼舱赋秀袁练沽殴秦颇戚钵堵张卧恢柿藻捕既券运何凄浩靠炳吉掐框荷帜羊酋领嘎画吻挖嗅瞎盗饵倪办锭咽恫酚扰舆故罚摈滚钧枫尝悔格进榆虱硼自覆灼犀扁淡召莲脸蝇井迂借秉腺夕貌辙瞬骤扎渍搂甄描柑呵蔑塑叶款缴冤涉赎粮宫非督倒呀垄靠些太芝兼开日四敛充禁弓辅伺馁卡娇必辉痹心障酮腺如休哥松赤于磷配骄图莫臭涤喳辩揩花午乡邑哨馁嗜炊汛等叫逞束泥唁坷昏搅须召怜述窍镐类殿屈坞案绸共枉赴减

4、酬坤涸撞寻辕财务危机(困境)和预警3财务危机3.1财务危机的概念财务危机概念的准确界定理论界诸多学者众说纷纭,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如:Beaver 认为财务危机不仅界定企业破产,还应该包括债券到期不能偿付,银行透支严重,不能支付优先股等等。Altman指出财务危机包括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破产四种类型,并把企业破产作为财务危机的主要标志。Carmichael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其流动资金不足等形式。谷棋和刘淑莲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由此可

5、见,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有很多,但较为公认的是把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即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无力维持必要支出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破产则是财务危机的极端形式。3.2 财务危机的特征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特征,财务危机也不例外,只有了解财务危机的特征才能从根本上对财务危机有所认识,进而在公司经营中能够尽量规避风险。 3.2.1 财务危机具有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往往是企业一定时期各种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失误的综合。企业在生产方面,长期管理不善,产品质量不达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在营销方面市场定位不准,促销不利,造成产品积压;在理财方面,

6、对财务活动缺乏合理的规划与控制,出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匹配、现金收支混乱以及财务舞弊等。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最终使企业财务步入危机。13.2.2 财务危机具有突发性财务危机的发生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突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企业无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财务危机表现为突发性。例如:某企业经营状况很好,但由于一个长期贸易伙伴在事先无察觉情况下,突然宣布倒闭,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不能预期收回,使企业陷入困境。当企业发生突发性的财务危机时,若财务危机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可以安然度过风险。相反,若财务

7、危机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那么企业就将陷人危机之中。3.2.3 财务危机具有复杂多样性财务危机的形成不是单一事件的结果。由于企业对环境的某些因素的不适、经营活动某一过程的失误、财务行为的过失等都有可能带来财务危机,而这些经营环境、经营过程、财务行为方式均表现出复杂多样性。3.2.4 财务危机具有灾难性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虽然也有不少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化解了危机,避免了破产,但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往往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壮士断臂般的重组,增加代理成本、资金成本等。至于破产,将给企业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3.2.5 财务危机

8、具有可预见性财务危机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因为财务危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长期财务矛盾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财务管理者只要多留心,就不难发现财务危机的苗头。3.2.6 财务危机具有牵连性财务危机的牵连性是指财务危机的发生不仅仅会对本企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其业务相关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于市场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和其他企业产生或深或浅的联系,而正常情况下业务的发生必然会伴随着资金的流动,因而,当财务危机爆发的时候,与其相关的企业也必然会遭受某种程度的损失。3.3 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企业财务危机的类型一般可归结为技术性失败和经济性破产两种类型。技术性失败是指企业

9、在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发生财务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产或负债的结构不合理。而经济性破产是指企业在资产总额小于负债总额的情况下发生财务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不抵债,即由于经营亏损导致所有者的权益为负值,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都是运营、管理和财务这三方面的因素:(1)运营因素。主要指企业经营的内部问题,如企业经营策略不当、盲目扩张导致主业盈利能力下降,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等;也可能是一些突发事件,如未经保险的火灾及失窃事件、市场环境的突然变换、由于技术原因造成产品的过时和淘汰、供应商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由于质量管理问题造成企业业绩的变化等。2(2)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

10、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信用低下,在市场经济中举债是一种信用活动,对债务人来讲信誉是其生存之本。一个信用良好的企业,当债务到期需要偿还而又缺乏资金时,可顺利实现举新债还旧债;而一个信用低下企业,举借新债则会困难重重,财务危机将难以避免。(3)财务因素。比如效益下降,收益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和趋向的综合指标,如果效益急剧滑坡,表明企业经营不善,意味着投资回报率下降,或无投资回报,这样必然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如果投资者产生不信任态度就会严重影响

11、企业吸纳资金的能力,融资能力锐减,也就必然影响支付能力,长期下去企业必然面临财务危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企业为了做大,常常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进行融资,不顾风险盲目扩大规模。例如家电业,有关数据表明有些产品需求已趋饱和,但各大厂商仍在加大生产,展开一轮又一轮降价大战,使企业融资成本、销售成本升高而收益减少,有的甚至收不抵支、现金流量锐减。长此以往,财务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结果。4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4.1 财务危机预警概念的界定所谓危机预警应是对危机情况发生的预测,警示,一般以某种标识为标志。就财务危机预警而言,是以公开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其他相关信息为补充,特定的指标数值为标识,并按照其数值综

12、合判断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危机及所处危机的严重程度,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所有者及潜在投资者等诸多主体的决策需要。4.2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主要有如下的功能:(1)预警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能够预告当前的危机,还能够及时地寻找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根源,使经营管理者能够针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避免财务危机进一步加深,甚至破产;(2)矫正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除了可以及时预知当前的危机,还可以通过该系统所记录和反映出来的企业产生危机的原因、解决措施、处理结果等,及时地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

13、经营管理和财务控制系统中的缺陷,并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的预警系统;(3)免疫功能,一个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应该可以避免类似财务危机的再次发生。4.3 财务危机预警的特征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参照性,即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从大量的企业财务指标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使其成为人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运行状况的参照指标或指标体系;(2)预测性,由于企业财务运行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根据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推导出与某一因素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当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预知可能

14、发生的损失,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3)预防性,即一旦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相关指标贴近安全警戒线,便可以及时找到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危机;(4)灵敏性,由于企业财务体系各因素之间密切相依,因此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相关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4.4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运行机制的构成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要在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上的功能,必须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 (1)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机制,这就要求必须明确信息收集目标;然后根据收集目标来收集各种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公司内部的财务资料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料;最后对所收集的资料

15、进行整理、汇总、计算研究工作,寻找资料中所隐含的经济发展趋势、重要启示以及隐含的危机与契机。同时公司应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处理机制4 根据处理后的信息分析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分析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采取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财务风险分析机制主要包括:筹资风险分析、投资风险分析、资金回收风险分析。筹资风险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

16、资本结构是否合理、资金调度是否有效、资金使用效益是否确定等;投资风险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投资组合是否合理、单项投资收益或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各种因素导致的息税前利润率和投资收益率变动的风险等;资金回收风险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是否能保证资金回收,公司的信用政策是否能保证资金按时收回,是否通过分析客户按期还款的可能性选择了恰当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等。 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3 )财务预测责任和激励机制 责任和激励机制是将公司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并实施合

17、理的奖惩制度,提高每个部门及个人防范财务危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常而有效地运转提供制度性保障。4.5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方法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有两种方法,即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4.5.1 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比率分析。财务数据与企业价值及财务状况密切相关,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量化表现,其中财务指标在某些方面反映的信息比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绝对数信息更为重要,因而财务指标可以作为预测企业经济前景的计量指标。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发展过程,这种渐进发展情况必然会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体现出来。因此,要准确测度企业财务状况和预

18、测警情,从大量的财务因子中选好财务指标是关键。目前建立预警系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单变量模型它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根据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原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偿债能力。从偿债能力上来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丧失现金流上的支付能力,反映为资产的变现力差,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即现金净流量为负值。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越大,其偿还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包括以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5其中流动比率(CR)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

19、率(QR)是(流动资产-存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判断企业资金流动性时要结合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CR2、QR1时资金流动性好;1.5CR2、0.75QR1时资金流动性一般;CR1、QR0.5说明资金流动性差。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债权人利益受保护的程度,比率越低上市公司在破产清算时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来说该指标50%比较合适,有利于风险与收益平衡;如果该指标大于100%,表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视为达到破产警戒线。但这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就是对同一个企业来说,处于不同时期,对资产负债率的要求也不一样。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一

20、般认为该指标1:1最理想。该项指标越低,说明企业的长期债权能力越强,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小,债权人也就愿意向企业增加借款。反之亦然。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当该指标过低时,表明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当该指标过高时,表明企业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的比率。该指标主要衡量企业的风险程度和对债务的偿还能力,指标越小说明企业的风险小、偿还能力强。获利能力。盈利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只有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良好,才会远离财务危机。一般来说,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越强,发

21、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从反映盈利方面的财务指标的变化来预测财务危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润率是指企业净利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它反映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所赚取的净利润的数额。该指标表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该指标越大越好。因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越大,则意味着同样的成本费用能取得更多的利润,或者说取得同样的利润只要

22、花费更少的成本费用,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率越好,利用资产创造的利润越多,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通常表现为资产运用得当,费用控制严格,利润水平高。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积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资本越充实、越壮大,企业利用证券市场来融资的功能越强,财务危机越不易发生。这方面的指标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与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在公司的成长阶段,这一

23、指标较大,意味着公司快速发展,公司到达成熟期后,这一指标比较平稳,意味着公司稳步增长,到公司衰退阶段,这一指标甚至可能为负数,意味着公司不断萎缩,财务危机征兆己经出现。净利润增长率是本年净利润与上年净利润的差额与上年净利润的比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反映公司发展能力有其局限性,还必须联系公司盈利能力考察净利润增长率,有时公司收入增加而利润却下降,而净利润增长率则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情况。总资产增长率是年末资产总额与年初资产总额的差额与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公司规模的扩张程度,该指标过低,意味着公司发展速度缓慢,容易在竞争中失败,过高意味着公司大规模扩张,也包含风险。建立单变量模型的

24、思路是:首先确定好以上三方面的财务指标,然后设定出这些指标的判别标准。设定判别标准时要考虑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性质、行业平均发展水平以及行业以往经验等因素,并根据实际变化不断对之进行修正。当某个指标达到判别标准时,可预示财务警情发生。但这种模式存在局限性,由于每一指标只反映财务状况的某一方面,容易导致不同指标判断的矛盾。2 多变量模型多变量模型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可能性的模式。它利用会计系统固有的平衡特性,将相互联系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情况,以消除个别指标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缺陷。目前国外实践中影响较大、较为

25、有效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是Z指标模型。Z指标模型是1968年美国学者奥特曼(Altman)采用统计学中的判别分析法构造的用五项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预测破产的量化模型。判别函数为:Z=I2a+14b+33c+06d+0.999e6其中a=营运资产总资产,b =留存收益总资产,c =息税前利润总资产,d =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的账面价值,e=销售额总资产。当Z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Z值在181与2675之间,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风险较大,可视为企业进入“危险地界”;Z值小于181时,则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Z指标模型预测企业未来一年内

26、破产的准确性约为90,两年内的准确性约为80,但对于两年期以上的破产预测作用不大。多变量模型中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舍弃了一些不重要的因素,并且应用十分方便,克服了单变量模式需要很多指标和需对比分析,并要求分析人员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缺陷。但其变量和判别标准的确定却很困难。4.5.2 定性分析法利用一些财务指标直接分析或构建模型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只是整个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一个方面,由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非财务信息也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以更好地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可以从以

27、下几方面来进行:(1)宏观经济环境。一般地说,国家政治稳定、政策优惠、经济繁荣,会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而经济环境变化、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2)行业特征。不同行业承担的风险不同。例如,有些行业与其他行业联系紧密,其市场需求易受其他行业的盛衰影响,财务风险就较大。又如有些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此外,同一行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财务风险也不会相同。处在行业成长上升阶段的企业,风险小些,而在成熟和衰退阶段,风险就大些。7(3)市场状况。企业的产品价格、技术、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对路热销或竞争对手少,风险就小。反之,风险就大。(4)

28、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范围狭窄,一旦市场情况有变,企业难以适应,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大。反之,企业经营品种多样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小。(5)企业管理水平。管理经验的缺乏、管理者素质的低下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各项制度健全,系统运转良好,功能充分发挥,财务状况良好,因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此外,管理上能否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是企业能否成功避免财务危机发生的关键所在。75 案例分析下面选取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2006-2008年度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15.1 单变量模型(1)偿债能力:图表1 各年资产负

29、债表部分资料 单位:百万元要素年度2006 2007 2008 存货344.222911369.043554315.170364流动资产合计 2525.9073112520.9481114211.768961无形资产92.100478560.402026781.073897资产合计5762.5391216896.67693810662.923006流动负债合计2295.3206332591.7938004703.219262股东权益合计3113.6094953559.6764394996.157940负债和股东权益总额5762.5391216896.67693810662.923006图表2

30、偿债能力指标指标年份200620072008流动比率1.100.970.90速动比率0.950.830.829资产负债率0.460.480.53产权比率0.850.941.13有形净值债务率0.881.111.34从图表2中可以看出2006年的流动比率CR=1.100.75说明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一般,短期偿债能力也一般。该年的有形净值债务率是0.881,产权比率是0.851说明该企业存在的风险相对较小,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相对较高,企业有一定的偿债能力。2007年流动比率CR=0.970.75说明该企业的流动性低于2006年,资金流动性、短期偿债能力减弱。有形净值债务率1.111,产权比率0.8

31、51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2006年有所减弱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造成2007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下降的原因是2007年的负债大幅度增加而流动资产总额基本上没有改变,说明企业有可能有意举债来扩大企业规模。债权人应提高对企业的关注程度,防止企业无能力偿还造成损失。同时企业经营者在投资项目时要谨慎,以防企业出现财务问题,致使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同样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的增加都和负债大幅的增加有关系。2008年流动比率CR0.75说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弱,短期偿债能力差。有形净值债务率1.131,产权比率1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弱,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低。造成偿债能力继续减弱的原因还是负债总额增幅相

32、对较大。2006-2008从整体趋势来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这三年在逐渐减弱应该引起企业经营者的注意,但是不能单纯因为偿债能力有所减弱就说企业财务情况恶化,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2)获利能力图表3 各年资产负债表部分资料 单位:百万元要素年度200620072008净利润697.945808501.3256221516.436115销售收入净额849015873110269.76569817033.136483利润总额882.833336721.7085541915.290912成本费用总额6845.6807579543.32257815078.461871利息支出00

33、0资产总额57625.3912116896.67693810662.9923006资产年初数5579.0216695790.6025698444.881829图表4 获利能力指标指标年度200620072008销售净利润率0.080.050.09成本费用利润率0.120.080.13资产净利率0.020.080.16从图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到2008年企业的销售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先降低后升高,说明该企业的获利能力在2007年有所减弱,但2008年的获利能力在2006年的基础上又有所上升,从整体上可以说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呈上升趋势的。资产净利率一直上升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高,并且在增

34、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发展能力图表5 各年资产负债表部分资料 单位:百万元要素年度200620072008本年主营业务收入8490.15873110269.76569817033.136483上年主营业务收入7201.3512658938.38218710775.772654本年净利润697.945807501.3256221516.436115上年净利润581.653588705724220797.290891年末总资产5762.5391216896.67693810662.923006年初总资产5579.0216695790.6025698444.881829图

35、表6 发展能力指标指标年度20062007200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0.180.150.58净利润增长率0.2-0.290.90总资产增长率0.030.190.26从图表6中可以看出2006-200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由0.18降到0.15,净利润增长率由0.2降到-0.29,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发展有萎缩迹象,出现财务危机征兆,经营者应该提高警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避免危机进一步加深。但是从2007年末开始到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又上升到0.58,净利润增长率由原来的-0.29飙升到0.9,这就意味着在这一年里企业快速发展并达到一定的规模,盈利能力直线上升,并且基本上消除

36、了上一年度存在的财务危机隐患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2008年度总资产增长率由原来的0.03上升到0.26,上升的幅度很大说明企业的扩张程度比较大,企业有较高扩张规模。但是要注意的是高扩张意味着高风险,并且在扩张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后续扩张能力,避免盲目扩张,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该企业3年平均资产增长率是0.16,这就意味着未来企业将持以较高的速度扩张企业规模,企业也就存在较高的风险。经营者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来来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总体来说企业发展良好,财务状况目前没有什么大的问题。5.2

37、多变量模型:Z指标模型判别函数为:Z=1.2a+1.4b+3.3c+0.6d+0.999e6;其中a=营运资产/总资产,b =留存收益/总资产,c =息税前利润/总资产,d =期末权益的市场价值/债务的账面价值,e =销售额/总资产图表7 各年资产负债表部分资料 单位:百万元要素年度200620072008营运资产230.586677-70.8456894211.768961留存收益1421.0728051629.4302901830.636744息税前利润872.901066498.0032191572.346549权益的市场价值3113.6094953559.6764394996.1579

38、40债务的账面价值2648.9296263337.0004995666.765067销售额8490.15873110269.76569817033.136483图表8 Z指标变量年度200620072008a0.04-0.010.39b0.250.240.17c0.150.070.15d1.181.070.88e1.471.491.60f3.072.683.33从图表8可以看出2006年的z值是3.072.675,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2007年的z值是2.68远大于1.81但刚超出2.675表明企业的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财务状况不如2006年;2

39、008年的z值是3.332.675,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比2006、2007年好。从2006年-2008年这三年的Z值可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目前没有问题,企业运行良好。6 目前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设置研究存在着不足和缺陷(1)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前提是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数据真实可信,但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公司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或暂停上市有可能会操纵利润,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财务预警模型本身不能对财务报表的真伪进行鉴别,所有有限的预警模型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各种财务数据决定的。因此,财务数据的真伪对模型的有效性影响很大。(2)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的国有控制权不明确,使得投资主

40、体的监管形同虚设,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的“一股独大”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显著特征。在这种体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很多人并不能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导致企业的内控失效。有的虽然也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内控制度,由于制度本身不切合实际,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有的虽然制定了一套比较切合自身实际并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却由于外部监督不力,企业不愿执行,将其束之高阁。8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有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冒着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风险,为单位领导的不法行为出谋划策,粉饰经营业绩,甚至侵吞国家财产,加大了预警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难度。 (4)目前,基于财务指标建立

41、的预警模型,缺乏对产生财务困境的原因及早期预警的系统分析,而且结果的解释性不强。大多数只是在计算财务指标与评价财务状况优劣,并未从理论上深入剖析财务困境的深层原因。(5)从行业角度来看,不同行业的财务比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在现有的研究中很少考虑公司的行业差别,故产生一定的误差在所难免。97 结语财务危机预警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和重视,但是,财务危机预警只是企业风险预防和控制的一种手段,而并非最终目的, 预警只是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在财务危机预警的同时,要对造成企业各种财务危机的原因作深入的分析,并详细剖析根源,寻找治理对策。同时

42、,应该认识到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并非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不断动态完善的,企业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相关控制标准和预警指标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完善,确保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8我国的财务困境与预警一、我国财务困境理论研究现状财务困境在国内更多的被称为“财务危机”和“财务困难”,但什么是财务困境,在概念的内涵方面,还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的判断。从国外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学者之间亦有一定的分歧,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财务困境都是从现金流量而不是盈利的角度来下定义的,差

43、别只在于是否将违约视为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当企业对债权人的承诺无法实现或难以遵守时,就意味着财务困境的发生;财务困境不等于破产,破产清算仅仅是处理财务困境的方法之一,有学者将违约视为流量破产,资不抵债称为存量破产;财务困境的影响主要是在违约之前发生,因此公司价值的损失大部分是在违约或破产之前而非以后。国内目前对财务困境的研究,一般都是将ST公司视为财务困境公司,但ST公司是盈利能力方面出了问题,并不意味着ST公司的现金流不足以履行偿还义务或违约。因此,ST公司并不等于财务困境公司,在选择研究样本时,应该进一步分析ST公司的现金流状况,确定是否真正陷入了财务困境。对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成因的认识,国

44、内往往归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实际上,管理不善可能是最重要但并不是惟一的因素,经济不景气、企业所在行业进入衰退期以及资本结构不合理都可能导致财务困境。目前,国内的大量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具有更为复杂的原因,一般认为,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使缺少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只能借款,因此形成了高负债并导致财务困境,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健全,对企业的软约束必然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管理不善和盈利能力低下,导致无力偿债;另一方面,在政策的倾斜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国有企业即使在亏损的时候仍然可以很轻易地低成本从银行贷款以维持生存。低下的偿债能力、廉价的筹资成本、软约

45、束的偿还压力必然导致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信用体系的缺失和由此导致企业三角债和债权回收困难等因素更加剧了我国企业的财务困境。在我国,对于债权人特别是银行来说,由于普遍存在的通过破产逃避债务的现象,债权人被迫承担了许多本应该由困境企业或社会承担的损失。因此,为了尽可能提前预防企业发生财务困境或破产,同时也为了避免这类事件对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侵蚀,建立财务困境的预警系统非常必要,关键是建立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预测模型。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金融体系、资本市场、社会信用体系、产权市场等方面都还很不完善,因此,不能将国外的模型直接应用到国内企业上。虽然有少数国内学者建立了上市公司的财务

46、困境预测模型,但由于样本太小,而且ST公司并不等于财务困境公司,因此这些模型更多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尝试,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财务困境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学说,目前研究的前沿是违约风险的定量评估和预测、违约债券和贷款价值的估计,研究的基础是大量的实证数据。财务困境成本可以分为企业价值损失、债权人的损失、其他利益当事人的损失三个部分,据美国学者研究,总成本约占公司总价值(股权加债权)的10%20%,但与公司资产状况、行业状况、经济条件、同期违约债券的总额有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目前,我国学者对财务困境的研究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资本市场不成熟、破产重组法律体系不健全、市场化债务重组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相关数据的获得性、可信度都很低;只有电力、能源等几个国家垄断行业的少数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但规模非常小,也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问题;企业融资结构单一,几乎都是银行贷款,但因为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违约贷款的处理与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联系紧密,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财务困境的范畴。由于缺乏大量可信的统计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