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0360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4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定).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备考指津,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约占高考语文第1卷分值的三分之一,但从2007年高考各省的抽样统计结果来看,考生的得分率仅为06左右。如何突破制约考生准确答题的思维“瓶颈”,是留给2008年广大考生的一个严峻课题。其实大家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备考策略,就有可能大幅度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得分率。,一、现代文小阅读考查要点,高考小阅读即为社会或科技说明文,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4、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想象。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自然科学类文章,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的文章,

2、其主要特点是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简明性。概念是它的基石,判断推理是它的框架。阅读理解这类文章,并不以考生已掌握的既有科学知识为基础,关键在于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即读懂自然科学类文章,全面准确的辨别、把握语言信息,从而了解文章介绍对象的主要特点。,阅读方法,这类文章的结构多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面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应逐步养成依据模式一边阅读,一边预测下文,一边自行概括的习惯。其二,要培养对文段中关键信息点的敏锐感知能力,应特别留心先与后、因与果、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部分与全体、肯定与

3、否定这类关键之处。阅读中选用勾、画、圈点方式自我提醒,让关键信息牢牢印入脑中。,社会科学类文章,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这类文章多半是用比较轻松的语言来谈论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的话题,从思维类型上讲,主要还是属于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但是,与纯自然科学类文章相比,又有一些差异:没有纯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概念多,叙述的语言相对也略微简短一些,活泼些。,阅读方法:一、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明显的,赞成与反对或提倡什么,在文章中是毫不含糊的,它不同于纯自然科学类文章在叙述上的客观与中立,在阅读社会科学类

4、文章时,一定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如:文章论述的话题是什么?对论述问题有哪些独到的见解与主张?运用了什么材料?,二、梳理出文章的内容结构 因为社会科学类文章仍然属于文章阅读,阅读的思维类型与自然科学类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注意理清文章内容的组成与结构,分清各个内容要素的主次轻重,以及上下从属关系。也就是要求我们要能够准确地拟制出内容提纲,这样才能够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正确解决试题乃至于选择项中的具体问题。,三、分析文中的材料 社科文运用的材料包括事实材料和征引的文献资料,包括理论。这些材料,有的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发表某种见解,有的用来反驳某种主张。分析这些材料,正确理解其本

5、身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便成了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现代文小阅读解题步骤:,第一步:通读并勾划读原文、读题干、读题支。勾划主要是两方面:1、原文中的主干句、关键词。2、题干(提示)中的关键词句。如: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涉及的有关知识,对概念的解释,多义词、指代词,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关键句等。,第二步:比照就是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支。就是在做题过程中,在原文找到与题支对应的相关内容,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意思变了没有,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相合。,其一是要锁定区域比照,与哪有关就在哪里找,这样就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并且比照准确。其二是在仔细、严谨,特别是在比较时要逐字逐句比较,要咬文嚼字地比

6、照。,第三步:分析,分析文章中心、分析题干题支、分析设题陷阱。具体地说:1、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指向,2、分析命题者的设题陷阱。,一、探究18套试卷,把准四大走势。,透视上表,我们可以探究出200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在文本、选材、题量、考点上呈现出的如下四大走势:,1、社会科学类文本已经完全占据主体地位。2007年18套高考试卷中有15套选择了社会科学类文本,有5套选择了自然科学类文本。社会科学类文本与自然科学类文本的比例关系从2005年的1:2到2006年的1:1再到2007年的3:1,已经完全占据了考查的主体地位。,2、前瞻、前沿、文化选材的三个纬度。前瞻的发展理念、前沿的研究成果、文

7、化的深刻反思是2007年18套高考试卷选材的三个纬度,创新与想象、核心能力、人造肌肉、光子结晶等无不给人以清新的时代气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学、民间艺术等l0个以文化为载体的文本更成为今年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考查的一大亮点。,3、题量保持削减(4道减至2或3道)势头。由于受到高考语文试卷(特别是第1卷)总题量削减这一因素的影响,第1卷现代文阅读客观题题量的削减趋势于2005年已初露端倪(共16套试卷,5套削减),2006年共17套,9套削减;而2007年18套试卷中有11套呈削减趋势。,4、五大知识点的考查权重总体上3重2轻。2007年18套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涉及概念理解、句意理解、文意理解

8、;信息筛选、据文推断等五大知识点,总体考查权重呈现出3重2轻的态势。详见表(二),二、洞察十大雷区,提升应试技能。,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基本思路是“采集对位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综观2007年18套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对干扰项的设计有如下十大雷区:,1部分与整体。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范围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如:对位信息考古发掘显示,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素陶、彩陶、釉陶的发展阶段。试题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07湖北卷第8题)A世界

9、各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不论先后,都经历过素陶、彩陶、釉陶的发展阶段,中国是出现陶器最早的地区之。剖析根据原文,“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经历了发展阶段”,而A项却将其表述成了“世界各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经历过发展阶段”,这就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2、取舍与兼备。影响事物性质及其变化、发展的诸多要素之间,有时是取舍关系,在语调上常用“不是而是”等来提示;有时则是兼备关系,在语词上常用“不仅而且”等来提示。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将“取舍”关系表述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述成“取舍”关系。,如:对位信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

10、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试题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07全国卷I第6题)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剖析根据原文中“不只在于”“也不限于”“更重要的在于”这组关联词,我们可以看出:古琴艺术之所以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乐器本身”、“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和“古琴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这三个原因是兼备的、缺一不可的,只是“古琴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这个原因更重要而已。而B项却误将这种“兼备”关系当作了“取舍”关系,用“是而非

11、”这组关联词,“取”了“古琴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这个原因,“舍”了“古琴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这两个原因,从而导致了理解的错误。,3已然与未然。“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为“已经产生的情况”,或将“已经产生的情况”表述为即将出现的情况”。,如:对位信息高原助教授指出:“现在虽然尚未实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创造出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其技术实用化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在构建精细加工理论研究方面,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降低加工费用,推出更多更好的环保产品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试题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

12、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007福建卷第4题)D运用精细加工理论,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人们制造出了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剖析根据原文,“精细加工理论”现在尚处于“构建”“研究”阶段,还未进入“实用”阶段,所以“现在尚未实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创造出钨丝上的光子结晶”,而D项却将其表述成了“人们制造出了钨丝上的光子结晶”,这就犯了将“未然”表述为“已然”的错误。,4或然与必然。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即“有可能发生”;另一种是“必然”,即“事理上必定发生”。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如:对位信息所有这些DNA修复“工具”,对研究人类的DN

13、A修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许能为增强人体修复DNA受损的自然能力开辟新的途径,并将极大地造福于大空旅行的宇航员,因为archaea太古代微生物中的许多修复蛋白质与真核细胞(包括你我在内的生命组成形式)中的修复蛋白质非常相似。试题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007湖南卷第9题)C如能获取嗜盐菌特有的DNA修复“工具”并将其移植到人体中,那么人类也能在致命的紫外线照射下和极端干燥的真空环境里生存。剖析根据原文,“所有这些DNA修复工具也许能为增强人体修复DNA受损的自然能力开辟新的途径”。这里说的是“也许能”,而C项却把这种“或然(也许能)”说成了“必然(能)”,因而导致了推断的错误

14、。,5主要与次要。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如:对位信息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第3段)。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第4段)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07全国卷第6题

15、)。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剖析根据原文第3、4段提供的信息,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应是“各种自然原因”,而“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只是加速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次要原因。所以,B项的表述就犯了将“主要”和“次要”倒置的错误。,6原因与结果。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计干扰,或将原因结果错配,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如:对位信息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试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

16、07山东卷第8题)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剖析根据原文,“地方并不固定”与“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之间是转折关系,而非因果关系,而C项却说“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这就犯了强加因果关系的错误。,7言此与言彼。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计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对位信息埃吕尔说:“我们在尽力揭露技术发展招致麻烦一面我深信,所有这些麻烦都会随着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而被消除,而且,确实也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才能消除。”(第1段)另一位学者弗洛姆说,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

17、则:第一原则是“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是“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凡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都应当去做,那我们就放弃了对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第2段)试题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2007辽宁卷第8题)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而且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除。C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不能取代技术;如果技术能做到的事,我们就应该去做。剖析根据原文第一段的信息,B项的整个观点都是埃吕尔的观点;根据原文第二段的信息,C项中“如果技术能做到的事,我们就应该去做”

18、的观点是弗洛姆的观点。两项都犯了将“此”(他人观点)表述成“彼”(作者观点)的错误。,8肯定与否定。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计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如:对位信息所谓“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独有的某种技术或工艺,也不是公司内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能力,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公司集体学习、运作的结果。核心能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本源性的,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一个公司凭核心能力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才能不断催生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试题下列对“核心能力”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007北京卷

19、第14题)A核心能力与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利益无关。B核心能力不是指个人能力,而是指公司独有的技术。C核心能力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可能性很大。剖析根据原文“一个公司凭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一句可知,“核心能力”是一个公司能提供给“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利益”的必要条件,二者之间是有关的,而A项却表述成了“无关”,这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原文说“所谓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独有的某种技术或工艺”,而B项却说“(核心能力)是指公司独有的技术”;原文说“核心能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本源性的,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而C项却说“核心能力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可能性很大”。此

20、两项都犯了将原文中“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的错误。,9客观与夸大。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如:对位信息研究表明,通过电流刺激,高分子材料能自动伸缩和弯曲,从而可用来制造人造肌肉。(第2段)目前已经有了利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它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与真鱼没什么差别,“耐力”可保持半年时间。机器鱼既没有马达、机轴、齿轮等机械装置。也没有电池,完全是靠伸缩自如的高分子材料自行驱动。(第5段)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2007天津卷第10题)D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可以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地游动。

21、剖析根据原文第2、5段提供的信息,高分子材料要伸缩和弯曲必须有“电流刺激”(即“电力作用”),而且“用人造肌肉制成的机器鱼”的工作时间为“半年”。而D项却说“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可以“持续不断地游动”,这就犯了不尊重事物的客观性,夸大事物能力的错误。,10有据与凭空。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某种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说法。,如:对位信息由于(新观众)听的能力缺乏训练而未能入于唱腔与伴奏的精细之处,整个听觉既然处于极为粗略的宏观状态,就不能不感到京剧的唱腔与伴奏是过于单调以至于陈旧的。但从美学上说,京剧的佳妙是客现存在的,它的确蕴藏着中华民族创造的大量艺术精

22、华。因此许多创作人员和热心人士深感到对它的继承与发扬负有历史的责任,为此而进行种种探索以求改革振兴,试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就是这类探索的一种。试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007安徽卷第7题)c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意味着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将逐渐退出京剧艺术的舞台。剖析根据原文可知,“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只是改革振兴京剧的一种探索,而探索的目的在于“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而不在于“取代”民族传统。而C项却说“意味着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将逐渐退出京剧艺术的舞台”,这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除了以上那些,以下这些常见的设题陷阱,望大家重

23、点掌握:无中生有就是找不到依据、张冠李戴一般是混淆对象、本末倒置因果关系颠倒、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或含绝对语气的字眼、时空错乱、混淆是非、程度不当、断章取义。,1.筛选,一下子抓到重要的有效的信息,用铅笔标记,不要遗漏弄清所找词语是时间概念还是空间概念;是点,还是面;是以前 以后,还是以上 以下指代向前找。这 此 它,一般在前边,紧贴着代词的就是,2.比较,分析比较必须彻底(求同 求异)量的方面(形式上)比较出 程度的轻重 范围的大小质的方面(内容上)比较出 正确与错误 肯定与否定,三、牢固确立“三有”,优化训练策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较之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更多地带上了逻辑思维的特质

24、。为此,提出如下三点优化“逻辑思维”训练的备考建议:,1有强烈的文本意识。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选项都源自提供的文本,文本与选项的不同点只在于内容的表述,当然,这其中也包含有内容的概括、筛选和整合。为此,广大考生做题的第一要旨就在于准确地找出与选项对位的文本信息。诸多优秀考生的临场经验皆诉我们:谁找准了对位的文本信息,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2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做对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另一半成功要旨来自哪里?它来自于对“对位的文本信息”与“选项内容”的比照,二者的诸多异同点上文已从命题的角度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相信广大考生通过到位的指导和严实的训练,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思维的缜密度,从而练就出一双敏锐识别的“火眼金睛”。,3有规范的训练跑道。当前,制约现代文阅读客观题复习效能的一个“瓶颈”就是训练“跑道(试题)”的不规范。不少学生不能精选学习资料,拿一些不严密的题目来练习,结果越练越糊涂,越练越找不着感觉。切不可“以昏昏之题,使自己悟昭昭之理”。,高考贵在知彼知已,只要大家能准确把握命题走势,扎实训练应试技能,科学优化训练策略,还是可以大幅度提升高考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这块必争之地的得分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