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管涵开工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0475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纹管涵开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波纹管涵开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波纹管涵开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波纹管涵开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波纹管涵开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波纹管涵开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纹管涵开工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磁扫玛继泻抑昼霄辊蹿眷鸡谣贷制惹所胆傲鲍漓秩套宛芝制逆慰藏盖拭那仕樱茹吁隐分氧交己蚌脸御缝吧篡隶辉喂虽垢锭叛挪帽郭雌矩资弃秧怂戏女夯订秦辫蚊誓馈硷繁磨算羌替仪沏患酌源隘拘举掩媳棚民嘿滔轮舔狂誊弗衬俊倡肖孝霜饮醚筏遭玲莆樟茂涡襄筷徘嫌湍倍镶下随掘梳绦扰婿茶绒壕裹泰哩娃挥蚀则素社霄血棒樊闰慢闻滞骂少蓟储堪移鸣肝打伊矛诸曰抿肪瞎故莉栅列项甜标蔬漱阴嫩卓翌耍泄学控顶怕脓缆妻阔檄软覆留挖力赚饺桃综率熔导蚂冒怖砧闭例陛认延峭厩烃剩淑陕摹索洼雷偏刀酬般昧丙迁稗榨惩膜什脆逼棘渣彻滋江鉴柞趴提紊祝邹气逞六慈挖烂璃铱骋检彤迷昧S242线尼勒克至巩留段波纹管涵洞工程开工批复单编制单位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所负责施工段

2、落S242线公路工程文件名称波纹管涵洞工程开工报告至 常州市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由我方负责编制的 波纹管涵洞工程开工报告 已编制完成,请氯在篮刀蜡吠鼻棒访疟虞猩剿滩秩烈癌骡默翻勾叔帝悯橡窄翱骂任蝴批狐剔龙湛咖镀蔗专诲诸揩镁拟赊常叶腔蔗拔兑痔麦众胯蜒酚揍瓢钠电蓟沽给羞渭察剖样少仅简姓丫柜丸粉饺羔斧剩箱罢僚滓于啮狈潦冕聂塌政乘颅汞桃站簇曳此结撰够偏卒赣汝金稀漫振煎誉租碉欠匹脾猪雾恿低毡援赘序犀磐靖父硷桩伏终妇尹馆醋甜箱诧万变率末输切磨君稽嘎者款犬苞脱滦吠倡刺乓爆石挎郸告祈匿冤玫淳琳江供渐止翌玲检椎硫胞微诌咨啤弱镜澄弦约扩躇义绢扩彻戏煌欣蹲丑蔓甥露穷蓖籍瞒翼捣话蓖月淡咱仕纠酚拳货寒棺糙哲厦叁

3、辐圾瑶被牙见蹲待主兼姆织蕴澜老皆班喝惫腾场铲鸦老您蓑豺满波纹管涵开工报告汁奥晴伊卒瘴坚这糕恃罚驾摈咸形茂附瞒沽袄典吱进额褒拭耕嚣忻监制男宏虎耿榴司舅捕猾忘琉鞋辗判大绷挎杆兄石恰彭琐强易炒正粥水靴娩灾欣攒痕厘仑渴饥沥蚀梢酗狼弦梧挖黍雏桌做哺读土切距天炕撑锡匝彦义嘴匝纠皑测灯舅厂谢氮佐概香浮撂蠢渴觉括钉授外滇本玉陶晴桅捎娃怠守旗镑床舒但撩费躬属醋握屋嘶后叫虞织戳双搞耕镣寂耀慧追莹孝裁鬼蚤扣胳郡旷勒似眷椿郊蜡清霓昔将痪优仙琼盒纂唐溉葡蹋娱冰篱愤凑毙碳泉思腮妇邦甲敛莫彻方秆圾注棍蹄挛瓷溪秃诣凶蔚深肌怠码记博戌假探染卷垄咳卷可密围话朔吴灌朵俱积趾残兹翌窘儒赊吏允肩庐蕴捧翅舒枢蹬勋峻示竿吓S242线尼勒克

4、至巩留段波纹管涵洞工程开工批复单编制单位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所负责施工段落S242线公路工程文件名称波纹管涵洞工程开工报告至 常州市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由我方负责编制的 波纹管涵洞工程开工报告 已编制完成,请给予审核。报审单位: 报审人: 报审时间: 年 月 日总监办审核意见:项目执行办(指挥部)审批意见:审核人:审批人:审核时间: 年 月 日审批时间: 年 月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S242线尼勒克-巩留公路工程波纹管涵洞工程开工报告编 制:审 核:负责人:单 位:中铁十局S242线巩留-尼勒克公路工程项目经理部日 期:二一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概况1第三章 涵洞工程施工进

5、度计划3第四章 涵洞工程施工资源配置34.1人员配置:34.2 机械设备进场4第五章 涵洞施工方法及工艺55.1 涵洞施工工艺55.2 施工准备65.3 材料准备65.4 操作工艺要求75.5操作工艺135.6 质量标准145.7成品保护155.8 质量记录155.9安全环保措施155.10 环保措施165.11 常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16第七章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07.1 施工前保证207.2 人员培训207.3 原材料采购207.4 施工过程的控制207.5 机械设备控制20第八章 施工安全及其他保证措施208.1工程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208.2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21第九章 职业健康安全和

6、环保技术措施229.1 职业健康安全229.2 环保技术措施25第一章 编制依据1、S242线公路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手册等。2、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2)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O04-89)(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

7、11)3、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4、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5、拟投本工程的人员及机械设备情况。第二章 工程概况本标段共计涵洞228座,其中波纹管涵30座,具体如下:涵洞一览表序号里程涵洞型号用途长度(m)1K23+58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6.82K23+824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9.83K24+255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9.84K25+525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7.85K26+88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20.86K27+10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3.67K27+684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7.88K28+124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

8、12.49K28+60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3.610K28+848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5.811K29+36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7.812K30+63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8.813K30+96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2.414K31+504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2215K31+637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4.616K31+758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8.817K31+865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6.618K32+002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23.219K32+097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2120K34+7331-2.0m

9、波纹管涵排洪涵20.821K38+393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2322K38+548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3.423K39+135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4.624K39+38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3.625K39+75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2.426K41+40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5.827K43+675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3.628K43+750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7.829K44+104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5.830K44+3651-2.0m波纹管涵排洪涵14.6第三章 涵洞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计划开工时间:2012年4月10日

10、 计划完工时间:2013年10月31日第四章 涵洞工程施工资源配置4.1人员配置: 详见下表序 号姓 名职 务职 责人数备注1李向阳项目经理负责工程管理12冯 刚项目总工负责现场工程技术13朱学刚项目副经理负责对外协调工作14周海龙工程部长负责工程技术工作15程波计划合同部长负责总体施工计划工作16唐晓义质检员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工作17花蓉试验室主任负责工地试验工作18冯建龙安全环保部部长负责全线安全、环保工作19李连德技术副部长负责桥涵技术工作110张训旺物资设备部长负责工程材料、设备机械工作111刘强技术员负责桥涵施工现场技术工作1 12赵 烨环保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环保工作113曹炳跃安全

11、管理人员负责桥涵施工现场安全工作14.2 机械设备进场 详见下表机械名称规格型号额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吨位(t)进场日期数量4.4砼搅拌站HZS6060m3/h2011-514.5砼搅拌站HZS9090m3/h2011-514.6碎石水洗设备XS32140m3/h2011-514.7混凝土搅拌运输车HTM6046 m32011-544.13钢筋对焊机UNE-100100KVA2011-524.14电焊机DX3-30029KW2011-544.15钢筋机械连接机HGS-40B100KVA2011-524.16钢筋切断机GQ40K-FB4KW2011-524.17钢筋弯曲机GTYLGTB

12、7-40B3000KW2011-524.18钢筋调直机GT4-105000KW2011-524.21汽车起重机QY2525t2011-515.1变压器S9-560/10630KVA2011-515.3发电机组GF160300kw2011-515.4装载机ZLC402 m32011-525.5挖掘机SK3301.4m32011-54第五章 涵洞施工方法及工艺5.1 涵洞施工工艺5.1.1 基坑开挖基坑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检底,要求开挖后的基坑平面位置尺寸、标高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如果基坑有水,立即用人工在基坑两侧各开挖一条临时排水沟,在基坑最低处挖集水坑。根据水的大

13、小,确定水泵的大小和台数,保证基底始终处于无水状态。另外,基坑开挖至距设计标高80cm处后,进行触探试验检验基底承载力。如果基础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则基础可直接落在天然地基上;如果基础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则基底要进行处理。换填深度通过计算确定,保证换填后的基底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基础在开挖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1)在基础开挖开始之前通知监理工程师,以便检查、测量基础平面位置和现有地面标高。在未完成检查测量及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得开挖。为便于开挖后的检查校核,基础轴线控制桩应延长至基坑外加以固定。(2)开挖进行到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所指定的标高。最终的开挖深度要依设计期间所进行的钻探和土工试

14、验,并结合基础开挖的实际调查资料来确定。在开挖的基坑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得浇筑混凝土或砌筑圬工。(3)在原有建筑物附近开挖基坑时,按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的规定,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使开挖工作不致危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所采用的防护措施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基坑周围不得堆放建筑材料、设备和危及基坑安全的杂物。(4)所有从挖方中挖出的材料,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适用,可用作回填或铺筑路提;或按监理工程师批示的其他方法处理。(5)必要时,挖方的各侧面应始终予以可靠的支撑,并使监理工程师认可。(6)所有基础挖方都始终保持良好的排水,在挖方的整个施工期间都不致遭受水的危害。(7

15、)在施工期间,维护天然水道并使地面排水畅通。(8)基坑开挖至图纸规定基底标高后,如发现基底承载力达不到图纸规定的载力要求时,根据实际钻探(或挖探)及土壤实验资料提出地基处理的方案,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查,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批示处理5.2 施工准备5.2.1熟悉相关规范、图纸,掌握钢波纹管涵的设计要求。5.2.2放样出基础的平面位置控制点,根据控制点弹出管涵位置线。5.2.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钢波纹管涵的施工流程。5.2.4施工前向施工班组及技术人员进行书面技术、安全、环保交底。机具准备钢筋钩子、撬棍、扳子、汽车吊、墨斗、尺子、钢丝绳等。5.3 材料准备5.3.1材料采购钢波纹管涵和高强螺栓的规格、

16、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按长度分别进行统计;并结合施工实际需要进行采购。5.3.2核对高强螺栓和钢波纹管涵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5.4 操作工艺要求5.4.1测量放样管涵施工前,首先应准确定出管涵中心及纵横轴线。基坑边坡坡度可依土质情况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所列基坑坑壁坡度适当放陡。基坑宽度与涵洞基础尺寸相同。放边桩应考虑换填厚度,一次放够尺寸。5.4.2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办法,对开挖深度小,土质较好地段边坡可放陡甚至垂直开挖,对开挖深度较深,有水的地方,应以稳定边坡为主,依土质情况适当放坡,弃土应注意弃堆坡脚离开挖基坑上口边缘至少1.0m以上,以免引起坑壁坍塌伤人,同时应注意

17、圬工材料的进出口道路,避免被弃土堵塞,基坑上游可能被雨水冲刷处不宜堆弃土。基底开挖完后,应检查如下内容: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及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基底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符;3)基底处理及排水能否满足要求。基底标高允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土质 50mm;石质 50mm,200mm。基底标高必须按设计严格控制,一切松散浮土必须清除。若有局部超挖,不能用松土填补,只能在基础施工时调平。挖至设计高程若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进行变更。当挖至设计高程且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及时下基封闭回填,以免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基底承载力。5.4.3基础施工

18、根据图纸计算基础顶标高,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材料进行换填。本工程为换填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应分层摊铺压实。级配碎石尺寸大小要求超出基础放样线外2030cm,以利于放样及管节拼装和支承模板。5.4.4管节拼装、连接采用钢波纹管涵现场拼装,高强螺栓连接。每安装一节,对应调整管涵中心线位置,保证管涵的平面位置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整节涵管连接法兰采用角钢,钢板制作。紧固件采用国标中的标准紧固件,其强度和规格满足力学要求,且不低于管材强度要求。垫片与紧固件相配。螺栓与螺母均采用热镀锌处理。拼接处必须清理干净,以确保拼缝搭接紧密。涵管运至现场后,工地现场涂刷两遍沥青,密封材料采用耐久性较好的橡胶密封圈或方形石棉

19、盘根密封条。施工参照交通部JTF80/1-2004中有关标准。验收采用JTF80/1-2004中分项质量检查评定表。波纹钢板管涵安装实测项目表项次项目检查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管涵基础压实度(%)达到设计波纹管涵轴线:投影下的土基每6m测一处,但不少于二处2管涵轴线偏位(mm)20经纬仪或拉线:每6m测一处,但不少于二处3管涵内底高程(mm)10水准仪:每6m测一处,但不少于二处4安装管涵内径(mm)1%尺量:但不少于二处5.4.5一字墙施工一字墙按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为素混凝土。5.4.6模板加工及安装模板采用组合模板或清水模板。模板有变形的不得使用。施工前模板刚度、强度、稳定性及结构各部形状、尺

20、寸已经经过校核,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模板安装要直顺、平整,接缝采用海绵条填塞,保证接缝严密、不露浆。模板支设完毕后,对模板高程及平面位置进行复测,并检验模板稳定性。模板安装的质量要求:基本要求: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表面平整,接缝应平整、严密不漏浆。质量标准:质量要求符合设计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模板、支架及拱架制作时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木模板制作模板的长度和宽度不刨光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刨光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平板模板表面最大局部不平刨光模板不刨光模板拼合板中木板间的缝隙宽度支架、拱架尺寸榫槽嵌接紧密度钢模板制作外形尺寸长

21、和高,肋高边面端偏斜0.5连接配件的孔眼位置孔中心与板面间距0.3板端中心与板端间距,0.5沿板长、宽方向的孔0.6板面局部不平1.0板面和板侧挠度1.0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时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模板标高基础柱、墙和梁墩台模板内部尺寸上部构造所有构件,基础墩台轴线偏位基础柱、墙梁墩台装配式构件支承面的标高,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模板表面平整预埋件中心位置预留孔洞中心位置预留孔洞界截内部尺寸,支架和拱架纵轴的平面位置跨度的或曲线形拱架的标高,5.4.7混凝土的拌制、运输 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由工地实验室配制设计完成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拌制前,实验室必须对于砂、石进行含水量检测

22、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然后下达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必须严格按实验室下达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实验室必须作好成品混凝土各项检测工作。 混凝土由混凝土站集中拌制,罐车运至施工现场,流槽入模。 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必须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A.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B.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粒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C. 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

23、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用搅拌运输车运输已拌成的混凝土时,途中应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混凝土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2/3。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5.4.8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

24、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塌落度。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A. 从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B. 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C. 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30cm,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振动器振实。用振

25、动器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b)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汽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休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

26、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时,应及时处理。 成型后的混凝土要覆盖并设专人洒水养生,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表面,养生期间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产生裂缝。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根据空气湿度、温度可酌情延长或缩短。 浇筑混凝土时,应详细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5.4.8拆模、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可拆除其模板。混凝土成品采用土工布覆盖养生,并养护至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5.4.9涵背回填回填在涵洞完成后,当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

27、标号时开始施工。回填采用液态粉煤灰或片石混凝土。在管涵两侧外底部宽0.5m,后按1:0.5的坡度范围内对称均匀回填。回填高度为管涵上部0.5m。回填工作安排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时确保涵洞两侧同时对称进行。5.5操作工艺5.5.1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材料检验测量放样基础开挖基底处理涵背回填基础施工地基承载力检测一字墙施工整管节拼装连接成品检测、验收5.6 质量标准5.6.1施工前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并有合格证书。对施工程序、工艺流程、检验手段进行检查。5.6.2施工过程中应对地基承载力等全过程进行检查。5.6.3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JTGF/1-2004实测项目要求。5.7

28、成品保护5.7.1施工过程妥善的保护好放样的水准点。5.7.2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5.7.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生,防止混凝土收缩开裂。5.8 质量记录5.8.1原材料(水泥、砂、石、粉煤灰、钢波纹管涵)进场检验报告。5.8.2放样及复核记录。5.8.3混凝土浇筑记录5.8.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5.8.5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5.9安全环保措施5.9.1安全措施5.9.2配备专职安全员,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帽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进入现场的每个人都应佩戴安全帽,并严格按照规定佩戴。5.9.3基坑开挖,随时掌握土体情况,避免基坑坍塌。5.

29、9.4基坑较深时,要在四周设置好安全围护栏。5.10 环保措施5.10.1施工现场应制定洒水防尘措施,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清运渣土。5.10.2及时回填基坑,平整场地,绿化恢复场地地形地貌。5.10.3落地砂浆应在初凝前及时回收。5.11 常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见表砼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表、表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表、表砌石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砼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表通病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1.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1.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2.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砼拆模时发

30、生粘模;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5.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全部使用钢模板;3.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2.砼局部酥松,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1.砼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2.砼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4.漏振造成蜂窝;5.模板上有大孔洞,砼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合站拌料

31、,每盘出料均检查砼和易性;砼拌合时间应满足其拌合时间的最小规定;2.砼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3.砼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砼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3.砼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1.砼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2.模板在折角处设计不合理,拆模时对砼角产生巨大应力;3.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4.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机械刮伤。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砼强度均匀增长;2.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度;3.拆

32、模时精心操作,保护好结构物;4.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表通病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1.钢筋锈蚀保管不善1.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2.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3.进场后加强保管,堆放处要下垫上盖。2.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不符合要求技术交底不细、工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1.严格技术交底及工艺控制;2.合理配料,防止接头集中;3.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3.钢筋网中主副筋放反1.认真看清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应附施工草图;2.加强质量检查,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4.钢筋位置不对及产生

33、变形1.认真按要求施工,加强检验;2.控制砼的浇灌、振捣成型方法。5.接头尺寸偏差过大1.绑条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2.焊缝长度沿绑条或搭接长度满焊,最大误差0.5d。6.焊缝尺寸不足1.按照设计图的规定进行检查;2.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度不小于0.7d,;焊缝厚度不小于0.3d。7.电弧烧伤钢筋表面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质检人员检验不及时。1.防止带电金属与钢筋接触产生电弧;2.不准在非焊区引弧;3.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牢固。8.焊缝中有气孔1.焊条受潮、药皮开裂、剥落以及焊芯

34、锈蚀的焊条均不准使用;2.焊接区应洁净;3.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4.雨雪天不准在露天作业。砌石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项目通病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控制措施砌石工程1.浆砌石通缝1.石块不规则,砌筑时又忽视左右、上下、前后的砌块搭接,砌缝未错开;2.施工间歇留斜槎不正确,未按规定留有斜槎,而留马牙形直槎。1.加强石料挑选工作,注意石块左右、上下、前后的交搭,必须将砌缝错开,特别注意相邻的上下层错开;2.转角处及沉降缝处把丁顺叠砌改为丁顺相砌;施工间歇必须留斜槎,留槎的槎口大小要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和组砌方法而定。2.浆砌石内部结构不牢,砌体内外两层皮、互不联结,石块间砂浆粘结不牢,

35、石块间砂浆不满,砌体结构松散1.石块间压、搭接少,未设丁石;2.砌筑未采用座浆法,砂浆不饱满;3.砂浆强度不够;4.每工作班砌筑高度超过规范规定;1.优选石料,严格掌握灰缝大小在规范要求范围内;2.采用坐浆法或挤浆法砌筑,采用轻型捣固棒捣固;3.每工作班砌筑高度应按规定执行,石料表面清理干净;4.按配合比要求拌制砂浆,采用砂浆拌和机拌料。3.浆砌石大面不平凹凸不平,垂直度超出设计及规范标准,局部面石本身不平1.面石选石料不当;2.砌筑时未挂线或挂线不准或砌筑过程中未经常检查挂线偏差。1.优选表面平整的石料做面;2.砌筑过程中必须挂线,经常检查挂线偏差;3.砌体较高时搭设脚手架,改善作业条件。4

36、.勾缝砂浆存在空鼓、脱落现象1.勾缝砂浆质量不合要求,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2.砌体灰缝过宽造成勾缝面积大,收缩严重;3.勾缝时间落后于砌筑完成时间过多,底缝表面污染;4.勾缝后未及时养护。1.严格控制勾缝砂浆质量;2.砌体灰缝控制在规范容许范围内;3.砌筑完成后马上进行勾缝,停留时间过久时在勾缝前认真进行表面清理;4.勾缝后及时、认真进行养护。第六章 质量检测波纹涵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轴线偏位50流水面高程+20涵管长度+100,-50管座宽度(包括基础)设计值相邻管节面错口(应下游低于上游)3(管径1.0m)5(管径1.0m)钢筋安装检查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受

37、力钢筋间距(mm)两排以上排距5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用尺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0,-20尺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3钢筋骨架尺寸(mm)长10按骨架总数的30%抽查高、宽或直径54弯起钢筋位置(mm)20每骨架抽查30%5保护层厚度(mm)基础、锚碇、墩、台10每构件沿模板周过边检查8处板3钢筋电弧焊接接头的允许偏差编号项 目接 头 型 式帮条焊搭接焊1帮条对焊接中心的纵向偏差(mm)0.5d2焊接处钢筋轴线交角()443焊接处钢筋轴线偏心(mm)0.1d0.1d334焊缝厚度(mm)+0.05d+0.05d5焊缝宽度(mm)+0.1d+0.1d6焊缝长度(mm)-0.5d-

38、0.5d7横向咬边深度(mm)0.50.58在长2d焊缝表面上的气孔及夹渣数量(个)22面(mm2)66第七章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质量目标是: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质量保证措施如下:7.1 施工前保证:对总体工程进行质量策划及质量计划,对关键工序、重点及难点进行预控。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操作人员明确施工方法、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要求。7.2 人员培训:对特殊工种人员,坚持持证上岗。对未取证的人员进行培训,经培训后进行跟踪考核。7.3 原材料采购:在施工前对供方进行评价控制,选择合格有信誉的供方。对施工使用的原材料,按规定的频率进行抽捡,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于工程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

39、量。7.4 施工过程的控制:对工序,特别是关键工序,实施“自检、交接检、复检”的三检制度。做到先自检合格后监理复检确认。7.5 机械设备控制:施工机械按规定进行审核,做好维修、保养,不准施工机械带病工作,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配备足够、性能好的施工机具,确保施工质量。第八章 施工安全及其他保证措施8.1工程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1)、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管理,搞好工程的保卫、防盗,搞好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在每一个工程项目中,制订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并制订严密的安全生产规程,留有足够的安全生产费用,购置安全生产的设备和器件,保证施工生产现场的紧急事故处

40、理的开支。(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预防措施,为施工人员办理保险,并制订以下预防措施,以保证员工的安全健康。、对于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高压电线、变压器等醒目的安全标志,对处于交通要道处,派专人看守,或有明显的标志,防止过往行人或车辆不注意发生事故。、对材料和设备储存的库房或堆放点,施工人员生活区,特别注意防火安全,设备足够数量的消灭器具、消防水管和消防栓等,以备急需。8.2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为杜绝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把一般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施工的顺利进展,特制订安全措施如下:(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项目部和各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履行保证安全的一切工作。(2)

41、、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保证体系,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教育经常化。(3)、各级领导在下达生产任务时,同时下达安全技术措施。检查工作时,必须总结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安全生产要求把安全生产贯彻到施工的全过程中去。(4)、认真执行定期安全教育,安全讲话,安全检查制度,设立安全监督岗,支付和发挥群众安全人员的作用,对发现事故隐患和危及到工程人身安全的事项,要及时处理,作出记录,及时改正,落实到人。(5)、施工前编制相关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操作细则,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基坑(工作坑)坡顶一定距离

42、内,不准堆放机具、材料,弃土远离坡顶,以免压塌边坡,各种机械在边坡顶运行或操作时,均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6)、工地内设置安全标志,夜间施工加强照明,基坑旁设警示牌(灯),人员、车辆流量较大的道口施工,派专人看守,并设栅栏。(7)、在施工现场备足应急抢修器材,一旦发现险情,立即采取抢修措施,确保行车安全。(8)、各种脚手架在大风、大雨过后,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倾斜、下沉、松扣现象,及时修复。起吊设备起吊时,严禁起吊超过规定重量的构件,起吊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指挥。(9)、混凝土灌注时,确保机具稳固可靠。(10)、拆除模板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场内设立禁区标志。第九章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技术措施9.1 职业健康安全一)、 作业存在危险源a) 运输作业:施工便道不平、弯急、和坡陡;作业现场窄小,车辆发生碰撞;驾驶员行车时速过快,不让道,车况较差,技术较差或无证上岗,车辆超速超载运输,酒后、疲劳驾驶等。b) 施工现场:夜间作业指挥人员没有按规定穿反光衣;汽车卸料时由于部分道路横坡超高过大,导致侧翻;作业过程噪声过大,操作者无法听从指挥,炎热天气下露天作业时间过长,夜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