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肝炎病毒和黄V出血热V疱疹V.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肝炎病毒和黄V出血热V疱疹V.ppt(1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炎病毒,有甲HAV、乙HBV、丙HCV、丁HDV、戊HEV等种类,HAVHEVHBVHCVHDV,消化道传播,急性肝炎,急性、慢性肝炎,输血、血制品、注射器传播,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无包膜。单股RNA正链,5末端连病毒基因组蛋白(VPg)起引物作用可人工感染黑猩猩、绒猴。在原代人肝细胞,肝癌细胞株中不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较强,室温下可存活月余-20。C可存活多年,25。C至少活1各月 毛蚶体内60。C耐受10 h 漂白粉和次氯酸钠可消除传染性,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传染途径:粪口途径。(输血)。致病机理:病毒粪
2、口肠粘膜/局部淋巴组织内增殖病毒血症肝细胞:病毒毒性作用、变态反应肝细胞损害肝炎。病后有一定免疫力。微生物学诊断防治原则:注射疫苗。,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HAV在体内的散播,甲型肝炎病毒,免疫性:相应抗体IgM、IgG,都对HAV的再感染有免疫作用 IgM持续2个月左右,IgG可持续多年微生物学检查:测定HAV-AbIgM有助于早期诊断,A blood test(IgM anti-HAV)is needed to diagnose hepatitis A,
3、甲型肝炎有何症状?,通常有近1个月的潜伏期。病人起病急骤。开始有畏寒、发热、腹泻、腹痛、咽痛、关节痛等症状。接着出现厌食,特别是厌油腻,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的肝区,感到疼痛。检查时,可以发现病人肝肿大。化验检查肝功能,可有血清“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升高。,症状(2),几天以后,多数病人会出现黄疸,眼睛的巩膜(即“白眼珠”)和皮肤发黄,尿为浓茶色,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这个时期称为“黄疸期”。黄疸持续大约1个月后逐渐消退,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甲型黄疸性肝炎急性期巩膜黄染,特异性预防prevent hepatitis A virus,甲肝减毒活疫苗,丙型肝炎病毒
4、(hepatitis C virus,HCV),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有包膜和刺突,基因变异性大。HCV存在于病人血液和肝细胞中,含量少。可人工感染黑猩猩、绒猴。可用PK-15细胞培养。,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血清途径血液及血制品。器官移植、透析等注射等器械。性接触、密切接触。垂直传播。致病性:免疫损伤起主要作用。HCV隐性感染急性丙型肝炎5075%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免疫性:细胞免疫在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如抗-HCV+)有诊断意义。,微生物学诊断,测HCV抗体(ELISA,RIA)。测HCV-RNA(PCR)。防治原则控制血源质量医疗器械消毒。,乙型肝炎病毒(
5、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临床类型,无症状携带者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乙肝与肝硬化和肝癌密切相关,一、概述,(一)历史背景,1963年:Blumberg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HBsAg,称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1970年Dane在电镜下发现HBV完整颗粒,称为Dane颗粒。,Blumberg于1976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二)目前流行情况,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 每年有30万人因此成为肝癌患者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为10%,而广东地区的HBV携带者则高达17,HBsAg Prevalence,8%-High,2-7%-Int
6、ermediate,2%-Low,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三)定义,英文名称:Hepatitis B virus,简称HBV 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在分类上属嗜肝DNA病毒科。,二、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二)抗原抗体组成(三)培养特性(四)抵抗力,(一)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2、小球形颗粒3、管形颗粒,1、形态与结构电镜下HBV呈三种不同形态颗粒:Dane颗粒:直径42 nm 完整的病毒颗粒,具传染性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中空的病毒颗粒,主要含HBsAg 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HBV电镜图,形
7、态与结构,Dane颗粒的结构:呈双层结构 外层 病毒包膜,含HBsAg、PreS1、PreS 内层 病毒的核衣壳,20面体对称 含HBcAg,dsDNA,DNA聚合酶,1、大球形颗粒又称Dane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直径为42nm衣壳 外衣壳:HBsAg 内衣壳:表面:HBcAg 核心:内部:HBeAg DNA、多聚酶小球形颗粒 剩余外衣壳,HBsAg管形颗粒,装配成Dane颗粒入血液,完整的HBV颗粒亦称Dane颗粒,颗粒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结构。外壳相当于包膜,由脂质双层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和前S抗原(Pre-S)组成。内部有28nm
8、的核心,表面相当于内衣壳,含有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内部有HBV的DNA和DNA多聚酶,显微镜下的形状:,HBV结构模式图,HBV三种颗粒模式图,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主要成分为HBsAg,不含病毒DNA和DNA多聚酶。,3、管形颗粒 直径22nm,长度50-700nm,由若干小球形颗粒串连而成.,以上两种颗粒均不具有传染性,DNA:全长3200核苷酸,双股环状DNA,但其中一段为单链。DNA的长链为负链,短链为正链,HBV 基因组,DNA是由3.2KB的长链 L(-)和短链 S(+)(约为L链的50%至85%长)组成的不完全双链环状DNA,长链
9、载有病毒蛋白质的全部密码,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称为S、C、P和X区,HBV复制周期,(+),C,(-),Pre C,PreS1,PreS2,S,(二)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HBsAg,编码DNA多聚酶,HBcAg,HBeAg,编码HBxAg,S区:有S基因,前S1基因和前S2基因,分别编码HBV的 外衣壳蛋白(HBsAg,Pre S1和Pre S2抗原).C区:有C基因和前-C基因,分别编码HBV的HBcAg、HBeAg.P区:最长,编码DNA多聚酶.X区:编码HBxAg,可反式激活一些细胞的癌基因及 病毒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复制方式:,超螺旋DNA,转录,2.1k
10、bRNA,3.5kbRNA,转译外衣壳蛋白,转译内衣壳蛋白及子代DNA,逆转录,复制,逆转录的DNA可整合至细胞染色体,HBV复制周期示意图,HBV的复制方式很特殊,在复制过程中有逆转录过程,与逆转录病毒相似,逆转录后的DNA可整合至靶细胞的染色体.,S基因可通过2.1kbRNA为信使RNA而转译HBsAg,故在部分HBV感染者中,虽无病毒复制,但长期产生HBsAg.,HBV Replication,HBV,2.4 KB,3.5 KB,Provirus,RT,Replicate,Nuclear,2.1 KB,结构:有双层衣壳,从外到内分别是外衣壳、内衣壳、DNA和多聚酶,(二)抗原抗体组成,H
11、BV表面抗原(HBsAg)是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226AA,由S基因编码HBsAg有1个共同抗原决定簇a和2组互相排斥的亚型抗原决定簇d/y和w/r4种亚型:adr、adw、ayr、ayw我国内地和沿海各省汉族主要为adr型,欧美为adw 抗HBs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具有保护作用,HBV核心抗原(HBcAg)在肝细胞核中才能检出,可表达于肝细胞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表面分子量22KD,由C基因编码,病毒内衣壳蛋白一般方法在血中检测不到抗HBc无中和作用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表示HBV感染,并且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HBVe抗原(HBeAg)由PreC和C基因
12、共同编码,15KDHBcAg在细胞经蛋白酶降解形成HBV复制及血清有传染性的标志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前S抗原(Pre-S Ag)前S2蛋白S+PreS2编码,226+55=281AA前S1蛋白S+PreS2+PreS1编码,226+55+119=400AA与HBsAg、HBV DNA检出相同,都说明病毒在复制,Pre-S2抗原和人肝细胞表面都具有PHSA受体,通过PHSAr搭桥,HBV病毒易吸附于肝细胞表面部分解释为什么HBV具有嗜肝细胞性抗前S1和抗前S2抗体具有中和HBV作用,有保护作用,(1)是gp27和gp24连接的二聚体蛋白;(2)是HBV感染的标志;(3)有抗原性,
13、抗-HBs为主要中和抗体,是疫苗的最主要成分。(4)四个基本亚型:adradwayrayw;(5)PreS1、PreS2抗原性极强,有阻断病毒吸附的作用。,(三)抗原组成:HBsAg、HBcAg、HBeAg,1.表面抗原HBsAg:,(1)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表面,为内衣壳成分,外有HBsAg覆盖,故不易在血中检到;,2.核心抗原HBcAg:,(2)HBcAg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HBc IgG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长,抗-HBc IgM常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为非中和抗体;,(3)HBcAg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表达,为杀伤性T细胞识别并清除HBV感染细胞的靶抗原。,(
14、1)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于血清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消长基本一致,故HBeAg(+)可作为有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指标。,3.e抗原(HBeAg):,PreC,C区,HBcAg,HBeAg,(2)抗-HBe为中和抗体,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是预后良好的指标。,(3)PreC区的变异使不能转译出HBeAg,而出现HBeAg(-),抗-HBe(+)的HBV DNA(+)患者。,(二)抗原抗体组成,1、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2、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HBcAb)3、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Ab),1、HBsAg和抗-HB
15、s,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小球形和管形颗粒中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于HBV感染2周后出现阳性:A、急性肝炎潜伏期或急性期;B、HBV所致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肝癌;C、无症状携带者,表面抗体(抗-HBs):,由表面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表示曾感染过HBV,并获得免疫力。阳性: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乙肝疫苗接种后。,2、HBcAg和抗-HBc,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不易在外周血循环中检出有着较强的抗原性,核心抗体(抗-HBc):,无中和病毒的作用血清中的抗-HBc多在HBsAg出现后35周出现“窗口期”产生两种
16、抗体:抗HBc-IgG和抗HBc-IgM,a:抗HBc-IgG,迟现,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 阳性:见于恢复期、慢肝,b:抗HBc-IgM,是感染后出现最早的抗体(感染后1周),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指标阳性:HBV在肝内处于增殖状态。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3、HBeAg和抗-HBe,e抗原(HBeAg)存在于病毒的内衣壳上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的血清中阳性:HBV复制活跃及血清具有传染性标记,e抗体(抗HBe),由HBeAg刺激机体产生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阳性:提示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四)抵抗力,1、HB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
17、外线、酚、醚、醇均有耐受性。,2、灭活途径:,高压蒸汽灭菌(121 15分钟)100加热10分钟 0.5 过氧乙酸 5次氯酸钠 3漂白粉液 0.2新洁尔灭 环氧乙烷,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二)致病机制(三)临床类型(四)HBV与原发性肝癌,1、传染源,a:乙型肝炎患者 在潜伏期(60-160天)、急性期、慢性活动期均有传染性。b:无症状HBV携带者:因不易被发觉,作为传染源危害更大。,(一)传染源和传播途径,2、传播途径 1)血源传播-输血、注射、手术、针刺、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等。传染性强:10-610-7ml含病毒的血液 2)密切接触家庭聚集现象 3)母婴传播:分娩时
18、经产道感染、宫内感染、哺乳传播。,母婴传播,HBsAg阳性母亲,HBeAg阳性HBsAg母亲,婴儿HBV感染率88.1%,婴儿HBV感染率38%,85%90%发展为慢性乙肝25%于成年后将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二)致病机制,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2、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HBV感染肝C,肝C膜表面表达HBsAgHBcAg、HBeAg,T细胞致敏,2、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HBsAg+抗HBsIC,沉积于肝内,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肝毛细血管堵塞,诱导产生TNF,急性肝坏死,沉积于关节滑液囊,激活补体引起 型超敏反
19、应,肾小球肾炎,关节炎,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HBV感染肝C,肝C表面自身抗原发生变化,暴露出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诱导机体对肝C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型和型超敏反应,导致肝C损伤,(三)临床类型(不同机体表现各异)1)HBV肝细胞内增殖细胞表面表达病毒抗原致敏T细胞清除病毒并造成肝细胞损伤被感染肝C数量不多,免疫应答正常:特异CTL摧毁被感染细胞,释放至细胞外的HBV则可被抗体中和而清除急性肝炎被感染C数量众多,细胞免疫应答亢进大量细胞坏死,肝衰重症肝炎机体免疫低下,病毒复制CTL仅部分杀伤病毒,亦无有效抗体中和病毒,病毒持续存在慢性肝炎成纤维C增生肝硬化/原发肝细胞癌,近年研究表明:H
20、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关系。,(四)HBV与原发性肝癌,主要依据有两点:,1、乙肝患者及HBV携带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未感染人群。2、肝癌细胞的DNA中发现有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整合。,四、微生物学检查,(一)HBV抗原抗体的检测(二)HBV-DNA的检测,(一)HBV抗原抗体的检测,1、是目前乙型肝炎诊断的主要方法。2、常用的有RIA和ELISA法。3、检查项目主要是HBsAg、HBeAg、抗HBs、抗-HBe和抗-HBc(俗称“两对半”),(二)HBV-DNA的检测,是诊断HBV感染最直接的标志用PCR法检测HBV-DNA,可对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进行客观判断。以指导疾病诊断及
21、临床用药。,五、防治原则,(一)一般预防(二)人工自动免疫(三)人工被动免疫,(一)一般预防,1、严格筛选献血员2、输血及手术器械要进行严格的消毒3、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4、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的排泄物、用具及食具应彻底消毒,(二)人工自动免疫,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2、三代疫苗:第一代:HBsAg血源疫苗 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 第三代:HBsAg多肽疫苗或HBV-DNA核酸疫苗,正在研制中。,a:新生儿接种(“0,1,6方案”),产后24小时内 一个月 六个月 5ug 5ug 5ug,b: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产后24小时内 一个月 六个月 10ug 10ug 10ug,c:成人接
22、种方案,首先检测“两对半”,HBsAg、抗-HBs阴性注射疫苗:首日 一个月 六个月 5ug 5ug 5ug,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在90%以上,如 果阴性,连续接种3次,每月1次,免疫剂量为每次10ug。,(三)人工被动免疫,1、含有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乙肝的紧急预防。2、接触HBV后8天之内注射0.08mg/kg,两个月后重复注射一次。,六、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中医中药有一定的优势,1、干扰素(interferon,IFN),抗病毒作用:产生抗病毒蛋白,阻断病毒RNA的转录,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激活免疫作用,2、核苷类似物,药物:
23、拉米夫定,阿昔洛韦,阿糖腺苷作用机理:抑制DNA聚合酶活性,干扰病毒逆转录过程,阻止HBVDNA复制。,3、免疫调节剂:,胸腺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猪苓多糖、香菇多糖 等。,检测,主要经血传播的肝炎病毒有、_以及 和。具有免疫原性,用以制备乙肝疫苗的成分是_。“大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_、_、_。HBV感染后产生的主要保护性抗体是_。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_。思考题:分析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有包膜和刺突,基因变异性大。HCV存在于病人血液和肝细胞中,含量少。可人工
24、感染黑猩猩、绒猴。可用PK-15细胞培养。,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血清途径血液及血制品。器官移植、透析等注射等器械。性接触、密切接触。垂直传播。致病性:免疫损伤起主要作用。HCV隐性感染急性丙型肝炎5075%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免疫性:细胞免疫在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抗体(如HCV抗体)有诊断意义。,微生物学诊断,测HCV抗体(ELISA,RIA)。测HCV-RNA(PCR)。防治原则控制血源质量医疗器械消毒。,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HDV为缺陷病毒,单股环状RNA,衣壳蛋白依赖其它病毒(如HBV)编码。HDV的传播方式输血、血制品注射
25、垂直感染密切接触,HDV多与HBV同时感染(共同感染)引起重叠感染HDV对肝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使HBV感染加重,常发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病死率高。,戊型肝炎病毒(HEV),生物学性状RNA病毒,球形,无包膜。一个血清型。抵抗力弱。可在恒河猴、黑猩猩体内增殖。致病性传播途径:粪-口;传染源:隐性感染者、病人。易感人群:青壮年(1540Y)。流行有季节性:雨季、洪水后。发病机理与HEV对肝细胞的影响和免疫损伤有关。临床症状:肝肿大、黄疸,纳呆乏力,腹部不适等,多为急性,自限性经过。,黄病毒与出血热病毒,黄病毒(虫媒病毒)是以节肢动物作为储存宿主,并以此为媒介在脊椎动物间传播的一大群RNA病
26、毒,又称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等出血热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出血(皮肤、粘膜及内脏)和高热等为主要症状,由节肢动物或野生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如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virus),生物学性状球形,RNA病毒,有包膜和血凝素刺突。幼龄小鼠脑内接种;鸡胚培养;地鼠肾等细胞培养。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抵抗力弱。,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带病毒的家禽、家畜(幼猪)传播媒介:蚊(库蚊、伊蚊),蚊虫可带病毒体内增殖越冬经卵传代,是储存宿主。流行季节:夏秋季(蚊虫孳生季节)。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6M
27、10Y)。免疫性:多数通过隐性感染获免疫力。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乙脑V蚊动物 蚊 叮咬 进入人体毛细血管内皮/淋巴细胞内增殖第一次V血症 肝、脾、等增殖第二次V血症 多数:隐性/亚临床感染。极少数(0.1%):突破血脑屏障脑组织炎症,坏死 高热,昏迷,惊厥及头痛,呕吐等.可有失语,痴呆、偏瘫等后遗症,V,V,致病机理,临床特点,轻型:体温通常在3839,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1W内恢复中型:体温常在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病程约为10天重型:体温在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现呼吸衰竭,恢复期常有不同程
28、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暴发型: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免疫性,感染后57天出现IgMIgG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无保护作用)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IgM明显升高,结核性脑膜炎则IgA、IgG升高显著,而病毒性脑膜炎在后期时IgG可有升高病毒分离 尸检或以延髓穿刺取脑组织制成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内或做细胞培养,可作回顾性诊断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ELISA法 检测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M抗体二巯基乙醇(2ME)耐性试验 由于单份血清即有辅助价值
29、,故可对乙脑进行早期诊断血凝抑制试验 测定IgM抗体及IgG抗体,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 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100为可疑,1:320可作诊断、1:640可确诊中和试验 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早期为IgM,后期为IgG补体结合试验,乙脑的预防,灭蚊防蚊 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人群免疫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 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登革热病毒1传染源:病人、猴2传播媒介:伊蚊3流行:东南亚、我国南方 流行季节:夏秋季初次感染为发热、肌肉关节酸痛、皮疹再次感染为登革出血热
30、/休克综合征:高热、头痛、皮肤、内脏出血休克、DIC,致病性,登革热,登革热病人胸部的皮疹,致病性,登革热,登革热出血热病人的皮下淤血,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黑斑蚊,皮下出血,胰腺组织切片,定义:节肢动物、野生动物为媒介、引起以发热、出血为主要症状 种类: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 新疆出血热病毒 登革病毒,出血热病毒,汉坦V(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生物学性状1、近球形、RNA2、抵抗力不强,对热、紫外线、乙醇敏感,Hantavirus genus,传染源:鼠传染途径:多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老鼠的尿液、糞便、血液,乾燥後,
31、隨風飄散,被人類呼吸進入肺臟,就會致病。)易感人群:农民、矿工、野外工作者引起流行性出血热,BACK,2、致病机理1)病毒直接损伤全身小血管多器官出血、变性、坏死以肾、肾上腺、骨髓、垂体、右心房最明显临床表现潜伏期12W典型表现:高热、出血和肾损害,伴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病程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患者,女,25岁,发病后三天,面部充血,潮红,眼球结膜鼻粘膜口腔粘膜和牙龈出血,患者,男,20岁,发病三天,口腔粘膜牙龈明显出血,右小腿膝下内侧呈斑块状出血,左足背淤血肿胀,疱疹病毒的共同特征,病毒颗粒呈球形,150200nm。核衣壳约100nm。
32、20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双链线形DNA,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整合感染(转化)垂直感染,对人致病的疱疹V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VEB病毒巨细胞V等,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两个血清型:HSV-1、HSV-2。致病性与免疫性HSV-1 HSV-1经口腔、呼吸道及破损皮肤婴幼儿原发感染 多数隐性感染;少数显性感染疱疹性口腔/角膜炎、唇疱疹播散:疱疹性湿疹、肝炎、脑炎等。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多种因素激活病毒复发感染:口角/唇疱疹。,HSV-1潜伏部位,三叉神经节,唇疱疹,唇疱疹(HSV-I型),HSV-2:HSV-2经性
33、接触感染原发感染:生殖道感染(疱疹性溃疡)潜伏在骶神经节复发感染:反复发作。妊娠妇女感染HSV-1、HSV-2(原发和复发感染)可垂直感染胎儿/新生儿胎儿畸形,婴儿智力低下。HSV-2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整合感染)免疫性以细胞免疫为主。复发与遗传、免疫、生理等因素有关。,生殖器疱疹(HSV-型),新生儿疱疹(HSV-2),垂直传播或分娩时感染,HSV-2可能引起宫颈癌,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高用免疫荧光检查癌组织HSV-2抗原患者HSV-2抗体效价高宫颈疱疹与宫颈癌好发部位相似分子杂交试验发现HSV-2基因片段尚不能作出结论。HSV-2可能是一种辅助致癌因子,或是一种与之无关的“
34、过客”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Varicella),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青春期或成年以后少数人复发可引起带状疱疹(Zoster),故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致病性,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水痘患者急性期水疱内容物及上呼吸道分泌物、或带状疱疹患者水疱内容物都含有病毒病毒借飞沫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好发年龄为39岁,多在冬季春季流行,原发感染:水痘,一般病情较轻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以后如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被激活,病毒
35、沿神经轴突下行到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发生疱疹,排列呈带状,称带状疱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以躯干中线为界,好发部位为胸、腹和面部多见于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成年人,水痘,病毒,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23周潜伏期,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潜伏病毒,带状疱疹,带状疱疹(Shingles),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染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条件刺激,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免疫性,儿童患水痘后,机体产生
36、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极少再患水痘病毒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不能有效地清除潜伏于神经节中的病毒,故不能阻止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防治原则,接触病毒72小时以内,可用VZIG(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做被动免疫治疗可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等VZV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时发现,故名形态结构与其它疱疹病毒相似主要侵犯B细胞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致病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37、,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所致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可杀伤表面有EBV抗原表达的B细胞),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512岁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BL病人血清均含E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鼻咽癌,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EBV与鼻咽癌 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 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VCA和EA)的lgG和 lgA 抗体病情好转后,这些抗体的滴度也随之下降,巨细胞病毒(CMV)人疱疹病毒6型人疱疹病毒7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