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与心理发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0851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教育与心理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2教育与心理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2教育与心理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2教育与心理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2教育与心理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教育与心理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教育与心理发展.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陈文凤,作业,1、小论文 1500字案例+原因分析+对策在教学或实际生活中发现的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幼儿的不良行为。,本章大纲,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 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实质、特点(一)心理发展及其实质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的全程发展;心理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发展存在自身的特性和个体差异,并受社会规律支配。,发展涉及个体身心的方方面面:,与身体、生理的生长成熟有关的生理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能力的形成与变化相联系的认知发展。涉及人的情感、个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个性与社会化

2、发展。,(二)心理发展的特点,(1)连续性和阶段性(2)普遍性和差异性:少年英才,大器晚成,运算,言辞(3)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较早,抽象思维最慢;个体有的发育早,有的发育晚(4)定向性与顺序性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身体发展也遵循一定规律:首尾方向:人的头部先得到发展,然后是躯干和四肢;大小方向:大肌肉的发展先于小肌肉的发展。,不平衡性,二、心理发展的描述、动力,(一)心理发展的描述模式: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不同时间达到同一水平。如同身高的人。模式:同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同一时间达到不同水平。如智力。模式:同一发展速度,但最后的水平不同。如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知识学习。

3、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不同的速率,一般是先快后慢。,(二)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动力:学生期望获得的需要与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因,这一内因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三、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生物学基础(二)社会环境作用(三)学校教育影响(四)主观努力程度,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1 遗传与早期营养的影响2 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3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4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1 遗传与早期营养的影响,A、有关遗传的证据B、遗传影响力C、早期营养,A、有关遗传的证据,高尔顿的家谱调查 双生子的研究 血缘与智力的相关研究,高尔顿达尔文表兄,IQ:200剑桥大学想数学有成就,

4、但怎么努力都不行,去看卢相学,被告知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写成遗传的天才,每个人都有他的极限,无论多少教育或训练都不可能超越这个极限。后转测量学无臂钢琴师刘伟,他从英国分别选取了两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一组为名人组,包括英国的部分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法官、军官等共977人;另一组为对照组,包括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之后调查这两组人群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具有名声。而对照组普通人的亲属中只有一个人具有名声。由此,他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这一次高尔顿选取的调查对象分别是名人的孩子和教皇的养子,结果发现教皇的养子成名的比率不如名人之子多,而

5、这两者的生长环境相仿,图表2,B、遗传影响力,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2、遗传提供着极广的发展可能范围,因而儿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3、遗传特征的实际表现程度受环境的制约。,教育角度的基本看法:,C、早期营养,“在某种意义上说,智力是吃进去的。”,“民族的命运是取决于他们吃什么和怎么吃。”,营养对胎儿发育的两种影响方式,营养对脑的生长有着特殊的影响,直接影响胎儿的营养构成影响胎儿发育的基本生理指标,2 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1),B、家庭环境因素,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A、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C、儿童与成人的双向模式,家庭环境因素1),(2)、家庭刺激环境,家庭经济条件,(1

6、)、家庭客观因素,(3)、家长的影响,(4)、出生顺序与独生子女,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家庭气氛与父母榜样,亲子关系,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儿童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受教育的差异,从而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发展。,家长如何利用家庭经济资源非诚勿扰 富二代,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演变,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残缺家庭对儿童的消极影响,离异家庭,家庭的刺激环境,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儿生长的环境,是由母亲准备的,但必须认识到,整天都在照料并同婴儿说话的母亲本身,也是重要环境之一。”,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儿童价值观的内涵:,儿童价值观随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儿童价值观是

7、父母行为的出发点,家长期待的儿童满足他们需要的不同方面,亲子关系,儿童在父母那里寻求安全和温暖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母爱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婴儿的未来而言,母亲的存在,家庭生活方式是无法估量的重要。”,父亲常以与母亲不同的方式将儿童引向外部世界,鼓励孩子大胆探索,使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出生顺序与独生子女,阿德勒的“排行与性格理论”老大唯我独尊,乐于助人,老二抑郁合作,不甘落后,比老大有才,最小的重视权利,最能干,出生顺序的不同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影响了父母的态度和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从而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与成人的双向模式,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

8、,发现了这样的结果:当男女婴孩在啼哭时,哄男婴使他们停止哭闹,比哄女婴的时间长得多。很多母亲,因为一哄女婴,她们马上就不哭,所以母亲抱女婴的次数慢慢地增多,而由于哄男婴的效果小,所以母亲们往往让他们去哭,不管他们。这样的区别在婴孩出生三个月时就出现了。这个研究表明,即使是新生儿和母亲之间也有这样的相互作用。这是双向模式的最初表现。,3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1),二、学校教育因素,一、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主导作用1),正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科学的教育内容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良好的环境条件充实优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因素1),2、教师的影响,1、教学内容,3、班级集体,4、各种活动,教师

9、的正面引导,教师的管教方式,教师的期望,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教学内容的影响1),教学内容不仅向学生传递专门的知识技能,而且向儿童揭示特定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并为儿童提供仿效的榜样。,举例,教学内容是一种严格的文化选择的结果,反映了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举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据统计,教材中,男性多数以领导人或救人解困的英雄角色出现,女性则多从事服务性的工作,或扮演被救护、被帮助的角色。,教师的管教方式,学生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放任。,民主的管教方式:,专制的管教方式:,放任的管教方式:,学生情绪紧张、冷漠或带有攻击性、教师在场时毕恭毕敬、不

10、在时秩序混乱缺乏自制。,学生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预言的自我实现效应,心灵故事,瓦拉赫的成才之路 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有传奇色彩。瓦拉赫就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孩子很用功,但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色。”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是他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瓦拉赫的成才

11、之路 但是,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被点着了。绘画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天才”。,心灵故事,班级集体的影响,班级气氛,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教师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中挑选出在班级地位较低的8名学生,要他们担任班委,并且给予指导。6个月后的观察发现,这些学生在自尊心、责任感和安全感等性格特征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班集体的形成与良好的班级气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一、社会文化的广泛影响(个体社会化),二、社会文化影响的途径,一、个体社会化,1、文化是凝聚在一个社会、民族或国家的世

12、世代代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2、社会化是生物个体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成为社会人的过程。,3、儿童期是个体社会化的的关键时期。,“野生儿”,溶洞与窑洞,三类“野生儿”,“狼孩”,阿威龙的野生儿,巴登大公国的王子,二、社会文化影响的途径,1、民族、地域、习俗、时尚的影响,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3、家庭、学校的影响,报纸、电台、电影电视、网络 电视与攻击性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沙袋育儿”土著部落的孩子与洋娃娃,四、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问题,(一)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1)考虑个体的成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2)考虑个体认知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和个性、社会化的发展(3)考虑个

13、体在不同阶段的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先学前期幼儿期(36岁),学龄前期童年期(612岁),学龄初期少年期(1215岁),学龄中期青年初期(1525岁),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岁死亡)。,童年期心理特征:,从口头语言逐渐过渡到以书面语言为主。借助于书面语言与学校,儿童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地学习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与知识,开始较有目的地认识外部世界。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期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道德认知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他们逐渐理解社会的道德规范,根

14、据行为的实际效果或用这个规范来评价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少年期心理特征:,(1)生理上巨变与心理发展相对尺缓的矛盾。关于少年生理方面的巨大的变化,从心理上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2)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一定程度上还要以具体形象为主。(3)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4)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增强。少年期的孩子特别希望家长把他们当作“大人”看待(5)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实事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重要概念,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

15、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里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适应性有两层含义:意识,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二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学习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经济而合理”。根据准备性原则要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还要根据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选定什么教材,用什么教学方法。即确定每一年龄阶段儿童最能有效掌握的教材,采用最适合某一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者缺乏适当的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并将对后期的发展产生难以挽救的影响。狼孩的例子。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

16、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拇指操做早操,嘿,第二节 心理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图式,皮亚杰(J.Piajet):当代誉满全球的的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是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其儿童智慧发展的理论是当代心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独具匠心的理论体系。曾在日内瓦大学与其弟子等一道创立

17、了“日内瓦学派”,又称“皮亚杰学派”,或者“发生认识论学派”。,1认知发展的机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得以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平衡(equilibration),指的是认知结构与环境需要之间达到的平衡。平衡可以通过两种过程获得: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玩具,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婴儿手够不着(看得见)时,他仍然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情境(远处的玩具)。,顺

18、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例如上面提到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地,他抓到床单一拉,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改变动作适应环境,请考虑一下的行为变化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是怎样的?,婴儿由吃母乳改为吃奶瓶装的牛奶;婴儿以摇晃的方式玩弄多种玩具;幼儿把尿盆当帽子戴。幼儿从用手掌握住小球到用三指捏住小球。从学会中国象棋到学会国际象棋。,问题: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同化和顺应的最终导致二者间什么样的状态?,同化,顺应,平衡啦!,2认知

19、发展的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时期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格式。儿童的智慧主要通过动作和行为表现出来,属于一种运动智慧,到末期才出现智慧结构,并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的建立标志着儿童把主客体分化开来,完成“哥白尼式的革命”)。儿童吃自己的脚趾头,前运算阶段(2-7岁)由于符号功能的建立,可以凭借心理符号进行思维,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进行“表象性思维”。它可进一步分为前概念分阶段(也称为“象征思维阶段”)和直觉思维分阶段。,前概念分阶段(24岁)1、象征性思

20、维出现;2、前概念推理有缺陷,如:泛灵论、传导推理和自我中心化(三山实验),直觉思维分阶段(47岁)1、不能理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没有守恒概念,资料:儿子三岁,“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噢,因为它只有一条腿,而我有两条腿,太好了。”“吃包子时,包子为什么会流油呢?”“对不起,是我把它咬痛了,它哭了。”“为什么要下雨呢?”“啊,天空被乌云弄得太脏,得洗一洗了。”“为什么雨点往下掉而不往上掉呢?”“因为往下掉有地面给接着,地面是他们的妈妈。”,“雨为什么又停了呢?”“准是下累了。”“为什么会打雷呢?”“黑云脾气坏,爱吵架。”“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它有时候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

21、淘气,不好好吃饭。”“大海为什么不停地喊呢?”“有的浪跑得太远,大海叫他们回来。”,“人为什么坐飞机呢?”“因为人没有翅膀。”“为什么许多字我不认识呢?”“他们没告诉我他们的名字。”“人为什么有两只耳朵呢?”“奶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装不下了。”“为什么小朋友坐电车可以不买票?”“他们可以坐在妈妈腿上。”“为什么会有黑夜呢?”“晚上太阳要休息。”,“爸爸为什么爱看电视上的足球赛呢?”“因为他自己不会踢。”“大熊猫为什么走路都慢腾腾的?”“跟它们的爸爸妈妈学的。”“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因为它们老想吃树顶上的叶子。”“汽车的四个轮子赛跑,谁是冠军?”“往前跑。前面的轮

22、子是冠军;倒车时,后面的轮子是冠军。”资料来源:广州日报2007年7月19日,孩子认识数与排列的关系,虽然两列棋子一样多,但小孩子(3岁)可能认为分散的棋子多,大孩子知道数量与排列无关,这个经验是从动作过程中得来的。大孩子从排列棋子的动作过程中得知不管怎样排列,其数量不变,这个经验是来自动作协调的结果,不是来自客体本身。,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是皮亚杰理论中的特定概念,它具有以下特征:1.运算具有可逆性;小刚的哥哥叫小明,小明的弟弟叫什么?2.运算具有守恒性,3.运算具有系统性。,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1、获得了守恒性(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2、开

23、始去自我中心和进行具体逻辑推理。(站在别人立场考虑问题),1)多维思维例如,呈现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求儿童完成下列任务:正方形的数目;长方形的数目;白色图形数目;阴影图形数目;阴影正方形数目。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完成这类任务。这类任务要求儿童从多维对事物归类。儿童既可以把一个长方形物体归为长方形也可以归为白色物体。2)思维的可逆性这是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例如,对上面所说的倒水例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考虑水从大杯倒入小杯,而且还能设想从水从小杯倒回大杯,并恢复原状。这种可逆思维是运算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3)具体逻辑推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虽缺乏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

24、行逻辑推理,例如,向7-8岁小孩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他们可能难以回答。若换一种说法:“张老师比李老师高,李老师又比王老师高,问张老师和王老师哪个高?”他们可以回答。因为在后一种情形下,儿童可以借助具体表象进行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2岁开始)形式运算阶段又称为命题运算阶段,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形式运算不是一种格式化的思维活动,而是一种创造化的思维活动。,例如,“如果这是第9教室,那么它就是4年级。这不是第9教室,这是第4年级吗?”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假设演绎思维。有人请小学生以“是”、“

25、不是”。但正确答案应是“线索不充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经验(经验为主体建构认知结构提供了素材)环境(教育可加速认知发展,但不可逾越认知发展阶段)平衡(平衡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成熟(成熟是发展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因素一:成熟,格赛尔双生子 实验,因素二:实际经验,因素三:社会交往,因素四:平衡过程,启示,一是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二是教学又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适应是基础,促进是目的。,3皮亚杰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不只要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思维的过程。(多元评价)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

26、重要作用。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奥数残害儿童 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彩虹奖音韵奖乐和奖(好人好事)雄鹰奖(体育)智慧奖墨香奖(书法)金桥奖(干部)飞鸽奖(征文),(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语言发展,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机能过渡的过程。,物质生产工具精神生产工具(言语),两种机能特点的比较,低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表现 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 观察、随意注 意、词的逻辑 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抽象 思维、高级情感、冲动性意志 预见性意志 直观的动作思维,与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于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

27、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4、“内化”学说工具理论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他的内化学说的基础就是他的工具理论。如学生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来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5、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就像教师给学生树个梯子,后来让学生自己往上爬。,二、人格发展与教育,人格含义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人格的发展阶段(1)弗洛伊

28、德的人格理论(2)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人格的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了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野马驾马的人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白求恩 民族性的,世界性的。(卢驭龙视频),人格的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弗洛伊德所指的“性”涵义很广,包括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有机体快感的一切活动。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人格发展)(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心理性欲发展观1、口唇期(01岁)里比多的释放集中于口唇 由于“停滞“或是“退化”,口腔性人格特征:(1)只

29、对自己感兴趣,而对他人的看法完全从他能给我什么出发。(2)追求安全感、被动、依赖、退缩、好嫉妒、苛求别人、易怒、易仇视人(3)行为上咬和吮手指、吸烟、酗酒、贪吃和接吻等,2、肛门期(13岁)里比多的释放集中于肛门。排便训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过严:羞愧、胆怯、吝啬、节约、强迫、固执、洁癖,(过分)讲究秩序和整洁等 放纵:浪费、拖沓、无条理、不修边幅、生活无规律等。3、前生殖器期(36岁)性别角色获得的关键期里比多的释放主要集中在性器官(游戏的方式)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阉割恐惧男孩性别角色获得 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阴茎嫉妒女孩,恋母情结:“男孩要独占其母

30、,而深恨其父;见父母拥抱则不安,见其父离开则满心欢喜。他常坦直地表示其情感,而望娶其母为妻当儿童公然对于其母做性的窥探,或想在晚上和母亲同睡,或坚持想在室内看母亲更衣,或竟表示出一种诿奸的行动,这是做母亲的所常见而笑谈的,其对于母亲性爱的意味盖不复可疑了。”恋父情结:“女孩子常恋其父,要推翻其母,取而代之,有时且仿效成年时的撒娇更加使人心烦意乱,女孩发现她确实没有像男孩那样的阴茎,成为她责备母亲的理由,是谁把她送到世界上来,装备如此残缺不全。”,4、潜伏期(611/13岁)5、青春期(11/13岁以后)力比多通过社会认可的方式释放,并逃离父母安娜.弗洛伊德:禁欲和升华,新精神分析的儿童发展观代

31、表人物:埃里克森主要理论:心理发展的八阶段论 信任感怀疑感(0-2岁)自主感羞耻感(2-4岁)主动感内疚感(4-6岁)勤奋感自卑感(6-12岁)同一性混乱性(12-18岁)亲密感孤独感(18-30岁)繁衍感停滞感(中、壮年)完美感绝望感(晚年),(1)婴儿期(01.5岁)信任感怀疑感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基本信任感:对他人、社会、环境的信任主要影响者: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主要影响因素:亲子关系(依恋)对儿童信任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羞耻感发展任务:获得自主感和克服羞怯感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主要影响者:主要抚养者,通

32、常是父母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如果父母过分溺爱或过分批评指责(如,你做什么都不行),就可能使幼儿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羞耻感。,(3)学前期/游戏期(36岁)主动感内疚感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罪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主要目的: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主要影响者:仍然是主要抚养者,通常是父母“雄心”恋父/恋母主动感 内疚感 责任感 社会道德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4)学龄期(612岁)勤奋感自卑感发展任务: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主要影响者:教师和同伴主

33、导活动:学校学习和同伴交往(5)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混乱性发展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忠诚于社会或职业)主要影响因素:自我(意识)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追求的方向;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而感到彷徨迷失,自我统一性混乱。,现实自我自我意识 统一,即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理想自我自我同一性需要整合的七个方面:(1)时间观对时间混乱(如急躁、拖拉)(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如缺乏信心)(3)角色试

34、验对角色固定(如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出现一种超人感,或虚幻自我)(4)训练对工作瘫痪(如成就不抱期望)(5)性别极化对性别混乱(如疏远异性或性生活随便)(6)领导和服从对权威混乱(如盲目反上、盲目服从)(7)意识形态信奉对价值混乱(如信仰危机)价值观和职业目标的确立标志着同一性的建立。积极同一性消极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孤独感发展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主要影响因素:自我意识同一性的信念:“我们就是我们所爱的”例如,如现在的剩男剩女2527圣斗士;28-30必胜客;31-35,斗战剩佛;35-齐天大圣(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

35、感停滞感发展任务: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主要影响因素:环境与自我意识繁殖感:(1)养育下一代;(2)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 事物或思想停滞:“假亲密”状态;沉溺于自我(以及停滞感的补偿),(8)老年期(50?)完美感绝望感 发展任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回顾和反思。重要内容:调整生活目标,艾里克森理论对教学的启示,教师应给幼儿创造很多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教师应允许儿童在学校的功课上尽量自己做决定,以培养儿童对自己的肯定。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成功的注意和表扬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中学教师应通过举出那些正常寻找同一性的例子来鼓励学生,消除自己

36、和学生的疑虑。,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态以及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反映。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别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

37、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评价不涉及个人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现象。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征的意识,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社会性发展,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外部特征、外部行为的注意到对更深刻的心理品质特征的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只看到问题的某个

38、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思维从弥散性、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社会性交往,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老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老师了。他们对老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老师做出评价,对不同的老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语言获得理论,模仿说强化说先天决定论与环境相互作用论,1.模仿说传统模仿说 代表人物:阿尔波特(Allpport)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

39、版。反面观点:儿童总是用已有的句法形式改变示范句的句型,或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儿童语言的创造性,理解先于产生。,1.模仿说选择性模仿说代表人物:怀特赫斯特(Whitehurst)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有选择性的。特点: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选择性模仿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2.强化说,代表人物:斯金纳(刺激反应)主要观点: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主张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反面观点:理论的根据不是实际观察,而是从对较低级的动物做试验后得出的类比。强化不能解释儿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听、说本族语言能力的事实。成人对儿童语言的强化多集中于内容的真实性

40、,这种强化难以解释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的发展。,我就是要待在资产阶级的大学里,拿着资产阶级的工资,当着资产阶级的教授来批评资产阶级。乔姆斯基高亢激昂的正义战士语言学界的爱因斯坦,二.先天决定论 先天语言能力说,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主要观点: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即普遍的语法知识。具有内在的语言获得装置(LAD)理论根据: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内就能完成。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 天具有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语言素材LAD语言能力(能使儿童产生和理解句子)

41、创造性:“饭饭,我要饭吃”(家长没有纠正)适当期婴儿,短期内大量词汇学习外语,语境,语法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一个男士对分手的女友说:“你的耳环落在我这了,我修好了”,女士说“坏成那个样子修不好了。”深层:我们的感情没戏了。,评论意见:此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根据该理论,幼儿在语言获得的开始阶段就具有一套 成人的语言系统,但研究证明并非如此。该理论否定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先天决定论自然成熟说,代表人物:勒纳伯格(E.H.Lenneberg)主要观点: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语言的获得有个关键期,约从

42、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为止。评价:否定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不能学会正常人口语的原因。,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认知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主要观点: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价:该理论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儿童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其合理的方面。过分强调认知发展是语法发展的基础。,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社会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鲁利亚 主要观点: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评价:不能说明儿童如何在交往中,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语言能力。,下次学习内容,学习心理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