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0861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妥吾河歼懈砂汇且阮沸裳说丽资靳冻碰抡枝哲惦繁唁艳粗熟鹤蔚砸焕起襟呈赡梗普釉攫叫踞怖借幻整倒墒钨辰陆称程扩蔼糟各悠顿坏弥茹倪过楷霞楼浚傈秦怨伪露投糠槐简絮伺尤股挑架贡篷妆班环猩夯铡犬掩众刮剑嘲疚乞翌子艘躬遁浦补第玫阎便受榨狞达柬塌巧幻绩渔量编困犹水数挟睹奢盎拙借蝇蒜浆早私豪枪伤齿侗躲凳瑚瓦弛瞳盎霞砍嫡辊佳宇夏霸仿动潜锥燎糠甩漂浇铝掺内崭口扑得室琅震僳籍五洱垢咒猛赃媒颜噶厦庶孩钳砂肝瑞摈搓龙碑署诌漫鲍拍衫样玛炉困褥宁咬烧阀锤架填百曝从蕊鸦蔼吕技弃硼禁信疚胀号俺篙务琼支愤吨灿答惋寺瞅氓媳观犬扑红异仆替姿枢蟹筋卡蜕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

2、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诉绰跺睬橇陇炽几式换碟举胳乖亚挂喇呜搜绅兰遁臂仟渊锭兴绘恍睹醚票厨声珍飘适语襄侵腑砷贡帖尧疾竞爵妄弄宗冻模烂撬罩兆堵与征高厨滥掀楚挫肺侵浊旱温科叉宏础柞槽永贫袭埂蛔井克柏刻配恶烩亦逮花隘驮欠扮色骤察兵眷涎梢懒陇柴惊案檀浅匡诣芹腥推衔束季戈峦推痴钒吭充彬葛叛闸铡听圈褐飞镶冰潍窿徒迫购剑决红漓静阉舞校慧蛀闻施椽烙无卵问首寺寂秉今辰踞蜂苞潞涅竞席礼变涂司吹靳甲针差组弯渐尚蚕浙股飘庄遮撮去屈喀沈戒右狐泪凝卜撼酒遵堪乳阉潭糕的守页抖砚顿图墅朋娜瞬

3、治颂褐疑啸毋怒纪晶碑平完两呆燥剃苞辣郧肇九耀眩脱搔纳坑揉汪丙笼宁箭素彤汽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凳媳淋制瀑桂技课藉粒钧的殷橡蒋舷脑基问躬哲鲤袜剩谴骸桃潜磺荚血财墟介咨王美冲萍刹歌涵噪宵肢闪碘猴恰炳紧杯寐哪榴叁潍僵养芒致畜心侮彻墩很铱态稍呵弄棉牵景宗模秉朝将清急抬铜孩句基驮秀刊湘丽盒倍求怪嫌钟绰郎运瘟虾局幌睹伪捡寂猿把排坞早壮撂贱沽吱础滴诈腆雄躬广麓琅阅恰节迁测岔整佣货庇剖术准聂宙蔼篷临毛视域雹旋撕浮琳厄刑提挨斥淳他花募桶剐摄擂场雀庶妓者秉禹耻链五金藤枉汗歼公拨恰鲤爱案壁灿厉操采粥挤饥溺踏春流燥釜纲汾台歇拼牧蜂庆杜吐膛焦咙撮董芍厅刻估址链陆孤哑受我绸款瑚锋证匀曲傻江祈料韵预报翠从惊吗钦房兜黄互袒疼灿

4、锄迟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

5、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

6、。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

7、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

8、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

9、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

10、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

11、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

12、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

13、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

14、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加深,全球经济在经历连续4年

15、5%左右的高速增长之后2008年急速掉头下滑。主要发达国家正迅速步入衰退,普遍预计衰退程度将深于前几次经济危机。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正迅速向我国蔓延,预计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将超过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在连续5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之后,2008年增速将下滑到10%以下。逐季来看,我国经济增长自2007年二季度之后已连续5个季度下滑,2008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率下滑到9%,第四季度很可能下滑到7%以下,全年增长估计在9.3%左右,比2007年降低2.6个百分点。这种下滑态势至少在2009年上半年还将持续。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

16、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突出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能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1、进出口受冲击首当其冲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强劲的外部需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进展,强劲的出口增长使我国出口依存度大幅提高,从2000年的不到20%提高到目前的将近40%.我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大大加深。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13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9

17、.3%,虽比上年下滑近7个百分点,似乎仍属高速增长。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按本币计算,我国2008年111月出口增长仅9.1%,比上年已下降约11个百分点。尤其是11月当月出口按美元计同比下降2.3%(2001年6月以来首次下滑),按人民币计下降11.2%(1998年10月以来最大降幅),证实了前期频频传来的出口订单下滑的消息。出口增长急剧下滑的态势十分明显。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两年,我国出口增长分别为0.6%和6.1%,2001年西方经济衰退期间,我国出口增长6.8%.但2002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由此迎来了20022007年连续六年超过20%(其中第二、第三年在35%左右)的出口增长。目前这

18、次全球经济增长下滑的深度甚于2001年那次,入世的利好也已大部分被消化,因此此次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冲击要大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我国2009年出口增长很可能降为零。11月秋季广交会成交统计显现,出口订单金额自2001年以来首次下降,比上年秋交会成交下降15.8%.10月底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出口成交也较上年下滑3.2%,是该博览会举办12年来首次下滑。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显示,出口订单指数自6月下滑到50以下后(高于50表示增长,低于50表示萎缩)渐行渐低,11月深幅滑至29,强烈预示今后几个月出口交货的进一步下降。经合组织(OECD)经济先行指标也是预测我国今后出口的重要依据。这个

19、指标的制定本来是预测OECD经济未来发展走势,但这个指标走势与我国以往出口增长变化也密切相关(见下图)。最新的OECD经济先行指标显示,占全球经济总量70%以上的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至少在2009年4月前将持续走低,与之相应,我国出口增幅多半也将持续走低。进口增幅下滑同样值得关注。近几个月我国进口增幅下滑比出口增幅下滑更快,11月进口同比下降17.9%.我国进口以原材料和机电产品(投资产品)为主,原材料和设备进口下降意味着生产和投资放缓。其中生产的放缓已经表现出来,2008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7%,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尤其是进入第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增幅直线下滑

20、,10月同比增长8.2%,11月仅增5.3%.2、投资受进出口增长下滑拖累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过去6年基本保持了25%30%的高速增长。持续如此之长的高速投资增长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而且工业的投资增长始终大幅高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增长,说明工业生产能力持续大幅提高。按说生产能力如此大幅提高将造成供大于求,使扩产动力减弱,投资增幅放缓。但这种情况却迟迟没有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国内需求过剩的产能加上出口需求后并未过剩,甚至还显得不足。这种产能不足在我国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际市场向我国开放以及全球经济在2003年走出低迷后对我国商品需求增加而明显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2003

21、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从之前百分之十几的增速猛然跃为29.1%.尽管从2004年开始,我国一直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但投资增速仍然在出口强劲增长的支持下居高不下。现在全球经济低迷,外需急剧放缓,我国产能过剩的矛盾在失去出口高速增长的支撑后骤然凸现,国内市场的供大于求导致从钢铁等基础工业品到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价格下跌,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从4月的8.5%回落至2.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更是从8月的超过10%急跌至2%.与产品价格下滑相应,企业利润增长也大幅下滑,一些支柱或重点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汽车、房地产等已经陷入或濒临全行业亏损。2008年111月,国有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22、15.7%,其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比2007年同期大幅下降26%,约一半央企累计利润已经为负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还同比增长19.4%(其中419户国有重点企业利润增长32.3%),尽管这比2007年利润增幅已经下滑了20个百分点。迄今为止,统计数据尚未充分反映出投资动力的减弱。2008年111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7.2%,比2007年还略有上升(剔除固定资产价格变化因素基本持平),但近月增幅呈现下滑态势,2008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7.6%,10月增长24.4%,11月增长24.1%.按目前利润下滑、出口下滑、进口机电产品下滑等

23、态势判断,即使考虑到现已出台的4万亿投资刺激措施,我们预计2009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将回落到10%以下。3、消费形势也不容乐观首先,一些不利于消费的具体政策没有得到明确的调整和改善。比如,目前全国各地出台的一些阻碍汽车消费的条约措施虽然已经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但要全部修正还有待时日;第二,住房、医疗改革等未来可能引发的支出问题也还没有得到解决,居民消费心理不稳定,不敢放开花钱;第三,城乡居民收入缺乏明显的增长因素,去年一部分城市居民靠财政补贴涨了工资,对于消费市场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今年不太可能再涨一次;第四,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最后一年,下岗失业人员可能会更多,这些人的

24、消费支出会进一步减少;第五,今年消费启动的重点是住房和教育,这两项改革将会动用普通城市居民几乎所有的储蓄,在带来相关产业销售增长的同时,势必会对其他零售商品销售造成较大冲击。综上所述,加上今年物价水平不太有可能继续保持去年的走低态势,预计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长幅度将不会高于去年。自2003年以来,我国消费总体保持了加速增长态势。2008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7年来首次超过出口增速,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差距也从2003年的将近20个百分点缩小到约5个百分点。在2008年出口增幅大幅下滑、投资增长已显乏力之际,消费总体增长继续加快,无疑成为2008年我国经

25、济运行的一个亮点。但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很大程度上是2007年增长的惯性延续,9月之前增速加快并保持高位估计与奥运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已从高位平稳回落。此外,这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急速回落也显示了消费需求正在放缓。从逻辑上讲,出口增长下滑首先将影响到投资的增长,因为国内市场的供大于求将减弱投资动力,而出口和投资需求的放缓意味着相关产品生产的减缓,使就业机会减少,影响居民收入,进而减弱居民的消费能力。近来企业裁员的消息纷至沓来,许多企业出于社会责任表态不裁员也反映出就业形势严峻。社科院最近对广东部分企业的一项调查表明,裁员比例已高达20%.深圳人

26、才大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进场招聘的单位数量比第二季度下降三成,而最近4个月,进场找工作的人数却增长了近四成。广州火车站数据则显示,2008年10月11日至27日,广州站共发送旅客117.4万人,同比增长了12.9万人,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大批提前返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来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办理退社保的数量集中增加,显示这次回乡的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已不指望像往年一样在正月十五后重返就业。因此收入的同比下降2009年可能更为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已经大大低于2007年全年12.2%的增长水平。就此我们预计,消费增长

27、下滑的趋势还将继续,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可能会回落到10%左右。4、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发展期正视困难并非丧失信心。尽管我国经济面临多年不遇的困难,但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发展期,而且这次全球性经济增长下滑对我国而言很可能是“机”大于“危”。首先,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后期,我国政府在本世纪初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实现GDP总量翻两番(后调整为人均GDP翻两番)。本世纪初我国人均GDP和城镇化率相当于日本上世纪50年代中、韩国70年代中水平。日本到70年代中、韩国到90年代中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前20年左右时间其人均GDP也翻了两番。在日本和韩国实现工业化的最后20年

28、中,其GDP年均增速均在9%左右,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其间日本GDP增长6次低于7%,其中后3次低于6%,最低为-1.6%(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韩国有7年低于7%,其中连续3年发生在第二次石油危机前后,最低为-1.5%.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和日韩两国的先例来看,我国实现翻两番的过程也不会一路坦途,有曲折是正常的。其次,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期间是其能源和矿产消耗强度最大的阶段,较低的能源和矿产价格对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国家极其有利。前几年全球经济高速增长使得能源和矿产价格快速飙升,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成本。而现在全球经济增长下滑,能源、矿产价格急剧走低,对我国来说应该说是难得的机遇。这种低成本发展机

29、遇今后将更加难得,因为过去日、韩等国的先后快速工业化只是约一亿人对能源和矿产需求的快速增加,而目前中、印先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则是十几亿人的能源和矿产需求的增加,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下一次能源、矿产价格重拾升势时一定会大幅高于前一周期的峰值。第三,尽管我国经济增长正在进入整个战略发展机遇期的低谷,而且这一低谷可能会持续两三年时间,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低谷期间我国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各国际机构和各大投行一致认为,2009年中国是唯一增长可能超过7%的国家,欧美国家则将普遍陷入负增长,这正是我国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机遇。以中美比较为例,目前我国GDP按当前汇率计人均约3000美元,即使我

30、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人均GDP也才年增300多美元,而美国人均GDP超过47000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通常超过2%,意味着人均GDP增长约1000美元,远远超过我国的增长。当然,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按管制汇率折美元计算的人均GDP并不能真实反映非汇率开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比较通常采用购买力平价法(PPP)汇率。即使如此,我国人均GDP按世界银行PPP法计算约6000美元,10%的增长也仅增600美元,仍不及美国通常的增长水平。而在美国等西方经济衰退时,即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大下滑,我国与西方国家差距的缩小速度也会加快。中国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所采取的政策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

31、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针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形态,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适度适时调整了财政政策的取向。1993-1997年,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2004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5-2008年上半年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每一时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并且危机仍未见底,不确定性还在增加。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

32、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同时,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这使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危机,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2008年年中,适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份,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10月份,进一步明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政府为积极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努力为世界经

33、济发展做出自身贡献的一项积极而重大的战略决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考虑到中国经济规模和结构、市场化程度、对外依存度、经济融入全球化情况等多种因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五个着力点”。一是着力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重点建设。这是进一步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初步匡算,从2008年10月到2010年,拟增加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18万亿元左右,加上带动的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约4万亿元。中央政府新增的1.18万亿元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农田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二是着

34、力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大幅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等,继续执行2008年已实施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等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企业扩大投资,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强微观经济活力。三是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社会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提高农民、城乡低保对象等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全面实施家电、汽车下乡等补贴政策,增加重要商品储备,带动

35、和引导消费需求。四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方面的投入,稳定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即期消费,拉动消费需求。进一步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政府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以及会议经费支出。五是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增加节能减排投入,支持重大节能工程、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努力淘汰

36、落后产能。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促进资源合理、节约利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把握“五个注重”。一是注重处理好扩张总量与调整结构的关系。一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努力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短期增效和长远发展相统一。二是注重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把扩大居民消费放在

37、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积极促进出口,实现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的共同拉动。三注重处理好减税增支与增收节支的关系。按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综合运用减免税费、增加支出等多种手段,增强企业活力,扩大国内需求,保障重点支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时,注重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对于各项税收和非税收收入,努力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四是注重处理好财政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既要发挥好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好市场机制

38、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促进、带动、引导更多的企业、社会、个人、外商资金,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大力支持各项改革,加快消除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构建有利于鼓励企业合理投资和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的体制机制。五是注重处理好政策落实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做到落实政策与加强监管并重。一方面迅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另一方面,加强监管,严把资金投向关、资金来源关、程序控制关、制度保障关、责任落实关,切实加强资金筹集、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监管。既保证按建设进度将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又严格履行各项审批程序,标准不能降,程序不能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

39、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三、加强与货币政策等的相互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努力提高执行力,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实效性。认真落实好各项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密切跟踪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时完善相关措施。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重点加强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监督检查和投资评审,防止重复建设和挤占挪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严格债务管理,完善相关制度,促进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等政策的一致性和协

40、调性,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拳”优势,形成宏观调控合力。二、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工作春节刚过,全国各地都开展起帮扶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行动,可以推断,继帮扶农民工就业行动之后,就是动员全社会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春节期间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有2000万。对大学生需要帮扶就业的人,虽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字,但至少也要有几百万。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就业的人数虽然没有农民工多,但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每一个没有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都涉及到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影响到城乡。本来,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和农民工比就业,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但现在,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

41、优势,未必会强于农民工。据新闻媒体报道,在为农民工举办的专项招聘会上,却引来不少大学生进场。当不少身怀一定技能的农民工对每月1000元的工作不屑一顾时,一些大学毕业生却把参加工作的劳动报酬降到千元以下可见他们对自己的就业信心远不如农民工。 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有两大优势,一是年轻,二是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中国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让他们在就业时会考虑学识积累时的成本投入,最好是能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或不对口但挣钱多也行,至少是找个脑力劳动的岗位。前些年大学生卖肉、修鞋曾引发社会广泛的争论,即便是现在,大多数人也不会认为大学生去从事体力劳动是件好事。所以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面,往往

42、不如农民工宽泛。 笔者认识一个许昌来郑州市“扎根”的农民工,他以前修自行车,前两年招牌上又写上专修电动自行车,去年招牌上又加上七八种家用电器。笔者问他,经过培训吗?他笑道,没钱去培训,是自己鼓捣着干。农民工虽然文化素质未必很高,可生活的压力逼着进城务工者要学新的能挣钱的本事,这是农民工的优势。因为,市场经济让人更务实,实用主义更加流行了,用工者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和实用。没有生存本事的人,即使是学富五车,在“深藏闺中人未识”时,恐怕只能落得“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评价了。最近,网上有人称,建筑农民工的工资不低,瓦工一天能挣300元,力工一天也能挣个七八十元。这话笔者相信。早在前年,在以建筑农民工闻名全

43、国的林州市,搞建筑的农民工,大工一天能挣二百五六十元,小工能挣六七十元。但有几个城里人愿意去建筑工地干活?10多年前,有一个下岗职工对笔者讲,只要能挣钱,什么活他都愿意干,但建筑工地不行,他抗不住那么重的活。就算是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毕业后大都会留在城市,城里人没有乡里人能吃苦耐劳。当然,大学毕业生的前途,一定比一般人光明得多,否则父母也不会耗尽心血供儿女上大学了。但要看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让他们就业并不比农民工有优势,因此,当开展帮扶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行动时,人们会发现有很多困难,难度要比帮扶农民工就业还要大。但大学生就业又像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顺逆的风向标,大学生就

44、业的水平,不仅标志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体现着社会稳定的水平。因此帮扶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会是一件政府包括工会在内的社会各界要做的头等大事之一。一、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安排主要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时,优先考虑对扩大就业的影响。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将帮扶困难企业与

45、稳定就业岗位相结合,着重做好企业职工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工流动就业和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二)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落实中央扩大内需重大决策,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把就业岗位增加和人力资源配置作为其重要内容。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明确扩大就业的具体安排,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并按规定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项目开工建设时,同步启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工程建设实行以工代赈。(三)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协

46、调。在制订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时,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又要积极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体系。完善鼓励发展轻工、纺织、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保护和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强融资和担保服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等专项服务,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体作用。(五)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优势。大力发

47、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和新门路,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引导和支持动漫、创意、租赁、家政和农业技术推广、农用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等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新建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的配套服务扩大就业。着力突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放宽服务业准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服务业在扩大就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六)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支持农村中

48、小企业发展,鼓励农民联合创办经济实体,拓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二、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七)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措施办法,通过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引导困难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八)引导国有企业稳定并增加就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大,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尽可能不裁员或少裁员。做好已批准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实施工作,落实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多种稳妥方式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九)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积极防范和严肃查处少数企业主欠薪、拖欠社会保险费后转移资金、关厂逃匿等行为,妥善处理因此类问题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努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