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0996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6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目 录1.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编制说明2.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检测限3.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线性范围4.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可报告范围5.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准确度(回收实验)6.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准确度(方法学比对)7.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精密度8.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干扰实验9.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稳定性10.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一一参考值(参考区间)附件1: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编制说明体外诊断试

2、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注册 过程中要求提供申报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产品性能评估是产品研发、制定 产品标准等过程的重要技术支持研究过程,并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 响。目前国际上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估通常是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 组织(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de 以下称为 CLSI)的相关标准为依 据,也是美国FDA推荐采用的评价标准,但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及指导原则的 要求。为进一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 起草产品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

3、估的技术要 求。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包括检测限、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准确度(回 收实验)、准确度(方法学比较)、精密度、干扰实验、稳定性、参考区间共九个 项目。起草的主要依据CLSI发布的以下标准:1. C28-A2: 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2. EP5-A: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

4、Approved Guideline.3. EP6-A: 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A Statistical Approach; Approved Guideline.4. EP7-A: 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Approved Guideline.5. EP9-A2: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

5、ine-Second Edition.每项性能的主要研究方法均采用以上标准和国内实际采用的评价方法相结 合的方法。我中心对于专家起草的指导原则的初稿进行了适当的文字调整,之后将分析 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发给十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征求意见。意见返回后我们对专家的 回复意见进行了整理,对有些意见进行了采纳,有些意见暂时没有采纳。采纳的意见,如:线性范围中的“ 3.4计算公式”的描述采用专家意见将公 式的书写进行了文字更改,与CLSI文件一致;“3.3剔除离群值”中的Y的均描述由Yave改为项;还有一些文字性错误也进行了修改。有一些专家意见因为对一些概念还存在分歧,因此暂时未采纳,待经过专家 讨论会后再进行

6、确定。如“检测限评估”中的检测方法“连续测定20次,计算 均值加2SD的方法缺少依据,建议采用可报告范围评估下限所提供的方法疽;“建 议将批内/批间精密度”改为“分析内/分析间精密度”;“精密度是用变异系数表 示还是用置信区间表示”;参考值:“结果分析中应首先验证是否为正态分布,对 于正态分布,则应根据临床应用目采用均值2SD或均值3SD,对于偏态分布则 应选择单侧95%分位数或双侧2.5 %-97.5%分位数”。由于一些概念在学术界还存在分歧,因此我们会通过上网征求意见和专家会 的形式进行讨论,找到最理想、最适合企业及我国国情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评价 方法。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检测

7、限(征求意见稿)一、概述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是指检测方法可检测出的最低被测量浓度, 也称检测低限(lower limit of detection)或最小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有时也称为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o检测限 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 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限 的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要求。其目的是为

8、生产企业进行定量检测方法 检测限评估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 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方法检测限评估。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二、检测限评估的基本原则1. 实验人员应熟悉检测方法与仪器操作;2. 采用合适的校准品、质控品并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3. 用于实验的试剂应为同一批号,且在有效期内。三、检测限的评估和数据处理方法1. 实验材料和基本要求空白样本的制备:空白样本应不含被测物,但其基质应与待测定常规样 本相同。如空白样本难以得到,

9、可采用5%牛血清或人血清白蛋白溶液。或 根据测定项目选用相应基质的样本,但应注意将基质效应减至最小。2. 实验方法在一次运行中将空白样本重复测定20次。3. 数据处理(1) 数据记录:将测定结果记录于表格中。如果检测系统对于低于零的结 果报告为零,应记录初始响应值,如吸光度值等。(2) 数据统计:计算20次结果的均值f与标准差SDo4. 结果报告:以空白均值加两倍标准差报告方法的检测限。( X+2SD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线性范围(征求意见稿)一、概述线性范围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 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

10、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评价的有关要求,参 考CLSI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中线性范围的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 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线性范围评估及准备线性范围评估资料 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 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建立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或对标称的 线性参数进行验证。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二、线性范围评估的基本原则(1)实验操作人员应熟悉方法原理与操作,能对样本进行正确

11、处理,确保 仪器工作状态正常,采用适当的校准品对仪器进行校准。(2)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精密度)应与标称值相符,不存在明显的携 带污染等。(3)应使用同批号试剂及校准品。三、线性范围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1. 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1.1基本要求(1)样本基质应与临床实验样本相似,但不可采用含有对测定方法具有明 确干扰作用物质的样本,如溶血、脂血、黄疸或含有某些特定药物的样本。进行 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时,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上限的混合人血 清。(2)建立一种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时,需在预期测定范围内选择7-11 个浓度水平。如将预期测定范围加宽至130%,在此范围内选择更多

12、的浓度水平, 然后依据实验结果逐渐减少数据点直至表现出线性关系,可发现最宽的线性范 围。(3)当对标称线性参数进行验证时,需在已知线性范围内选择5-7个浓度 水平。(4)无论是建立或验证线性范围,所选用的浓度水平应可覆盖整个预期测 定范围并包括与临床有关的重要评价浓度,如最小测定浓度或线性范围的最低 限、不同的医学决定水平、最大测定浓度或线性范围的高限等。1.2制备方法(1 )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可通过将高浓度样本与低浓度样本进行倍比稀释 得到,注意在进行液体吸取时应选择精密度与准确性好的移液装置。制备时应将样本完全混合并避免蒸发或其他使样本变质的情况。每份样本的浓度与体积单位 应统一。(2)如

13、果高/低浓度血清的值未知,可将每种血清编码,用编码代表每个血 清的相对浓度。对于等浓度间隔样本,可用连续整数(如1、2、3、4、5)代表 连续样本。进行数据处理时可用样本号代替X值。表1和表2中描述的样本制备过程是按照等浓度间隔的设计进行的,每个浓 度水平的样本量为1.00ml。制备非等浓度间隔的样本时应明确各样本间的浓度关系,测定时可以这些样 本间的相对浓度比值做为X值。表1: 11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制备样本号123456低浓度血清(ml)1.000.900.800.700.600.50高浓度血清(ml)0.000.100.200.300.400.50样本号7891011低浓度血清(ml)0.

14、400.300.200.100.00高浓度血清(ml)0.600.700.800.901.00表2: 5个浓度水平的样本制备样本号12345低浓度血清(ml)1.000.750.500.250.00高浓度血清(ml)0.000.250.500.751.00(3) 样本的特殊处理:在无法得到适用的人血清时,需对样本进行一些特 殊处理以满足实验要求。这些处理过程包括稀释、加入添加物或透析、热处理等,无论进行何种处理均应以保持基质恒定为基本原则。在评价报告中应对所使用的 稀释液、添加物、溶剂等的材料来源加以注明。样本稀释液应选用由厂家推荐或经实验室证明可使用的产品,如可采用5%牛血清白蛋白或人白蛋白

15、溶液。欲提高样本浓度时可在样本中添加分析物纯品。在添加物为溶液状态时,应 注意添加液体对样本的稀释作用(小于10%)并注明所用溶剂。2 .实验过程2.1建立线性范围:需测定9-11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3-4 次。2.2验证标称线性参数:需测定4-6个浓度水平,每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3-4 次。2.3所有样本应在一次运行中或几次间隔很短的运行中随机测定,最好在 一天之内完成。3. 数据处理3.1数据记录(1 )可参考表3进行数据记录。(2) 可采用其它形式进行记录,但应注意保留原始数据。表3:线性评价数据记录表(11个浓度水平,重复测定4次)项目:仪器:试剂/批号:操作者:审核者:样本

16、号测定1测定21234567样品:校准品/批号:测定日期:测定3测定4均值10113.2数据可用性检查可通过绘制散点图对测定数据的可用性进行初步检查。以样本号或样本浓度 为X轴,以测定结果为Y轴做图,在图上标出针对每个样本的测定值及每个浓度 水平的测定均值,手工或用计算机做图将均值点相连,观察数据点与直线间的偏 差,如偏差过大,表明数据组存在明显非线性,需要对测定过程进行检查,排除 因操作错误所至误差,并对样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图形与直线接近,表明可对数 据组继续进行统计分析。3.3剔除离群值离群值可由散点图初步判断,标准中建议采用格拉布斯(GRUBBS)法进行离 群值检验。检验步骤如下:每组数

17、据中有4个测定结果,分别记为y1,y2,y3,y4。将4个测定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最大值记为max,最小值记为min;(2)由4个测定值计算均值和标准差S:Y=(y1+y2+y3+y4)/4;根据可疑值max或min分别按下式计算统计量t:t1 = (max-)/S,t2 = (min-)/S;(4) 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和重复测定次数查表得临界值;如七值大于临界值,则相应的可疑值为离群值。Grubbs检验临界值(Ta)值表样本数显著性水平0.050.0250.010.00531.1531.1551.1551.155样本数显著性水平0.050.0250.010.00541.4631.4811.

18、4921.4963.4 进行多项回归分析对数据组进行多项回归分析,得到一级、二级与三级多项式。一级多项式为 直线,二级多项式表示上升曲线或下降曲线,三级多项式表示S形曲线(在测量 范围两端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多项式方程如下:级数多项式回归自由度(Rdf)一级Y = b0 + b1X2二级Y = b0 + b1X + b2X23三级Y = b0 + b1X + b2X2 + b3X343.5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检验多元回归方程中以bi表示的系数为回归系数。在二级与三级方程中,b2与 b3为非线性系数。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检验就是对每个非线性系数作t检验,判 断回归系数与零是否有显著性差异。b0与bl

19、不反映非线性,故不需对其进行检 验。对b2与b3的检验方法如下:计算统计量t,计算公式为:=b / SE其中,SEi为每个非线性系数的斜率标准误,计算公式为:正=其中,Y为回归方程预测值,M与亍为测定均值。由公式df = L*R-Rdf计算自由度,L为样本数,R为每个样本的测定次数, Rdf为回归自由度,即回归方程中系数(包括b0)的个数。如测定5样本,每个 样本重复测定4次,则对测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其三级多项式中L=5, R=4, Rdf=4, df=5*4-4=16。在t值表中寻找t界值(双边检验,a=0.05),将计算出 的t值与界值比较,如p0.05,表示非线性系数与零无显著性差异,

20、数据组被认 为具线性,此时可对数据组进行精密度检验,具体方法见后。当精密度符合线性 判断要求时,数据分析可结束。如p0.05,表示此非线性系数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数据组为非线性,此时应进行临床标准的线性与非线性检验。3.6 临床标准的线性与非线性检验上述多项式回归分析主要是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线性判断,统计学标准的线 性可称为一阶线性,对数据组的要求很高。对于在临床实验室中使用的测定方法, 在其临床应用实践中允许有一定的非线性误差,此时通过对统计学标准的非线性 作程度判断,可得到临床标准的线性,即二阶线性。临床标准的线性检验中使用了两个统计量,ADL (偏离直线平均差异average devia

21、tion from linearity )与 PctBnd (百分区界 percent bound ),对于大 多数分析物PctBnd取5%。如ADL小于所要求的临界判断值,则可认为数据组具 有临床可接受的线性,所拟合出的最适非线性多项式无临床意义。(1) ADL值的计算:ADL表示最优拟合曲线与直线的平均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一:777.ADL =. ? p(x) - (a + bxXRiOQ%xeXp(x):最优拟合二阶或三阶方程的拟合值a+bx:拟合一阶方程的拟合值L:样本数c :总平均浓度(全部测量数据的平均值)Z = (yi+y2+y3+ +yn)/n+重复测量平均值线性拟合最优多项

22、式最优拟合曲线与直线的平均差异值(ADL)(2)将ADL与临界值比较一般设定ADL小于5%为临床允许误差,即取PctBnd为5%,通过查表(见附 表A与B)得到ADL临界值。如ADL小于临界值,可认为多项式具有临床可接受 的非线性,为二阶线性。如ADL大于临界值,则为临床不可接受的非线性。3.7对数据组进行精密度检验测量数据的精密度可直接影响多项式回归分析的结果,为提高统计功效,需 对数据组进行精密度检验。才七一 P( )24=1n - d -1(1)计算最优拟合方程的回归标准误(。)yi:各个测量值 p(xi):最优拟合方程的拟合值 n:样本数乘以重复次数(L x R) d:最优拟合方程的阶

23、数(2)计算不精密度用最优拟合方程的回归标准误(。)与总平均浓度(c)的百分比代表不精密 度。(3) 数据组的不精密度检验跟据以下公式进行判断:aLR9PPPPPPL*R :样本数*重复测量的次数表B不精密度和ADL的临界值(PctBnd=5%, d=3阶)a / c %L*R=10L*R=12L*R=14L*R=16L*R=18L*R=2015.55.55.45.45.45.426.16.05.95.95.85.836.76.56.46.36.26.247.27.06.96.86.76.657.87.67.47.27.17.068.48.17.97.77.57.479.0(P)8.7(P)8

24、.48.28.07.88PP8.9(P)8.6(P)8.48.29PPPP8.9(P)8.7(P)9PPPPPPL*R :样本数*重复测量的次数表C不精密度界值的常数最优拟合方程的阶数精密度界值的常数(C)一阶或二阶6.3三阶6.5附件4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可报告范围(征求意见稿)一、概述定量分析方法的可报告范围(reportable range)是临床实验室发出检验报 告的依据之一,可报告范围包括可报告低限与可报告高限。可报告范围评估资料 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的有关

25、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中可报告范围的评估方法和 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可报告范围评估及准 备可报告范围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 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对定量分析方法的可 报告范围进行验证。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二、可报告范围评估的基本原则1. 实验人员应熟悉测定方法与仪器操作。2. 采用合适的校准品、质控品并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3. 用于评价实验的试剂应为同一批号,并在有效期内。三、

26、可报告范围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1. 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1.1样本要求最好选择与测定样本具有相同基质的样本。1.2制备方法(1)低值样本:将待测样本(含被分析物)用混合人血清(含被分析物浓 度水平较低)或5%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进行稀释,产生接近于方法线性范 围低限浓度水平的样本,一般为5个浓度水平,浓度水平间隔应小于线性范围低 限的10%。(2)高值样本:选取含被测物的高值样本,必要时可添加被分析物的纯品, 并计算出理论值。使用混合血清或5%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或测定方法要求 的稀释液对高值待测样本进行稀释,使其接近于线性范围的上1/3区域内,并记 录稀释倍数。至少选用三个高

27、浓度样本,稀释倍数应为方法性能标明的最大稀释 倍数、并适当增加或减小稀释比例。2. 实验过程在一次运行中将低值样本重复测定10次,高值稀释样本重复测定3次。3. 数据处理3.1数据记录:可根据附表进行数据记录。3.2数据统计:分别计算AVE(W)、SD、CV值。对于可报告范围高限还应计算乘以稀释倍数后的还原浓度和相对偏差。4. 结果报告4.1可报告范围低限:以方法性能标示的CV值为可接受界值,由数据中选 取CV值等于或小于可接受界值的最低浓度水平做为可报告范围低限。4.2可报告范围高限:选取还原浓度与理论浓度的偏差()等于或小于方 法标示CV值时的最大稀释倍数为方法推荐的最大稀释倍数,方法线性

28、范围的上 限与最大稀释倍数的乘积为该方法可报告范围的高限。附表:可报告范围(低限)数据记录表浓度1浓度2浓度3浓度4浓度512345678910AVESDCV%可报告范围(高限)数据记录浓度1浓度2浓度3123AVE稀释倍数还原浓度理论浓度相对偏差()附件5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回收实验)(征求意见稿)一、概述准确度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 重要申报资料之一。定量检测方法的回收实验是评估准确度的方法之一,用于评 估定量检测方法准确测定加入纯分析物的能力,结果用回收率表示。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的有

29、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采用回收实验进行准确度评估的实验方法 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采用回收实验方法进行 准确度评估并准备准确度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 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采用回收 实验方法对准确度进行评估。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二、回收实验评估的基本原则1. 实验人员应熟悉测定方法与仪器操作。2. 采用合适的校准品、质控品并保持仪器处于正常状态。三、回收实验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1. 实验样本的

30、基本要求和制备方法1.1选择合适浓度的常规检测样本,分为体积相同的3-4份。1.2在其中2-3份样本中加入不同量的待测物标准,制成2-3个不同加入浓度 的回收样本,计算加入的待测物的浓度。1.3在另一份样本中加入同样量的无被测物的溶剂,制成基础样本。2. 实验过程用待评价方法对回收样本和基础样本进行测定,通常对样本进行2-3次重复分 析,取其均值进行计算。3. 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L处LT山去 LT山去1回收样本诫度1-基础样本诚度3.1 计算回收率:回收率1 = 7-T-:加入滩度13.2计算平均回收率:F 0LT山去 (回收率1+回收率2 +回收率S)寸平均回收率=: 1%,该方法的回收试

31、验(准确度)试验可接受附件6: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方法学比对)(征求意见稿)一、概述很多临床实验室内部,通常会有两个以上的检测系统,多个检测系统之间应 该定期进行比对。对于开放检测系统,也应该对系统进行验证,其中最重要的一 项便是准确度的评价,准确度评价可以通过方法学比对来实现,利用两种方法的 比对对非配套系统的准确度进行评估是评估准确度的方法之一。准确度评估资料 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采用方法学比对进行准确度评估的实验方 法

32、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采用方法学比对进行 准确度评估并准备准确度评估资料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 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采用方法 学比对进行准确度评估。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二、方法学比对的基本原则1. 熟悉待评价系统。2. 编写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其中包括校准程序和室内质控程序。3. 比对方法的选择:对于比较、对方法,采用符合生产厂家要求的实验室现行方法,或采用公认 的参考方法。比对方法应具有以下条件:(1)具有比

33、实验样品方法更好的精密度。(2)没有已知的干扰物。(3)同实验样品方法具有相同单位。比较方法应该选择正确性经过验证的方法,根据实际条件,选择的顺序如下: 参考方法、原装系统、配套系统、经过验证的非配套系统。4. 待评价方法的处理:进行方法学对比实验前,应该对系统进行初步评价(可参考NCCLS EP-10), 并且对待评价方法进行精密度评价(参考相关标准),只有在以上评价完成并且 达到相关标准后,才可进行对比实验。三、方法学比对的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1. 实验样本的基本要求1.1按照实验对样品的要求收集处理病人样品,样本贮存时间及条件由被测 组分的稳定性而定,尽可能避免使用贮存的样品。1.2样品应

34、来自于许多病人,并且此病人的疾病对于被测组成的影响应该是 知道的,不要使用含有干扰此方法的组分或条件(如溶血)样品。1.3在具有临床意义范围内即医学决定水平范围内,评价实验样品方法,通 常基本从低于参考范围的低限到高于参考范围的高限。分析浓度尽可能在报告的 浓度范围内均匀分布。商品质控物或者校准物可能存在基质效应,应避免使用。2. 实验过程2.1每天选择8个临床病人样本,按1到8的顺序编号。用两种方法同时进 行实验,按照 1,2,3,4,5,6,7,8,8,7,6,5,4,3,2,1 的样本顺序 进行测定。2.2以上实验至少重复5天,即至少分析40个不同的临床病人样本。每天 实验必须进行校准和

35、室内质控。只有在室内质控合格的情况下,当天的实验室数 据才有效。3. 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3.1记录测定结果(乂贫和丫打)。3.2计算每个样本测定的均值(x和Y.),样本重复测定间差值的绝对值(DXj和DY)及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差值(Y-X)。i i3.3以Y对X作散点图。3.4以(Y-X)对X做偏倚图。3.5以(丫扣-乂的)对乂做偏倚图。3.7检查批内离群点:计算样本重复测定间差值(DXi和DYi)的平均数, 实验结果差值超出平均数4倍时,则判断为离群点。3.8检查批间离群点:计算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均值差值(Y-X)的平均 数,超出该平均数4倍时,则判断该样本为离群点。3.9相关系数计算:利

36、用所有样本双份测定值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如果r 0.975 (或r 2 0.95),则认为X范围适合,数据满足要求。X的误差可以由数据范 围给以适当补偿,并且简单的线性回归可以用来评价斜率和截距。如果r2 0. 95,那么必须通过分析另外一些样品以扩大数据范围,然后再检 查全部数据系列。如果没有超出范围,采用分步偏差程序代替线性回归,评价平 均偏差。3.10回归计算:利所有样本双份测定的有效数据,计算两个方法间的线性 回归方程:Y=a+bX.3.11偏差估计:在医学决定水平,利用回归方程计算预期偏差,预期偏差 Bx=a+(b-1)X,相对偏差=Bx/X3.12根据相关规定,判定预期偏差、相对偏差

37、是否在规定范围内。附件7: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精密度(征求意见稿)一、概述精密度是衡量体外诊断试剂批内和批间变异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批内和批 间不精密度。精密度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 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本指南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参考CLSI有关标准,对定量检测方法中精密 度的评估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要求。其目的是为生产企业进行定量检测方法中 精密度的评估提供原则性指导,也为注册管理部门审核该部分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提供技术参考。同时,本指南亦可指导临床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方法的精密

38、度评 估。由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速度快、专业跨度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将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发展的需要,适时对本指南进行修订。二、定义1. 批内精密度是众多种类精密度中最基本的一个,它是在严格的相似条件下,所得到的最 佳的精密度。2. 批间精密度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组)操作员在同一仪器上,使用同一方法和同种、 同一批号试剂,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或20个工作日)对同一测试样品(常 用质控品)测量结果的精密度。三、精密度评估的基本原则1. 操作者必须熟悉方法和/或仪器工作原理,了解并掌握仪器的操作步骤和 各项注意事项,能在评估阶段维持仪器的可靠和稳定。2. 用于评估试验的样品一般常采

39、用临床实验室收集的稳定和冷冻贮存的血 清(浆)库;当实验室收集的样品不稳定或不易得到时,也可考虑使用稳定的、以 蛋白质为基质的商品物质,如校准品或质控品。3. 评估精密度时,应至少评估二个浓度水平样本的精密度。当二个浓度的精 密度有显著差异时,建议增加为三个浓度。所选样本浓度应在测量范围内有医学 意义,即至少有一个浓度在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s)左右。不 要为了得到较小的精密度,都选用较高值的样品,甚至超出测量范围。也不应选 用靠近最低检出限的样品,此时所得的精密度往往偏大。相当多的检验项目低值 常无实际临床意义,但有少数检验项目,其低值也有临床价值,此时就

40、需要评估 有判断价值的低值精密度,适用时,可进行功能灵敏度的评估。如没有医学决定 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左右选一个浓度。此外,再根据检验项目的性质在线性 区间内选择另一个值。如与厂商或文献报导的精密度进行比较,所选浓度应与被 比较精密度的浓度相接近。否则,有可能得出不恰当的结论。四、精密度评估的方法和数据处理1. 只评估批内不精密度1.1试剂和校准品:应使用同一种类、同一批号的试剂和校准物,如可能,只 进行一次校准。使用不同批号试剂和多次校准都会增加检验结果的变异程度。1.2评估方法:在以上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一批内对样本进行重复测定, 至少进行20次重复测定。1.3质量控制:检验时应同时至少测一个质控品。当质控品结果超出规定的 失控限,不论实验结果是否满意都应弃去不用,重新进行试验以取得20个实验 数据。要保存所有的质控数据和失控处理记录。1.4数据收集:在进行数据分析前,检查数据中有无由于偶然差错引起的离 群值(outliers),可用下述离群值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