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s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1685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s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11s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11s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11s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11s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s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s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糖酵解 糖酵解进入途径 厌氧条件下的丙酮酸去路:发酵 糖异生 葡萄糖氧化的戊糖磷酸途径,Glucose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in metabolism:-relatively rich in potential energy(Go=-2,840 kJ/mol)-remarkably versatile precursor(eg.E.coli),LW-1,2,=3C compound,Major pathways of glucose utilization(in plants&animals),P28-1,部分自由能在糖酵解

2、途径中以ATP&NADH形式被保存,核糖-5-磷酸,丙酮酸,R5P(+NADPH),Although not the only possible fates for Glc,these 3 pathways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the amount of Glc that flows through them in most cells.,3,糖酵解 Glycolysis,概述:糖酵解分为两大阶段 准备阶段消耗ATP 收益阶段获得ATP和NADH 糖酵解可以严格调控,(糖)酵解 细胞质中通过一系列 酶促反应将葡萄糖最 终降解为丙酮酸并伴 有

3、ATP生成的全过程,发酵 无氧条件下由葡萄糖 等降解而生成乳酸或 乙醇(GlcPyr similar as in Glycolysis),LW-2,Otto F.Meyerhof 1884-1951,(1922 NP in Phys./Med.),(Embden-Meyerhof Pathway),4,G19.1,两阶段十步反应-前五步准备-后五步收益,三种重要转化类型-Glc碳链降解产生 丙酮酸(6C3C)-释能形成高能磷酸 化合物(ADPATP)-电子/:H转移(NAD+NADH),1.概述:糖酵解 可分为两大阶段,5,14-2a,The two phases of glycolysis,

4、己糖阶段,消耗2 ATP,Continue for 2nd phase,6,14-2b,丙糖阶段,生成4 ATP&2 NADH,发酵还包括在无氧条件下由丙酮酸继续反应并最终生成乳酸或乙醇,7,Overall equation for glycolysis,Glc+2NAD+2ADP+2Pi 2 pyruvate+2NADH+2H+2ATP+2H2O,糖酵解可分为两段进程:-Glc+2NAD+2 pyruvate+2NADH+2H+G=-146 kJ/mol-2ADP+2Pi 2ATP+2H2O G=(2 x 30.5)=61 kJ/mol Gtotal=-146+61=-85 kJ/mol 在

5、细胞内的实际ATP,ADP,Pi,Glc和pyruvate条件下,糖酵解中释出的能量(with pyruvate as the end product)以ATP形式储存的效率 60%,Note:大部分能量仍保存在丙酮酸中:-Glc完全氧化成CO2&H2O:G=-2,840 kJ/mol-经由糖酵解转化成两分子丙酮酸时(G=-146 kJ/mol)仅释出其总能量的 5.2%,P28-3,细胞内条件下酵解基本不可逆,8,Glc磷酸化成G6P-己糖激酶-1stATP被消耗:不可逆-为后续反应激活Glc,p526,-keeping some energy from ATPs breakdown-kee

6、ping Glc in cell,-己糖激酶主要分布在肝肾 以外不能合成糖原的组织 中,KmGlc=0.1 mmol,专一性不强且为变构酶:G6P为其变构抑制剂,-Glc激酶(glucokinase=hexokinase IV)主要在肝细胞,KmGlc=510 mmol,专一性很强 且不受G6P抑制,-通常细胞内的Glc 仅为 4 mmol,故只有当血糖 很高时才能由Glc激酶在 肝脏活化Glc以合成糖原(G6P G1P UDP-Glc),亲核攻击,2.准备阶段消耗ATP,9,G15.1,己糖激酶作用时会发生明显的构象变化(诱导契合):与ATP的结合引发两个结构域相互靠近8,使被结合的ATP与

7、 待结合的Glc更为接近,并相应阻断H2O进入活性位点水解ATP,-己糖激酶活性需要Mg2+:屏蔽ATP磷酰基的负电荷 而使其末端P更容易受到 Glc等的OH亲核攻击,自学,自学,10,G6P异构化为F6P-磷酸己糖异构酶=醛-酮糖可逆异构反应(需要以开链形式进行),p526,C1羰基与C2羟基的重排是 后两步反应进行的前提,-磷酸化需要C1的羰基先转化 成醇(形成OH攻击ATP磷酰基)-C3C4的断裂则需要C2位 有一羰基(利于负碳离子形成),11,吡喃葡糖开环,C2的H+移除促进顺-烯二醇中间物的形成,C2OH的H+移除导致形成C=O双键,呋喃果糖闭环,G19.3,磷酸己糖异构酶反应机制(

8、碱性残基的交替广义酸-碱催化),酶活性位点碱性残基,-人的磷酸葡糖 异构酶对G6P 高度专一,且 活性需要Mg2+,C1形成可攻击磷酰基的OH,自学,自学,12,p526,F6P磷酸化成F-1,6-BP-磷酸果糖激酶-1(PFK-1)-2ndATP被消耗:不可逆&调节点,PFK-1是变构酶,为酵解途径 调节的关键反应:细胞能荷低 可激活,能荷高则抑制,-ATP抑制而AMP解除抑制-柠檬酸和F-2,6-BP分别为 变构抑制剂和激活剂,1st调拨点F-1,6-BP只能进入酵解,亲核攻击,13,F-1,6-BP裂解成二羟丙酮磷酸和甘油醛-3-P-醛缩酶=可逆羟-醛缩合反应-C3C4断开,p527,C

9、3C4连键裂解,尽管Go意味着反应倾向于逆行,但由于磷酸丙糖在后续反应中不断被消耗而促使F-1,6-BP裂解,(DHAP),(G3P),14,14-5,class I aldolase reaction(animal&plant),中C2羰基与E-Lys形成带正电的亚胺(C=N键),以稳定C3C4断裂时暂时形成的负碳离子,释出1st产物后形成烯胺中间物,以和的逆过程水解亚胺并释出2nd产物,自学,15,14-6,磷酸丙糖互变异构-丙糖磷酸异构酶-只有G3P直接进入酵解后续反应-有效移除G3P可确保反应平衡 有利于G3P的形成,最复杂的功能团(羰基)规定为C1,Review for 1st ph

10、ase,提高代谢效率,16,G3P氧化生成1,3-BPG,以:H形式移除并加载于NAD+,以H+形式游离于溶液中,-醛基氧化产生的自由能以酰基 磷酸酯(Go=-49.3 kJ/mol)的形式储存在C1上,可以转移 至ADP生成ATP,p529,G3P氧化放能:G=-43 kJ/mol磷酸酐键形成吸能:G=49.3 kJ/mol,-G3P脱氢酶-1st步储能反应,=醛脱氢成 混合酸酐,3.收益阶段产生ATP和NADH,17,14-7,G3P dehydrogenase reaction,硫半缩醛,硫酯,磷酸解,SH对底物的亲核攻击得到His的广义酸-碱催化促进,必须取代NADH以避免酵解终止,自

11、学,自学,(:B),18,-碘乙酸可抑制G3P脱氢酶:与酶活性部位的 Cys-SH形成共价结合的衍生物而使酶失活,p536(3rd),H11.2(Box),-砷酸能替代磷酸参与 反应而生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后者很 不稳定而迅速水解,使G3P的氧化与ADP 的磷酸化解偶联(潜在的致死反应),(as with heavy metal ions eg.Hg2+),19,-磷酸甘油酸激酶(以逆反应命名)=1st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分子的高能磷酰基直接转移到ADP/GDP而生成ATP/GTP,反应仅涉及可溶性酶和化学中间物,和为能量偶联过程(共同中间物为1,3-BPG)-G3P(醛)氧化为3-

12、PG(酸)-NAD+还原成NADH-ADP磷酸化为ATP即:G3P+ADP+Pi+NAD+3-PG+ATP+NADH+H+Go=-12.2 kJ/mol,p531,磷酰基从1,3-BPG转移给ADP,3-PG,20,3-磷酸甘油酸(3-PG)转化成2-磷酸甘油酸(2-PG)-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磷酰基在C3&C2 之间可逆换位,p531,单磷酸甘油(酸)的标准水解自由能变化(Go)均不足以生成核苷三磷酸,21,14-8,phosphoglycerate mutase reaction(animal&yeast),-在大多数细胞中,该酶活性部位的His 残基在反应前均需 先被少量2,3-BPG(引

13、物)磷酸化,-红细胞的2,3-BPG 高达5 mM,可调节 Hb对O2的亲和性,-该酶在植物中无需 2,3-BPG中继:由 3-PG直接将磷酰基 转移到酶上,后者 再将其转回C2生成 2-PG,自学,22,2-PG脱水变位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烯醇化酶-2-PG的脱水导致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 2-PG和PEP的磷酰基水解Go具有很大差值:2-PG:-17.6 kJ/mol PEP:-61.9 kJ/mol,足以在下步反应中合成ATP,p532,23,自学,Two-step reaction catalyzed by enolase,Lys345碱催化移除H+,烯醇化中间物由Mg2+稳定G

14、lu211酸催化促进移除OH,F为烯醇化酶的强抑制剂:可在活性位点形成FPO32Mg2+复合物而使酶失活,6-23,24,磷酰基从PEP转移给ADP-丙酮酸激酶=2nd步底物水平磷酸化-丙酮酸先形成烯醇式,随即快速 互变异构成更为稳定的酮式-不可逆 调节点,PEP水解放能:Go=-61.9 kJ/molATP生成吸能:Go=30.5 kJ/mol,p532,(cf.Fig.10-5&10-6),25,总输入:Glc+2ATP+2NAD+4ADP+2Pi总输出:2 pyruvate+2ADP+2NADH+2H+4ATP+2H2O,总反应:Glc+2NAD+2ADP+2Pi 2 pyruvate+

15、2NADH+2H+2ATP+2H2O,-碳骨架转化:1 Glc 2 pyruvate-磷酰基转移:2 ADP+2Pi 2 ATP-e转移:4e(as 2:H)从 2 G3P转移至 2 NAD+净ATP生成来自-底物水平磷酸化(-NADH在有氧条件下可经由呼吸链再氧化),P28-17,Pasteur effect:Glc消耗率和总量在无氧条件下 均要明显高于有氧时的(=氧对发酵作用的抑制),4.酵解反应总平衡有ATP净盈利(cf.p284),26,小结:糖酵解,-糖酵解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Glc降解途径,可以将Glc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并将释出的能量 储存在ATP和NADH中,-10种酵解酶

16、都分布在胞液中,所有中间物均为 3C/6C的磷酸盐化合物,LW-3,自学,27,-准备阶段要消耗 2 ATP将 Glc转化成F-1,6-BP,随后C3C4连键被断裂而 生成两分子磷酸丙糖,-收益阶段两分子G3P于C1 位氧化,释出的能量被储存 在 2 NADH和 2 ATP中,自学,-催化大而负标准自由能变化 的三种激酶可经由别构调节 控制该途径的碳流量、保证 适宜的ATP供应以及维持各 中间代谢物浓度的稳定,28,14-9,糖酵解进入途径,海藻糖Glc(11),乳糖,半乳糖,蔗糖,甘露糖,-其他单糖可通过若干位点 进入糖酵解-寡糖/二糖被水解成单糖-糖元/淀粉经由磷酸解降解,肝脏,糖元/淀粉

17、,29,14-10,糖元/淀粉磷酸化酶催化的磷酸解反应,-催化Pi对连接 非还原端最后 两个Glc残基的(14)糖苷键 进行攻击,-通过磷酸解将 糖苷键中的部分 能量保存在G1P 的磷酸酯键中,-磷酸化酶可反复 作用至接近某个(16)分支点 而停止催化,再 由脱支酶移除其 分支,Amylase均为-糖苷酶(对-糖苷键无效),但-型为淀粉内切酶而-型为淀粉外切酶,30,Catabolic fates of pyruvate formed in glycolysis,14-3,厌氧条件下的丙酮酸去路:发酵,再生出继续酵解所必需的NAD+,依据氧气供应条件的不同,糖酵解中生成的丙酮酸有三种主要代谢途

18、径,31,p538a,丙酮酸是乳酸发酵中的最终电子受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红细胞 生成的乳酸在运动后恢复 期间可经由血液进入肝脏 而转化成Glc(Cori cycle),-虽然Glc的乳酸发酵 没有NAD+/NADH的 净变化,但仍可在 不消耗O2的情况下 净得 2 ATP,乳酸脱氢酶,32,p538b,乙醇是酵母等微生物发酵的还原产物,脊椎动物和一些能进行乳酸发酵的微生物均缺乏该酶,硫胺素焦磷酸(紧密结合的辅酶,cf.Fig.10-10),乙醇脱氢酶(Zn2+),-在所有发酵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的H:C 比值均保持不变,丙酮酸脱羧酶,仅获取能量而不消耗氧或改变NAD+/NADH的代谢过程,

19、33,LW-4,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A pathway converting pyruvate and related 3C&4C compounds to Glc,维持机体血糖稳态所必需-人体空腹血糖70110 mg/dl(体液仅载有20g Glc)正常成人消耗:160g/d 糖原储存总量(肝+肾):180200g-某些组织器官以Glc为惟一或主要能源 红细胞(无线粒体)、脑、肾髓质、睾丸、眼晶状体等 心脏输出总血量的1/51/4进入脑,后者每天需消耗 约120 g Glc(75%),广义指以简单前体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但通常特指动物组织尤其是肝脏发生

20、的从非己糖前体合成葡萄糖的全过程,-糖异生主要发生在肝、肾,-激素调节 降血糖:胰岛素 升血糖: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34,14-15,-无论动物还是植物,PEPG6P均为不同 前体生物合成糖类的 通用途径,-只有植物和光合 细菌能够将CO2 转化成糖类,用简单前体 合成糖类,raw materials for gluconeogenesis,35,14-16,Opposing pathways of glycolysis and gluconeogenesis in rat liver,糖异生,糖酵解,绕行 2,绕行 3,绕行 1,-糖酵解和糖异生 途径中的大多数 反应都基本可

21、逆,-绕开激酶催化的 三个能障就能使 非糖物质转化成 糖类(哺乳类肝、肾),36,-这两步连续发生的羧化-脱羧 反应是丙酮酸的活化机制:草酰乙酸的脱羧可促进PEP生成,线粒体,胞液,绕行 1丙酮酸羧化支路,-丙酮酸羧化为草酰乙酸(反应机制),P36-11,-草酰乙酸脱羧并磷酸化成PEP(苹果酸穿梭),-总反应为:丙酮酸+ATP+GTP PEP+ADP+GDP+Pi,PEP羧激酶,磷酰基供体,生物素(辅基),丙酮酸转运酶+H+,丙酮酸羧化酶(乙酰-CoA激活),37,Enz,Role of biotin in pyruvate carboxylase reaction,14-18,-辅基生物素经

22、由酰胺键共价 结合于羧化酶Lys-NH2,-在ATP参与下,HCO3以CO2 形式于活性位点1与生物素环 上的N1结合成羧基生物素,-由Lys侧链和生物素形成的 长臂将活化羧基移动到活性 位点2并释出CO2,随即与 丙酮酸反应生成草酰乙酸,-蛋清中的avidin对生物素有 很高的亲和性,是含生物素 酶的特异性抑制剂,自学,磷酰基供体,(cf.Fig.13-21),不稳定的烯醇式(甲基负碳离子),38,14-19,Alternative paths from pyruvate to PEP,同工酶,同工酶,105 lower than in mitoch.(used for 1,3-BPG G3

23、P),-以丙酮酸为原料进行糖异 生时需要采用苹果酸穿梭 方式绕行,并维持胞液中 NADH合成与消耗之平衡,-以乳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 时,因其在胞液中转化为 丙酮酸即可生成NADH,故无需经由苹果酸中介而 直接输出PEP,-由不同基因编码的同工酶 可催化同一反应,但其细 胞内分布或代谢作用不同(eg.LDH),自学,Lactate,(cf.Fig.13-22),39,绕行2和3均为磷酯键水解,14-16a,G6P酶Go=-13.8 kJ/mol,-脑/肌细胞无该酶!,F-1,6-BP酶Go=-16.3 kJ/mol,40,Cori cycle(cf.Fig.13-23),G23.10,生理意义:

24、-利用乳酸分子 的能量以避免 其损失-及时将乳酸转 化以防止其在 组织中堆积而 引发酸中毒,以乳酸形式将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和还原当量从肌肉转移到肝脏以进行糖异生,Carl F.Cori 1896-1984,Gerty T.Cori 1896-1957,1947 NP inPhys./Med.,41,糖异生是必需的耗能反应,如此高的能量投入显然意味着糖异生并非糖酵解的简单逆转,T14-3,自学,42,G28.2,Substrate cycles are usually prevented by reciprocal regulatory controls.,Reciprocal regulatio

25、n of gluconeogenesis&glycolysis,绕行 2,糖酵解,糖异生,自学,(cf.Fig.13-24),43,LW-5,小结:糖异生,糖异生为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多反应途径,可以将丙酮酸或相应的3C化合物如乳酸和Ala等转化成Glc,糖酵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需由相应的特殊酶催化绕行,以丙酮酸为前体合成Glc需消耗4ATP、2GTP和2NADH,肝、肾进行的糖异生为大脑、肌肉和红细胞等提供血糖,丙酮酸羧化酶能被乙酰-CoA激活,因而在细胞有充足的其他产能底物如FA供应时可加速糖异生的进行,糖酵解和糖异生可经由反向调节以避免同时高速运行,44,葡萄糖氧化的戊糖磷酸途径(pento

26、se phosphate pathway),PPP途径(or HMP/HMS)场所:胞液氧化特征:辅酶NADP+重要产物:-NADPH 不进入呼吸链 产能,良好的还原剂-R5P 参与核苷酸合成,LW-6,-组织匀浆中加入碘乙酸/氟化钠后仍有Glc消耗-14C标记发现Glc的C1 比C6更容易被氧化,(1015%Glucose),45,14-20,PPP途径可分为两大阶段,-氧化阶段G6P+2 NADP+H2O R5P+2 NADPH+2H+CO2,-非氧化阶段3 R5P2 F6P+G3P,-生成的NADPH可用于 还原谷胱甘肽及参与 还原性生物合成,-R5P为核苷酸和重 要辅酶的构建组分-核酸

27、合成需求减少 时可经由该阶段再 生G6P以循环利用,46,1.G6P脱氢-G6P脱氢酶(G6PD)-C1氧化-NADP+=e受体-产物=6-P-葡糖酸-内酯(C1-C5的分子内酯)-可被NADPH别构抑制2.内酯水解-内酯酶-产物=6-P-葡糖酸(游离酸),P29-11,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oxidative stage),限速且不可逆,47,3.6-P-葡糖酸的脱氢及脱羧-6-P-葡糖酸脱氢酶 先脱氢成3-keto-6-P葡糖酸(NADP+=e受体)C1的COO随即被移除-产物=D-核酮糖-5-P 4.核酮糖-5-P异构化-磷酸戊糖异构酶-产物=D-核糖-5-

28、P(R5P)(酮戊糖转化为醛戊糖),-PPP途径可以就此结束,但在需要 NADPH而不是R5P时,后者即可 经由一系列碳架重排反应而再生成 G6P以循环利用,P29-12,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oxidative stage),C3脱氢,48,14-22a,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nonoxidative stage),木酮糖,赤藓糖,转酮酶,转醛酶,-转酮酶 2C unit 转醛酶 3C unit 供体 ketose 受体 aldose,G3P,G6P,R5P,异构酶,差向异构酶,C3,景天庚酮糖,F6P,核酮糖-5-P,glycol

29、ysis,etc,oxidative stage,(cf.p149),49,14-22b,-从6个戊糖(5C)转化成 5个己糖(6C)-每步反应均可逆(as in photosynthesis),生理意义:通过一系列分子重排和基团转移反应将氧化阶段生成的多余核糖经由 F6P和G3P等再生G6P以避免核糖堆积,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nonoxidative stage),50,G6P可在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之间分流,14-27,G6P主要进入哪条途径要取决于细胞当时的需求以及胞液中的NADP+/NDAPH,抑制G6PD,-还原性合成反应加速时 NADP+升高,激活

30、G6PD、使G6P主要 进入PPP途径,-NADPH富余时将抑制 G6PD,使G6P主要 进入糖酵解途径,51,反应速率受NADPH的别构抑制,调节酶是G6PD,转酮酶和转醛酶反应均可逆,因而不需要R5P时可将其转化为酵解中间物,需要时则可由后者再生,LW-7,小结:戊糖磷酸途径,主要产物为R5P和NADPH,前者是核苷酸等重要生物分子的构建组分;后者可为多种生物同化反应如FA合成提供还原力,故该途径在脂肪、乳腺和肾上腺皮质等组织和生长中的细胞非常活跃,主要反应分为两个阶段:氧化阶段G6P氧化脱羧转化为R5P并产生 2 NADPH非氧化阶段6 R5P经由分子重排和基团转移 再生出5 G6P,5

31、2,复习题(p120127),一、选择 1,3,5,9,12,14,15,18,19,2224,37,39,45,50,53,54二、名词解释 14,610,19,21,22,26三、判断 13,7,1115,1921,24,25,27,29,30,36四、问答 1,4,5,911,14,17,20,24,26,30,53,1.若以14C标记葡萄糖的C-3作为酵母的底物,经发酵 产生CO2和乙醇,试问14C将在何处发现?2.试总结磷酸基团在糖酵解过程中参与了哪些反应?这些反应有何意义?3.为什么说砷酸是糖酵解作用的毒物?氟化物和 碘乙酸对糖酵解过程有何作用?4.试计算从丙酮酸合成葡萄糖需要提供

32、多少个高能 磷酸键?(需要给出具体反应)5.试分析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和糖异生反应之间 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作 业,54,法国微生物学及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毕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研究并均取得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先后证明了三大科学问题:每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某种微菌的发展所致,而适当加热即可杀灭这些恼人的微生物,是为 巴斯德杀菌/消毒法 每种传染病均由某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而 引发,进而因发现和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 菌而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培养条件下可减轻毒力,使之转变成可以防病的疫苗,并由此而建立起 传染病的细菌理论,Pasteur,Louis

33、Pasteur(1822-1895),自学,55,研究酵母发酵时Pasteur发现: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内糖酵解作用受到抑制,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减少。这种有氧氧化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即称为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产生巴士德效应主要是由于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内的ATP/ADP比值升高,抑制了PK和PFK,使6-磷酸果糖和6-磷酸葡萄糖含量增加,后者反馈抑制已糖激酶HK,使葡萄糖利用减少,呈现有氧氧化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Crabtree/反巴斯德效应与之相反:在癌细胞发现给予葡萄糖时不论供氧充足与否都呈现很强的酵解反应,而糖的有氧氧化受抑制。该现象较普遍地存在于癌细胞中,此外也存在于一些正常组织细胞如视网膜、睾丸、颗粒白细胞等。一般认为,具有Crabtree效应的细胞,其酵解酶系(如PK、PFK、HK)活性强,而线粒体内氧化酶系如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则较低,在争夺ADP、Pi及NADH+H+方面其线粒体必然处于劣势,因而缺乏进行氧化磷酸化的底物。因此,即使在供氧充足时,其有氧氧化生成ATP的能力仍低于正常细胞的,故呈现Crabtree效应。,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